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会结合自己的学术特长,力所能及的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努力……”
沈奇在大会堂说了很多很多,从数学、物理到环境保护,从社会经济发展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到了沈奇这个层级,这种显赫的学术地位、社会地位,他在公开场合的发言,会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大会堂的报告结束后,美国科学院单方面授予沈奇院士称号。
俄罗斯科学院、法国科学院、英国皇家科学院也纷纷授予沈奇外籍院士称号。
因为N…S方程在工程领域的巨大价值,中国工程院提议,授予沈奇工程院院士称号。
沈奇已经是科学院的院士,再挂个工程院院士,那就是双院士了。
拿到二次诺奖之后,强行砸给沈奇的头衔太多了,他不要也得要,因为每个院士级的头衔都属于成就,可以收获学霸积分……
第530章 求贤若渴
沈奇公开发表了诸多科研计划,可以说其中任何一个都具备足够分量。
加上二次诺奖得主的巨大影响力,国际国内不少顶级科研机构皆单方面授予沈奇院士头衔。
最先表态的是美国国家科学院,该院于1863年由林肯总统签署成立,作为美利坚联邦政府的科技顾问机构,是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机构,由科学及工程研究方面的杰出科学家组成。
美国国家科学院每年会评选出若干本土院士和外籍院士,其他国家的最高科研机构都设有外籍院士名额。
每年4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在华盛顿公布新增院士名单。
现在是10月,沈奇已被授予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头衔,可见科学是不分国界的,任何一个国家对优秀的科研人才均求贤若渴。
沈奇求学生涯的大部分时间在美国度过,他熟悉这个国家的制度,他了解这个国家的状况,他接受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头衔,这个头衔值500万学霸积分。
俄罗斯科学院、法国科学院、英国皇家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机构的院士头衔价值300万学霸积分,沈奇全部收下。
一夜之间,沈奇拥有中国双院士,及美英俄法等欧美四个国家的外籍院士头衔。
各个国家评选院士当然都有一套严密而完善的流程,对于沈奇,这些国家都破例了,先授予沈奇头衔,手续以后再补。
根据惯例,美国总统、英国女王等国家元首,或元首委派的特使会向新入选的院士授予院士证书,这是最终的官方手续。
沈奇将于12月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诺奖颁奖仪式,他已上报国家,到时候会顺便走访英国、法国、俄罗斯,促进中欧科学交流,并领取这些国家的外籍院士证书,以示尊重和友好的外交礼节。
国家十分支持沈奇的欧洲友好之旅、科学之行,欧洲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欧友谊的可持续发展,必将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美国方面也非常欢迎沈奇的到访,但沈奇暂未表态。
面向全球范围,沈奇挖了不少坑。
作为一名有始有终有责任心的科学家,现在,沈奇需要一个个填上。
首先是他的主专业——数学。
在系统层面,沈奇的数学等级已经通关了。
在现实层面,沈奇还需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也是他最关心的数学问题。
数学大一统项目将数论、分析、代数、几何等诸多分支统一起来考虑,目的是建立全新的数学体系。
沈奇在立项报告中将此项目分为三个版块,数论+代数几何+其他。
数论由欧叶负责,代数几何由李真强负责,其他由沈奇负责。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沈奇发现了一些问题。
纲领性的代数几何研究是非常复杂深奥、难度极高的一项工作,李真强研究了好几年,他很努力很勤奋,周末经常加班,但取得的成效并不显著。
沈奇决定加快数学大一统的进程,所以得补充强力人员。
沈奇的团队中不需要其他院士,因为他深切体会到,院士太忙了,院士们很难集中全部精力专注于一个具体项目中的一个细分版块。一个团队里有一个统领全局的院士就足够了。
纲领性的代数几何研究,世界范围内,还活着的数学家,排名前三的人物,沈奇认为是:沈奇、朗兰兹、吴宝珠。
沈奇啥也不干,闭关一段时间,他有把握做出数学大一统项目中的代数几何方案。
但沈奇很忙,坐在他这个位置上,他主要精力放在运筹帷幄的战略性布局上。
退而求其次,提出朗兰兹纲领的朗兰兹老爷子绝对是一个强力人选。
只不过朗兰兹老爷子年事已高,身体又不是很好,不适合高强度的一线科研工作。
吴宝珠年富力强,他证明了朗兰兹纲领的基本引理,因而获得菲尔兹奖。
吴宝珠教授目前在芝加哥大学任职,沈奇参加国际学术大会时跟吴宝珠打过照面,但两人的私人关系不算很熟。
从学术上考量,吴宝珠是目前来说最适合沈奇团队代数几何版块的领军人选。
只不过人家堂堂菲奖得主,是否愿意加入沈奇的数学大一统团队,成为沈奇手下的一位科研包工头,这是个未知数。
排兵布阵仍在继续,国际上的形式比较复杂、变数较多,沈奇将目光转向中国籍的数学家。
当代中国籍数学家在代数几何领域的年轻一辈知名学者有两位,一是在耶鲁大学任职的云威教授,二是在燕大任职的徐洋教授。
这两人均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做过45分钟的报告,属于国际一线数学家。
再加上在哥大当教授的数论学家龚长伟,云、徐、龚三人曾被誉为燕大三杰。
现在是燕大四杰,多了个沈奇。
沈奇跟其余三杰都挺熟的,论辈分,沈奇还得叫他们仨一声师兄。
四杰都在一个群里,沈奇、徐洋是中国时间,云威、龚长伟是美国时间。
沈奇在群里发消息:“数学大一统项目代数几何版块缺一位学术带头人,哪位师兄有兴趣呀?”
徐洋:“我有我有,沈老板加我!私聊。”
中国时间的中午,是美国时间的午夜。
徐洋教授是清醒的,另外两杰估计在睡觉。
数院距沈奇数理研究中心不远,几分钟后,徐洋拎着一袋水果来到沈奇的办公室。
沈奇特别不好意思:“师兄,你来就来吧,买水果干嘛?黑加仑挺贵的吧,破费了。”
徐洋:“我买给老婆吃的。”
“呵呵。”沈奇尴尬的一笑,遂强行从水果袋里摸出一把黑加仑据为己有,可以看出他和徐洋之间的关系非常亲近。
徐教授的年纪不大,他带过的博士生之一便是李真强,他只比李真强大几岁。
徐洋穿一条带破洞的牛仔裤,T恤上印着涂鸦图案,身材中等,头发不多。
身为燕大正教授、长江学者、拉马努金奖得主、庞加莱讲座教授的徐洋教授,看上去更像是个死宅科幻迷或者狂热外星粉。
燕大数院四杰中,头发最茂密的是沈奇,然后是云威、徐洋、龚长伟。
看来头发越少的男人越心疼老婆,徐洋爱老婆关心老婆,中午下班了跟老婆买一袋水果。
“这黑加仑不错,哪家超市买的?”沈奇琢磨着等会儿也跟自己家的老婆买些水果,欧叶将统领另外一个版块的工作,需要犒劳犒劳。
第531章 全面铺开
沈奇、徐洋一拍即合,徐洋加入沈奇的数学大一统项目团队,分管此项目中的代数几何版块。
徐洋原本就有一个团队干这个事情,他率队融入沈奇的项目组,整个项目得到了强有力的补充。
数论版块继续由欧叶负责,沈奇没有在这个版块补充新的人员。
数论的一个特征是ζ函数与L函数的统治地位,对于和数域上的代数簇相系的L函数,其解析性质的确定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七年之前,沈奇解决了这个数论难题,接下来的工作依旧繁重,但好在有了方向性。
欧叶需要研究表示论在数论中的作用,找到一种贯穿ζ函数、L函数、伽罗瓦群和椭圆曲线之间的规律,从而表达和揭示不是那么普遍的作为另一种实体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恰好就是它们存在的模式。
“我在数论版块的规划中,没有刻意突出函子性,而函子性准则的主要力量就是其坚信不同群上的所有自守函数表示都有密切联系。”沈奇对欧叶说到。
“明白。”即便用最直白的方式进行阐述,欧叶所负责的工作内容看上去仍然难以被常人理解。
所幸欧叶深刻理解她的工作职责及攻坚方向,她和当代最杰出的数学家同床共枕这么多年,学术上的进步积少成多,一点点汇聚为质的飞跃。
“其他版块呢,还是你主抓?”欧叶问到,她知道老公非常忙碌,他不一定有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具体而繁琐的细节工作中。
沈奇说到:“其他版块中最重要的是分析,调和分析。当代数学界,这方面做的最好人是陶哲轩。”
欧叶颇感兴趣的说到:“他比你做的更好?”
沈奇笑了笑:“如果只是做分析,我跟哲轩不相上下吧。”
“哲轩哲轩,说的好像,你跟哲轩很熟似的。”在欧叶的印象中,沈奇跟陶哲轩貌似没打过多少次交道,算不上很要好的朋友。
沈奇说到:“从学术和人品上来说,哲轩这人还是不错的,他在数学界的口碑很好,乐于同其他学者合作,而不是互相指责,争权夺利。其实哲轩也很全面,他研究的内容覆盖十个以上的方向,如果比较综合实力,我可能比他强一点点。”
“果然沈教授是最强的。”欧叶放心了,又问:“你不会拉陶哲轩加入团队吧?”
“在数学大一统项目上,我、陶哲轩、吴宝珠如果能组成一个团队,我们充分发挥各自的学术特长,将成为史上最完美的团队。”沈奇看上去比较向往搭建这套史上最豪华的数学阵容,他认真的说:“在欧教授的带领下,这个团队必将完成数学史上最伟大的使命,建立一套全新的统一体系。”
“欧教授瑟瑟发抖。”欧叶有自知之明,在三位菲奖得主面前,她就是个打工妹而已。
数学大一统,这是全人类的项目。
沈奇不介意这个项目由一个部门还是一所高校来完成,不管是中国人、美国人还是其他人,谁促进了数学史上的伟大进程,其成果都将共享给全人类,传递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最先在公开场合发表数学大一统设想的人是沈奇,他的设想基于希尔伯特纲领、朗兰兹纲领,却又高于数学史上的经典纲领。
把陶哲轩、吴宝珠拉进队伍,是沈奇的一个构想,如果这两位菲奖得主能成为沈奇的助手,无疑将加快数学大一统的进程。
沈奇出自燕大体系,他的学术思想成形期在普林斯顿度过,普林斯顿学术体系对沈奇的影响很大。
回国之后,沈奇整合了燕大体系和普林斯顿体系的优缺点,建立了他自己的学术风格和流派,称为“新燕大体系”。
陶哲轩也出自普林斯顿的培养体系,他目前在斯坦福工作,农场(斯坦福的昵称)体系结合了普林斯顿体系的特征,又有一些独特的创新。
吴宝珠成名于法国,他是巴黎体系的忠实支持者,目前就职于芝加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