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德的非常之路-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惊险的事还在后头。

  在向罗福嶂开进时,敌人紧追不舍,敌我相距只有十多公里。

  红军一个急行军,拼命向前赶,一天走了60公里,结果敌人还是追了上来。

  凌晨,敌刘士毅部向红军发动突然袭击。

  朱德让毛泽东带着机关先撤出来他留在后面掩护。

  不料,在激战中,队伍打散了,朱德身边只有5个冲锋枪手跟着。

  敌人一看到有背冲锋枪的,认定这里面必有大官,穷追不舍,越追越近。

  朱德见一下难以摆脱敌人,他心生一计,将几个人分成两路,一路向东,一路向西,好吸引敌人分散开。

  他带着一个警卫员摆脱了敌人的尾追。

  突围的红军战士们到了圣公堂休息时,听说朱军长失散了,大家万分焦急,情绪低落。

  因为从南昌起义到湘南起义,一直到三打永新,军长同大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下午,朱军长回来了,部队一片欢腾,士气一下高涨起来。

  但是,这次遭敌突然袭击,红军损失很大,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牺牲,朱德的妻子伍若兰在掩护朱德和军部撤退时受伤被俘,受尽残酷折磨后,2月12日在赣州英勇就义。

  离开罗福嶂后,红军本来想北上会昌,后来得知国民党军队正在那里集结,便改变主意,直插福建的武平。

  追赶的敌人一看红军进入了福建,已经不是自己的地盘,便停止了追击。

  哪知,红军在福建的边上拐了个弯,又扭头插向江西的瑞金,趁势打下瑞金城,很快又撤了出来。

(2)

  在瑞金城外,二十八团被优势的敌人团团围住,局势十分危急。

  朱德观察了敌情后,果断下令说,一营跟着我中间突破,二营、三营左右配合,全团上刺刀!大家心里都明白,军长要带着大家同敌人拼了。

  话音一落,他举着驳壳枪带头冲向敌群。

  经过一番生死搏斗,二十八团终于冲出重围,同三十一团会合。

  除夕之夜,红四军主力在朱德、毛泽东的率领下,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到了大柏地。

  这时追赶红军的刘士毅部还一直紧跟在红军后面仅差一天路程。

  大柏地,位于瑞金的北面,是瑞金通往宁都的必经之路,从麻子坳到分水坳,是个有一华里长的谷地,地形十分险要。

  谷地两边是起伏的山岭,遍布着茂密的森林,便于隐蔽设伏,是个极为有利的歼敌地形。

  朱德根据红四军干部会议的决定,巧妙安排,兵分三路,布成口袋阵,准备歼灭刘士毅部。

  他让主力部队分别埋伏在左右两面山上,然后,以一营红军在隘口警戒,扮作掉队的散兵,挑着担子,背着枪,坐在石板大道的两旁休息,待看到尾随而来的敌人之后,放上两枪就跑,把敌人引进伏击地带后歼灭之。

  一切布置停当,引敌人上钩的那些红军战士,坐在大道两旁,左等右等,也不见人影,直等到太阳落山,也没有一点动静,大家有点急躁。

  这时,朱德传下话来:“钓鱼,就得有耐心。

  大家都要沉住气,不信敌人不上钩。”

  第二天,正是大年初一。

  人们都在家里欢欢乐乐过年,而红军战士却静悄悄地在那里等待着敌人,等待着胜利的到来。

  下午3时多,敌人果然来了。

  他们大摇大摆地走进隘口。

  当敌人发现大道旁有红军的零散人员时,一边放枪,一边叫喊着冲了过来。

  担负诱敌深入的那些红军战士,一看敌人上钩了,打心眼里高兴,一边鸣枪还击,一边喊叫着朝前跑去。

  刘士毅的部队追了几天都没看到红军的影子,今天好不容易见到了红军,当然不能轻易放过,于是紧追不舍。

  瞬间,敌人的大队人马都涌向了谷地,进入了红军的包围圈。

  朱德下令开火还击。

  埋伏在两面山上的红军,在一片杀声中,冲向敌群。

  走在敌人队伍前面的刘士毅,一看形势不妙,知道中了红军的埋伏,立即拨转马头,向来路逃走,扔下他那两个团也不管了。

  被红军围住的敌人,这时发了疯似的,拼命向红军冲杀,妄想打开一个缺口,冲出一条生路。

  敌人把十几挺轻、重机枪都调来,集中在一起向红军坚守的一个山头猛烈射击。

  子弹像蝗虫一般乱飞,树叶被打光了,树枝被打断了。

  但是,红军战士毫无惧怕,他们依托着简单的掩体,阻击着敌人。

  朱德军长像座金刚似的站在他们身后,镇定自若地指挥战斗。

  敌人攻了一阵,攻不动,又退下去了。

  从背后包抄敌人的部队,已经打了过来,两面山上的红军一齐冲向坳中的大道,敌人乱作一团,到处逃窜。

  这次战斗,全歼了刘士毅的两个团,活捉敌团长萧致平、钟桓,缴获重机枪6挺,步枪数百支。

  大柏地的胜利,是红四军自井冈山下山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扭转了红四军在赣南的被动局面。

  红四军士气大振,后面再没有尾追的敌人。

  陈毅说:“大柏地之战是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

  大柏地战斗,是朱德指挥红军利用地形以少胜多的一个范例。 


 朱德的非常之路 第四部分
朱德在王稼祥、张闻天之后发言,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他拍案而起,声色俱厉地说:“排斥了毛泽东同志对红军的领导,依靠一个不了解中国情况的外国人来瞎指挥,丢掉了全部根据地,牺牲了多少好同志,给革命造成了多大的困难,真叫人痛心!如果继续这样错误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 


 
 
 

 

 


 


 
十五、危急关头亲临前线

  

  

 
(1)

  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葬送了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大好形势,红军被迫离开根据地,开始举世闻名的战略大转移——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占遵义。

  15日至17日,在遵义红军司令部驻地,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和突围西征中的经验教训。

  会上,毛泽东针对博古的总结报告作了长篇发言,批评博古(秦邦宪)把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敌强我弱的客观原因,着重分析了“左”倾军事路线实行消极防御战略方针的错误及其表现,如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转移时的逃跑主义。

  他还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由此而产生的战略战术问题。

  朱德在王稼祥、张闻天之后发言,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

  他拍案而起,声色俱厉地说:“排斥了毛泽东同志对红军的领导,依靠一个不了解中国情况的外国人来瞎指挥,丢掉了全部根据地,牺牲了多少好同志,给革命造成了多大的困难,真叫人痛心!如果继续这样错误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

  与会者对朱德的慷慨陈词,都肃然起敬。

  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平时从不发火训人的谦和长者,此时,在大是大非面前,如此态度坚决,毫不含糊,字字千钧,震撼人心。

  正是由于朱德等同志坚持了原则,维护了毛泽东等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决定撤销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权,取消“三人团”,仍由红军的最高军事首长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

  会议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常委分工中,他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以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

  这样,就实际上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正确领导集体。

  这是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的危急时刻,作出的关键性的抉择。

  从此,红军采取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走出了险境。

  红军进占遵义城后,蒋介石发现了中央红军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企图,命令薛岳等部以重兵逼近黔北。

  敌变我变,红军改变了黎平会议原拟订在川黔边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计划,决定北渡长江,在成都的西北或西南地区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于是,红军分三路向赤水、土城地区开进,准备北渡长江。

  左路纵队由彭德怀、杨尚昆率领三军团,从懒板凳、遵义出发。

  中路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直接率领中央军委纵队,从遵义城出发。

  右路纵队由聂荣臻、罗炳辉率领一、九军团,从松坎出发;由董振堂、李卓然率领五军团,从娄山关地区出发。

  三路大军分头向西北方向开拔。

  1月24日,右纵队红一军团进占土城后,继续向赤水县推进。

  土城,是赤水河畔的一个大镇子。

  几十户人家沿河而居,清一色的木板房错落有致地依山临水建造,一条石板路直通到河边,整个小镇宛如一条游龙从山顶蜿蜒而下,一头扎入赤水河,年年月月无休无止地吮吸着河水中的玉液琼浆。

  这里是川黔边境商贾的集散之地,川盐用木船从四川自贡一带运到这里上岸,然后再从陆路转销在黔北山区。

  土城算得上是赤水河上的一个小码头。

  27日,朱德和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央军委进入土城。

  后面有一股敌人也跟踪而至。

  当时,并未引起红军的足够的重视,认为不过是几团黔军而已。

  于是决定利用土城以东西山夹峙的峡谷地形,歼灭这股尾追而来的敌人,估计敌人有两个团,约两三千人。

  这一任务就交给了正在附近的彭德怀,要他统一指挥三、五军团去歼灭这股敌人。

(2)

  第二天凌晨5点,战斗打响,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敌人不仅没有溃逃的迹象,反而越战越强。

  直到中午时分,得到情况说,同红军交手的敌人,根本不是黔军,而是川军刘湘的“模范师”。

  敌人的兵力,也不是两个团,而是6个团,总人数万余人,而且川军的增援部队还不断涌来,武器装备和战斗力比黔军强得多,对红军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盘踞在土城对面青岗坡高地上的川军,在战斗打响后不久,就分三路抢占了韩棚坳、猫猫岩、凤凰嘴、银盆顶等高地,与靠土城一线的红军形成对峙状态。

  当红军浴血奋战,一鼓作气拿下银盆顶,乘胜追击,把川军压到韩棚坳时,川军的增援部队赶到,立刻使红军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

  三、五军团与川军鏖战半日,伤亡越来越大。

  川军倚仗优势兵力,突破五军团阵地,一步步向土城镇压来。

  如果顶不住,土城后面是赤水河,红军将背水作战,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红军在长征中,继湘江战役之后的又一次大战。

  红军的命运危在旦夕。

  这一仗打好了,就能打乱蒋介石的整个部署,保证红军安全渡过赤水河,一盘棋就走活了。

  如若不然,红军就可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