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盗墓札卷-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爸突然掀了桌子,还好我动作快,及时站起来躲开。

    “混账,你还学人盗墓。”

    “不是不是,我是说那端午节的粽子很好吃。”我急忙解释,现在顾不得满足好奇心,先活过今晚再说。要真被大义灭亲,我做鬼也得把汝窑还有卖金牌的钱分了,不能便宜大烟袋。

    老爸怒火中烧,挥起一旁的东西就砸。这下可闹大发,我跑回屋子反锁房门。我看手机还在身上,指不定还得北上避难。

    “混账,滚出来。”老爸在外面拍门,力道连实木门都顶不住。

    “爸,我真没去盗墓。”

    “不打自招,身上这么大股地气,老子打死你这个不孝子。当年就不要你读考古,现在倒好,居然敢干这事!”老爸在外面点破,我顿时明白,这是百密一疏。

    任何东西都有气味,只是一般人无法查觉。

    大烟袋就是练的鼻子功夫,光闻味道,就知手上这东西是什么年代,是不是棺材边的冥器。同样,下斗的人身上也会沾味儿,只不过这味儿必须经过特别训练,才能闻出。

    所谓地气,想来和种地的差不多,只不过下斗人身上的地气,多了一份尸气和阴气。

    一般都不会被发现,因为警犬都闻不出。不过真正的倒斗老手,在洛阳铲没有普及之前,寻龙点穴全靠眼睛鼻子和舌头。

    当时离开,大烟袋提及过这身上的地气。说是用袖子叶洗一洗就行,实在找不到,擦点风油精也不会暴露。

    我没放在心上,毕竟地气这事玄乎,整个川蜀都未必有人能有这本事。

    况且我只下了两次斗,身上的地气应该淡如白水。

    算了,现在没空琢磨。

    我整个人趴在门板上,想阻止老爸进来。结果下一秒,连人带着门板门锁,全部飞了出去。我在地上用脚点了点,摔在床上。

    这劫躲不过,从阴山一出来,我们三个半人组成的摸金小分队,就开始命犯太岁。先是胖子摔断腿,当然,大烟袋破财垫了医药费,这下轮到我。

    我在床上一卷,用铺盖裹住全身。

    就凭我爸这手臂上的力气,把我打骨折就是一巴掌的事。话说他开公司当老板的天天坐着,体力应该很差才是。

    “爸,你打吧,谁叫咱家就我一根独苗还不争气。妈走得早,你又天天不在家,我又不让你省心,你打吧。”话是这么说,不过我还是裹着铺盖缩在床角。

    以前犯错,用这句话绝对能让老爸偃旗息鼓。结果这次不行,即使有两层铺盖和一层床单裹着,噼里啪啦的拳头还是落下来,真疼死我了。

    第二天,我浑身贴了一层七星瓢虫。

    家里又只有我一个,昨天这事转而被我抛到脑后。

    一看家具上淤积的灰尘,似乎很久没人做过清洁。茶瓶也是空的,水杯里只有一层水垢。好奇怪,莫非我出去的这几个月,家里一直没人?

    未免再受皮肉之苦,我主动开始做清洁,先擦后扫再拖地。

    我顺便给胖子打了个电话,他已经出院,现在坐家里看电视。大烟袋还在潘家园上蹿下跳,据说前天他花白菜价收了件古董,后来人家回过味要反悔。

    这行就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大烟袋属貔貅,吃了还能吐出来?

    于是人家就闹,大烟袋也不含糊,反正有钱赚,手段卑鄙点无所谓。他浑身打摆子,倒在地上装死。他一把年纪活到现在,绝不会活在狗身上,演技肯定很传神。

    戏够足,那一家子人都怕了,大烟袋用碰瓷的方式,无声的给自己赚得了利益。

    这也算近几天发生的乐事。

    把清洁做完,想到还有家里的书房。书房一般是锁上的,可能是年代旧了,随便抖一抖,门就开了。

    扭开锈蚀的门锁,里面是两个大书柜和书桌,上面有些公司文件和一个台灯。

    以前我不是没进来过,不过书柜上的书总是很大道理,我是不喜欢看这些夸夸其谈的。看见里面灰尘也挺多,我又好奇昨晚发生的那些漏洞。

    倒斗,地气。

    前一个词倒没什么,可这地气,只有大烟袋那种练了几十年绝技的人才能闻出来。

    这事不一般,或许书房有我想知道的一切。

    这次我就借着进去打扫清洁的名义,来个大扫荡。除了书桌,其余地方有很多灰尘,包括书架上那些书。上面和下面的书纸颜色完全不同,至少有小半年,这些书少有问津。我搬了把椅子,拿鸡毛掸子掸灰,看见书架第二层有本康熙字典,书顶上干干净净。旁边几本书上面都落了灰,唯独这本康熙字典很干净,有人经常取阅。

    这点并不容易发现,只有我巧合的站在椅子上,才发现这点细节。老爸比较爱干净,家里的东西从不会落灰。最近一段时间他突然忙起来,就在这半年内,看这些书上的灰就知道。康熙字典很厚,这只是其中一册,里面卡着一张照片。

    很老的黑白照,背景应该是在一座山脚,那山很高,直耸入云。

    上面没有老爸的脸,只有几张相近的面孔,莫非是他的亲戚之类?

第95章 倒斗祖师爷() 
说起亲戚,自打我从小记事起,就没见过老爸那方的任何人。

    什么舅舅大姑之类,逢年过节都不晓得有没有这人,以至于红包都少收了很多钱,现在想来真是一项颇大的损失。

    照片上有七八个人,相互之间关系应该不错,中间几个勾肩搭背,脸形看着十分相似,应该有一定血缘关系。当然,上面我没找到老爸的影子,不过这照片应该和他有关,否则也不会卡在康熙字典里这么慎重隐秘。

    正当我拿着照片出神,准备来一场狄仁杰一样的大推理时,裤包里手机一响,惊得我差点从板凳上跌下。

    还好我即使抓住了书柜,书柜上一晃,上面的书全部落下来。

    书柜类似图书馆那种长格子,稍微一偏,里面的书就保不住。看着一地散落的书籍,我这真该满目萧然,我又没有照相机的功能,怎么会知道这些书原来摆放的位置?

    掏出手机一看,是老爸打来的。我先没接,两手合拢手机,往身后看了看,确定他是出去了,然后跳下板凳,把电视打开调到最大声。

    “喂喂,啥事。”

    我装着刚在沙发上睡醒,这样也能弄个不在场证明。

    老爸在电话那边很不悦的说道“这几天我有事,自己在家老实点,别和你那些狐朋狗友搅在一堆。”

    “是是,我保证在家复习巩固知识,然后出去白手起家。话说老爸,当年您老没开公司之前,是怎么赚钱的?”

    我一手拿着电话,一手拿着那张老照片。

    看照片的年代,至少也是十年以前的产物,那时候彩色照相机还没普及,有个黑白就是大款富翁。而且照片上那些人穿的衣服,都是有扣子的长衫,还有些带着个眼睛,穿着非常正式的中山装。

    年代不会超过二十年,那个时候我还小,脑子里似乎没有六岁以前的记忆,可能是我从小就不算太有记性。

    “你就别琢磨那些,在外面少惹些事就行。”

    老爸说得非常含糊其辞,估计那段创业生活非常艰难。

    “行,我就在家吃了睡睡了吃。”

    电话那边,老爸说最近有些忙,这几天就我一个人在家。这对我来说可是个福音,不过要我一直窝在家里,还是有些无聊。

    从字典里发现的照片,我并没有放回原处。

    这种老照片,重新找人修复一下,应该能把岁月磨掉的线条补回来。我把那些书重新摆上书柜,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一些书里,只夹了几张旧币,并未再有发现。

    我回到房间,把带回来的那些破烂全部找出来。

    记得赫尔目珠也给过我一张老照片,十几年前,那队人和青巴禅师一道进入阴山深处,也留了相片作为纪念。

    当时我把照片放在身上,现在应该还在才是。最后在衣服里,找到那张被水泡得面目全非的老照片,几乎是玩拼图,我用透明胶水重新把照片粘回去。

    把两张老照片相互对比,两者之间非常接近。除去黑白不分的天空,里面有几个人的身材体型几乎一样。

    但是要看五官,这种像素十分勉强,我只有六成把握,这两张照片上的人互相有关联。其中也有新成员加入,如果他们是去倒斗,一路上不可能不死人,这样有新成员补进来,完全没问题。

    那几张和我,不对,应该是和老爸非常接近的脸,嫌疑非常大。我回忆了几十次童年的记忆,最早只能追溯到上小学的时候,记得是迟到后让罚站。

    再往前,记忆就显得苍白,根本无力延伸。包括老爸平时认识的那些朋友老板,他们也不在这照片上。照片上个个人均有特色,或是知识分子,或是武夫,或是练寻龙点穴而导致手指骨肿大。

    我把两张照片比了比,用手机照下。我们那一届考古系的毕业生,根本没一个从事考古或是相关职业。

    上次说的那位梅姓的女生,整个班上唯一的雌性,还是班长,成绩也最为凸出。

    毕业之后,她就学了电脑软件这块,到如今我们还有联系。我把照片发了个邮件给她,请她帮我修复,顺便处理下清晰度。

    把这些屁事弄完,我又没事做了,看了会电视打了会电脑,最后直接在床上呼呼大睡。

    这样过了一个星期,照片的事被我抛在脑后,要不是看见一封两天前就发来的邮件,我几乎快要忘了这事。

    本来就是临时起的好奇心,都不指望能得到回复,没想到班长办事就是认真,只不过我发现得太晚。

    点开邮件,两张照片均被修复了残缺不全的线条,并且重新补了色。第一张是从青巴禅师那得来,背景绝对是阴山,那连绵千里的秃脊龙脉是阴山的标志。第二张从老爸的康熙字典里偷来,背景也是一座山,不过他们脚下站在一个黑影上。我看了两秒才看清,他们是站在一艘铁皮船上,后面是正在发动的马达。

    这是大海,大海里出现一座高山,宏伟程度不下于阴山那种豪气。看来这批人不仅到过阴山,而且下过海。

    这是他们下海的时候照的相,因为倒斗是把脑袋栓裤腰带上的活计,有时候留张照片能做个纪念。背面也没写名字,不知道老爸当年是否参与了。

    不过从这些人粗大的手指和一些细节分析,他们绝对是一批素质精良的倒斗手艺人。

    和李家的夹喇嘛不同,这批人是精挑细选出来,而且肯定不会故意去引队员送死。

    我发了邮件回去谢了班长,这两张照片浮现出的线索太少,我也只能姑且看之姑且想之。

    在家闲着没事,我便开始乱琢磨此事。

    要说陆地上,都是旱斗,要么埋湖底或者河底,不过那都离不了地。包括关中那汉唐皇帝的陵墓,无一例外,那都是旱斗,也就是修在陆地上。

    唐代陵墓工程更盛,斩山为裹,是宋明都无法比拟的下葬高峰。

    除此之外,其实中国古代的陵墓,除了旱斗湖斗河斗,还有海斗。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顾名思义,这墓是修在海里面,工程的庞大和所耗费的财力,便可想而知。

    这方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