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藩王未反,日益自治的府兵却反了。
袁照仗着三万府兵,仗着连州三面环山,易守难攻,想要割据为王。
袁照竟上书朝廷,大剌剌地请旨封王,把陛下气得不轻,当场连骂三声乱臣贼子,决定要御驾亲征!!
当然,由于陛下年迈,这等癣疥之患,自然不必亲临,最终还是在大臣们的建议下,委派了两位皇孙前去。
没错,就是慕容清和慕容彻。
原本陛下只想派慕容清去,不过想了想,慕容彻有作战经验,跟着比较保险。
虽然难保慕容彻不会对慕容清下手,不过——
陛下相信经过上一次黄雀在后的教训,慕容彻还不敢轻举妄动。
陛下拨了五万亲兵,命慕容彻为主帅,慕容清为副帅,同时下了密旨,让封地在连州附近的成西王、陛下的七弟慕容垣从旁协助。
陛下在临行前,交代慕容清务必去拜访他这位七叔祖。
陛下用一个主帅之位安抚了慕容彻,实则安排慕容清获取手握重兵的藩王的支持。
此战胜,慕容清分功、得权,此战败,慕容彻担责、失势。
柳三汴听说消息之后,不由有些担忧,公孙扬便安慰她说——
“不到最后,不辨雌雄。”
柳三汴想,公孙扬这个货|色,真挺适合慕容彻的。
作者有话要说: 公孙先生的耐心十足。
☆、不羡很刁毒
经过三个月的相处; 柳三汴觉着公孙扬是个大多数情况下仙风道骨、小部分情况下泼皮无赖的精|分货色。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他,柳三汴会选择——
刁毒。
譬如; 每次她决定放弃任务; 也不想再教书时,他明面上各种同意; 还假惺惺地劝她回去; 实际上么……
公孙扬会鼓动小猴子们给她搞一个相当煽情的送别会,搞得她怪不好意思的; 小猴子们这时候难得的听话,一把鼻涕一包眼泪地说老师我以后肯定好好写作业……
柳三汴不由有些动心; 心想小猴子们好不容易听话了; 她身为一个人民教师; 不能在教育事业的曲折道路上半途而废!!
柳三汴每次都没能真狠下心走。
公孙扬的刁毒不仅在于他能摸清每个人的脾性,从而对症下药,更在于他这个人; 其实非常记仇。
譬如,那位枉死的新任连州府尹盛百川。
盛百川此人……人不如其名。
他并没有海纳百川的容人之量; 反而妒贤嫉能,数度刁难师爷公孙扬,后者怒而辞职; 更在明知总兵袁照可能发难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提醒一心想着奉旨削权的盛百川。
公孙不羡人如其名,从来不羡慕任何人,因为他知道的真的很多。
公孙扬念在与盛百川曾经共事的份上; 还是给他刻了块牌位,又给他上了一炷香。
正当柳三汴以为他还有点人性的时候,就听见他念念有词:
“老盛啊……你说你何必呢?你降了老袁不就把命保住了吗?老袁那种蠢货能蹦跶多久?陛下一派兵他肯定得玩完!”
“到时候你上一道请罪折子,内容我都替你想好了,就说你忍辱负重、深陷敌营,遭人数度折|辱不改初心,不懈传递军情,若陛下不信,当撞柱而死,一证清白……”
“老盛啊……到时候你装模作样撞一撞,再说被人救起,遂念及君恩,不敢擅自处置此身,陛下为了不教人心寒,也就不能把你怎样喽!!”
柳三汴想,公孙扬刁,公孙扬毒,公孙扬之刁毒,可以上青天。
公孙扬若不刁毒,哪能通过连州之祸大展身手,而登堂入室呢。
公孙扬祭拜对手,各种悲伤逆流,继而……对酒当歌。
盛百川自寻死路,公孙扬顺位替补,代替他打入敌营,成为袁照的智囊,先过上富贵人生再说。
等一切尘埃落定,他准备为自己写请罪折子。
公孙不羡在连州很有声望,人人都知道他才华横溢、爱民如子,同时与盛百川向来不合。
袁照亲自来书院请公孙先生,三顾茅庐也就算了,将书院上下粉刷了一遍,还给牌匾敷上了一层金箔,甚至许诺承担孩子们的教育经费,终于感动了公孙先生。
袁照很欣赏公孙扬这样识时务的聪明人。
柳三汴很欣赏公孙扬这样让她省心的人。
这一次柳三汴没有跟在公孙扬身边监视,老老实实地做她的支教老师——
公孙扬向来不近女色,身边有女眷反而惹人怀疑。
柳三汴终于体会到慕容彻喜欢用聪明人的心情,虽然不好操纵,但他有足够的智慧,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可以自己走出一条路来。
柳三汴想,其实她的目标,不过也是成为公孙扬这样的人——
没有人能操纵他,没有人舍得放弃他,在各方势力斗争中,始终扮演一颗棋子,却又自成一派,得以超然物外。
公孙不羡的厉害,在于他太过了解连州府兵的作战习惯、作战心理,以及连州地势,根本不必时常与柳三汴互通消息,他前往袁照的军营前,就备下了一份详细的作战方略。
柳三汴将此书递交到了……
已然兵临城下的慕容彻处。
作者有话要说: 公孙不羡太聪明啦。
☆、你舍不得我
袁照的三万悍匪; 对上陛下的五万精兵,就凭连州是他的大本营; 并非完全没有胜算。
虎落平阳不还得被犬欺嘛。
慕容彻做为一只只能赢不能输的主帅; 压力还是非常大的,是以他发动了不少密探; 前去刺探袁照。
他们中的大部分; 都很难不被多疑的袁照发现,因为后者对外乡人格外敏感; 宁枉勿纵。
柳三汴每日都能见到城门上新添的头颅,其中不乏她见过的小猴子。
柳三汴不由哀叹; 密探真是一个太危险的职业; 慕容彻真是一个太冷血的主子——
慕容彻用这些密探的命; 掩护了真正的卧底公孙不羡。
柳三汴一开始就表明身份,公孙扬也放心将情报交给柳三汴,却从来没有托柳三汴转交任何私人信件给慕容彻; 以示他的结交之心。
公孙不羡忍耐多年,当然不急于择主; 而要细细考量,毕竟……
这是双向选择。
慕容彻率兵第一次攻城时,公孙不羡提议按兵不动; 奈何袁照的副将们跃跃欲试,闻言反倒被激,说公孙不羡书生意气,只会浪费给朝廷一个下马威的时机。
副将们说; 唯有让他们知道厉害,咱们才能图个长久。
袁照自然偏信兄弟,遂下令迎战,结果非常顺利地……
折损了大半将士,差点自己都没能回来。
首战失利,军心不免动摇,袁照深悔不听公孙先生之言,回来后就采纳了公孙先生的意见,斩杀了那几个煽动他出兵的副将。
此举一出,虽是赏罚分明、严正军纪,难免让人寒心,何况副将们都有一批死忠呢。
连州府兵表面服从,内心已然开始惴惴。
此后袁照与慕容彻交战不断,折损颇为严重,军心更加动摇。
慕容彻第五次进攻连州城时,先亲自率兵佯攻,实则派兵从连州后山秘密潜入,去偷袭后方。
袁照毫无防备,与慕容彻激|战正酣,好不容易守住了城门,转身就见自己的大将浴血来报,说大营失守、粮草被烧、伤亡惨重,敌军竟寻到了后山秘道,已然杀过来了。
率兵偷袭者,是慕容清。
袁照腹背受敌,不由仰天长啸,一声大喝,命剩余的几千将士浴血奋战,誓要顽抗到底。
袁照杀至酣处,却见有人去开城门,即刻亲自射杀,可是……
越来越多的将士放下兵器,联手去开城门。
袁照怒不可遏,竟放着敌军不杀,追着几个叛将拼命斩杀。
将士们一开始还羞愧难当,只知躲避,后来终于也揭竿而起,将刀兵对向曾经效忠的主帅。
城门大开时,袁照已死于亲兵之手。
袁照的头颅,甚至引发了新一轮的争夺,谁都想借此戴罪立功。
慕容彻刚入城,一眼就看见慕容清的杀敌英姿,觉得他颇有些潜质,不由有些惋惜——
慕容彻迫于陛下安插之人的压力,不得不听取他们的建议,派副将慕容清前往克敌,最终获取此战的首功,而自己只能在阵前充当诱饵。
可万一慕容清技不如人,死于叛军之手,也怪不得他不是。
慕容彻往袁照军中安插的密探,可不仅仅是为了刺探军情的。
慕容彻没有想到,当那支暗箭射向慕容清时,替他挡箭之人,居然是柳三汴。
柳三汴当然没有受伤。她冷厉瞪了那射箭的密探一眼,后者便害怕退缩,她与慕容清并肩作战、配合无间。
但慕容彻觉得自己受伤了。
有时候他真是看不懂柳三汴。
明明她是自己的密探,明明她始终站在自己这边,明明她为了自己都放弃了慕容清,明明她那么相信自己才会是赢家,明明自己一直待她那样特别……
为什么,为什么要救他?
为什么,为什么背叛我?
难道仅仅是因为,他能给你富贵荣华,而我只能放你离开,才能保你一命吗?
慕容彻气得满面狰狞,握拳握到青筋爆裂,杀了她的心都有,却还是慢慢冷静下来,开始思考从来都有的放矢的柳三汴,做出这件事的真正原因——
柳三汴想留下来,想继续做密探。
柳三汴,你为什么不肯走呢?
慕容彻忽而生出一个神奇想法——
你不肯走,是舍不得他,还是舍不得我?
作者有话要说: 慕容彻偶尔的自恋
☆、慕容彻吃醋
柳三汴在明知会激怒慕容彻的情况下; 还是救了慕容清,当然是为了博取慕容清的感激; 好继续当密探。
她既不是舍不得慕容清; 也不是舍不得慕容彻,只是舍不得自己的官位; 与近在咫尺的肆意人生。
最重要的是; 慕容清真的不能死,否则慕容彻就完了——
公孙扬与成西王乃是旧识; 曾作为袁照的说客,见了成西王一面; 表达袁照想与之联手的诚意。
也就是这次会面; 公孙扬从成西王处打探到:
陛下有意让慕容清私下接触成西王; 却特意规定了时间——
必须在连州止戈之后。
这说明,万一慕容彻对慕容清下手,慕容清没命去见成西王; 成西王就能手持密旨,拿下慕容彻这个弑兄的凶徒。
很显然; 在如今这个敏感时期,就算慕容清的死与慕容彻毫无干系,失去掌上明珠的陛下也不会相信; 而必须要慕容彻偿命了。
陛下才不会惋惜慕容彻可能会是个不错的即位人选,因为他有许多皇子皇孙,将来未必不会比慕容彻出色。
慕容彻经过上次的事,却还不长记性; 执迷于做|掉慕容清,可能是为了一雪前耻,也可能是对陛下的怨恨太深,蒙蔽了原来雪亮的眼睛——
慕容彻应该明白,慕容清不是他唯一的敌人,没了慕容清,还有很多人,他要做的不是杀掉慕容清,而是取代慕容清,甚至取代陛下。
这些大逆不道的话,当然是公孙不羡对慕容彻说的,而柳三汴,当然也是他通知去救慕容清的。
慕容彻脸上呈现出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酣畅表情,就差握着公孙先生的手,热泪盈眶地感谢他指点迷津了。
慕容彻非常感动地说道:
“先生救了本王一命,竟不知如何感谢先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