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古青娅忙将厅婶给喊来,“厅婶,您到前头喊一个衙役,打听下平安县的慈善堂的事?”
顿了顿,古青娅觉得还不够,“等等,还有附近的道观寺庙什么的,都问问。”
厅婶有些疑惑,“夫人,您这是要做什么?”
“我只是突然想起,这天渐冷,也不知这边慈善堂里的可怜人如何,大人忙碌田桑,怕有疏忽,我们先打听看情况如何,我再与大人提。”
“原来如此,夫人稍等,我去去就来。”厅婶听了,忙去前头找了个没跟出去的衙役,详细问了平南县的情况。
“哎,厅婶,您怎有空找我来?”这衙役叫二两,是通过一个远方舅舅的关系进来当衙役,平日里还算嘴甜,跟厅婶比较熟。
“喏,刚做了几个柿饼,尝个味儿。”厅婶说着,递过去两个还有些热乎的柿饼,“我就找你问个事儿。”
二两见饼子上还有着油光,不由咽了下口水,见周围没人,忙结果塞进怀中,“厅婶,那我就不客气了,您问,只要我知道的,保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平南县可是有什道观或是寺庙?”厅婶问道,“就想改日去烧烧香,抽根签。”
“寺庙要隔壁的土元县有三元寺,据说很是灵验,从咱们县过去,来回也要两日时间。”
“不过我们当地的比较常去东边一座山上,那有个道观,还有北边那有个土地庙,大家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去拜一拜。”
“这样啊,那道观和土地庙里的人多吗?平日里过得如何?”
“这个我还真不晓得,我娘会比较清楚,要不我今晚回去问问明个儿再说?”二两挠了挠头。
“没事,那可有善堂一类的地方?”
“原来可有的,后来倒了也没人修,那些人就在土地庙后边弄了几间草房子,哎很可怜呐,下大雪塌了可是会压死人的。”
厅婶闻言有些惊讶,“怎会没人修?”
“这我就不晓得了。”这种烂摊子谁会去管啊,二两心里也清楚,又不是自家的事,但也不敢直白地说出来。
“那些可怜人都是些什么人啊?”
“也不晓得,反正可怜得很,您不是有见过那乞讨的吗,就是那些。”二两看了看周围,压低了声音问:“厅婶,您问我这个,是夫人要发善心吗?那些人可不一定感恩,您劝劝。”
厅婶眼珠子转了转,“就你小子主意多,大人和夫人的事,我们哪里晓得,少多嘴的好。”
“是是厅婶说的是,那我先办事儿去,您要是有活儿就喊我?”二两笑着说道,想找个地方把那两块饼子给吃了。
厅婶回到后院,跟古青娅说了这事,“夫人,这事怕是有些不好办。”
古青娅想了想,这里头的确有些门道,不过要办事肯定不是她去铺路,姜荣安那边了解情况后定有安排,她现在就先准备其他东西。
“夫人?”见古青娅不说话,厅婶心里也有些忐忑。
“没事,去问问那些布店,可有发霉待处理的布料或是棉花?”古青娅轻轻敲了敲桌子,看着不远处自己玩得很开心的果果,轻声说道。
“是,夫人。”厅婶心里有疑惑,但还是照做。他们的决定不是身为一个帮佣能够想得通的。
第353章 善心
姜荣安看着古青娅买了不少布回来,颜色都是偏蓝或是褐色的,且很明显是放置了很久的布匹,一股陈旧色,还有些霉味。
“娘子,你这是打算做什么?”姜荣安有些奇怪,看到裁好的布料才知道是要做衣服的,这肯定不是要给自家人穿的。
“夫君,这事我还没跟你说。”古青娅将姜荣安给拉到书房,将自己的打算给说了一下,“你那边要是忙完了,就整一整这个事。”
姜荣安轻轻拍了自己的额头一下,有些懊恼地说道:“我怎将这么重要的事儿给忘了。娘子,其他的你不用操心,我这边派人去统计,到时候再做安排。”
“至于慈善堂是否重建,这个到时候再说。”真要重建慈善堂,这里头肯定要涉及很多方面的事情,得提前将一切给捋顺了。
“你让人将人数给确定下,我这边好做棉衣。”古青娅本来想说施药的,后来想一想如果这样做,其他贫苦人家心里未必会舒服,也就作罢,不过完全可以弄一个布施医药的事儿。
“人数这个没问题,在下雪前,我还会让下面的人督促修房子的。土地庙那边我会亲自过去看。”
不过在去看之前,得先让人仔细打听下,当地的地主乡绅往年是否施粥或是施药的善举不?
姜荣安没有再多说,他不想让古青娅操心太多的事情,光是棉衣这件事就有得她忙的了。
古青娅当然不可能全部都自己动手,自然是要请人的,也是叫的县里家境贫困女红尚可的妇人来帮忙。
县衙的举动一直是县城百姓们关注的重点,如今有这动作,自然引得众人津津乐道,猜测古青娅的目的。
古青娅当然也能听到这些言论,也不怎么放心里去,她不可能整个县的穷人都去施舍,但是身为县令夫人,她必须起一个带头的作用,带动其他人。
施舍不一定是新衣裳,旧衣裳也是可以的,就算物质上没能力,但总有一把子力气,为人多行善总是没错的。
一个社会的风气很重要,往往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几十年上百年都有可能,她起一个表率作用总是好的。
期间苏少夫人带着女儿来过一次,想跟古青娅详细谈谈这一件事。
“许多人觉得妹妹在做一个表面名声,你听了会生气吗?”
“我为甚要生气,我做这些是因为我可怜那些人,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我所做的一切能带动其他人也来做善事,毕竟我一人能力有限。”
“也许有很多人质疑我,但肯定也有人受到我的触动也一样去做,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选择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苏少夫人面色有些触动,“感觉你说的跟我家老爷子说的很像,他每年都会给那些揭不开锅的人送一点粗粮以度过难关,给实在有困苦的人减租子。
其实我不那么能理解,那些人有了我们的帮助,会不会因此期望不劳而获?”
“你说的这是少数情况,人都是期望能被雪中送炭的,谁也说不准以后自己或是自己的后代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但是我期望在困苦的时候有人能拉一把。”
有了女儿之后,古青娅对于这点就深有感触,且又读了不少因果书籍之后,对于行善积德这点她愈发深信不疑了。
“这般听着,倒是我小人之心了,听你这么说,我有点明白我家老爷子的想法了。”
谁都不敢保证自己的后代子孙代代荣华显贵的,你今日种下善因,来日结成善果,消灾解难也难说。
“那我回去也帮忙帮忙。”苏少夫人心里有些触动。
古青娅只是淡淡笑着,并不多提其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就成了,没必要强迫自己,那样反而适得其反了。”
“怎会呢,妹妹想得如此深远,真是让姐姐自愧不如,老人总有老人的道理,我以后多多记住才是。”
苏少夫人又问了不少的话,比如古青娅做的这批棉衣主要是布施给哪些人的,是否有施粥的想法等等?
这些棉衣谈不上好,更别说多厚,但总能御寒,比那单薄衣衫不知要强多少倍。
城北的土地庙,其实也是三间的草屋,里头住着一对师徒,平日里也过得清苦,靠百姓们烧香后赠与的一点吃食,加上自己开垦的菜地,倒也勉勉强强度日。
但是自从慈善堂倒了之后,那些可怜人无处可去,就在土地庙后头也盖了几间草屋子,勉强能住人。
姜荣安去看了一遍,心里其实也有些不可思议,这边大家似乎对土地庙并不怎重视,从言谈中,大家对那隔壁县的寺庙言辞更多。
要知道,向阳府那些地方,土地庙随处可见在,道观少一些,寺庙就更少,只在府城这带,所以对比之下,这差别也太明显了。
但南方的土地庙不说整修得金碧辉煌,起码也不会是这样茅草屋的破落样子。
霜降那会,罗锅让人带了几句话来县衙,说是今年冬日会更冷些,可能有暴雪,让做好预防,若真是住在这些偏僻的草屋内,被雪埋了都没人知道。
立冬那会浇了地,姜荣安就让衙役一个个村子一个村子地传话下去,必须将房子整修加固,等下雪的时候还要随时注意情况,防止坍塌事件发生,若有村民死亡,唯里长和保长担责。
有里长保长这种不算官的官,对于那些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为了保住这个位置,不得不履行职责,自然会做到位。
当然,有那不将这些命令给看在眼中的人,姜荣安也不介意来个杀鸡儆猴。
毕竟以往县衙都会这样通知下去,但大家都不怎么在意,反正出事了也是那家人倒霉,都不当一回事儿。
但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这都过去半年了,这个新县令的火却是越少越旺了。
而时值入冬,大家都忙着,慈善堂倒了也没地方去,那些人员要如何安置是个让人头疼的事,绝对不能放任不管,要不到时候真有个万一可不是那么简单能解决的了。
第354章 办法
姜荣安想了想,叫主簿、典史等人,要他们想个办法。
主簿眼珠子转了转,“大人,这种事您何须操心,直接命令那些地主乡绅们想个办法就是了,他们可比我们有钱多了。”
听了这话,典史的脸僵硬了下,忙垂头不说话,这个主簿的目光还是一样的短浅,还看不出来这个新大人不是以往那些啥事都不管的县令吗?
“那些乡绅地主家有钱那也是他们家的,你的意思是要本官当个土匪?”姜荣安厉眼一瞪,这个主簿还是没多学点什么。
好在没有县丞,他又将许多事都抓回自己手里,主簿手中掌管的也是些小事,否则还不知会给自己拖多少后腿呢。
主簿心里一个激灵打了个冷战,他怎么就忘记了,这个县令不是以往那些不怎主事的人。
想着,主簿忙行大礼告罪,“大人饶恕,是我思虑不周,还望大人见谅。”
“你们平日里的小动作我也不怎管,但不代表其他事都可以肆意妄为了。”姜荣安警告地看着几人一眼,都是在县衙里混了很多年的人了,别真以为别人收拾不了了。
“大人,不如像之前那样,跟各家地主乡绅商量?”典史略有些忐忑地说道。
姜松晚听了不由冷笑了一声,抢先开口说道:“怎能什事都商量?这要置大人的威严于何处?这种事有一两次就成了,这等小事也要问,岂不是赤裸裸地说大人无能吗?”
一番话说下来,其他人都不敢说话了。
姜荣安见状不由叹了口气,“主簿,想必你对县城哪里有屋子出租很熟悉,寻一栋屋子租下,银钱由我个人出,你要把他们的户籍给弄清楚,若是无户籍的,就重新录入。”
“是,大人,我马上去办。”主簿慌慌忙忙出门,心里想一定要把这事儿给办好了,他的位置并不是无可取代的,可不能丢了这肥差。
姜荣安看向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