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臣万死陛下万受-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翌日一早,张放启程赴任。南宫霁送至城外,满腹离愁,但只化作“珍重”二字。眼看其一骑绝尘,潇洒而去,却徒留满腔感慨与送行之人。昨夜践行宴,已然说定,待他功成回朝,自还在此与他接风!但愿天遂人愿,那一日,不会太远。
  景盛六年元月,梁廷采纳陕西经略安抚使杜允之之谏,发兵二十万由东、西两路攻凉、夏二州,同时,吐蕃、回纥二部兴兵六万北进沙、甘、肃三州。羌桀果无防备,又兵力悬殊,初遇几是一触即溃,不得已退守城池,急待援军来救。
  实则此刻,在河北的拓跋温已接到急报,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便是此刻离他最近的夏州,也有数百里地,且不说长途奔袭后大军必然人困马乏,并无胜算,便是粮草也不能供上!当初入侵河北,他本是作下长久之计,以供十万大军的粮草军需等物资,一应运至丰州周边关寨囤积,若此刻撤兵,定然转运不及!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回梁军北上必是有备而去,而他羌桀援军若无充足粮草作后盾,可谓危矣!
  一番斟酌后,拓跋温决意反其道而行之,不急救西线之困,且一意讨河北!所以敢下此论,乃因汉人胆怯,前番数战数败,斗志早去,便是当下二十万大军来袭,然而月余过去,沙、甘、肃、凉、夏五城,皆还完好,可见:汉儿何足惧?再想来,此实不过梁人的一招围魏救赵之计,兴兵逼他回师,则河北之困自解!这般,倒不妨将此计照搬回敬:当下府州被困已有两月,想来城中粮草也将耗尽,因而此刻不攻城,更待何时?下了府州,还有麟州,他羌桀大军要马不停蹄,长驱直下,直指河东,再向河南,到时兵临汴梁城下,看他梁帝小儿还不膝软?恐不及跪请乞和罢!
  可惜此回,事并不如拓跋温所想那般轻易!
  便在他下令重新攻城之前,梁军首批粮草已破关送至府州,羌桀军在中途劫粮失败,死伤竟过万!而据闻梁军押送粮草之人数,不过三千!
  此口恶气,拓跋温怎能咽下?然而府州已然得援,攻城之时机已错失,想来,惟今之上策,便是转攻麟州!
  可惜此回,他又慢了一步!攻城翌日,便接丰州急报,军需重地琉璃堡遭屠,其内粮草军备已尽失!
  纵然这般,拓跋温依旧不甘心就此败退!恰此间气候恶劣,已二十多日未尝下雨,麟州城本就缺水,据探子回报,城内此刻黄金一两易水一杯,岂非天赐良机?因而孤注一掷,全力攻城。
  梁军的应对之策,便是举河北路所能用之精兵来救,且由并代都钤辖张放亲自领兵!此正合拓跋温之意!乃于中途重兵设伏,欲一举灭之。孰料梁军此回神勇竟不可敌,一路杀退伏兵,三日内便赶到了麟州,恰此刻天色突变,竟连下三日大雨,解了麟州城的水荒。拓跋温再想破城,还谈何容易?
  于拓跋温而言,当下惟余两策,一是继续攻城,却粮草不足;二是退兵,却又不甘!此一回南下,折兵数万,却毫利未得,且还搭上了粮草!而此刻梁军正在他羌桀的土地上攻城拔寨,步步逼进!若他这厢退兵,则救国内之急便刻不容缓!否则,形势大危矣!
  拓跋温毕竟久经沙场,素有决断,粮草不济,攻城又不下,所谓得失不在一夕,此刻若不抽身,定陷险境!因而即日便撤兵回国,并派三万人马南援夏州。
  再说西边,凉州的战局于拓跋温而言,亦不容乐观:短兵相接之下,虽攻城未尝顺遂,梁军却丝毫无退兵之意!
  拓跋温这才觉出事有不测,急令黑河军司抽兵半数来援,然为时已晚,一月之后,沙洲被回纥军攻陷,之后甘、肃、凉三州相继陷落!
  极至六月,羌桀右臂河西之地,几已尽失!
  梁军既已无后顾之忧,自然士气大增,乘势东进。
  八月,梁军过沙陀,出乎意料之轻易攻占应理,直指魏都兴庆府前最后一道屏障:西平府!而历经三月苦战,东路夏州也终陷落。此刻若西平府再有失,则羌桀之大势去矣。
  形势已危!拓跋温急募兵十万,以举国之力赴援西平府;另则,是称臣靳国,以纳贡献地为条件,求出兵钳制梁朝。


第78章 月话
  又是一年仲秋,去年此时,正值兵败凉州,人心俱寒,自不宜大肆铺张。今夕虽不同于当日,然西北大战在即,过分铺张亦不合时宜,只是若还似去年那般悄寂,又未免显颓废,亦自挫锐气,因而仲秋当日,但邀近臣与宗室入宫与宴。
  是夜,宫中灯火辉煌,设宴的升平楼高百尺,伸手似可及月。充耳则丝篁鼎沸,入目则歌舞轻妙,众人如坐云端,自是无不畅快。
  觥筹交错,推杯换盏,醉眼迷离间,更不觉时光流逝。渺乎间才闻二更鼓至,席将散,压轴一曲,乃三绝颜润之舞绾!
  南宫霁已有年余未见此人,看他当下风姿依旧,倒甚欣慰,看来豫王对他还是爱惜的。
  一曲罢,众人却还似沉湎于那低回炫转、慢态繁姿中而不能自拔!笙竽已停小半刻,才渐醒转过,争相叫好。
  颜润低眉轻笑,躬身回礼。
  越凌道:“此舞朕亦是首回得赏,乃是何名?”
  颜润禀道:“此乃为仲秋宴新创,初名《邀月》!”
  宴既罢,南宫霁与故旧几人谈笑风生,出升平楼不远,巧遇豫王与颜润一行。众人自又美赞了一回。颜润一一称谢,至南宫霁时,却深作一揖,道:“窃闻世子精通音律,邃晓乐舞,方才颜某献丑之作,还望世子不吝赐教!”
  南宫霁略一忖,想是方才宴上众人称叹之时,惟自己凝眉略显迟疑,却教他看在了眼中!当下他既出言求教,自己若还推三阻四,便显造作了。遂直言道:“吾观此舞曲,但有‘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之姿!所谓‘飞逐惊鸿去’,三郎不以为,此曲若改作《逐月》更为入题?”
  颜润低眉正自斟酌,身前之人却已代为出言反驳:“嬿婉回风态若飞(1),飞入云汉邀月饮!有何不妥?”
  南宫霁抬手摸了摸下颌,心内一声叹:看来他是无论何时何地,皆要与自己一较长短!只此回,却是轻妄了些。因而一笑:“殿下此比便不妥,还是收回的好!”
  越植也是微醺之故,信手拈来一句便脱口而出,这厢教他一言,倒是醒悟过来,脸色霎变,一时无言。
  正此时,忽闻官家驾到,众人急忙躬身揖逊。
  但闻越凌道:“此际银蟾光满,夜色正好,汝等不回去团家人、酌酒玩月,以酬佳节,却在此闲作争论,不觉无趣?”
  看来方才只言碎语,官家已然入耳。众人急忙告罪,便作鸟兽散了。
  越凌抬眼看了看依旧伫立原地之人,口气似淡漠:“汝还不去?”
  那人叹了声:“今夜人皆归聚天伦,惟臣伶仃,回府亦是独自通晓,望月则凄情更甚,因而不敢归!”
  越凌闻之,一时心生恻隐,再想来,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遂亦轻叹了声,命于琼华阁再开小宴:许久未尝对酌,今日也算对他聊施宽慰罢。
  左右领旨方去,那人已然喜上眉梢,瞧去乃一副小人得志之态!越凌这才心知其方才不过作态而已,不免生出几分懊恼,想其素善施此术,却不知为何得逞也十之八九。
  琼华阁高余十丈,步上顶阁,蟾宫似已近在咫尺。一旦登临,便如置身秘境,教人不忍抽身。
  阁中小宴已妥,又宣进舞乐。
  小酌了个把时辰,南宫霁称似闻何处乐声,宛若云外!他人皆言未闻得。
  南宫霁道:“此刻喧哗,陛下但退左右便可闻。”
  越凌依言,却依旧不闻,倒是墙外天街上鼎沸人声依稀。
  再问之,那人却迷离着双目笑道:“何来甚么仙乐?只是欲与你独处一阵罢了!”
  越凌倒也不恼,只作势轻嗔了声。那人挪近前来,贴身相依。
  皎光入户,与摇曳的烛光相辉映,大梁天子脸上,似教蒙上了一层轻薄光晕,见他侧首合眸一笑,便令人倏然心动。
  顺势啄上那尖巧的鼻尖,逐而滑下,吻上那抹荷色。。。
  耳鬓厮磨、细语呢喃。南宫霁痴醉之余,却忽起一想:此厢风光,此生绝不容许他人得见!
  月华如水,不忍辜负,索性熄灭多余烛火,凭栏相依,任那如银光华倾泻一身。
  夜半无人,但随心私语,二人且说着往年赏花观月的趣事。
  越凌叹道:“当初你曾言,同一景致,然身处异境,与人所感却不同。吾原是将信将疑,在京中,宫内宫外,吾观这月亮,但有圆缺,然月月轮回,素来皆如斯。只是那回于陈州,流落深山,夜半得见玄月高挂,忽觉此景无限凄凉!纵然回京之后,但见弦月,便觉周身皆寒,彼时才算谙汝之意。”
  南宫霁但闻此,环着怀中人的双臂不禁紧了紧:陈州一行,虽有惊无险,想来却依旧心惊,因而不欲重提!自然,除了那一夜,那求来极难的片刻。。。感慨良多,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惟低头轻蹭他如漆的鬓角。
  又闻怀中人低低道:“汝曾言成都之月,与汴梁不同,却是如何不同法?”
  南宫霁笑了笑:“当初不同,是因望月思乡,如今。。。”于他鬓上轻付一吻:“虽两地风情有异,终是各有好处。”
  静默片刻,怀中人似带笑道:“汝此言若是出自真心,吾便欣慰矣!”
  抬头,那轮玉盘已近中天。
  临轩有人一声清叹:“曾有人与朕言,他国之满月,大如圆台,远盖我中土,你可信?”
  南宫霁几是未假思索道:“黄口小儿,却素出狂言,你也需理会他?”
  越凌悻悻道:“他尚有言,他国一应之物,皆盖我南朝,包括兵马!”
  此佳时,却提这扫兴之题,南宫霁不禁蹙了蹙眉!然听去他应非一时感怀,倒像事出有因,不禁又心中一紧,道:“他欲出兵?”
  越凌凝眉:“当下尚未知,只闻西北密报,拓跋温已向靳国称臣献地,以求他出兵相救!然若你是他,当如何?”
  南宫霁略一忖,道:“大梁于他有匡扶之恩,他岂能背信弃义?且两朝相睦已久,出师总需有名!”
  越凌摇头:“但有利可图,出师之名自是手到拈来,任一事皆可。实则自我始伐羌桀,靳国便已在幽云之北增布重兵,近时更闻边境异动,着实教人悬心。”
  南宫霁道:“那,你欲如何应对?”
  越凌道:“还能如何?遣使前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他尚未忘当初之诺,在位之日绝不南侵!”
  南宫霁沉吟片刻,还是将欲出口之言咽回。
  只是越凌已有所察,道:“你有所想?”
  南宫霁一犹疑,乃斟酌道:“赫留宗旻,吾虽不敢言知他甚甚,然数回游猎共饮,却也足看出其乃性情中人,若好生与他晓以利害、动之以情,应是能打动之;然另一则,却是他到底年轻气盛,听不得逆耳之言!因而,若遣使,此人必得能察言辨色,且言辞敏捷,除此,自还须有胆识、存大义。”
  越凌听着,一时若有所思。沉寂片刻,乃缓缓道:“言至当下,皆是利处,想必你尚有隐忧未道罢。”
  南宫霁一笑,到底相处日久,他果是知自己甚甚,便道:“吾方才已言,他当下心气正傲,然今、旧两年两度遣使来求取陛下御像皆不得,因而,若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