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着基地里的运货车来到河里镇,房文成熟门熟路来到河里镇的一处丰顺快递点,和熟悉的门店小弟打了招呼,从车上卸下打包好的三个冷藏泡沫箱。
泡沫箱里,就是要寄给林总的猪笼草叶子。
他也从小弟手中,接过数量更多的包裹纸箱。
这些包裹纸箱,被分成两堆。
一堆收件地址写的是朵瑙山种植基地。
另一堆收件地址写的是他们隔壁的军事驻地。
他算是顺路,给隔壁的兵哥们带上的。
在这堆快递中,房文成专门找到了一个从清河市寄来的纸箱,没有放在车厢里,而是在随身带着,开车也放在脚边。
包裹不大,但沉甸甸的,约莫有七八斤重量,是基地的投资人林总寄过来的。
上次林总给他们寄包裹,是菜地里蔬菜的种子,也是房文成来取。他可是知道,那包种子,让他们开发出了好大一片菜园,那些种子到现在还没用完。
不知道这次寄了什么过来。
房文成取好包裹,没有马上回基地。
他从口袋里取出一张清单,找到河里镇上一个综合小超市,对照清单,大量采购生活用品。
生活在朵瑙山基地,蔬菜不用钱,水果不用钱,还不时能出海捕捞一些海鲜,所以他们这些员工,基本没有任何开销。
除了购买这些生活用品,他们优厚地工资大多都积攒着。有家室的寄给老婆孩子,单身汉则存着准备娶媳妇。
出来时,只放了三个箱子的运货车厢里,顿时被一堆快递,卫生纸,洗发水,肥皂等生活用品占据了。
房文成这才稳稳开车,返回基地,首先将林曾的包裹交给周明焦,然后才反处理车上其他物品。
周明焦手机里,有林曾给他任务。
他打开包裹,将里面的东西一分为二。
大的那份,是包装齐整的塑封袋装好,里面是色彩不同的颗粒。周明焦一看,就知道是各类蔬菜瓜果的种子。他的办公室柜子里,还一批种子没种植呢!
想来是林曾担心他们基地菜园的菜种不够,又给他们寄来。
而另外一份,只有一撮金灿灿,形状如同小梭子似的种子,这正是林曾这次吩咐的任务。
周明焦不太理解地看着这份种子,摇摇头,打开电脑里的一份文本文件。
《热带海水稻种植技术》
他将这份资料打印成文字,然后对照着文字的方法,一丝不苟的操作。
种子用海水浸泡一天,然后放入深度超过五十厘米的容器中培育。
两天发芽,五天抽长,七天可下海种植。
海水稻培育的种苗,均匀撒海水里,无需任何固定,竟然不会被海流带走。
周明焦种植林曾给他的热带海水稻时,没有跟其他人说。
他觉得,这件事情太不靠谱了。
从古至今,哪有人会将植物种在海水里?
这里所说的海水,还不是那种海岸边的滩涂盐碱地,也不是海陆交界的沙滩,而是真正的海水领域。
这些所谓的“热带海水稻”种苗,扔进海里,是彻彻底底没有陆地土壤的支持,无根无源,随波逐流。
在水里,先别说养料之类,就单说这小苗扔进广阔的海水中,不用几分钟,估计就被海浪推到四处,哪里能够找到。
真不知林总不知被谁骗了,竟会异想天开折腾种植什么海水稻。
周明焦心里嘀咕归嘀咕,但他曾经作为军人的习惯,让他依然毫无差错地按照林曾的资料,将这些所谓“热带海水稻”找了一处靠近朵瑙山的海边种下。
去隔壁驻地,借了一艘小型小艇,周明焦谁也没说,出海种水稻了。
将热带海水稻的种苗,均匀抛撒在海面上。大概是周明焦在部队时,射击水平很不错,这些嫩嫩的热带海水稻种苗落在海上的位置,颇为平均。
这些种苗,周明焦清点过,一共两百零七棵。
种植完成后,周明焦盯着在海水中起起伏伏的水稻苗看了十多分钟,他惊愕地发现,他搭乘的小艇都被海浪打偏了位置,但那些水稻苗无论怎么漂浮,却总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几乎都没有移动。
即便如此,周明焦还是难以相信,海里能够种水稻。
真能种出水稻,那渔民不都改行当农民去了?
事实上,无论周明焦相信与否,都不影响这批热带海水稻的旺盛生长。
种植完海水稻后,周明焦三两天就出海查看一次,他亲眼看着这些不到筷子粗的幼苗,长出了白色的根须,透明的海水还能看到这些长长的水稻根,随着水波摇摆。
最初两周,这些水稻的叶子还浸没在水中,但是随着它们越长越大,越来越茁壮,青嫩的水稻叶子冒出海面,在海风中摇曳。
等定植一个月时,当初满心不相信的周明焦,看着这一小片绿油油的海中稻田,如绿色波浪,如海面绿毯,荡漾起伏,内心油然而生一股极为强烈的喜悦和成就感。
他这种心情,和当年小时候老父亲站在田埂边上,拿着锄头,看水稻田里葱葱郁郁生长茂盛的水稻时的欢喜,如出一辙。
虽然他这两百来棵的水稻,全部面积还不到十平方米,不足当年自家稻田的一个小角落,但周明焦有一种预感,这片碧蓝如天空的海水,很快就会被这片绿意覆盖,化为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稻田。
——
——
今天在一位作者童鞋的建议下,试了试防盗。
俺也不知道能不能有效果,就是想试试。
给大家添麻烦了!特别不好意思。
因为现在均订是两千出头,好久都没涨了,特别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均订三千,达到精品的标准。
听说防盗能涨订阅!
大家原谅下俺的私心吧!
如果有在起点之外看书的童鞋,不麻烦的话,回起点支持下俺,订阅新章就可以了。
毕竟只有起点的订阅,才会被统计在均订中。
非常感谢!破作者又在文后插话了!
以后尽量不这么做。
第八百三十一章 美酒图书馆
平稳的日常,反倒时间过得很快。
等林曾接到小圆父亲徐鹏晓的电话时,一年近末,已经是十一月中旬了。
徐鹏晓安妥工作,然后在清河市九文区一栋靠近学校的新社区,租下一套三室一厅的户型,为了孩子的绘纹课程,开始了一家三口异乡的生活。
至于京城市的住宅,则转租他人。两地物价差异,导致京城市的房租租金是清河市的三倍,付完房租,还有富余,提供日常开销。
在许多人眼中,清河市是一个适合慢生活,适合养老的南方城市。
从节奏紧张的京城市,刚刚搬到清河市时,徐鹏晓一家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林曾原本计划在清河市开设二星绘纹师学堂,但是眼下分神太多,暂时无法分身,小圆只能每周来江画农场拜访一次,请林曾详细指点。
这个隽美如画,坐落紫色花海中的私人农场,让生活在大城市的徐鹏晓夫妇眼睛看得发直。
他们心中暗道,拥有这样一座山水相伴,花海延绵的农庄,此生何求?
正如林曾所料,热爱烘焙的小圆妈唐文静和江画两个碰头,立刻有了大量关于美食的共同话题。
准备在清河市开展私人烘焙工坊的小圆妈,迎来了第一个大客户。
江画爱吃西点,但却没有太多时间耗费在精心制作上,充其量烤几个面包,做个简单蛋糕,能吃饱肚子,就一切ok!
有了唐文静的烘培工坊,江画就随时能从她那儿预定到让人放心的糕点了。
无论是中式蛋黄酥,还是西式肉松蛋糕,唐文静的手艺一向很不错。
而对于小圆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比重新得到林曾的指点更高兴。
自从林曾离开清河市,他绘纹水平进步的速度非常慢。有时候,端坐自己小桌前,绘制了一个下午的图纹,就是找不到正确的笔法,急得他大哭一场,也无法继续。
这天,天空明朗,秋风微凉,林曾和小圆坐在前院小石桌旁,林曾正给小圆指出上周作业的错误点。
突然,林曾的手机响起。
是潘若明的电话。
林曾低头对小圆叮嘱一声,然后接听了她的电话。
“林总,关于东街九十号美酒图书馆的酒吧厅已经设计完成。”潘若明连招呼也没打,单刀直入的说道。
“哦哦!”林曾想起自己之前叮嘱过潘若明,等酒水图书馆设计完成后,就马上通知自己。
美酒图书馆,实际上是东街九十号的专用酒吧,专门提供爱酒人士在其中选择美酒,购买品尝。
之所以冠以图书馆的名称,是因为这个酒吧的设计和普通酒吧的风格截然不同。
这里没有幽暗的灯光,也没有驻场歌手,更没有酒保和买酒小妹的服务。美酒图书馆内,柔光多色瑾形成柔和明亮的光线。
一排一排的玻璃酒架子上,盛放着不同原料酿造的不同口味的美酒,饮用者穿行酒架中,就像在图书馆中选书一般,选择自己喜欢的美酒。
美酒图书馆中的每一瓶酒酿,都来自酒水山谷中酒瓶草的酿造。
有各类果酒,有大米就,有玉米酒,还有市面上根本没有标注的特殊酒类。
比如,由数百棵车前草植株酿造的车前草酒,由新鲜牛里脊肉酿造的血牛肉酒,还有完全由人参根须酿造的人参酒。
听潘若明说美酒图书馆的构架已经设计建造完成,只等待酒酿入库,林曾立刻说道:“明天吧,明天上午,你派五个工程队的工人,到农场来找我,我把美酒图书馆内需要的酒酿让他们搬回去。”
“好。”潘若明简短地应了一声,然后挂掉电话。
林曾结束和潘若明的通话,继续回石桌旁,指导小圆的绘纹学习。
绘纹的学习,初期入门较为容易,越到后面,难度越大。林曾指点之外,还需要学习者苦钻研绘法的变化,也因此,反倒林曾的教学时间并不太长。
结束教学后,林曾从农场直奔酒水山谷,将囤积在仓库中大量未开封过的酒瓶草瓶子放入秘境二号空间。
每一个酒瓶内,都装有八成满的美酒。
回到农场,把斑斓色的酒瓶子卸在江画农场一处空置的房间内,等带明天工人过来搬运。
林曾完成这个事情之后,算了算东街九十号开业的时间,大约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
按照目前的工程进度,大致的种植布局,有望在一个月之内完工。至于剩下半个月的时间,则是在细节上再修改。
——
——
“米兰姐,潘总昨天说的美酒图书馆摆设的酒水到了。”
“好,全部搬运到七楼。”米兰从桌面图纸上抬头,简单地安排道,“潘总新招聘的员工下午就要安排实习,正好将这项工作交给他们,我们设计组抽出两个人指导。”
“好的。”
越临近东街九十号开业的时间,设计组的工作也越繁重忙碌,几乎人人都马不停蹄,为了能在元旦之前,完成大楼内的工程业务。
幸好,随着新招聘员工的到位,一部分简单的工作,就能分拨给这些尚在实习期的新员工。
童一飞正是这一批员工中的一员。
原本在东街九十号大楼对面语言培训中心工作的童一飞,在看到大楼上招聘公告之后,头脑一热,辞掉了现在的工作。
他每次想到,那次雷雨天,天际劈下银色闪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