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罗荣桓传-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荣桓等还认为,从人民军队任免干部的传统和当时实际状况看,大军区司令员大都是中央委员或政治局委员,级别要高于特种兵司令。因此特种兵司令的任免权限不应高于大军区,而应与大军区相当或再低一级。

  罗荣桓等就上述问题向苏联顾问说明了中方的理由,希望他们注意中国的特点。但是那位顾问坚持己见。罗荣桓便于十月二十七日向毛泽东报告说:“以上不同意见,一时甚难说服顾问同志同意,请予批示。”这一报告引起毛泽东的重视。他收到报告后,立即转给周恩来,并批示:“同意你们的意见,请周考虑在适当时机与新来军事代表一谈。”

  十月三十日,周恩来批示:“荣桓同志,请将此报告抄我一份,以便在适当时机提出。”

  当时,在不少单位都发生过类似的同苏联顾问发生意见分歧的事。对此,罗荣桓认为,这也不能完全责怪苏联顾问。他们学的就是那一套,问题倒在我们自己。我们应当按照毛泽东历来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学习苏联经验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实际,万不可象十年内战时期犯“左”倾错误的同志那样,采取教条主义态度。他说:“不能认为人家一切东西都是好的。可能有些东西在他们那里是好的,在我们的条件下就不一定适合。我们今后不是在苏联领土上作战,苏联的某些东西硬搬来就不行。”他认为,“我们应当是以我为主,在我们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接受苏联先进经验。”因此,当下面反映这类同苏联顾问发生意见分歧的事情时,罗荣桓都能冷静对待,弄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而不要求一味听从顾问的意见。

  当时,也有一些干部在学习外国经验时,存在着不加鉴别、不结合中国军队实际的问题。

  一九五二年,解放军准备实行正规化的义务兵役制、军官薪金制和军衔制(简称三大制度)。有的干部认为,搞正规化建设,苏军有现成的条令、条例,我们拿过来,一切按条令、规章办事就可以了,不必再强调党的绝对领导。他们主张,可以按苏军的做法,取消政治委员,实行单一首长制。一九五三年初,在罗荣桓主持下,由总政起草的《政治工作条例》草稿发出征求意见时,有一位干部写信给总政治部,认为单一首长制是“不久的将来就要实现的原则和方向”,不应再强调加强政治委员制度与政治工作制度,因此他不同意条例草稿中关于“党对军队的领导是通过各级党的组织、政治委员与政治机关进行的”等提法,认为这样提法贬低了军事干部和军事机关的地位。

  又如,在一九五三年五月颁布的以苏军条令为蓝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中就规定,只有营长、连长是营、连的首长,不承认政治教导员、政治指导员是首长。在坦克连队中,坦克里没有连指导员的位置。还有人主张把政治委员改为副职,或各级政治委员都兼任政治部(处)主任,只管具体业务工作。

  罗荣桓不同意这些意见。一九五三年夏季,罗荣桓在北戴河疗养。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来看望他,他向彭德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说:“现在有些同志认为政治工作制度过时了,政治委员作用不大了,要学习苏联,搞一长制。如果那样做,从井冈山时期就搞起来的政治工作传统不就丢掉了吗?”

  彭德怀认真倾听了罗荣桓的肺腑之言。他感到罗荣桓讲得很有道理,从而更增强了在实行三大制度时,要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持党委制、坚持军队政治工作制度和发扬我军光荣传统的决心。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七日至一九五四年一月二十六日,由彭德怀主持召开了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会议讨论了彭德怀的报告和聂荣臻、肖华所作的副报告。

  肖华的副报告题为《关于军队政治工作建设的几个问题》。这是由罗荣桓主持讨论定稿的。因为罗荣桓当时病重,由肖华代作报告。

  报告指出:“我军越是向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前进,装备加强了,兵种复杂了,分工精细了,技术提高了,就越要加强党委的统一的集体的领导。根据我军的经验和情况来看,如果把这种复杂的新工作新任务,完全委之于单个的首长,减弱了党的领导与保证,一定会手忙脚乱,漏洞百出。因此,党委制在我军中必须长期定下来。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和建设现代化革命军队的一个重大保证。”

  会议经过认真充分的讨论,认识得到了统一,军队党的各级委员会必须坚持实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会后,由于罗荣桓身体不好,中共中央决定由陈毅、罗瑞卿、谭政主持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一九五四年四月十五日,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这一条例正式颁布实行。

  《条例》总结了我军独有的丰富的建军经验,简明而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提出的人民解放军一整套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对军队政治工作的性质、任务、职责、组织形式、工作作风以及与各方面的关系,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条例》中关于“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一语,原先在送审稿中是有的,在审阅过程中一度被删。毛泽东审阅时,又亲笔将这句话加上了①〔见毛泽东修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送审稿)〕。《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的制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迈出了学习外来经验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的一步,保证了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有了一个正确的道路和方向。

  当然,《条例》的颁布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部队在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机械搬用外来经验而忽视自身光荣传统的现象仍有发生。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六年间,罗荣桓抱病到部队视察,亲自了解了许多这方面的情况。

  为了克服这一类忽视和削弱人民军队光荣传统的倾向,一九五五年八月一日,在即将实行军衔制的时候,他撰写了《继续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一文,明确指出:“目前部队中,削弱我军光荣传统的现象是存在的,并且有某些滋长,这是一个极端危险的倾向。”

  文章列举了一些把严格纪律、严格管理与说服教育对立起来,把军队正规化与必要的民主对立起来,以致损害官兵一致的现象;还有进驻营房后,不积极参加地方群众工作,损害军民一致的现象;以及铺张浪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与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领导作风不相容的东西。

  文章分析了产生这些削弱光荣传统现象的原因,指出:“我们有些同志对于我军过渡到高级阶段时,哪些是属于我军幼年时代的东西需要去掉它,哪些是属于我军建军原则和光荣传统的,需要继续发扬它,缺乏明确、清楚的分析和辨别。”

  文章明确指出:“我军建军原则和光荣传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经过我军几十年流血斗争所取得的宝贵经验,……是完全适合中国情况和我军特点的。”“我军装备的改变,若干制度的改变,进一步正规化的措施等等,都是不能违背也绝不应违背我军的建军原则的。”

  一九五六年夏季,罗荣桓和邓小平、贺龙、聂荣臻、黄克诚等一道参观了几个特种兵举办的展览会。会后他在政治学院的一次讲话中深有感触地说:

  最近举办了一些展览会,有好多新创造。象防空军的展览会就有二百八十多件合理化建议,绝大多数是班长、排长、士兵创造的。有些合理化建议还是很复杂的呀!我们的一些战士和干部原来文化程度并不高,为什么他们把现代的科学技术接受过来,并且还有所创造呢?就是因为我们有民主,有群众路线,其他什么理由也解释不通这个问题。

  有的人说军队现代化了,就可以不要民主了。我们说,现代化没有民主也不行,没有民主,科学技术也学不好。学习首先要发挥大家的积极性,而且官也不是什么科学知识都知道,既要领导大家学,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不发动群众不行,没有民主不行!我们几个人看完了展览会得出了这个结论。①〔《罗帅谈古田会议和我军政治工作》,《解放军报》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罗荣桓在这次谈话中还认为,在实行正规化制度时,应当把军事工作中的高度集中统一和严格的军事命令同政治工作中的发扬民主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军事指挥干部,为保证部队步调一致,必须采用行政命令的手段,而作为政治工作干部,则应强调说服教育和发扬民主。他说:“军队中的军事工作是要用命令的形式,例如出操,军事工作干部就要发出立正、向右看齐的口令。为了保持战斗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保证战斗行动的一致,指挥员、军事工作人员就要用这种形式。而政治工作却是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用群众路线的方法,用说服教育、提高觉悟、提高自觉性的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是有区别的,又是统一的。军事指挥员下命令是适合军事工作需要的,却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政治工作是可以弥补军事工作的局限性的。有的政治指导员和连长争权力、争高低,说连长能下命令,政治干部为什么不能下命令?其实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使战士听了你的话,自觉地把你的话变成命令一样去执行,这多么宝贵呀!”①〔《罗帅谈古田会议和我军政治工作》,《解放军报》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在实行军衔制中


  一九五四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实行军衔制。这在人民军队历史上是第一次,是军队干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

  按照中共中央规定,授予元帅、大将军衔的人员名单由中央确定。

  当罗荣桓得知中共中央准备提名授予他元帅军衔时,立即给党中央和毛泽东写信,说明自己参加革命较晚,对革命贡献不大,恳切地请求不要授给他这样高的军衔。

  中央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他和朱德、彭德怀等十位解放军高级将领因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领导战役兵团作战卓著功勋,在一九五五年九月二十三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定,被授予元帅军衔。命令公布之后,他没有将这看成是个人的荣誉。他对总政治部的一些干部说:“我是总政治部主任。给我授元帅衔,这主要是党中央和人民给予我们军队政治工作者的崇高荣誉。”

  按干部任免权限,授予上将至少将军衔人员名单由总干部部和总政政治干部部分别提出,报请中央军委批准授予;授予校官军衔人员名单由各总部、各军兵种和各大军区提出,报总干部部和总政政治干部部在全军统一衡量。

  由总干部部和总政政治干部部负责提出名单的少将至上将共有一千余人。他们绝大部分入伍于红军时代,也有少数人入伍于抗日战争时期,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干部及起义将领。他们战争年代在不同地区作战,立下了战功,为革命事业和军队建设作出了贡献。新中国建立后,任职和级别有高有低,德才表现也有差异。在评定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