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也跟着当了伪军团长。
罗荣桓和刘玉胜谈了一两个小时,然后把杨勇找来问道:“你看刘玉胜这个人怎么办好?”
杨勇说:“在这次战斗中他的老丈人肺部中弹,我们的医务人员认真给他治了,刘玉胜很感动。看样子,有些悔罪表现。”
罗荣桓点点头,沉吟了一会说:
“我看刘玉胜这样的人是可以争取的,争取过来要比杀掉好。他在当地有一定影响,争取他一个,可以影响一大批人。”
按照罗荣桓的意见,杨勇回去以后,向刘玉胜申明大义,晓以利害,让刘在当地继续组织抗日武装,并派他的秘书吕鸿去刘玉胜部工作。刘非常感激。在吕鸿具体帮助下,他写了一份告同胞书:
“玉胜不才,身为中华民国之军人,乃受敌伪之迷诱,沦为卖国求荣之汉奸,……樊坝之役,幸被生俘,得蒙不死,倍享优待,并晓以救国救民之大义,教诲良深……玉胜扪心自问,愧悔交集,今获开释,恩同再生。……誓当重整旗鼓,投效抗战,将功折罪,以雪吾耻,以报国人……”
刘玉胜的告同胞书,在郓城四乡广为张贴,影响很大。后来,他又拉起二百多人的队伍,来找杨勇,投奔八路军,参加抗战。
樊坝一仗,打开鲁西的局面后,东进支队要继续东进。郓城县委和当地老百姓纷纷来找罗荣桓,恳求将杨勇留下。这时跟着师部行动的只有六八六团。为了创建鲁西抗日根据地,罗荣桓与陈光决定,从这个团抽出第三营和教导队,再加上师直两个连,由杨勇和何德全、张国华、欧阳文等率领留在运(河)西地区,称东进支队第一团(以后改为独立旅)。张仁初、刘西元接任六八六团团长和政委,率余下的两个营,随师部继续东进。运西地区的开辟,使第一一五师在山东又取得了一个立足点。
三月七日,罗荣桓与师部从靳口过了运河,进入泰(山)西地区。师部派出骑兵连,向汶上县城方向侦察敌情。战士们穿上日军的大衣,骑着缴获的大洋马,伪装日军来到距汶上城西北五里的伪军据点草桥。伪军哨兵慌忙敬礼,化装成日本军官的骑兵教练员讲了一通日本人也听不懂的“日语”,由侦察员扮成的“翻译”命令说:“联队长来阅兵,快把队伍集合起来。”伪军大队长毕恭毕敬地出来迎接。在伪军集合队伍时,骑兵连指战员突然将其包围,全部缴械。
这个“草桥阅兵”的故事,很快在泰西的老百姓中广为流传。
三月十日,罗荣桓一行到达东平县东北部的夏谢作短期休整。
三月十二日,罗荣桓给东进支队排以上干部作报告。他分析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阐述了坚持敌后游击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后指出:东进支队总的任务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创造泰山西端的抗日根据地。这里北可连冀鲁边和鲁西北根据地,南可连六八五团与地方抗日武装创建的苏鲁豫根据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罗荣桓要求东进支队帮助发展和加强地方抗日武装;帮助发展地方党组织,加强党在农村和下层的基础;广泛地开展地方群众工作。他特别强调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尊重地方政权,关心群众利益,以自己模范的工作和纪律,去影响和团结邻近的兄弟部队。
三月十四日,陈光、罗荣桓率第一一五师师部与中共泰西地委①和由泰西人民抗日起义武装所编成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②在东平县常庄会合〔泰西地委书记是董君毅(即段君毅)〕〔八路军山东纵队,一九三八年十二月由中共领导的山东各地抗日武装起义部队组成,指挥张经武、政委黎玉。下辖第二、三、四、五、六、七、八、十二支队及陇海南进支队、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苏鲁挺进支队、临郯独立团等,共二。四五万人。第六支队司令员刘海涛、政治委员张北华(后由段君毅兼),第六支队下辖一七个大队共三千余人〕。随后,驻在鲁西北的区党委③也赶到常庄〔鲁西区党委统一领导鲁西北、泰西、运西等山东津浦路以西地区党的工作,书记张霖之〕,与第一一五师一起活动。于是,第一一五师在山东又开辟了泰西这一立足点。
罗荣桓来山东,还受中共中央委托,向在山东的党的干部传达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他到泰西后,即着手此项任务,除向鲁西区党委和泰西地委的负责干部作了传达外,并建议组织一次党的会议,以便尽快将六中全会精神贯彻到基层去。
三月下旬,泰西地区抗日活动积极分子大会在常庄一所小学召开。罗荣桓在会上,根据六中全会关于独立自主地放手在敌后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结合泰西地区的实际,提出了依托泰(安)肥(城)山区、大峰山区、平(阴)(东)阿山区、伴靠东平湖(罗荣桓称之为依山伴湖),向四周发展,使泰西与周围各抗日根据地联成一片的任务。他还指出,泰西以往对政权建设不够重视,仅仅依靠抗日动员委员会这种半政权性质的机构还不够,应该建立自己的抗日民主政权,使党、政、军、民共同发展,形成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巩固的根据地。
会后,决定由第一一五师师部和教导大队协助山东纵队第六支队进行整训,师政治部的干部会同地方党组织成员组成民运工作队,分赴汶上、东平、泰安、肥城、宁阳、平阴、长清等县发动群众,发展党组织,扩大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三月下旬的一天,罗荣桓带了一个骑兵排,去驻在津浦路东沂蒙山区的中共山东分局传达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随行的有师部秘书长苏孝顺和分配到山东分局①的七八位抗大毕业生〔即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原为山东省委,一九三六年五月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管辖范围增加苏北洪泽湖地区。十二月改为山东分局,由郭洪涛任书记〕。深夜,罗荣桓一行来到大汶口附近已被敌人严密封锁的津浦铁路边上。罗荣桓让骑兵排在一片洼地隐蔽。这时,过来了一个被迫为敌人打更的老百姓。罗荣桓吩咐警卫员把他叫来,向他询问了铁路两侧的情况。突然,一阵隆隆的响声越来越近,紧接着是噼噼叭叭的枪声和扫来扫去的探照灯光。罗荣桓指挥大家就地卧倒。他借着探照灯光观察隆隆开来的铁甲车。那几位抗大毕业生开始还有点紧张,当他们看到罗荣桓是那样镇定自若时,心情也平静下来。敌人的查路车开过去了。罗荣桓指挥大家从一个涵洞迅速穿越铁路。他让那几个青年干部随骑兵排先走,自己站在涵洞边,等大家都过去了,他才过去。
罗荣桓一行过铁路后先后见到前来迎接的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副司令员赵杰和泰山地委军事部长吴瑞林。在他们护送下,到达第四支队驻地。罗荣桓听取了司令员廖容标、政委林浩的汇报,并扼要地向他们传达了六中全会精神。
第二天,罗荣桓到达山东分局驻地沂水县王庄,会见了山东分局书记郭洪涛,山东纵队指挥张经武、政委黎玉、政治部主任江华。罗荣桓向分局主要领导干部传达了六中全会精神以后,又召开了一个规模较大的活动分子会议。会场设在王庄的天主教堂里。罗荣桓作了传达六中全会精神的报告,着重阐述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他的传达报告观点明确,切合实际,给与会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此前大家虽然看过已发表的六中全会有关文件,但是并未读过毛泽东所作的结论。听了罗荣桓的传达,大家感到对独立自主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这时,山东开展抗日斗争已经一年多了。党领导了各地的武装起义,组建了抗日武装,开展了游击战争,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王明以中央领导人身份散布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也是有影响的。石友三的国民党第十集团军进驻沂蒙地区时,利用他与沈鸿烈的矛盾,和他配合抗战是必要的,但是,当时对他依靠过多,缺乏必要的斗争。对于以沈鸿烈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的政治迫害与军事进攻,开始有退让过多、反击不够有力的情况。
就在与会者正联系山东的实际,热烈讨论罗荣桓的传达报告时,突然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国民党顽固派秦启荣制造了“太河惨案”①〔太河,在博山县以东,又称太和〕。
秦启荣,是蒋介石军统特务组织“蓝衣社”在山东的头子。韩复榘逃跑以后,他在惠民打出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五纵队”的番号,自称中将司令,沈鸿烈又委任他为十二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秦启荣指使他手下的第五指挥部指挥王尚志率部南下越过胶济路,于三月间抢占原为山东纵队第四支队驻守的太河镇。
这时,活动于胶济路以北,小清河流域的山东纵队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鲍辉,率领赴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的人员及护送部队共二百余人,从清河区南下,过胶济路后准备经太河镇赴沂水。
秦启荣密令王尚志设置圈套,准备将鲍辉一行一网打尽,而鲍辉等却毫未戒备,并事先将枪枝人数通知了王尚志,说明是从太河镇路过,请他们不要误会。三月三十日上午,部队到达离太河镇八里的同古时,护送部队的吕乙亭营长发觉王部士兵荷枪实弹,气氛反常,便命令部队停下,但鲍辉认为不会出什么问题,命令继续前进。王指定鲍辉一行走太河镇西边一条只有三四米宽的狭窄通道。路东是坚固的石砌寨墙,路西是淄河。太河镇寨门紧闭,村头上、围墙上、山顶上都布满了人。吕乙亭感到情况不妙,命令战士做好战斗准备。他自己走在最前面。当部队走到西门外的围墙下时,突然枪响,吕应声倒地。接着,机枪、步枪、手榴弹一起打起来。
鲍辉仍命令不要开枪,要大家齐声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但是,王部仍疯狂射击。鲍辉右腿负伤。随后,镇门大开。王部从镇内和西、北、南面的山上包抄过来。八路军受地形限制,不能展开。
除六十余人分散突围外,其余近二百人被俘。鲍辉、团长潘建军、宣传科长邓甫晨等十余位干部被俘后痛斥秦、王破坏抗战的倒行逆施,英勇就义。
听到太河惨案的消息,罗荣桓和大家十分愤怒。他参加了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召开的研究对策的会议。他认为,这一惨痛的教训,说明有些同志存在着严重的右倾思想。顽固派的屠杀和烈士的鲜血,证明了党的六中全会制定的方针非常及时,非常英明。对于国民党顽固派的血腥的反共罪行,绝不能示弱,必须坚决进行反击。
在罗荣桓参加下,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在向中共中央报告此事的同时,作出了反击顽固派的一系列决定。首先是在政治上彻底揭露顽固派的罪行。山东纵队张经武指挥和黎玉政委,向全国发出通电,揭露太河事件真象,并致电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政府,要求惩办祸首秦启荣。为了揭露敌人,教育群众,在王庄召开了追悼死难烈士大会。罗荣桓在会上发表讲话,揭破了秦启荣放出的“太河事件是一场误会”的谰言。他指出:太河惨案是精心策划、蓄意制造的。这是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铁证。大会一致要求国民党山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