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君临天下-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贤王是铁勒大汗的首席继承人,但不完全等同于大衍皇朝的皇太子。因为在草原上,没有嫡长子就一定可以继位的规矩,铁勒人讲究强者为尊,大汗的位置要靠个人去争取。

    如果现任大汗没有已成年的儿子,左贤王通常就是他的兄弟,绝不会立个不能理事的孩子。

    “舒翰是铁勒老汗王的小儿子,老汗王去世的时候他还没有出世。你们知道的,铁勒人有父死子妻其母的习俗,苏尔伽就把舒翰他娘连同还在肚子里的他给接手了。苏尔伽上位的那会儿搞死了所有的兄弟,他的儿子又都比舒翰的年纪小,而且舒翰这个人本身也很厉害,他差不多是铁勒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左贤王了。”尽管年纪轻,比自己也就大了几岁,可姜源一点没有小看舒翰。

    君微听得目瞪口呆,铁勒人的民风习俗真是太彪悍了,他实在是接受无能。

    比起君微单纯的好奇,君律眼中就要多了几分深意。姜源没有说错,这个舒翰的确是非常厉害。过几年他会搞死自己的兄长登上铁勒的大汗之位,然后给大衍的北疆带来不少的麻烦。

    铁勒的使团到了渝京先在驿馆歇了两日,随后皇帝给他们举行了接风宴。

    君律君微肯定是没有资格进宫赴宴的,不过姜源可以去,他回来还给他们讲了当时发生的事。

    舒翰果然是有备而来,嘴里说着切磋交流的话,其实是暗戳戳给大衍皇朝下了战书。

    不过舒翰的准备虽然精心,却没起到太好的效果,因为他不知从哪里找来的绝对很轻松就被人对上了,比试铁勒人最擅长的骑射也没能占得上风。

    比较让人意外的是,在接风宴大出风头的人竟然是二皇子卫盛。

    卫盛这个人虽然没什么脑子,可武功是真的好,他代表大衍出场,赢了骑射比试也属正常。可难住了在场那么多人的长对,居然也是卫盛对出来的,这就很让人看不懂了。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那个对子是二皇子对出来的?”君律差点吓掉了下巴。

 29。第029章 原因

    事实上; 卫盛在接风宴上文武双打连挫铁勒人士气的表现不仅震撼到了朝堂上下对他颇为了解的文武百官皇亲国戚; 也惊吓到了他自己; 他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厉害的。

    长期以来,卫盛都认为自己是生错了时代; 以至于怀才不遇; 没机会大展雄图。

    大衍皇朝是个尚武的皇朝; 可卫家的历代皇帝甚至皇子,精于兵事的却不多。

    中宗皇帝卫昭和成祖皇帝卫崇荣算是很难得的例外,这对父子一个开拓了灵州,另一个光复了南疆、琉球和格桑高原,都称得上是上马能打天下; 下马能治天下。

    卫盛很坚定地认为; 他要是生在兴祖一朝或是成祖一朝,定能立下不逊于中宗皇帝和成祖皇帝的不世之功。

    只可惜……

    卫盛生得太迟了,他出生的时候; 大衍皇朝已经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很多年了。

    面对儿子奇怪的想法; 徐贵妃表示不能理解; 一点都不能。

    带兵打仗有什么好的,又辛苦又危险; 还不一定有可观的回报率。

    徐家曾经出过两位皇后,可徐贵妃进东宫当良媛的时候; 完全没有向先祖看齐的想法。

    因为太子妃上官氏是睿宗皇帝的外孙女; 还是他唯一的血脉; 她根本没有与她相争的实力。

    后来上官皇后生下太子卫益; 徐贵妃不仅不失望,还蛮开心的。太子就是皇帝的嫡长子,对下面的皇子皇女而言其实是最安全的,因为他上位是理所当然,通常不会刻意跟弟妹们过不去。

    再后来卫益被人下毒,虽然勉强保住了性命,可整个身体都彻底被毁掉了。

    徐贵妃闻讯非但不开心,还恨死下毒的那个人了。外人看来,太子不成了,二皇子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可徐贵妃并不这么认为,她甚至觉得他们母子也是受害者。

    尽管徐贵妃清清白白,绝对没有参与毒害太子的行为,皇帝也很相信她的清白,但是上官皇后不信,从此把徐贵妃当成了仇人看待。

    再就是太子病歪歪地活着,皇帝也没有换储君的想法,偏偏所有人都知道,太子熬不过皇帝,原本平静的后宫从此就风波迭起了。

    徐贵妃是后宫份位仅次于皇后的妃子,卫盛又是诸皇子中除太子外最年长的,他们的牌面太好了,以至于被所有人不约而同地当成了对手。

    倘若卫盛是个有心机有脑子的,面对这样的局面徐贵妃还不会太郁闷,拼就是了。

    然而知子莫若母,卫盛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徐贵妃就觉得老老实实当个藩王是他最好的前途了。

    要是卫益安安稳稳的,卫盛当个听话的藩王并不难,可是现在……

    徐贵妃很清楚,卫盛是不争不行了,他不争的话,将来哪个皇子上位都不会放过他。

    只是……

    看着卫盛不着调的样子,徐贵妃都不敢想他的胜算在哪里。

    前些日子上官皇后的千秋节,皇帝给卫盛和卫盎赐了婚,二皇子妃和四皇子妃的出身一个比一个高。

    徐贵妃隐隐有种感觉,皇帝并不想太早宣布接班人,他希望皇子们拿出真实本事去竞争。

    铁勒使团来访这件事非常重要,事关北疆的安危,几位成年皇子都想争取负责接待的工作,可皇帝偏偏就给了六皇子卫盈。

    在徐贵妃看来,皇帝这是典型地在找平衡,已经给了卫盛和卫盎不错的婚事,那就给卫盈一桩好差事,总之他不想看到任何一位皇子的实力太过突出。

    未婚妻的娘家没有老四给力,抢手的差事又没有抢过老六,卫盛的心情很不爽,干脆闷在家里教儿子说话。

    卫盛现在最得意的就是他的宝贝儿子了,之前是死活不开口说话,可一旦开了口,却比同龄人要流畅得多,就连徐贵妃都说一看就比卫盛小时候聪明。

    卫盛闻言一点不生气,还蛮得意的,这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好不好。

    眼下他父皇就他儿子一个孙子,小家伙越聪明,自己的砝码也就越重。要知道,因子得位这种事以前也是发生过的,既然儿子们都差不多,那不就得看孙子了,他的弟弟们有得追了。

    卫盛的这种想法没给旁人透露过,他觉得说出去了有点丢人,但在儿子面前,他却是念叨过的。

    小皇孙听到卫盛的话,毫不犹豫地翻了个大大的白眼给他看。

    卫盛丝毫不认为他儿子是在嫌弃他,还觉得小家伙的表情越来越生动可爱了。

    “儿子呐,要不要跟我进宫去玩,皇爷爷皇奶奶那里有好吃的……”

    小皇孙摇摇头,迈着小短腿在屋里跑来跑去,才不要去,又被人扔到水里怎么办。

    二伯真的好笨哦,难怪大堂兄很早的时候就夭折了,不过他爹爹好像也没聪明到哪里去。

    “你不去的话,你父王我一个人很寂寞的。”卫盛最烦各种宫宴了,吃不能好好吃,喝不能好好喝,还得规规矩矩待上大半天,有得那个闲工夫,他出去打个猎跑个马多自在。

    前不久的千秋宴,卫盛带了儿子进宫,不是让乳母看着的,而是自己带在身边,还觉得蛮有意思。他儿子又乖又听话,也不爱哭闹,他逗着他玩儿,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小皇孙还是摇头,他在书房东翻西找,找到一本扔掉一本,很快就把书房搞得一片狼藉。

    如果卫盛是个爱书之人,他肯定恨不得把儿子抓起来打一顿,可惜他不是,满屋子的书都是摆出来装门面的,几乎没有看过,儿子爱玩就玩好了,起码人家没有撕书,还是不错了。

    那本《贞王札记》到底在哪里呢,他记得爹爹说过,里面记录了那副很难的对子。

    当时铁勒的左贤王舒翰出了那个绝对,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个人对得上来,后来大姑父顾泰勉强对上了,可也只是对仗工整,意境上到底被铁勒人压了一头。

    听爹爹说,那个对子特别长,还是一语双关,一时对不上来并不稀奇。好在后面的骑射比试,二伯赢了铁勒人的武士,大衍皇朝才没有把脸丢尽。

    爹爹还说了,那个对子其实不是舒翰想出来的,而是前朝就有的,还有人早就对出下联了,对得非常工整,从字面到意境,彻底压过了上联,只是失散了找不到而已。

    可就在铁勒使团走后不仅,他……就在长宁贞王的札记里找到了有关这件事的记载。

    那个人气坏了,早点让他看到,他能表现地让皇帝更满意的。

    他一定要找到那本书,反正二伯武功已经够好了,干脆让他出够风头算了。

    “儿子,你到底在找什么?你又不认识字,翻来翻去好玩吗?我们去吃点心好不好?”

    小皇孙辛苦了好半天,好容易从书架底下抽出《贞王札记》,还没来得及翻开就被卫盛猛地抗了起来。

    “父王,不要……”然后只听刺啦一声,书不小心被扯成了两半。

    见儿子急得都要哭了,卫盛忙道:“没事没事,父王不怪你,不哭不哭啊!”他说着拿起小皇孙手里只剩一半的书,无意识地扫了眼,就顺手放在桌上了。

    过了两日,接待铁勒使团的接风宴上,卫盛一听舒翰的手下念出那个上联,整个人就惊呆了。

    他那天看到的不正好就是下联吗?见其他人没有站出来的意思,卫盛慢慢腾腾起身了。

    随后的比试就成了卫盛的个人表演,对联这个是他运气好,骑射就是真功夫了。

    卫盛如此得意,最不开心的就是他的弟弟们了,尤其是卫盈。

    君律虽然搞不清楚卫盛是哪里开了窍了,可只要能看到卫盈不开心,他还是蛮开心的。

 第30章 僵持

    接风宴之于铁勒使团来访只是个小小的开端; 重头戏还是之后关于边市的种种讨论。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和铁勒开战对大衍皇朝来说都是件很不划算的事情。

    兴祖皇帝之前就不说了; 大衍长期处于劣势,最惨的时候还要下嫁公主陪送丰厚的嫁妆; 简直就是输钱又输人。

    兴祖年间,靠着几代人积累起来的财富以及不世出的长宁武王和昭阳桓侯,大衍终于把铁勒人逐出了漠南; 逼得他们退避到了大漠以北,从此解决了北疆的安全隐患。

    然而断断续续打了几十年仗的结果就是,大衍虽然胜了; 国库基本上也打空了。

    也就是说,无论胜负,只要和铁勒人开战; 大衍皇朝就是大把大把的银子花出去。

    到了成祖年间; 由于铁勒俯首称臣; 经过一番友好交流和谐切磋,双方互开了边市; 大衍用丝绸茶叶药材和铁勒人交换马匹。

    成祖皇帝此举的初衷并不在于赚钱; 他只是想尽可能地握住铁勒人的命脉。

    毕竟对以牛羊肉为主食的铁勒人来说; 茶叶是生活中必不可少之物,已经打不过了; 不老老实实交换还能怎么着。

    成祖皇帝本人战功卓绝,他在的时候万邦来朝四海归心,周边的藩属国一个比一个听话。

    成祖皇帝之后; 睿宗皇帝也是镇得住的,但是到了先帝登基,大衍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明显开始减弱了。

    这不是先帝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朝堂上下,尚武的风气变弱了,人们更乐于享受安稳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