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是先帝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朝堂上下,尚武的风气变弱了,人们更乐于享受安稳宁静的生活了。
毕竟,成祖皇帝把能打的仗都打完了,他留给睿宗皇帝的是史上最强大同时也是领土最辽阔的帝国。
睿宗皇帝没有武功可以追求,自然要在文治上多下功夫,他在位时国库的银子都要装不下了。
成祖皇帝在位三十年,睿宗皇帝在位二十四年,这将近一个甲子的时间被人称为“成睿盛世”,这也是大衍皇朝立国以后最强盛最富庶的时期。
人在安逸窝里住久了容易生出惰性,国家也是这样,几十年的好日子过下来,身在局中的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自身的变化。
先帝在位期间,铁勒人开始不那么听话了,双方爆发了几次小规模的冲突,最终以大衍皇朝的妥协宣告结局。
先帝的想法不能说有错,他就是觉得开战不划算,输了赢了都是大笔的银子花出去,还不如在边市上做点让步,大家和平共处就算了,比起打仗要花的银子,那点小利益不算什么。
朝堂上大多数人也是这么想的,太平日子过得舒舒坦坦,谁愿意冒着危险上阵杀敌呢。
神佑皇帝的性格和先帝恰恰相反,他觉得先帝太软弱了,过于纵容铁勒人,他要扭转这样的局面。
尽管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可君律知道,这回铁勒使团来访,神佑皇帝有个目的就是提高丝绸茶叶药材的价格,最好是恢复到成祖年间的水平。
神佑皇帝的想法不能说有错,铁勒人从大衍赚多了银子,的确是个很大的威胁。
可问题是,成祖皇帝当年为了压制铁勒的发展,把最重要的茶叶价格压到了最低。他老人家战功赫赫,手下强将如云,铁勒人那是不敢不答应,不答应就得挨揍了,还是活下去最重要。
神佑皇帝哪有他曾祖父那个本事,先帝已经让步的事,他维持旧例就好,硬要恢复旧制,只会引起铁勒人的反弹。
铁勒是马背上的民族,有人有马就能打,大衍的军队近百年没有打过大规模的硬仗了,战斗力如何其实很不好说,主动引战真的没有必要。
君律在跟姜源聊天的时候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引来了姜源的反驳:“照你这么说,我们只能让铁勒人为所欲为了,皇上想要限制铁勒人,怎么也不能说是错的。”
“陛下的想法当然没错,只是……”君律犹豫了下,低声道:“如果先帝当初没有让步,陛下现在坚持旧例,铁勒人或许就会认了,只可惜……”
姜源默然了,他不得不承认,君律的话有点道理。铁勒人的性子多彪悍,大衍一直不对他们让步,他们未必会怎么样,可已经让了又要收回来,除非是成祖皇帝在世,否则谁能压得住。
“要是这样的话,阿宁这段时间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跟铁勒使团谈判的事主要有鸿胪寺的官员负责,六皇子卫盈的发言权都不多,更别说姬宁了,他主要就是具体和使团打交道的。
舒翰这个人不好伺候,姬宁和他打交道多了,头都有点大了。
当然,舒翰所谓的不好伺候不是说他脾气不好对人不客气,要真是那样,以姬宁长宁王世子的身份,也犯不着给他面子。
而是舒翰这个人,实在是太精明了,话里话外都在套人的话,姬宁已经特别小心了,还是不敢确定自己有没有说什么不该说的。
君律的判断是正确的,铁勒人认为神佑皇帝提出的条件太苛刻了没有诚意,拒绝答应。
皇帝则是坚持自己的底线不退让,他的目标是成祖皇帝,他能做到的事,他也做得到。
两边都是坚持己见不让步的,鸿胪寺的官员口才再好也没用,谈判的事就这么僵着了。
然后舒翰就说了,天天车轱辘似的翻来覆去没意思,不如先歇两天,让他逛逛渝京城,等大家的心情都冷静下,再坐下来慢慢谈。
皇帝答应了舒翰的这个要求,反正他的底线不会变,舒翰爱答应不答应,大不了就是关了边市。
之后舒翰约了姬宁,让他给自己当向导,陪着自己逛渝京。
姬宁推脱不掉,只得应了。可他想了想,把姜源也叫了去。舒翰不是爱说吗,他给他找个更能说的去,到时候有姜源应付舒翰,他也能稍微清净点。
君律从来没有见过舒翰,只是上辈子听过他的事迹,他听说姜源被姬宁叫上去陪舒翰,就说他也要去。
舒翰的存在对大衍皇朝是个威胁,有机会的话,他得去摸摸他的底。君律对卫盈恨到极致,可对大衍还是很忠心的,大衍和铁勒的谈判注定会破裂,他总要提前做点什么才行。
第31章 舒翰
君律感觉舒翰是个危险人物; 主要是上辈子听过他的事迹不少,晓得这位是个狠角色。
舒翰从小是被他的兄长苏尔伽抚养长大的; 苏尔伽待他比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要好,确定继承人的时候也是把他放在了第一位。
以至于有铁勒人怀疑; 是不是老汗王还没死的时候,苏尔伽就和舒翰他娘勾搭上了,舒翰其实就是苏尔伽的亲生儿子; 不然只是兄弟的话,苏尔伽的重弟轻子有点过分了。
苏尔伽和舒翰是兄弟还是父子,这不是君律需要关心的事情。他在意的是; 若干年后舒翰取代苏尔伽的时候,可是一点情面没有讲的,干净利落就把人给解决掉了。
在大衍皇朝; 从来没有哪位皇子是以这样的方式上位的。仅有几位发起政变宫变最后还失败的; 那都是走投无路了殊死一搏; 已经是储君的,还没哪位连这点基本的耐心都没有。
可是舒翰倒好; 兄长疼爱他重视他超过了亲子; 还让他当了左贤王。他却等不及兄长正常传位; 而是利用苏尔伽对他的信任,设法鸩杀了他; 从而取而代之。
正德年间,舒翰屡屡犯边,君律就是身在冷宫; 都听说了他又攻了多少城,杀了多少人。
那日铁勒使团进城,君律只是远远看了舒翰一眼,没有看出太多的端倪。今日近距离见了,他突然就对舒翰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些感觉还颇有些强烈。
君律可以确定,自己以前是没有见过舒翰的,类似看热闹那种远远的看都没有。
所谓似曾相识,可不是说君律对舒翰很有好感。恰恰相反,他的感觉是这个人不可深交。
当然了,以君律和舒翰各自的身份和立场,他们也没有深交的可能。
尽管姬宁叫上了姜源,姜源又带上了君律,可舒翰就是认准了姬宁,开口就是世子如何如何。
好在姜源是个自来熟,他看得出来姬宁是真心不想和舒翰多说话又不得不应付他,就每每抢在舒翰话音未落的时候把话接了过去,反正舒翰只说了世子,也没具体说是哪位世子。
舒翰也算是个能说的,还是每句话都暗藏玄机的那种,除非是遇上像卫盛那样心大不去多想的人,否则和舒翰打交道就会很累,因为你老是会忍不住去想,他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姬宁就是属于这样的人,他甚至没有搞懂,舒翰整日纠缠自己,到底有什么目的。
他是长宁王府的世子没错,他父王手握西城大营的军权也没错,可舒翰来访的主要目的是和大衍讨论有关边市的事,而在这点上,他是没有丝毫发言权的,舒翰的所作所为毫无意义。
接待铁勒使团的事名义上是六皇子负责,可卫盈是天潢贵胄,哪会没事就跑到驿馆去,所以舒翰来了渝京多少日,姬宁就被他烦了多少日,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都要找他。
今日陪同舒翰出游不算公事,姬宁为了自己不被烦死,聪明地叫上了姜源助阵。
事实证明,姬宁的这个举措不是一般的聪明。无论舒翰想说什么,姜源都能把话题扯到天边去,而且他还能自圆其说,叫人想要反驳都无从说起。
瞧着舒翰无可奈何的神情,君律暗自发笑,同时又觉得奇怪。除了姬宁,好像所有人都认为忍受姜源的话唠是个很痛苦的事情,可他除了最开始略略挣扎了下,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
姜源的确是比一般人能说了点,可他知道的事情也多,君律从来不觉得跟他说话很无聊,还觉得挺有意思的。只要是和姜源在一起,君律的话都会不由自主多起来。
舒翰显然不是这样想的,他好几次都想要打断姜源了,可是稍一犹豫,又被他带跑了。
君律有着和姬宁相同的疑虑,就是舒翰的目的是什么。以君律对舒翰不多的了解,他不像是个会做无用功的人,可在铁勒和大衍的谈判中,姬宁的存在感完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除非……
舒翰的目的不在其他,就在姬宁本身。
想到这里,君律不禁拼命去回想,前世的姬宁和舒翰有没有什么交集。
最后想到的却是,他们应该在战场上见过,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可能。
由于神佑皇帝坚持要提高茶叶和丝绸的价格,并且是提到和成祖年间相当的价格,舒翰代表苏尔伽拒绝接受这个条件,这一年的谈判最终破裂了。
随后,大衍和铁勒之间开放了百余年的边市被关闭了。
大衍地大物博物华天宝,跟不跟铁勒人做生意,影响并不是那么大,这也是神佑皇帝的底气所在。
可对靠天吃饭的铁勒人来说,边市关闭的影响就太大了。其他东西他们可以不要,但是茶叶和药材是不能省却的,尤其是茶叶,少了简直就是要命的。
正大光明的贸易往来没了,铁勒人重操旧业,要么抢劫途径西域的商队,要么就是南下侵略打秋风。
神佑皇帝不能接受这样的局面,理所当然派人出兵。
从成祖皇帝开始,大衍一直在用各种方法压制铁勒的发展,到了先帝时期才有所松懈。因而如今的铁勒,战斗力与其史上最强大的时期是颇有差距的。
神佑皇帝信心满满,以为自己定能像成祖皇帝那样,打得铁勒人俯首称臣。
可铁勒的战斗力再被削弱了,他们也是天生的马背民族,每个成年男子都是可以上阵杀敌的。
倒是大衍皇朝本身,近百年没有打过像样的仗了,论单兵战斗力肯定是不如铁勒人的。
如果神佑皇帝谦逊点,老老实实用人海战术,凭借整体国力上的优势,大衍未必就会吃亏。
但可能是从小听长宁武王、昭阳桓侯的故事听多了,神佑皇帝似乎觉得只要他派个人去,就能孤军千里以少胜多大获全胜。
可实际上呢,在长宁武王之前,大衍就在和铁勒打了,无论普通士兵还是各级军官,都是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的。再遇上长宁武王、昭阳桓侯这样的天才,才有了那些传诵至今的传说。
如今的大衍,从将到兵都是没有实战经验的,再没有人数优势,落败合理合理。
更要命的是,那个时候太子卫益已经死了,皇帝又迟迟不肯立新的储君,几位皇子的夺嫡之争到了白热化程度,并因此影响了前方的战事。
大约姬家的人骨子里都是有点军事天赋的,熬过了糟糕的初期,长宁王终究是稳住了北疆的局势。
可隐患到底是埋下了,到了卫盈登基舒翰上位,北疆的战事重新爆发。
姬宁有没有和舒翰直接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