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君阁不好意思地摊着:“呃……还真是!”
  刘爷就叹气:“那你这辈子翻不了身了。”
  李君阁气得在心里翻白眼:“什么话,为什么要翻身,我求着被碾压都还没捞着会呢!”
  嘴上说道:“刘爷你怎么也这么八卦,对了,我想问问,你对县里的捞沙石的船队熟悉不?”
  刘爷点头:“这夹川敢做砂石生意的就那几家,都熟,怎么着,你也想做这个?你不是说李家沟要讲究那啥……生态环保吗?”
  李君阁说道:“不是,是我在李家沟上游的河底下发现了一种石头,我自己挺喜欢的,接下来李家沟会迎来大建设,我想着一些景观石头就不用从外面买了,直接捞江底的就成。这就需要租一个带吊车能打捞的大船来做这个事情。”
  刘爷说道:“你这石头最大的有多少吨来着?”
  李君阁说道:“大的估摸着能有四十吨。”
  杜碧华却说道:“皮娃,我可是听说私自采矿挖矿公门是不允许的啊。”
  李君阁说道:“我这跟采挖国家矿产不是一回事,这东西首先不是矿石,其次没有埋在地下,就相当于在江滩上捡石头,不过大了些而已,我都查过了,只要不是有主之物,是可以捞的。滨江路玩一条街,卖长江石的多了去了,不也没人管嘛。”
  “再退一万步说,如果公门以后不让捞了,我不干就成了嘛。”
  刘爷点头道:“既然你都打听明白了,那就行,待会我让人打听一下,对了,你这事是不是还要配潜水员?”
  李君阁说道:“不用,潜水我自己就会,在李家沟我自己个已经捞了不少了,不过有些实在太大,必须租船才行。”
  杜碧华说道:“现在天气开始凉了,皮娃你吃得消不?”
  李君阁说道:“天气冷了正好做这事!热了河上人来人往的,人多口杂。”
  又跟刘爷和杜姐聊了一些李家沟和苗寨上的家常,告诉他们苗寨已经通溜索了,给两人留了一些乌金血米,皂角米,桃胶,还有最新试制的无患子洗发水,都是苗寨特产,高兴得杜碧华见眉不见眼,这才告辞出来。
  出了茶楼,李君阁给阿音打电话:“阿音,你们在哪儿呢?”
  阿音说道:“我们在商业街瞎逛呢,你赶紧过来吧,对了你找得到商业街不?”
  就听电话那头几个丫头笑得咯咯咯的,明显是在嘲笑李君阁这个路痴。
  李君阁生气了,说道:“等着!马上就来!”
  顺着滨江路走了一段,拐八拐走了一阵,李君阁悲催的发现,自己还真的迷路了。
  努力回忆了一下道路,感觉还是白瞎,干脆招了一个出租坐进去,大喇喇说道:“师傅,去商业街!”
  司师傅翻着白眼:“五块,不打表!”
  李君阁翻出钱包把钱递过去,说道:“师傅你这样可不对啊,不打表有人会投诉喔。”
  师傅嘿嘿笑道:“不是不打表,是不用打表,下车吧,看到街对面的牌子没?”
  李君阁抬头一看,妈蛋街口的门店上方钉着一块小蓝牌子,“商业街01号”。
  “我靠这就挣我五块钱!”
  “上车起步价五块,谁叫你上车了才问?你不上车问我就直接告诉你了!”
  “我……好吧你赢了,师傅再见!”
  下车关车门,师傅哈哈笑着走了,留下李君阁在那里郁闷。
  转念一想,突然又觉得得意,这回我还是把路找对了的嘛!
  于是又开心了,得意洋洋地往商业街里边走。
  走到一家门店,就见阿音跟小美任晓芊坐在里面收银台旁边,和一个女子聊得正开心。
  李君阁走进去,一看摆设很熟悉,又钻出来看了下招牌,正是林旺财前妻周素英那家店。
  阿音跟李君阁招:“二皮,这里。”
  那女子本来侧身对着李君阁,闻言一扭头,正是周素英,看到李君阁正在往这边走,脸就拉下来了:“他怎么来了?”
  阿音很奇怪:“咦?阿姨你们认识?”
  周素英说道:“怎么不认识,人家大老板呢!”
  阿音哈哈笑:“他是什么大老板,他就是一个农村娃。”
  这下轮到周素英好奇了:“你们啥关系?”
  阿音说道:“他是我男朋友。”
  周素英嘀咕道:“鲜花插到牛粪上。”
  李君阁耳朵尖,老远就听见了,气得牙痒痒:“还好意思说我是牛粪,你自家原来那坨旺财牛粪,还不如我呢!”
  走到几人身边,李君阁换上嬉皮笑脸:“哟,阿音,跟婶子聊啥呢?”
  就听见周素英又在嘀咕:“谁是你婶子。”
  阿音咯咯笑道:“阿姨可厉害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扩大盘鳌乡女红影响的思路!”
  李君阁大为惊讶:“这么厉害?”
  阿音说道:“阿姨很喜欢我这个包,我告诉她这是盘鳌乡的女红,阿姨说可以让我们去布料市场采购布料,只需要裁剪成制作这个包的各色布片,再配上针线,就可以放到网店进行xiāo shòu。”
  “现在有很多爱做针线的女孩子,只不过她们不知道该怎么入罢了,买我们配好的布片,就免去了裁剪这一步,然后我们将这个包包需要用到的女红针法拍成学习视频挂网站上,教她们一步一步地来,只要学会了针法,她们就能做出自己心仪的包包了!”
  李君阁眼前一亮:“人才啊!婶子你除了过目不忘,想法也很独到啊!现在我们网站的用户阳盛阴衰得厉害,净是一帮喜欢钓鱼的爷们儿,有了这个,肯定能吸引不少女孩子来访问!”
  阿音说道:“是吧?不但可以挣钱,还能推广盘鳌乡女红,还能吸引女性网友来访问,一个点子就一举多得,阿姨是不是很厉害?”
  李君阁赞道:“太厉害了,婶子你喜欢这个包是吧?阿音赶紧,给婶子腾出来。这是我奶奶的艺,下次进城,我再给你带两个来。”
  周素英哭笑不得,本来还想着给这二皮脸子看的,这下尴尬了。
  李君阁却没脸没皮,一边打开自己的包让阿音腾东西,一边打蛇随棍上:“婶子,你看什么时候有空,能不能去我们李家沟给指导一下,我觉得盘鳌乡女红可绝不仅仅是这么点潜力可以挖掘,肯定还能有大发展。这里面也一定伴随有不少商,您脑筋灵活,又是搞服装的,还请多给我们出出主意啊!”
  周素英连忙摆:“不去不去,不是说盘鳌乡女红嘛?怎么又扯到你李家沟了?你那山沟沟里有啥好的,不去不去!”
  阿音说道:“阿姨,李家沟就是盘鳌乡一个村啊,也是女红的重要遗存地,二皮他奶奶,可是我们选定的正宗女红传人啊,你刚刚对我们家乡的针线艺,不是非常感兴趣吗?”
  小美还在旁边帮腔,说道:“阿姨,李家沟我们都去过,真的很美啊,好吃的也多!现在好些蛮州的蜀都的都慕名而来了呢,你有时间真的可以去看看风景散散心,顺便给阿音他们出出主意,多好啊,刚刚不是都聊得挺好的吗?”
  周素英都快哭了,心里想到:“鬼知道你们跟这二皮有关系啊,还看看风景散散心,只怕到时候是看见那人就闹心!”
  李君阁见周素英没开口,生怕她一口说死不去,赶紧说道:“那啥,婶子我们就不打扰了,您再想想啊,啥时候愿意去了,就让阿音啥时候来接你,这个,我们就先走了。”
  阿音说道:“啊?我给你买的衣服还没试呢!”
  李君阁赶紧拎阿音身边的衣服袋子,胡乱说道:“没事没事,您的眼光那么好,我不用试都知道好看,呃,婶子,这包就送你了,改天让阿音再给你带俩来,那啥,我们先走了啊!”
  说完拉着阿音就跑了。
  小美跟任晓芊也赶紧跟着告辞出来,留周素英一个人哭笑不得地站在那里。
  走了老远,李君阁才擦了一脑门子汗,吁了口气。
  小美跟任晓芊跟了上来,小美说道:“二皮刚刚怎么回事?阿姨本来都答应去看看了,怎么你一来就变卦了啊?”
  任晓芊也奇怪,说道:“还有你怎么叫她婶子,你们是啥关系啊?”
  李君阁叹气道:“我们这次不是要接林奶奶跟林旺财回李家沟嘛,这周阿姨啊,就是林旺财的前妻!”


第一百八十九章 跷脚牛肉
  三个女生都张大了嘴巴:“这么神奇?”
  李君阁带着三人一边找吃饭的地方一边把林旺财的故事告诉三人,听得三个女生唏嘘不已。
  李君阁说道:“林旺财这辈子妻离子散,但是现在好歹算是重新起步了吧,人不痴迷不成活,他的手艺我是很相信的,这周婶子吧,我看对林旺财其实根本就余情未了,我刚刚就是怕她一冲动说死了不去李家沟,这才拉着阿音跑路的!”
  小美恨恨地说道:“你们这些臭男人真不是东西!害得女人跟着你们受苦!要是猪儿虫敢这样,我揍不死他!”
  这种时候跟女生讲道理是理论不清的,李君阁只能赶紧举双手拥护:“就是就是,太不像话了,等他到了李家沟,我好好教育!对了阿音,周婶子这边估计不会待见我了,这事情还得你来,就拿女红的事情当借口,慢慢软化她,只要能把她骗……哦不,哄到李家沟,到时候再让专家来解决,总归要让他们破镜重圆!”
  阿音一脑门子问号:“专家?什么专家?”
  李君阁说道:“王婆婆啊!李家沟稳坐第一把金交椅的情感专家啊!”
  眼看着也要到饭点了,又把朱朝安跟王从军叫到一起,几人找了一家跷脚牛肉店吃牛肉。
  跷脚牛肉也是蜀州的一道名菜,跟钵钵鸡一样,发源于大佛嘉州。
  关于此菜当地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典故。
  相传在清末年间,蜀州民间瘟疫流行,老百姓民不聊生,贫病交加。
  嘉州有个苏稽镇,跟老夹川差不多,也是河道纵横之地,当时蜀都和渝州还能通水路,这苏稽就是川渝水道上的一方枢纽重镇。
  镇上有位擅长中草药,精通明典之术的罗老中医,怀着济世救人之心,得闲便在乐山苏稽镇河边悬锅烹药,救济过往行人。
  罗老中医调制的药汤,不仅可以防病止渴,还对一般风寒感冒、脾胃不适、牙龈肿痛等旅人常见的病症有很好的疗效,因此大受过往行人的欢迎。
  苏稽镇旁边有个乡场叫周场,当时是屠宰牲畜的地方,又被称为“杀牛场”。
  其间,罗老中医看到一些大户人家把牛羊内脏扔到河里弃之不用,觉得很是可惜。
  于是他把牛杂捡回来洗净后,放在有中草药的汤锅中烹煮。结果发现熬出来的汤甚是鲜香。
  于是便拿这牛肉汤供给穷人,因为味好汤香,又有防病治病的功效。所以,特意来喝汤的人络绎不绝,每天开门不久之后就爆满。
  因为是专为穷人所设,所以罗老中医的这个堂子非常简陋,几个凳子坐完后,再有来人也没有席位了,因此只能有的站着,有的蹲着,多数就直接坐在码头的的石台阶上跷着二郎腿端着碗吃。
  旅客们一下船,首先看到的便是一个个跷着脚边吃边聊的食客,久而久之,大家便形象地给这道菜起了一个“跷脚牛肉”的别称,一直流传至今。
  最早的跷脚牛肉,是一个二碗盛装。先将包包白菜也就是卷心菜去掉叶脉,叶子不能切,只能手撕成块,丢在小竹篓里边,放入牛肉汤中烫熟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