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隐患到底是埋下了,到了卫盈登基舒翰上位,北疆的战事重新爆发。
姬宁有没有和舒翰直接交过手君律不确定,但他听到的有关长宁王府最后的消息就是无子国除四个字。
“阿律,你想什么呢,一个人想得入神。”舒翰被姜源缠住了,姬宁有空跟君律说话了。
“哦,没什么。”君律回过神,用力摇了摇头。他能说什么,总不能说自己想杀了舒翰永绝后患吧。不过君律只能想想,并不可能真的下手,眼下两国关系并未破裂,擅杀来使实在不妥。
再说了,只要边市关闭了,舒翰死不死结果都是一样的,说不定苏尔伽要给弟弟报仇打得更凶了。
这时,走在前面的舒翰和姜源突然站住了,周围明明暗暗的侍卫也跟着停下了。
“我说兄台,我们到底要去哪里,我把渝京周围有名的景点都给你说了一遍,你就只知道‘是是是’,你这样很打击我的热情的。”姜源摊了摊手,表情和语气都是又无奈又无辜。
舒翰无声地叹了口气,轻声道:“时间不早了,我们还是找个地方吃饭好了。”他一点都不需要姜源的热情,他说的那些地方,他更是一点都不想去。
君律闻言忍俊不禁,赶紧抬手捂住嘴,才没有失态地笑出声来。
姜源真是太损了,他问舒翰要不要去定陵或是乾陵游玩。长宁武王和昭阳桓侯都陪葬在定陵,那两位是铁勒人绝对的苦主,隔多少年都忘不了的那种。
乾陵则是刻有铁勒大汗向成祖皇帝称臣的巨大石像,那也不是舒翰想要看到的。
尽管姜源分散走了舒翰大部分的注意力,可君律还是看出来了,舒翰的目标是姬宁。
他怕自己看错了,后来还问过姜源,谁知姜源却说:“那个阴森森的家伙心里在想些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反正阿宁对你们家阿微绝对是忠贞不二的,这点我可以打包票,你大可放心。”
君律被姜源的话搞得哭笑不得,他要说的不是这个好不好,不过姜源刚好提醒了他,他忙问道:“你也觉得舒翰阴森森的?”那就不是他的错觉了。
“那当然了,你没看见他的笑都是挂在脸上,眼底却是冷冰冰的,一看就是没有走心。”姜源对舒翰的演技很是看不上,你还不如冷若冰霜保持高冷,爱笑不笑的,看了就让人感觉不爽。
君律灵光一闪,陡然就明白他为什么看着舒翰感觉似曾相识了,很多时候卫盈的表现跟他就是异曲同工。只是那会儿他太年轻了,根本看不出来这些,还觉得卫盈对自己用心甚深好到不行。
第32章 密谋
尽管舒翰在渝京逗留的时间不算短; 可由于双方的底线差得太远,关于边市的谈判最终还是破裂了。
面对这样的结果; 朝廷上普遍的声音都是充满忧虑。毕竟,大衍和铁勒互开边市的首要目的就不是赚钱; 而是握住铁勒的经济命脉,确保北疆安稳,赚多赚少都是次要; 只要不赔就没问题。
成祖皇帝能把铁勒吃得那么死,那是他本身的武功和威望决定的,其他人不可能完全复制这一点。
这也是先帝当初会对铁勒做出适当让步的原因之一; 时过境迁各方面的情况都发生了变化,只要不动摇大衍的根本利益,让利铁勒人一些也无妨; 总比双方重燃战火生灵涂炭要好得多。
可惜皇帝就是看不透这一点; 他坚守原则不再退让是好的; 铁勒人试探不成多半也会接受。但是皇帝坚持要把互市的条件恢复到过去的水平,那就不是铁勒人可以接受的了。
到底神佑皇帝不是成祖皇帝; 同样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 没有那样的威慑力。
在谈判进入僵持局面的时候; 朝中不乏大臣给皇帝上折子,大意不外乎都是说; 维持现状是目前条件下双方都能接受的最好局面,只有大衍和铁勒都退一步,这件事才有谈下来的可能。
面对众多的上书; 皇帝视若不见,通通都给打了回去,还在大朝的时候发了通脾气,把所有给他上过折子的臣子痛骂了一顿,骂他们有失大衍的国威,有失先祖的颜面。
见皇帝坚持己见,群臣也是无可奈何,照这样谈下去,谈判肯定是没有结果了。
君澜下朝回家就把三个儿子还有君律叫到了书房,让他们说说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我觉得,北疆大概很快就会有战事爆发了。”君微快人快语,抢在兄长之前开了口。
“哦。”君澜无甚惊澜地应了声,颔首道:“微儿,你说说看,为何会这样想。”
君律略加思索,毫不迟疑地道:“皇上一向自视甚高,处处以成祖皇帝为目标,只要是成祖皇帝做到的,他就要做,还想比他做得更好,只是……”
虽然是自家父子兄弟说话,万没有被外人听到的可能,可君微还是点到为止,只要君澜等人明白他的意思就行了,没必要把每个字都说得清清楚楚,背后私议皇帝,那可是大不敬之罪。
君澜闻言低低地叹了口气,君微一个十三岁的少年都能看清的事实,今上身为九五至尊,却是一点也看不到。他要和成祖皇帝相比,最起码的虚心纳谏就做不到,更遑论其他。
尽管已经不姓卫了,可从血缘上算起来,成祖皇帝还是君澜的曾祖父。君澜曾经想过,是不是越强大的人就越自信,他的曾祖父明明是大衍历代皇帝里头出身最糟糕的,可他在位为帝的时候,朝堂上的风气却是最开放的,臣子们可以畅所欲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给皇帝拍砖也不要紧,只要说得在理,成祖皇帝从来不生气,还会大肆封赏,表彰这样的行为。
神佑皇帝刚登基的那些年还是听得进去人劝的,可三十多年皇帝当下来,他对不遂自己心意的谏言,接受度是越来越差了,不要说采纳,大部分时候是看得懒得看就打回去了。
就说这回的边市谈判,铁勒人的要求固然无理,但神佑皇帝给出的底线同样没有道理可言,两边都是这样的态度,谈判的官员基本上就是在浪费口水,不可能谈出结果的。
“阿微,你是觉得谈不拢皇上就要关闭边市吗?”君彻眉宇微蹙,神情显得特别严肃。
收回全部前朝失土之后,成祖皇帝为了安周边藩属国的心曾经说过,无论什么时候,大衍皇朝都不会主动发起对外战争,此举为他赢得了非常高的威望,而此后百余年,事实的确也是这样。
如果和铁勒的谈判破裂了,皇帝肯定就要关闭边市,这是打击铁勒最有效的方式。
边市之于大衍和铁勒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锦上添花,后者是雪中送炭。一旦边市关闭了,铁勒人随时可能撕毁合约,举兵南下,那是他们最好的应对措施。
但是君彻很担心,皇帝想好如何应对铁勒的铁骑了吗?
除开边境各州郡的驻军不谈,大衍最有战斗力的军队就是京师的禁军、东城大营和西城大营了。
禁军乃是守卫皇城的部队,长官为统领,其下主兵的有南宫卫士令、北宫卫士令、左右都候等,因驻守城北,又被称为“北军”。
东城大营和西城大营是大衍军队的精锐部分,按照太丨祖皇帝的意思,东城大营由平亲王和静亲王掌管,西城大营则是永安王和长宁王负责。
由于静亲王的爵位无子国除,永安王一系又改走文官路线,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东西两营的兵力,基本上都是掌握在平郡王和长宁王的手中。
到了成祖年间,恭亲王取代了平郡王,而第一代恭亲王卫诚,恰恰就是皇帝血缘上的祖父。
西城大营的兵力倒是一直在姬家手上,成祖皇帝当初有想过把昭阳王也弄去西城大营,无奈君家人的军事天赋全给了昔年的昭阳桓侯,后世子孙真的是不擅长这个,最后只能无奈放弃了。
不像长宁王府姬家,领兵打仗的天分是刻着骨血里的,每代人拉出来都不是太糟糕。
“那是肯定的,有成祖皇帝的遗训在,皇上不可能主动发兵,可要是铁勒人先起兵了,他要反击就是理所当然,再把铁勒人打赢了,他不就是有武功了?”君微越说越觉得自己的话有道理。
君循闻言脸色大变,呐呐道:“可是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吗?”
从开国的太丨祖皇帝到四海归心的成祖皇帝,卫家前面十几代皇帝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可那些都是有原因的,沦丧的故土没有收回,边境被人侵略,百姓遭人杀戮,不打还能怎么办。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成祖皇帝毕其功于一役,换来了国富民强万邦来朝的成睿盛世。
现在的铁勒的确是没有前些年那么安分了,可要说他们一定就有反意,那倒未必。在君循看来,铁勒人就是想要更多的好处,他们拒绝对方的无理要求,表明自己的态度维持现状就很好了。
毕竟两国的整体实力非常悬殊,铁勒人不至于就这么想不开,非要和大衍皇朝硬碰硬。
但是皇帝存心要逼得人过不下去,从而给自己寻找合理的出兵理由谋求武功,就让人很难接受了。
“成祖皇帝的文治武功都是本朝之首,皇上他大约是……”君律慢悠悠开了口,心里其实很无语。所谓好高骛远志大才疏,说的就是神佑皇帝这样的人,他还不如先帝老老实实有自知之明呢。
君律这个话说出来,君氏三兄弟的反应惊人的相似,都是面带无奈地轻轻摇头。
君澜看到儿子们这样,也不知该说什么,良久方轻声说了句:“今日出了这个门,你们就当什么也没说过,什么也没听到。”
弄懂了皇帝的心思又有什么用,该劝的话他们都已经劝过了,可是皇帝根本听不进去,难道他们还能对皇帝直说,你老人家就少折腾了,你是比不过成祖皇帝的,想想也不可能。
有关边市的谈判破裂了,铁勒人不仅没有要到好处,还有可能惹得神佑皇帝关闭边市,使团的其他人都是骂骂咧咧的,觉得大衍皇朝的人太过分了。
只有舒翰,自始至终保持着淡然的神情,仿佛谈判的结果与他没有关系似的。
临别之前,舒翰还有心情邀请姬宁有空去找他玩,被姬宁笑着婉拒了。
舒翰也不生气,还信心满满地笑着说:“阿宁,相信我,我们总会再见面的。”说完翻身上马走人,再不给姬宁拒绝的机会。
君律是从姜源口中听说这件事的,姜源说完还特地补充了句:“小朋友,你知道就是了,可别让你家阿微知道了,不然阿宁会怪我多话的。”
姜源告诉君律这个事,纯粹就是当个好笑的事情说的,可姬宁对君微有意,目前还处在追求未果的阶段,这事儿要是被君微知道了,有自己拆兄弟台的嫌疑。
其实就是姜源不说,君律也没那么无聊,舒翰为何会对姬宁另眼相看,他们谁也搞不懂,可姬宁对舒翰绝对没有任何意思,这点他们还是都很清楚的。
“我当然不会说了,可你难道不觉得,舒翰的那句话还是有点道理的。”他日北疆战事一起,舒翰和姬宁可不就要见面了,不过那时他们就是要杀个你死我活的对手了。
姜源听到这件事也是无奈,摆手道:“人呐,都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他说到这里顿了顿,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