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后,你也别怪父皇,父皇不是心里没有你,他不止一次跟我说过,说幸好后宫有你,他才能心无旁骛地打理朝堂的事情,父皇心里明白着呢,他只是习惯了让别人看他的脸色,毕竟他从记事之日起就已经是皇上了。”李稷见母后脸上犹有不忿之色,再次劝了几句。
皇后叹了口气,知道丈夫那边还有正事等着儿子呢,便催他离开。
这点心胸和涵养她还是有的,知道自己的事情再大也大不过朝堂的事情,因此,这么多年她从没有因为自己的私事和私心让丈夫为难过,这也是她之所以得以在后宫多年屹立不倒的重要因由。
………………………………
第八百零九章、忧心
颜彦是在礼部和詹事院的人回去后,李熙特地登门才知道陆呦拿下女真都城的消息,也知道皇上正在南书房召集几位重臣商议去辽国谈换地一事。
彼时家里的这些客人们还没有走,听到这个消息无不喜形于色与有荣焉,尤其是孟老太太,更是搂着颜彦大哭起来,说老天有眼,让她嫁了个好男人什么的。
“我儿又立了这么大功劳,今日可真是双喜临门呢。”陆端也乐呵呵地捋了捋自己的胡须。
只是话一说完,他想到了那个他曾经寄予厚望的嫡长子陆鸣,说起来陆鸣也不是没有本事,他的才学理应在陆呦之上的,武功就更不用说了,可就是时运不济,没有遇到一个好母亲,也没有遇到一个好妻子,之前的那些就不说了,就说这次替辽国出征,他也有机会立功的,却偏偏因为朱氏的死不得不跑回来丁忧。
这倒也就罢了,陆端更忧心的是,陆呦这次征战女真,功劳一点也不亚于上次收回燕云十六州,可皇上已经封陆呦为世袭罔替的平燕侯了,这次再论功行赏,只能是公爵了,因此,保不齐这次皇上为了犒赏陆呦,会把镇国公的爵位赐封给他,因为皇上惦记陆鸣的爵位不是一年两年了,若不是他一直苦苦求情,只怕早就褫夺了陆鸣的世子一职。
此外,朱晋那也是一个隐患,他若真是通敌,皇上断不能容他,只怕陆鸣还得受他牵连,多现成的理由,皇上还不用发愁怎么向群臣交代了。
陆端脸上的忽喜忽忧没有瞒过王婕,自从皇城司的人查到王婕命家下人挑拨陆鸣那几个孩子之间的矛盾后,陆端对她就再也没有之前的喜欢和在意,倒是也开诚布公地和她谈过一次,说他和朱氏之所以走到合离,就是因为朱氏的私心太重,眼里容不下别的庶子庶女,若王婕再走朱氏的老路,他们两个的结局也只能是重蹈他和朱氏的覆辙。
尽管王婕最后认错了,说她本非自私狠毒之人,可为母则刚,她所做的只是一位母亲的本能,是为了回击朱氏,可陆端并没有信她,或者说并不赞同她的做法。
现成的例子摆着,颜彦当初也恨陆家恨陆鸣恨朱氏恨颜彧,可这些年她从没有在背后阴过谁,甚至于连落井下石也没有,她唯一的报复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耀眼,让曾经想把她踩在脚底下的人从此后高攀不上她,后悔当初的有眼无珠。
这样的报复才是真的报复,既坚守了自己的底线又狠狠地打了对方的脸,没看这些年这两口子越过越好越过越风光,可朱氏、颜彧还有陆鸣、周婉几个却死的死颓的颓坐牢的坐牢。
最可恨的是,他们就是想找颜彦的茬或者想定颜彦的罪他们都找不到理由,因为颜彦的手上压根就没沾血,从头到尾,她从未针对他们做过什么阴损事,最过分的也就是不搭理他们或者当面给几句难听的话。
因此,朱氏和颜彧的死说好听点是病死的,说不好听,就是咎由自取,是报应。
这样的女人谁不敬畏谁不欣赏?
王婕听进了丈夫的话,也想和颜彦多走动走动,尤其是现在,陆衿和李熙正式订亲了,陆呦又立了大功,她更想拉近些和颜彦的关系,毕竟她儿子还小,还没有在陆家站住脚呢,因而,她更需要颜彦的支持。
所以这会见丈夫脸上忽喜忽忧,王婕怕颜彦走心,忙笑着说道:“可不是双喜临门,正该好好热闹热闹,不如这样吧,明日我们在家摆几桌酒,也替大郎一家庆贺庆贺,今日在场的务必去捧个场。”
其实,自从王婕嫁进陆家,她还从未在家里操持过酒席宴会什么的,当初嫁进来没几个月怀孕了,没多久老太太又没了,再然后朱氏又没了,虽说她不再算是陆家人,可毕竟和陆端有着结发夫妻的情分,还有陆鸣这位世子在,因而王婕也忍了下来,没有去招惹他们。
可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有陆呦和陆衿做由头,王婕猜测丈夫应该不会反对,所以才大胆提了这个建议。
果然,王婕刚一说完,陆端点点头,“也好,是该好好庆贺庆贺,陆家好几年没有什么喜事了。”
“别,父亲,太太,还是先等等吧,不如等夫君回来再说吧,目前只是刚拿下都城,后续还有什么谁也无法预测,万一还有什么变动呢?”颜彦拒绝了。
“没事的,就算不冲我那个大侄子,就冲我这个侄孙女,陆家也该好好热闹热闹,我们陆家这些年还没有姑奶奶嫁进宫里呢。”陆靖帮着说话了,她也希望和颜彦把关系走近些呢。
“依吾说,就听彦姑姑的,还是等平燕侯回来再庆祝也不迟,彦姑姑忧心姑父也是人之常情。”李熙开口了。
皇世孙开口了,别人自然不敢有异议。
颜彦见屋子里突然一下冷场了,貌似还有点尴尬,忙笑着说道:“这样吧,难得今日人齐全,正好我预备了几桌瓜果点心,还有一位说书先生,大家去花厅坐坐。”
众人一听说书先生均有几分好奇,因为之前他们还从没有听闻过有专门说书的先生,除非是授课的先生。
而颜彦所指的这位说书先生其实也是授课先生,这人之前是陆衿几个的先生,虽有点古板,但学问还是不错的,颜彦把他辞掉后,偏不巧病了些时日没法去坐馆,不得已又求到颜彦头上来,颜彦给了他些银两,待他病好后又把他请了回来。
这一次,颜彦给了他一项新任务,让他每天熟记一段史书,次日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们听,略带一点自己的语言特点,还别说,这个授课形式果然受到几个孩子们的欢迎,他们很快就记住那些历史,每天还迫不及待地等着听下回分解呢。
事实证明,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对这种说书方式比较感兴趣,既可以学到东西还能放松自己,也能跟家人一起联络感情,何乐不为?
………………………………
第八百一十章、打乱
李琮是次日一早在朝堂正式昭告陆呦攻下女真都城的消息,朝堂上当即沸腾了,不管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或者是保守派都被这个好消息感染了。
因为谁都清楚,这意味着大周把女真彻底打趴下了,意味着大周成了真正的强国,意味着从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大周都不会再经历战乱了。
随后,李琮提到如何处置女真那些土地一事,这是陆呦带着大周士兵打下来的,自然该归大周所有,这点朝堂上倒没有分歧。
只是令李琮意外的是,在提出要派使者前往辽国商讨交换土地一事时,以陆端为首的几位世家站出来反对了,他们觉得,把辽国夹在中间,用不了几年,大周也能把辽国的版图并入大周,到那时,大周就成了真正的霸主,也能开创出像大汉和大唐那样的太平盛世,国力充足,幅员辽阔,百姓安居,四海朝拜。
陆端等人的反对打乱了李琮的计划,原本他是要在朝堂宣布出使人选的,可依着陆端等人的意思,完全没有必要派人去辽国了,直接派人去接收女真的土地就好了。
不过这个提议也遭到了大多数文官的反对,无他,因为接收女真的土地不仅仅需要武将,也需要相应的文官,可这些文官们谁愿意离乡背井地跑去那种苦寒之地做官?
生活上没有保障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万一哪天这些女真人再来一个叛乱或是行刺什么的,他们还能回得了家吗?
再则,那些苦寒之地并不适合耕种,也不适合汉人生存,要来何用?还不如把南京道一带换过来,这边好歹还紧靠着燕云十六州,有什么事情大周也能及时作出应对,不像女真那边天高皇帝远不说,中间还隔着一个辽国。
总之,这天的朝会最后又是不了了之和不欢而散,文官是坚决不支持驻守女真的土地,武将们是极力反对和辽国交换土地,两边讨论了一个时辰,谁也没有说服谁,李琮一恼火,命人宣布了散朝。
下朝后,李琮也没有闲着,这一次,他单独召见了陆端、颜芃等几位公侯,可惜见效不大,这一次,颜芃也赞同陆端的想法,觉得机会难得,凭大周的实力,过几年一定可以把辽国兼并的。
待这些人离开后,李琮把李稷叫了去,父子两个商量了一下午,最后决定还是听从颜彦的建议,交换土地,理由有三:
一,这个提议是颜彦提出来的,想必颜彦也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些年的经验告诉他们,听颜彦的没错。
二是文官的思虑也是对的,那些苦寒之地确实不适合汉人居住,没法耕种不说,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三,颜彦和陆呦都和耶律洪禄私交不错,尤其是颜彦,李琮总觉得她和耶律洪禄之间有一种说不清的牵扯,李琮担心的是,万一颜彦不答应兼并辽国,会不会因此对他们父子有看法?
虽说有那层血亲在,也有陆衿的关系在,他们不担心颜彦会叛国通敌,可若是关键时候这两口子撂挑子不干也够他们父子喝一壶的。
因此,李琮和李稷决定先采取颜彦的计策,和辽国交换土地,若干年后,大周若真有实力把辽国兼并了,那就由不得颜彦和耶律洪禄了。
颜彦是次日从颜芃嘴里得知这几天朝堂动向的,而颜芃也是见皇上仍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觉得心里堵了一口气,便来找颜彦说道说道。
他是想让颜彦去说服皇上,机会难得,若是陆呦再次拿下辽国,把辽国的土地并进来,陆呦就是大周第一功臣,说不定皇上还能把他的爵位往上升升。
最重要的是,陆呦此举也算是给大周清除了一个后患,别看辽国现在臣服了,可这些年的经验告诉他,这个民族也同样不可信,大周立国上百年了,几乎隔三岔五就会和辽国来一场战争,大的有十来次,小的是无数次,输赢基本各半,因此,颜芃怕过几年辽国休养过来又会来挑衅大周,毕竟辽国自己研究出了火药,手里也有二百门火炮,保不齐哪天人家也自己研究出来可以自己制造。
“彦儿,你就算不为皇上想想,也为皇世孙和衿娘想想吧。”颜芃见自己说了半天颜彦仍是不为所动,只得搬出了最后一条理由。
“他们?”颜彦说出这两个字后便明白颜芃的意思了。
颜芃是担心万一彼时坐在龙椅上的是李熙,辽国若是反噬,李熙和陆衿能有安心日子过?这个皇位李熙能坐稳?
颜彦被颜芃问住了。
是啊,现在周禄和她是有些交情,辽国也确实称臣了,可周禄不在了呢?新继位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