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门风华-第4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百零七章、恩赐

    颜彦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是基于两个考虑,一是想效仿后世的明朝在榆关修建关隘和长城,也就是著名的山海关;二是这一片土地紧邻燕云十六州,原住民汉人居多,即便不是汉人也基本被汉化,收回来后也便于管理。

    另外,颜彦觉得以耶律洪禄的穿越者身份,想必也清楚这段历史,应该会同意以山海关为界,毕竟这关隘一修,他也相当于去掉了大周这个后顾之忧,可以一心去对付蒙古和残余的女真部落。

    李琮听了颜彦的提议对着舆图研究了片刻,未置可否,颜彦猜测他准是想着把辽西也并过来,便没有再多嘴。

    她也明白辽西走廊的重要性,耶律洪禄就更不用说了,因此,他未必肯放弃这块地方。

    李琮看了一会舆图,转过身子,见颜彦也盯着墙上的舆图发呆,略略思索了一会,李琮换了个话题,说起李熙和陆衿的亲事。

    原来,他和李稷的孝期都过了,皇家可以办喜事了,因此,他命司天鉴选一个好日子正式向陆家提亲下定。

    “啊?不是已经交换了庚帖吗?”颜彦略略有点意外。

    依皇家的规矩,基本是看中了谁,把女方的庚帖要过去找司天鉴的人合一下,没什么问题的话就由太后或皇后下一道懿旨给女方父母,这门亲事就算是定了下来。

    而之前皇家已经要过陆衿的庚帖了,且皇上也在朝堂上颁布了这个旨意,这门亲事是板上钉钉绝无更改的可能,既然这样,还找司天鉴选日子做什么?

    “只是交换庚帖,三书六礼呢,哪能省事?李熙也到了束发之年,我的意思是让他们今年订亲,明年正式成亲,你意下如何?”

    颜彦见这会对方以一个普通家长的身份和她商讨孩子们的亲事,猜到他准是看在陆呦新立的功勋上给他们夫妻一个恩赐。

    机会难得,颜彦抬头小心翼翼地问道:“回皇上叔叔,我能提几个要求吗?”

    “自然可以。”李琮猜到了颜彦要说什么,此时的他忽然有些后悔不该给颜彦这个机会,可他话已经说出来来,也没个当场反悔的道理。

    颜彦见对方突然一下坐正了,脸上不自觉地带了几分不怒而威的帝王之气,斟酌了一下,说道:“回皇上,明年成亲有些早,明年衿娘才十三岁,尚未笄年,这个年龄怀孕生子不管是对大人还是孩子都相当危险,且对皇世孙的发育成长也不利。还有一点,我觉得夫妻之道,贵在真诚和坦诚,有什么问题,能否让他们夫妻自己去解决,大人们别跟着插手,更不要把大人们的意愿强加到孩子们身上。”

    “后面那一点我听明白了,就是让我们做长辈的别管他们夫妻之事,可第一点是什么意思,我大周律法规定,女子十三可以成亲,且自古以来十三岁成亲生子的女子也不少,为何独独你会觉得危险?还有,我就是十六岁成亲的,不也好好的生了这么多子女?”李琮见颜彦没有直白地提出不准李熙娶小,又不自觉地放松了自己,和颜彦掰扯起来。

    “那请问皇上的第一个孩子活下来没有?”颜彦问道。

    李琮摇摇头,不光第一个,前面两个孩子都没活下来,只是当时他也没有多想,因为宫里的孩子存活率向来不高,生病是一方面,被人动手脚的也不少。

    颜彦虽不清楚李琮的事情,但她知道李稷也是十六岁成亲的,世子妃那年是十四岁,因而,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没有保住,是直接流产了。

    没等颜彦发问,李琮也想到了李稷,自然也想到太子妃那次的流产,彼时,大家以为是李稷身边的妃子下的手,为此还罚了好几个人。

    难不成这一切不是人为的,真是意外,且还是和年龄相关的意外?

    “可御医们也没说这个年龄不能成亲不能生子啊?”李琮有点信了颜彦的话,却又觉得没有可令人信服的依据。

    “不光大周律法,之前的大唐律法,也是定在男子十五岁女子十三岁可以嫁娶,再往前,也差不多是这个年龄段,习惯成自然了,也就没有人去琢磨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再则,不管哪个朝代都离不了战事,也离不了天灾人祸,因而,就更需要子嗣的绵延。也就是说,早点成亲早点生子是符合朝廷需求意愿的,哪个御医敢反对?”

    颜彦本来还想以这个时空的平均寿命来举例说明早婚的必要性,可又怕触动对方敏感的神经,便换了个说辞。

    这番话李琮倒是很快理解了,因为那几年战事紧张时,大周的确缺人,尤其是缺青壮年男子,为此,朝会上有人提出是否可以把男子的成亲年龄往前提一两岁,只是这个提议当时并没有通过,理由好像是说光把成亲年龄提前没有生育能力也是枉然。

    也就是说,正常男子一般要到束发之年才有生育能力,可既然有生育能力又为何会生出不健康的孩子呢?

    还有,这生不出健康的孩子不是女人的责任吗?怎么能怪到男人身上?

    李琮满心想问个明白,可联想到颜彦并不是大夫,多半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他换了个问题,“那你认为正常应该多少岁成亲?”

    “男子最好到弱冠之年,女子则在笄年后。”

    李琮摇摇头,“五年时间可以决定很多事情。”

    颜彦听懂了这话的意思,这个时空医疗条件太差,死亡率太高,若是贸然一下把成亲年龄推迟五年,肯定会影响到生育率的。

    “我个人觉得普通大众的成亲年龄就好,绝大多数大周男子选择在十七八岁成亲,女子则是在笄年之后,这样就好,也不用特意去修改律法。”颜彦退了一步。

    李琮听了默算一下,也就是往后推两年,影响不到什么,最重要的是,不用刻意去修改律法,也不用得罪颜彦,因而,他点头了。


………………………………

第八百零八章、两码事

    依李琮的意思,李熙和陆衿成亲的时间可以推后到陆衿笄年那一天,但下定过礼这些该有的过场可以先办,因而,司天鉴定了四月初八这天来向颜彦纳采,说是希望他们的婚姻和大周的江山都能四平八稳的。

    因着颜彦不是很懂这些礼节,为此,她特地把孟老太太和孟家的几位长辈以及颜家的几位长辈连带云家的一并请了来,此外还有陆端和王婕,以及一个不请自到的陆靖。

    这次下定,皇家拿出了最大的诚意,两位礼部官员协同东宫詹事院的人,还有京城最有名望的冰人,且抬定礼的杠夫全是齐整的十七八岁小太监,打头的两个一人抱着一只雪白的大雁,这支队伍从宫里出来就受到了百姓们的追捧,好事者一直跟着他们到了明园门口,周海生带着一堆下人在门口候着。

    说来也是巧,颜彦在几位长辈的指点下接待上门的客人时,两匹快马在宫门前停了下来,进宫后直奔南书房而去。

    此时李琮却并不在南书房,而是在坤宁宫里,和皇后、太子议论着着李熙的这门亲事,因为依皇后和太子的意思,原本也是想让这两个孩子明年成亲,可李琮却一下把成亲日子推到了三年后,皇后自是不解。

    另外,李琮还嘱咐皇后几句,李熙房里的事情尽量让两个孩子自己去处理,她不要插手,这话皇后更不能理解。

    她是绝对不接受自己的嫡长孙身边只有陆衿一个女人的,这不是民间,这是宫里,普通皇子尚且不能只有一个女人,更何况皇世孙?他将来是要做太子也是要做皇帝的,身边若是只有一个女人,传了出去,皇家的威严何在?皇家的血脉又如何延续?

    皇后正和皇上争执时,门口有太监报,说是有平燕侯的八百里加急快报,李琮一听忙命人进去,从太监手里接过这份快报,打开扫了一眼,李琮当即哈哈大笑起来。

    “不错,不错,真不错,真没想到这小子还有这等本事,哈哈,哈哈。”李琮喜形于色,差点没手舞足蹈起来。

    大约是这份喜悦需要和人分享,李琮脱口道:“来人,传朕的旨意,着百惠郡主进宫。”

    “回父皇,这会只怕不行,彦儿妹妹正在接待礼部的官员呢。”李稷拦住了,继而又问是不是陆呦拿下了女真的都城。

    因为在李稷的记忆中,父皇唯有在得知陆呦把燕云十六州收回来后才有这种欣喜若狂的神情,因而,他很容易就猜到了答案。

    “没错,这小子可真是一个奇才,不愧是陆公的儿子,青于蓝而胜于蓝。”李琮说完把手里的捷报递给了儿子。

    皇后见此,总算明白丈夫为何对颜彦妥协了,可这是两码事啊,颜彦和陆呦有功她承认,她自己也很喜欢颜彦,这几年也拿颜彦当亲人当晚辈看待了,颜彦的待遇都快赶上那些受宠的公主了,比那些不入流的公主不知强多少呢。

    再说了,皇上也从别的地方补偿这对夫妻了,一个以外姓女的身份被赐封为郡主,一个又被封为世袭罔替的平燕侯,陆衿又以世家女的身份嫁给皇世孙,说起来这些都是皇家对这两口子的恩典,难道还不够吗?

    皇上此时可没有心思和皇后掰扯这种小事,他还得找人商议接下来的和谈大事呢。

    当然了,这次和谈就没女真什么事了,是大周和辽国的和谈,是关于更换土地一事。

    自从颜彦提出这个建议后,他和几位重臣们商议过几次,觉得这个方案应该是大周和辽国都愿意接受的,毕竟对辽国而言,他们也不想夹在被大周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万一哪天大周看他们不爽了,想一并并入大周的版图,辽国想不答应都难。

    只是土地该怎么换李琮有自己的想法,他看过舆图,若是陆呦能拿下女真的都城,女真的大部分版图都该属于大周,这可比南京道那几个城池大多了,因而,颜彦提出的建议不合算。

    故而,李琮的确是想把辽西走廊一并换过来,所以他急于找人去商议究竟派谁去出使辽国,这人不但要有勇有谋,还得有非凡的口才。

    李稷见父皇丢下母后急匆匆地走了,忙留下来安慰母后几句,大意是这李熙和陆衿成亲还得三年,三年后不定会有谁改变想法呢,再则,即便成亲了,父皇也只是答应头三年里不往李熙身边塞人,可没答应一直不让李熙娶小。

    而李稷之所以特地解释几句,他是怕母后给颜彦脸色看,好容易缓和的关系若是再闹僵了,不管对颜彦还是对皇家都不是一件愉悦的事情。

    道理皇后也明白,可她就是接受不了颜彦的观点,更接受不了皇上的妥协,凭什么呀?

    难道这些年她没劝过皇上要好好保重自己的龙体,难道这些年她少为丈夫身边的那些女人操心了,难道这些年她少受那些女人的气了?还有,难道这些年太后少插手他们夫妻之间的事情了?

    可为什么自己的丈夫看不到她的委屈她的隐忍,却只会要求她谨守皇后的本分,要母仪天下,要宽容大度,要善待他们。

    她还要怎么善待怎么宽容?她的前两个孩子,还有那个可怜的女儿,以及她后来的不孕都是拜谁所赐?可皇上什么时候对她说过一句贴心的话,或者做过一件贴心的事情?

    “母后,你也别怪父皇,父皇不是心里没有你,他不止一次跟我说过,说幸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