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边缘世界-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的。”小芬点了点头,又摇头说道:“也不完全是,是我们大家商量后的结果,我们觉得这样比较好,老公,先把人找着再说,好吗?”我本身就觉得没什么异议,听着她的亲昵话,搂着她说道:“我们先来睡个午觉,呵!”
小芬一阵羞红,其实我只是抱着她睡了一下午,小芬可能也是关心同学一夜也没休息好,也在怀里睡去了,之后,我打了个电话让她们寝友去找警察局登记寻人,只说闹了别扭就走开了,想她男友不会跟警察说什么。
到了下午,我一想他们可能也没走吧!找他们一起吃饭,而这营帐之类的我就找这里一些到着做些小生意的人收走了,看了他喜悦的表情,显然不会拒绝我这样的请求。
去时,没想他们真没走,他们笑着说道:“昨晚太晚累了就休息了,反正也是来这玩的,多玩一天也费不了多少钱,再说我们马上能有份好工作,想也可以赚钱了,以此庆祝一天不为难吧!”
我呵呵一笑说道:“那还想什么,我请你们吃饭。”众人哄然叫起,与我们一起去吃饭去了。吃完饭,我说道:“我还没有去过岱庙,虽然晚了点,有没有兴趣去看看?”大家也没什么意见,就这样去逛了,逛了一个小时,我们在岱庙的外围比较偏的地方,看到一个老道在那烧火,我们走了过去,那道人呵呵一笑,我们凑兴走了过去,原来他也在这搞烧烤,我可一直引以为憾,于是叫众人一起坐上聊了起来,而这老道似乎很能说,故事里的人物都说的栩栩如生,让我们不由深入其景,自然而然地认真听了起来,他跟我们讲了许多有关泰山的故事,其中一个最是引我注意的。
相传在很古以前,吕洞宾、铁拐李等八人来到泰山上居住修仙。在泰山上同时修仙的还有一个女子叫白牡丹。这一天,吕洞宾出来游玩,见到白牡丹,见她长得有十分人材,真象一朵牡丹花那么美;人间哪有这样的女子,因此起了不良之心。 
吕洞宾回到洞里之后,心中时刻想着白牡丹,抽空就去找她,二人说些情话,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洞宾戏牡丹”。 
半月之后,白牡丹怀了孕,吕洞宾却折去了五百年的道业。白牡丹再也不能继续修仙了,众仙也都笑话她,她在泰山上无脸居住,羞答答地直向东南而去,一直来到了徂徕山的前杯,在一个小村子南面的破庙里住下。以后生了个儿子,白牡丹给他取名叫白氏郎。 
白氏郎长到八九岁,真比别的小孩伶俐,白牡丹就叫他到山阳庄去上学。两庄相隔五、六里路,中间有一条小河。说来也奇怪,白氏郎一到河边,便有一个老头说:“别脱鞋了,我背过你去吧!”白氏郎便趴在老头的背上,老头就把他背过去了。放学回来,老头又在河的西岸把他背过来。天天都是这样,眼睁睁进了腊月。这一天,白氏郎放学回来,白牡丹对他说:“你过河可要小心,别冻坏了脚。”白氏郎说:“我过河从来不脱鞋。”白牡丹惊奇地问:“不脱鞋怎么过河?”白氏郎就把老头背他过河的事说了一遍,白牡丹听后很纳闷,便说:“你再上学的时候,问问他为什么背你?”白氏郎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白氏郎又来到河边,只见这老头早就在这里等着呢。白氏即便问他:“这么多人你不背他们,为什么偏偏背我呢?”老头说:“他们没那个命。”白氏郎连忙问:“我有那个命吗?”老头说:“那当然了,你是一朝人王帝主,以后要当皇帝。”白氏郎听后,记在心里。 
白氏郎回到家里同母亲说了这件事,白牡丹听后,非常高兴。 
这一天,正是腊月二十三,白牡丹在家忙着买菜、蒸糖瓜、办年货,还准备着摆供,打发灶王爷上天。家中又很贫寒,又没有亲人,因她生了个私生子,别人都瞧不起她,借没处借,求没处求,非常着急。又和众邻居闹了饥荒(吵架),自己在家生闷气,气还没消,白氏郎哭着回家来了。白牡丹连忙问他:“好孩子,你哭的么?”白氏郎说:“人家的孩子都骂我,说我是没爹的!”白牡丹听后,连忙说:“好孩子,别哭了,叫他们先骂着吧,你好好上学,我给你下饺子去。”白氏郎不哭了。白牡丹来到饭屋里,心想:只因没男人,街坊邻居也给气吃,孩子上学也受人欺侮。她越想越恼,越想越气,拿起了一根火棒,抬头看见了灶王爷,使用火棒放着灶王爷的脸说:“灶王爷啊灶王爷,你看着吧,要是俺的儿得了帝,我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非杀个血流成河不可!”她越说越气,越气越用力,连着打了十几火棒,把灶王爷的鼻子打破了,把门牙也打掉了。这灶王爷来到天上见了玉皇大帝,跪在地上便说:“大帝啊,可了不得了!”玉皇大帝一看,灶君满脸是血,一个牙齿还在外边搭拉着,问:“怎么啦!”灶君说:“这是白氏郎他娘打的,她还说,要是她的儿得了帝,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非杀个血流成河不可。”玉皇一所很生气,说:“这还了得,当一个平民百姓,谁还不得罪几个人,有仇就杀那还能行,再说还没得帝就把灶君先打了一顿,要是得了帝还要天吗?”便吩咐四员天将:“到来年的龙节(旧历二月二)先抽去白氏郎的龙筋。”
第二十七节 老道说书(下)
    再说白氏郎这天又上学去,白胡子老头仍然在河边等着。白氏郎来到跟前,老头说:“我就背你这一次了。”白氏郎忙问:“为什么?”老头说:“你娘说瞎话了。”接着就把事情的原因说了一遍,白氏郎听后,连忙跪下说:“好爷爷,你想办法救救我。”老头说:“我也没办法救你了,玉帝已下了御旨,来年龙节抽你的龙筋。现在还只有一点办法,就是在抽龙筋的时候,一定咬着牙,不要吱声,这样只能抽没了你身上的龙筋,抽不了你嘴里的,剩下一个龙牙玉口,你说一句还当一句。”说完老头就不见了。 
白氏郎回到家里,娘俩抱头哭了一场。白牡丹摸着他的头说:“孩子,别哭了,到那一天我把你藏起来,叫他们找不着你就行了。”白氏郎一听也是好主意。一过了年(春节),娘俩就数着天数过日子。谁知又数错了天数,这一年的正月是小月,二十九天,本来已经是二月二了,白氏郎还认为是二月初一呢!起早他又上学去。刚走到半路上,只见天上忽然起了一块黑云彩,一个闪跟着一个雷,真是把人的耳朵都震聋了。白氏郎一看,知道坏了。他见路边有一块坟地,跑到那里,趴在供台石桌子底下。刚刚趴下,只听一个沉雷,把石桌子掀在了一边,开始抽他的龙筋。白氏郎咬着牙,闭着眼,忍着抽筋扒皮和脱胎换骨的难受,一声不吭。 
龙筋抽完了,只剩下一个龙牙玉口。从此白氏郎也不上学了,急得他疯疯颠颠的。他恨透了神,他想:母亲说的话要不是神给她报告,玉皇怎么知道呢?他决心把全部的神都扣押起来,叫他们永远不露头。这时,他家里的生活更困难了,家里除了白氏郎用的一个葫芦外,再没有别的了,白牡丹已经要了饭。白氏郎就拿起了这个葫芦说,“我要用它把所有的神都装起来。”来到了饭屋里,看了看灶君,气得他咬牙切齿地说:“灶王爷,到葫芦里来吧!”只听“吱”的一声,一阵小旋风过后,灶君真的进葫芦了,白氏郎一看大喜。因他是龙牙玉口,说一句当一句,这葫芦也真的成了他的装神葫芦了。 
白氏郎提着葫芦,走出家门,一直向东,边走边装,周游了天下的名山名水、庙宇、仙洞,把所有的神都装起来了。也不知过了几年,这一天又来到了泰安神州。 
这里先不说,再说那号称泰山奶奶的碧霞元君在泰山顶上掐指一算,大吃一惊:不好!白氏郎装神已到了神州,眼睁睁就要装到自己头上。她低头一想,心生一计,连忙派了四条火龙。把白氏郎团团围住。这时白氏郎提着装神葫芦来到莲子洼,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走得又饥又渴,浑身象着了火。正在这时,只见从北面来了一个老太婆,左胳膊挎着竹篮,右手提着个瓦罐。白氏郎一见连忙向前迎去,谁知行走更困难,一步一喘,好似上了火焰山。白氏郎费了好大的劲才来到老太婆的跟前,弯腰施了个礼说:“老婆婆,你干什么去?”“给俺儿子送饭去。”“拿的什么?”“这是单饼,这是米汤。”白氏郎一听连忙说:“好婆婆,我又渴又饿,给我点儿吃吧!”老太婆一听连忙说:“这可不行,这是给俺的儿吃的,你吃了叫俺的儿吃么?” “好婆婆,你救救我吧!我饿坏了。”老太婆故意停了停说:“咱一不是亲戚,二不是朋友,凭什么给你吃?这样吧,你若跪下磕个头,叫我三声亲娘,我就也给你吃,也给你喝,你若不叫,我走了。”白氏郎想:过去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他又四下里看了看没有一个人,于是就双膝跪倒,磕了四个头,叫了三声亲娘。老太婆连忙答应了三声,就拿出了单饼、米汤,白氏郎吃饱喝足,转眼之间,老太婆不见了。 
原来这老太婆就是泰山奶奶变的,她骗了白氏郎后,收了四条火龙,来到泰山顶上,专等着白氏郎的到来。 
白氏郎吃饱喝足,提着宝葫芦继续向前走,逢庙装神,遇洞收仙。这一天正是三月二十八日,来到了泰山,顺着东盘路,一直向上走。来到半山腰中,见这里有一个大门楼,他就走上去,把他的葫芦挂在大门楼上,在上面坐了坐,因此,这楼就叫“万仙楼”。 
白氏郎休息了一会儿,继续向前走,来到“碧霞祠”,见了碧霞元君,刚想念咒,只见碧霞元君大怒道:“好没良心的白氏郎,你吃了我的单饼,喝了我的汤,还拜了我四拜,叫了三声娘,你装别人我不恼,不该上山装你娘。” 
白氏郎一听,大吃一惊,抬头一看,原来是送饭的老太婆,白氏郎急忙跪倒。“砰”的一声,葫芦掉在地上摔碎了,骨碌碌顺着山沟向下滚去。众神慌慌张张都爬出来,四处躲避,逢庙的进庙,遇洞的钻洞,因此从山顶到山下,各个洞里,各个庙里,都有了神仙。 
泰山奶奶说:“孩子,你已把众神邀到这里,御旨已下,都归我管,保佑神州,国泰民安。你也该认认你父亲了;你父亲就是吕洞宾,在山脚下修仙,快找他去吧!” 
白氏郎走后,再说众神安好了座,都来到山顶上给泰山奶奶谢恩。这一天正是古历三月二十八日,据说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上山烧香磕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那白氏郎寻父心急,一口气跑下山来。眼前出现了一条小河,有丈余宽,没底的深,两岸都是陡壁,他为了难。 
再说吕洞宾在洞里掐指一算,知道儿子在找他,就来到河边。白氏郎见有人来,刚想开口,吕洞宾开言道: 
“我就是吕洞宾,要是我的儿子,上我的手上来。”接着把手伸过对岸,白氏郎站在他手中,吕洞宾把手一攥,立时把白氏郎化为脓血,吕洞宾放在嘴里吃了,还了他五百年的道业。 
白氏郎住过的石庙从此后就叫白氏郎庙子,这个村子就叫“白氏郎庙子村”。以后人们叫着顺嘴,就叫“白庙”,就是现在的白庙大队。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诗说:
巍峨的泰山上浓云四起,
泼墨乌云在满天空翻腾。
轰轰的雷声使人心胆颤,
濠沱大雨吓得鱼下沉。
座中陈列的是贤人白酒,
门外传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