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掌柜的,一人喝酒多没意思,来,给我上一碗,陪着老哥喝点!”秦牧爽快地向老掌柜招呼一声。
    “好了,客官稍等,快让王大厨再抄两个小菜!”老掌柜边笑呵呵地坐到秦牧对面,边对小二招呼着。
    不一会儿,秦牧和老掌柜就着两样小菜喝了半碗酒,就打开了话匣子。
    秦牧问:“掌柜的,这客栈听您的意思是想转手,这好好的怎么就不想干了?”
    “哎呦,客官您可不知道,别看这么大的客栈,可陕西这儿不消停,客商都不愿往这来,十天半月的也没个客人,东家离着好几百里,也照应不上,就留我们几个在这照应着,年年蚀本,东家也烦了,就想着出手卖了。”老掌柜苦着脸道。
    “这么大客栈,不得一大笔银子,还真是难找到大买主,要出手不容易吧?”秦牧问道。
    “要说这客战,当时真是花了大价钱,差不多三千两银子,都赶上城里的大宅子了,可现在两千两也没人要,东家说一千五百两要是能找到买主就阿咪陀佛了!”掌柜的连连摇头,脸上全是可惜之色。
    秦牧听着老掌柜的话,心中一喜。今天侍卫们在城里打听三进的宅子就得两千多两,二进的小院也要一千五百两,在城里买两个院子就得将近四千两,而这里离城不远,地方很大,自己这百十人住进来还宽绰的很,里面还有大院子,养牲口放货物都方便,要是才一千五百两还真是捡了个大便宜。
    “老掌柜,这客栈我要是接手,你可能替东家做主?”秦牧问道。
    “你,客官,想接手这客栈?”老掌柜有些吃惊地看向秦牧。
    “我本没有这个打算,可看你这客栈宽绰,我这百十人都安置得下啊,才起了心思。”
    “好说好说,客官原来只是想自己住,那倒是便宜得很,我倒是能替东家做了这个主!”
    “好,明天一早我们就交割手续!”秦牧赶紧趁热打铁和掌柜的说妥。
    “小二,咱这客栈转手了,赶紧给新东家上几盘菜,今天高兴再喝几杯!”掌柜的大声招呼小二。
    “好咧!”小二眉开眼笑地跑向后厨。
    双方皆大欢喜,喝到半夜才散场回去。
    第二天,秦牧打发人和掌柜的办了手续,剩下的人就赶紧重新布置屋子,这是自己家了,再不能像客栈一样挂着幌子,得把同知府衙门的牌子挂起来。
    众人又忙了一天,赶到第三天早上终于把同知府衙门的牌子挂上,放了一通鞭炮,也算正式有了生活和办公场所。
    可这刚把牌子挂上,王经历来了。
    众人看见王经历有些吃惊,可王经历一看到同知府衙门的匾额更是大吃了一惊。
    前天秦牧他们走后,李知府让徐旺告诉王经历,给秦牧送五百两银子,王经历自然要让这个人情发挥最大效用,昨下午就派人和府城大小房伢子打了招呼,要是秦牧买房在价格上要虚抬一些,先难为下几个人,估计山东几人身上也没有多少银子,等他们买不到房子着急了,自己再上前伸一把援手,还不得让人感恩戴德,而且那虚高的房价还不是进了自己的腰包。
    王经历的算盘打的啪啪响,果然昨天秦家的人就满城找房子,最后没有下定就回去了。
    王经历昨天上午就让人瞄着点这些人,打算等秦牧他们出面,看上哪个房子但囊中羞涩时,自己再露面。可是左等右等,秦家的人一个也没出现,最后下人来报,倒是来了几个秦家的人,不过他们只是定了块牌匾就走了。
    王经历一整天焦急不安,今天早上忍不住,出城来见秦牧了。
    王经历看着崭新的同知府衙,心里直泛酸,这下倒好,本想着给人落个面子,没想到人家另起炉灶了,还是独立办公,李知府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王经历脸上堆满笑容,三步并作两步来到秦牧面前,拱手施了礼:“同知大人,下官来迟了,同僚们还在府衙翘首以待秦大人,没想到这新府衙已经落成,真是失礼了,失礼了!”
    王经历说完从袖子中掏出七百两银票,客气地说:“秦大人,府尊李大人见衙门拥挤,害怕慢待了秦大人,让在下捎来五百两银子,权做大人开衙的费用,这是下官的二百两,是恭贺大人同知府落成,大人恭喜恭喜!”
    秦家几人看着王经历这几天前倨后恭,变脸比猴子还快,心里很是纳闷。不过上门不打送礼人,秦牧收下礼物,又和王经历寒暄两句,这王经历才满脸堆笑地离开。
第131章 米脂知县() 
城外同知府衙门的牌子挂上去,城内的府衙众人脸上都是火辣辣的,王经历虽然已经送去了贺礼,可却不好再去第二次了。
    李知府在府衙里坐了半晌儿,喝了几杯茶,吩咐人把徐旺叫进来:“在衙门里挑几个机灵的给城外送去,过段时间要出货,别出了纰漏。”
    秦牧看着眼前七八个衙役,眼神叽里咕噜乱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些人是探子,来摸情况来了。
    秦牧大大方方地接收了这些人,都放在同知府衙门里站班。
    第二天一早,衙门正式办公,第一件事就是每个衙役带着两个秦家侍卫去延安府下辖十六个县送信,让各地知县到同知府共商农事。
    报信的人回来,说各县衙都客客气气地收了信报,表示马上赶来拜见同知大人。
    秦牧几人在衙门里左等右等,两天时间一个人也没来。
    秦昌东气的大骂,这延安府上上下下没一个好东西,竟然抱团欺负我们外来户。秦牧和秦明辉心里也不是滋味。
    秦牧在琢磨下步怎么办,番薯已经开始育种,要是再晚就赶不上节气了。
    秦牧他们带来的番薯和玉米种子是在山东出发时自掏腰包三百两买来的,经过几千里奔波,只损失了半成,现在估算也能种到五千亩地,要是哪个县也不来,明天就是自己买地雇人种,也不能把这些种子糟蹋了。
    就在秦牧他们几乎不抱希望的时候,同知府外来了一辆旧马车,一个风尘朴朴的中年人从车上下来递上帖子。
    秦牧三人看到帖子上是米脂知县张跃武,张知县进来没等落座,就拱拱手歉意地说:“米脂离此太远,而且我这老马刚生了病跑的有些慢,今天才刚刚赶到,请同知大人恕罪。”
    实际上张跃武说的话是一半真一半假,米脂县离府城不近倒是事实,可老马生病压根就是往自己脸上贴金,他这知县当的现在根本养不起马。
    张跃武本是寒门子弟,好不容易中了举,正在那候着官,哪知陕西李自成造反,把米脂知县给杀了,朝廷正想派个知县去,可谁都知道米脂是险地,本来一个三甲进士接到了这倒霉差事,可人家上下一顿运作,就把这个官给辞了,找个替补的上去,在候官里一扒拉就相中了张跃武,原因就是他穷,没背景。
    张跃武别过妻儿老母,就到了米脂上任,可这米脂是反贼故里,州府都不待见这儿,又因为张跃武非常贫寒,年节也无法到上官那儿送礼,所以延安府大小官吏没人给他好脸色,什么救济补助都没米脂县的份,就是知县这点禄米还得克扣几成,本来还养了一个小厮跑腿,可实在是支付不了月钱,把人辞了,自己在县衙动手做饭。
    张跃武已经好几年不被上官召见了,这冷不丁府同知大人给自己下了信贴要共商农事,张跃武哪敢怠慢,在县衙里匆忙吃了口饭就往出去,步行了差不多四十里,看看实在是路程太远,才拿出自己最后一点积蓄租了一辆马车,赶到秦牧这儿。
    秦牧看张跃武神色清明,一路风尘,心里还是很慰贴的。
    毕竟是延安府第一个向自己报道的人,秦牧很是和颜悦色地和张跃武续了话,唠唠家常。让府里安排桌席面,给张跃武接接风。
    吃了一顿饭,双方的关系就融洽不少,张跃武借着酒劲儿就把自己的现状和盘托出,秦牧倒不嫌张跃武穷困,而且也不是指望收下属礼金过日子的人,他更关心的是米脂的土地和人口。
    张跃武对秦牧如此谦和是十分感激,但也叹气说:“由于李自成叛乱,带走了大部分米脂人,现在是十室九空,全县也不足一千五百人,土里倒是不少,有三万多亩,不过因为连年旱情严重,产量极低,一大半无人耕种都在撂荒,开垦的一小半现在种下小麦谷类,老百姓都是半饥饿状态。”
    秦牧听完倒是一喜,人不多但有土地,虽然旱情严重,但番薯本身是抗旱作物,即使不高产,老百姓填饱肚子不成问题,现在得问题就是张跃武能不能配合推广。
    秦牧拉着张跃武来到库房,指着一袋袋的大个番薯说:“张大人,你来的真及时,这是我从山东带来的番薯种子,亩产能达到二千斤以上,正好还适应旱地耕种,这些种子能种五千亩地,我本想在多个县同时推广,可现在就张大人一人前来我处,我欲把这些种子全拿到米脂耕种,不知张大人意下如何?”
    “亩产二千斤,您,您是不是说错了?”张跃武瞪着眼睛看向秦牧。
    “呵呵,张大人,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收成,也怀疑自己看错了,可实际上确实达到了这产量,而且还有不少超出这个产量的,这是我们秦家培育出的,我们秦家的柳淑人在山东一带都被称为活菩萨,也是因为她想让老百姓填饱肚子才請旨让我秦家子弟赴各地推广此物。这边儿的玉米也是高产作物,山东已经推广几年,百姓丰衣足食。”
    秦牧说着不无骄傲地想起和柳心在秦家岗收玉米和番薯的情形,不仅脸上堆满笑意,语气越发平和。
    “真的有这等产量,能活人无数,此等盛事,跃武能率先参与实乃万幸,请秦大人放心,张某自当全力以赴!”张跃武郑重地一揖到地。
    “张大人,我也知道你的困难,民生艰难,贸然推广老百姓恐有不愿,我秦家在山东开始推广时就采取先补后种的法子,你可按照以往亩产,我秦家先给百姓补上一年的粮食,如果丰收了超出以往亩产,我们就把多余的和百姓五五分成,留作以后的种子,如果减产算我秦家的。”秦牧一脸正色地告诉张跃武。
    “大人,你们秦家岂不是吃了大亏,这是为何?”张跃武不解地问。
    “我秦家柳淑人说过,只有我秦家吃些亏,才能最快的把这作物推广开,老百姓少饿死几个,就是我秦家的大福份,怎么能计较这些许小事!”秦牧旁边的秦昌东言道。
    “柳淑人侠义无双,秦家忠义两全,跃武受教了,以后当为秦大人马首是瞻!”张跃武这次真是发自内心地对秦牧等人钦佩了,更是对柳淑人无限敬仰。
    和张跃武谈妥,第二天秦昌东带队,和张跃武领着同知府四五十侍卫,赶着十几辆马车一路奔向米脂。
第132章 怀疑() 
同知府这么大动静,自然不能瞒住府衙一干人,李知府还是老神在在地坐在上方,看不出什么表情,下面的可都炸了窝,没到同知府报道的其余十五个知县,此时都在城里府衙的大厅,他们接到秦牧的信帖也都赶来了,只是这些人没先去同知府,而是先来知府衙门报到,顺便探听点虚实。
    到这儿一打听,新来的同知大人不受知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