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康熙背后的女人:德妃传-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杏浑浑噩噩地还不明白德妃之意,只是最后一句一语惊醒梦中人,事实上,前几年她的日子更难过,如今能调到阿灵宝小主身边已是大喜,可是当年姐姐就已在乾清宫行走了,为什么她连提也没有提过?
  秋杏一怔,艰难地说:“没……没有。”
  宁德细语浅笑,“想来你姐姐也是个明白人,只是你还没有了悟。”
  秋杏跪在地上冷汗涔涔,姐姐,姐姐她只怕不是这样想的吧,她……她并不是记着所谓宫中的规矩。她能上乾清宫服侍一半是因为她口舌伶俐,做事牢靠,不像自己笨手笨脚,可是还有一半就是秋杏向谁也没有提起过的,当年姐姐不仅拿出了自己存了多年的体己钱,还有阿玛、额娘临进宫前塞给她们的防身钱,连秋杏自己辛苦存下的银子也一并收走了,至于是孝敬了何人她就不清楚了。但是姐姐从那以后就像再没有她这个妹妹了似的,只在前头打转,多少年没来见她一面了。
  “可是!”福凝的语调不自觉地提高了些,刚才宁德的一番长篇大论已经把她差不多说服了,只是听见秋杏和宁德的对话,心中仍旧不肯放弃,“德主子,她姐姐虽没替秋杏求情,但是秋杏却不能做那无情无义之人……”
  宁德神色一敛,“错了,丫头你说错了。是你说反了。”
  宁德端起茶杯却不饮,只是捧在手里,众人明白那是端茶送客的意思了。琉璃看到宁德的眼色,走到三人身边柔声劝道:“我送二位小主出去吧。”
  三人面面相觑,没想到会得到这样一个结果。万琉哈氏似乎已经被宁德的一席话说得心服口服,她本来也不是很热心,不过是受福凝的影响,如今冷静下来,只觉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秋杏虽有不舍,但是明白自己无能为力,这个姐姐不要也罢,只是对不起阿玛、额娘,不能让他们等到自己和姐姐一同回家的那一天了。福凝虽有悻悻,却被阿灵宝拉了拉衣襟,也只好闭口不说,三人只得领命而去。
  宁德看见她们走到门口,又叫住了她们,淡淡地道:“我会拜托乾清宫的宫女帮你们照顾绾珠的,若她命大,梁公公没有要了她的命,只是责打一番自然会有人医治照顾她的。”
  秋杏知道这已经是极限了,重新跪倒在地感激地道:“谢谢德妃娘娘恩典。”
  宁德没有说什么,只是低下头啜了一口太极龙珠,抬起头来,看到三个人还怔怔地望着自己,不由一笑,柔声吩咐道:“你们回去吧。”
  三人这才回过神来,慌慌张张地转身离开。
  一路上,三人心中五味杂陈。阿灵宝和福凝第一次隐隐感觉到了后宫的味道,一夕之中似乎明白了许多,只是德妃那个淡如白菊的微笑留在了她们的心中。德妃并没有答应她们的请求,可是无论是秋杏还是福凝和阿灵宝,心中并没有一丝对德妃的不满。从永和宫里出来,每个人的心中仿佛都被什么滤过似的,三个人走在回去的路上都没有说话。
  永和宫。
  宁德看着三个人离去的背影融进阳光里,只觉得自己一下子老了许多,原本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姑娘似乎一去不复返,当年和她们一样热血的自己去了哪里呢?还是自己真的老了?
  她看见左边茶几上宜妃刚送来的请帖,突然感到十分厌烦,不仅仅是对这看似写得精美的请帖,只是从心底弥漫开一种对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厌恶,自己当年的选择是否是正确的呢?
  她问自己,却始终找不到答案。
  宁德正倚在窗边发呆,六阿哥胤祚在乳母的搀扶下摇摇晃晃地走了进来。他如今也到了该学走路的年龄了,只是仍旧不太利索,乳母李氏怕摔着不敢让他多下地,后来玄烨亲自说:“朕的孩子哪有那么娇贵?正是该多走走。不要成天抱着,成何体统。”
  于是现在乳母反倒不敢抱着六阿哥了,只能提心吊胆地在身后步步紧跟,不敢掉以轻心。
  看到小阿哥跌跌撞撞地往宁德房里来了,乳母只好一路护着跟来。
  “额娘……”祚儿的声音像他平日里喜欢的芝麻糖糊一般甜腻,看到宁德就往她身上扑。
  宁德被胤祚甜甜的呼唤打断了沉思,她忍俊不禁,扑哧一笑,弯腰猛地将小家伙抱了起来亲了亲,“想不想额娘啊?”
  小家伙伸手搂住宁德的脖子,使尽全身力气搂紧,“额娘——”他嗲声撒娇。
  宁德仔细端详着眼前的这个儿子,四阿哥胤禛和六阿哥胤祚都是她的孩子,只是生胤禛的时候因为她还只是一个低级的宫人,还没有资格抚养胤禛,只有忍痛把孩子抱给了佟贵妃。提起禛儿,宁德心中就忍不住一阵抽搐,好在后来她有了祚儿,她恨不得把最好的一切都留给祚儿,把不能给禛儿的爱也通通倾注到祚儿身上。对胤禛她是有愧的,所以每次见到禛儿都恨不得冲上去把他搂在怀里,可是每一次佟贵妃都在身边默默注视着,也是同她一样满眼慈爱地盯着胤禛看。她伸到一半的手只能缩回来。她不能,她没有这个资格做禛儿的额娘,所以她只好躲起来,尽量不让自己见到禛儿,她生怕有一天就忍不住把禛儿揽到怀里。心即便在滴血,宁德还得强颜欢笑,佟姐姐在看,后妃们在看,所有的人都在看,胤禛早就不是她的孩子了。
  宁德把小家伙搂在怀里,“额娘好想你啊。今天乖不乖啊?”她亲了亲他的额头,鼻子,然后是脸蛋……小家伙好不怜惜额娘的亲吻,一拳挥过去正好打在宁德的眼框上。好在胤祚的小手,打在身上软绵绵的,倒不觉得疼。宁德佯装生气了嗔道:“你这个坏家伙。”
  昏暗中,只听对面有人哧哧地闷笑,笑声再熟悉不过。
  她抱着胤祚走了过去,果然是他——皇上!
  宁德刚想请安,胤祚就挣脱了宁德的怀抱,一头扎进玄烨的怀里。
  玄烨微笑着一手抱起胤祚,装作不满地皱了皱眉头,指着胤祚莲藕似的小胳膊道:“怎么又重了这么多呢?是不是又偷吃糖糖了?看看都变成球球了!下次阿玛都抱不动你了。”
  胤祚信以为真,咧开了嘴巴,急得要哭,“不要做球球,不要做球球!”
  宁德站在一边笑眯眯地看着这父子俩,适才的阴霾一扫而空。她从玄烨手里接过胤祚,柔声道:“那还吃不吃糖糖啊?”
  胤祚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然后异常坚定地说:“要抱抱,不要糖糖。”
  宁德扑哧一笑,这个小鬼平时趁人不注意抓了放在桌子上的克食就往嘴里送,防都防不住,又喜欢吃甜食,若是不给他势必还要哭闹一阵。今天这样信誓旦旦的保证,宁德虽然明白小孩子的话做不得数,但是每次偷食前总归会想想今日所说的话吧,还是皇上有办法治这个调皮的小家伙。
  玄烨在榻上坐下,“朕下个月东巡,你和朕一道去吧。”
  宁德听了一愣,把胤祚放到榻上,任由他在暖榻上玩耍,自己在一边的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上坐了,想了想方才小心翼翼地回道:“此事似乎不妥吧?”
  其实本来能和皇上共同出游这就已经是很大的赏赐了,而且皇上为此事还以商量的口吻和自己说,若是旁人早就诚惶诚恐地跪地磕头谢恩了。只是宁德虽知这是皇上的一片好意,但是想着自己虽然是四妃之一,但是此举还是逾越了,在后宫之中毕竟还有佟姐姐这个皇贵妃和温贵妃,更何况四妃之中论资历也是自己最低。无论师出何名,和皇上这样贸然出行毕竟不妥,即使佟姐姐不和自己计较,可是谁也不能保证这后宫之中没有人不会眼红妒忌,朝野之中没有人不会上书进谏,皇上虽然不会放在心上,但是因为自己而给皇上添麻烦却是宁德不想的。
  而且胤祚年幼,必然不能带着他上路,路途遥远,这一别要好几个月才能回来,宁德身边只有他这一个儿子,又怎么忍心丢下祚儿独自和皇上前去游山玩水呢?只是这个原因她却不能明言。
  尽管担心这话说出来皇上会心生不悦,但是宁德在心中权衡了一下还是决定提出。
  只是出乎宁德的预料,玄烨并没有露出一丝不快,似乎早就预料到宁德会这样推辞,他笑了笑道:“这后宫里除了你还有谁会说蒙语?”
  宁德愣了愣,她多年来一直不曾懈怠,几乎天天都去慈宁宫陪伴服侍太皇太后和太后,她们都是黄金血胤的博尔济吉特氏,宁德耳濡目染自然也学了几分蒙古语,虽然不能像皇上和两位太后那么精通,但是应付日常对话还是绰绰有余。
  皇上继续说道:“这一次除了要在古北口会见东蒙古诸王,皇祖母和皇额娘好久都没有见到故土的亲人了,皇祖母的年纪也越来越大了,朕想着日后也没有机会了,所以这一次朕想把皇祖母和皇额娘一起都带去,而且趁着出去顺便谒永陵,行告祭礼,再到乌拉行围,来回怕是要一两个月了。额涅(指苏麻喇姑)年纪也大了,有你这个可心人在身边,朕也好放心。”
  宁德心中暗暗苦笑,皇上找出这么一个理由倒是让自己无可辩驳了,只能微笑着点头,言不由衷道:“还是皇上想得仔细。”
  玄烨见宁德答应了,便笑得越发灿烂,“那你就尽快准备起来吧,时间可紧得很。”
  康熙二十一年二月癸巳,上东巡,启銮。皇太子胤礽从。康熙会蒙古王、贝勒等于古北口。
  古北口地处燕山山脉,会蟠龙、卧虎两山之南面。
  其地势险要,在山海关与居庸关中段,山陡路险,距京不过百余里,却自古为京都锁钥重地,峰峦叠嶂,素有北京东北门户之称。
  明朝诗人唐顺之曾写诗道:“诸城皆在山之坳,此城冠山为鸟巢。到此令人思猛士,天高万里鸣弓绡。”
  经过一番浩浩荡荡的跋涉,玄烨的车驾停在了潮河边上,出于军事考虑,潮河上面没有筑桥,只能摆渡过河,而蒙古诸王早在几天前就到了古北口。
  时隔六年,再一次和玄烨同舟共渡,只是心境和身份都变了许多,宁德和玄烨双手相扣,虽然不必去瞧对方的脸色,只是手相牵,就仿佛能感觉到对方的心跳。没有了上一次的唇枪舌剑,这一回只是如繁华褪尽,心境平和。有他(她)在身边一切似乎都那么安心。
  宁德和玄烨站在船头,不同于在紫禁城里的拘谨,如今行在这一片宽广的水域里,迎面吹来的风带着只有城外辽阔的山野才能体味到的苍茫气息。宁德抬起头,仰望天空,从夹杂着无穷纷扰的京城里出来,只觉得天大地大,一切的烦恼皆去,唯余对天空,对大地的深深敬畏。
  看到玄烨站在船头,不知是谁起了头,“博格达汗万岁”的声音突然从对岸的一群蒙古汉子口中齐呼而出,呼声响彻云霄。
  在玄烨身后伺候的梁九功被这突然响起的如雷般的“万岁声”吓了一大跳,这些蒙古人在塞外粗俗惯了,即便是王子、公侯也热情豪放,如今扯开喉咙大喊,自然不是皇宫里的一干恪守礼节的文臣可比的。饶是他跟着皇上早已见惯了大场面仍不由得稍稍变了脸色,可是当他偷偷抬起头打量自己面前的两位主子时,才发现玄烨和宁德面色如常,站在一起如一对璧人,万分坦荡地接受众人的敬贺。他们是大清帝国至高无上的皇帝和妃子,是被长生天祝福着的一对。
  太皇太后在船舱里听到外面惊天动地的朝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