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菲,齐老师再给你演示一遍。”齐老师和颜悦色的说到。
“嗯!”诺菲认真的点点头。
齐老师纤长的手指在琴键上敲出几个八拍简单的和弦,她告诉诺菲指法该怎样运用,和弦要如何把握。
诺菲不住的“嗯嗯嗯”,她像海绵一样饥渴的吸收音乐知识。
齐老师越弹越快,音符在她的指挥下跳跃、旋转,似小溪潺潺,最终汇入大江大海,掀起滚滚巨浪。
沈奇静静矗立在门外,他感受到了齐老师在音乐方面的高度专业性,她弹的太棒了,赏心悦耳,她真是一位灵魂钢琴师啊。
沈奇一直认为能与数学匹敌的是音乐,两种科目都跨越了语言的障碍,学习这两门科目皆需要一定的天赋。
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家长们当然会请最好的老师教孩子们学习各种特长。
沈奇非常满意齐老师对诺菲进行的音乐教育,他自己恨不得都想跟齐老师学学钢琴课。
齐老师一曲弹完,诺菲开心的啪啪啪鼓着小巴掌。
“诺菲,你来。”齐老师给予诺菲鼓励的眼神。
“嗯!”诺菲在齐老师面前是个乖宝宝,她收起了桀骜不驯,她温顺的就像小白兔。
诺菲的小手指再次敲在琴键上,手指起起落落,乐声先是凌乱,不久后渐渐有了规律。
零散的音符慢慢汇聚成完整的旋律,虽跟如火纯情的齐老师相比不在一个档次上,却也让微服私访的听众沈奇听出一些门道。
诺菲进入了状态,她越弹越快,仿佛初夏的小雨哗啦啦,雨越落越急,直到大雨滂沱。
沈奇不由的屏住气息,他十分惊奇且惊喜,我家的姑娘一学就会,音乐天才啊!
当然了,这也离不开齐老师的指导,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到了中午,沈奇亲自接诺菲回家。
诺菲一个劲的抱怨,为啥只让我学半天琴?
“因为除了音乐,你还要学其他的知识哦亲爱的。”沈奇负责传授诺菲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在这个家庭里,诺菲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理科课程老师。
除了数学和自然科学之外,沈奇在语文和英语上也可以教诺菲。
爹娘啥都能教,那还要学校干嘛?
诺菲肯定是要去上学的,这不还没到年龄嘛。
过了几天,沈奇的爹和堂妹来到首都,他们被安排入住沈院士别墅。
“诺菲,我的乖孙女,想爷爷不?”老沈见到诺菲后高兴的不得了,他抱起诺菲举高高,却发现他这把老骨头越来越吃力,举不动乖孙女了啊!
沈诺菲在半空中挣扎着说:“嗯,我好想爷爷的。爷爷把我放下来吧,我是个胖子。”
“哈哈哈!”
老沈乐的合不拢嘴,他多么想把自己的一切都给孙女啊,可他除了钱,也给不了其他有价值的东西。
沈奇的堂妹沈萌萌刚满18岁,她已被燕大录取,九月就将成为燕大的大一新生。
沈萌萌平均一年见一次沈诺菲,在她这位年轻姑姑的眼里,每一次见到诺菲,大侄女儿都在变化:“诺菲越来越聪明了呢,真棒。”
“姑姑吃糖。”诺菲抓了一把糖果递给沈萌萌,俨然是家里的小主人。
亲人团聚欢乐多多。
老沈除了看望儿子、媳妇和孙女,也有一些生意上的事情想跟沈奇商量。
“我们欧倍奇药业,目前95%的销售利润来自康舒恩,这款药是我们厂的命根子。”老沈在沈奇书房里和沈奇单独聊天。
康舒恩(药名是我编的,药典上肯定查不到,别纠结)是沈奇科研中心研发的药物,其生产、销售方是老沈的欧倍奇药业。
康舒恩用于治疗糖尿病,它做不到彻底根治,却也在改善血糖、血浆、β…细胞功能等指标上体现出优异的药效,并且副作用较同类药物明显降低。
糖尿病患者的基数大,我国是全世界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国家。
科学调查显示了一个恐怖的数据,当前我国18岁以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超过50%。
早些年糖尿病被认为是老年疾病,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得了这个病。
高患病率意味着糖尿病药物的需求量极大,康舒恩这么优秀的糖尿病药物去年为欧倍奇药业带来几个亿的利润,其实并不算很多。
好的药物不见得有好的市场,蹲点在各医院的医药代表负责开拓销售渠道。
康舒恩毕竟是一款良药,随着老沈加大销售方面的力度,今年上半年康舒恩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利润曲线不断上扬。
保持这种发展势头,再过几年,欧倍奇药业怕是要成为明星药企。
老沈年过六十,他总有退休的一天,他多次跟沈奇说过,你小子啥时候接班啊?家产给你你都不要,这不合适吧?当年计划生育不允许生二胎,否则我和你妈肯定再要个小孩。事实证明,独生子太任性了。
此刻,沈奇终于答复:“治疗欧叶的药上市那天,就是我接手欧倍奇药业的日子。那啥,爸,你最近给我们实验室打两亿过来吧,LPJK1进入了非常关键的研发阶段。”
“两亿够吗?”老沈问到。
沈奇点点头道:“足够我们做到临床一期。一期之后的事情,到时候再说。”
“我挺好奇的,你把钱全部投入到科研当中,你自己有存点儿私房钱吗?”老沈又问。
沈奇答道:“我的吃喝住行都是国家承包,我的私房钱够用。”
“你们两口子的私人积蓄有多少?”
“我们的私人积蓄,大约四十几个亿吧。”
“我……”老沈目瞪口呆,甚至有点老年痴呆:“这么多?你和小欧该不会是挪用科研款项了吧!”
沈奇解释道:“挪用科研款项当然是不敢的,也用不着这么做。大概有接近十个亿的收入,是我和小欧通过合法劳动获得的合法酬劳,包括工资、津贴、出版物销售收入、所获奖项的奖金、专利收入、爱国企业家的打赏等等。”
“剩下的三十几个亿,是小欧继承了她母亲那个地产集团的一点点股份。我们的夫妻共有财产就是这个数,真的够用了。爸,你不用为我们的生活担心。”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你们这个三口之家,富足的很。”老沈感慨连连,他嘱咐道:“几十个亿都跟你共有了,你一定要治好小欧的病,你一定要治好小欧的病呐。”
第613章 搞科研,爆更大法好
最近一段时间,学术界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沈奇科研中心以每天平均发表3篇论文的效率,在一个月内发表了近百篇论文!
节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论文如下:
《一种新型的重排反应》,第一作者贺琳,第二作者曹凡,通信作者沈奇。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杂志》,该期刊最新IF为15。872。
《基于一种新型重排反应的化合物动力学研究》,第一作者沈奇,第二作者张蔚然,第三作者夏龙鑫,通信作者肖铭。发表于《德国应化》,该期刊最新IF为11。903。
《康舒恩的合成工艺改进》,第一作者鄢骏,第二作者沈奇,通信作者程浩南。发表于《柳叶刀》,该期刊最新IF为33。726。
《简述:大元环化合物的开发方向》,只有一个作者,沈奇。发表于《自然》,该期刊最新IF达42。168。
《关于弛豫法在双开口泡膜中的新型应用研究》,第一作者汤元,第二作者沈金宝,通信作者沈奇。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该期刊最新IF为7。672。
《新型金属塑料的研究与应用》,第一作者程夕,第二作者马文博,第三作者沈奇,通信作者刘野。发表于《今日物理》,该期刊最新IF为6。332。
《黑洞信息悖论之我见》,只有一个作者,沈奇。发表于《科学》,该期刊最新IF为31。781。这期《科学》上只有一篇文章,就是沈奇的这篇《黑洞信息悖论之我见》,属于个人专刊性质。
《常微分方程有限或无穷多个正解的最新研究》,第一作者周雨安,第二作者王瑞明,通信作者沈奇。发表于《数学学报》,该期刊最新IF为3。476。
《代数几何中的算法问题》,第一作者李真强,第二作者沈奇,通信作者胡波。发表于《数学年刊》,该期刊最新IF为4。011。
……
与一篇论文对应的是一个科研项目。
沈奇科研中心在一个月内发表了近百篇论文,意味着他们中心一个月内解决了近百个科研项目?
当然了,一个科研项目也可以分解为若干篇论文。
即便考虑到分论文,沈奇科研中心也在最近一个月内搞定了几十个科研项目?
这太人吃惊了!
沈奇科研中心的别称是沈奇论文批发中心吗?
近百篇论文的署名栏中,全都有沈奇的名字。
一作、二作、三作、通信作者,沈奇换着来。
你可以理解为,沈奇在一个月内独自撰稿或与人合作撰稿,共发表了近百篇论文。
这近百篇论文,几乎都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
学术界的朋友对这个震惊的消息进行了研究。
一篇论文,不可能今天写完,明天就发表。
做项目、写论文,最少也得几个月吧。
期刊那边审论文也有一定的周期。
署了沈奇名字的论文,一个月内在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各大期刊上发表了九十几篇,这种操作是如何做到的?
有记者问到:“沈奇院士一个月发表九十八篇论文,而且全是《自然》、《科学》、《PRL》、《数学年刊》这种顶级期刊,这个新闻成为了热搜榜热度第一的新闻。沈院士,能说说这是怎么做到的吗?”
沈奇的解释是:“这九十几篇论文涉及的科研项目,最早启动于三年之前,最晚启动于今年1月。这些论文在一个月内发表于相关期刊上,纯属巧合。大家都知道,期刊审稿的周期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比如说《代数几何中的算法问题》这篇数学文章,一年半之前就投给了《数学年刊》,而《一种新型的重排反应》这篇化学文章,是上个月投给了《美国化学会杂志》。有的期刊审稿慢,比如说大多数的数学期刊,而有的期刊审稿较快。所以我还是那句话,纯属巧合。”
“我要特别说明的是,论文发表时间较为集中,这是巧合,但这些论文涉及的科研项目所取得的成果不是巧合。感谢我们中心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所做的努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篇论文多则几十页上百页,少则几页。而完成一篇论文,需要付出很多很多。”
记者:“沈院士,你曾说过,你最喜欢的数学家是欧拉和高斯。欧拉是科学史产量最高的人,他一生中发表了886件论文或书籍。我们给沈院士做了统计,您目前的发表数量,已经逼近欧拉了。您是否想过,有一天会成为科学史上发表学术文章最多的人?”
沈奇:“有可能吧。”
科研工作者体现自身价值的方法有很多种,发表论文是最直接也是最主流的一种。
外界有一种说法是,为了把沈奇刷成科学史上更新量最大的科学家,沈奇科研中心全体学者参与了这个计划,故而发生了“沈奇一个月发表98篇论文”的轰动性事件。
一篇论文特别是顶级期刊论文,为作者带来的利益无需多言。
学术界不乏为了争夺论文署名权扯皮撕逼甚至大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