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琰心里有点打鼓,嘴里念着书,眼睛忍不住往上面瞄,不知道程先生会给个什么批语。千万不要象刘芳说的那样,给她们打回来重写。
不过就算程先生能高抬贵手让她过了这一关,还有父皇那一关哪!
父皇可比程先生还要难说话。
尤其最近皇上心情不是太好。
上次小哥的坠马案,宫里处置了一批人,宫外听说也有人被关、被杀,牵扯了不少人进去。
另一件事就是听说西北十来个郡县闹蝗灾了,这几次见父皇,他心情都不是太好,连刘琰都要小心翼翼怕自己说错话,别人那就更不用说了。
程先生每份功课都看得认真,执笔在上面都写了批语。刘琰觉得这次肯定拿不着优,良嘛……也够呛,能得个平,或是中上之类的考评就不错了。
下次还是应该先写功课,不能总想着还有两日,还有三日,不用急,且乐着呗,反正时间充裕得很呢。
今天这么想,明天也这么想,直到突然醒悟的时候,发现第二天就得交,自己却一个字还没有写呢!
这么急着赶工,能写好才怪呢。
今天讲了两页书之后,歇一刻钟,给公主们吃茶、更衣的时间,总坐着,小姑娘们也坐不住,难免开小差。
刘芳没刘琰那么多担心——皇上又不会罚她,毕竟不是亲女儿,对她当然要客气三分,只要过了程先生这一关就可以了。
她已经让宫女去打听了,程先生虽然不会说,但是程先生写评的时候,给她磨墨递茶的宫女却是可以看见些许的,只要想打听,她们的嘴可不会太严,乐得在公主们跟前讨好。
“我只得了个中,不过好在不用重写了。”刘芳放下了心事,也有心情喝茶吃点心了。也不知道怎么着,这两年饿得就是快,两顿膳中间总得来些点心垫垫肚子,不过她个子也长高了一截,这个不用别人说,她自己也感觉得出来。
“我呢?”
刘琰洗了手拿点心吃。
“比我强,应该是中上吧?”刘芳看看自己的手,她一直对自己的手不满意。
确切的说,她对自己全身上下都不满意。
皮肤不够白,不够细,个头儿有点高,起码比一般姑娘要高。五官里头,她只有眼睛还算明亮,也大,可是鼻子有点肉肉的,嘴唇也厚厚的,下巴是圆的,脸也是圆的。刘家人大多数长得都不错,因为据说他们这一支的曾祖父就是个风流人物,曾祖母也是个美人儿,可刘芳偏偏生的象她亲娘,和其他姐妹兄弟站一起,活象她是个捡来的。
皮肤可以用粉盖,可骨架大,长相不秀气,这就没办法了,她总不能拿刀子把骨头削细削短了吧?
“你猜猜刘雨这次得了什么?”
“什么?”刘琰不是太好奇。刘雨虽然没有赵语熙那么较真,但她这人好胜,每回都想拿个良、优之类的考评。
刘芳笑了,悄声说:“她得了个下,要重写。”
刘芳倒不是兴灾乐祸,而是刘雨平时总拿下巴看人的模样实在让人心里不痛快,瞧她这回还能得意起来?
“怎么会?”刘琰问:“弄错了吧?”
“没有,四份功课,二姐姐是优,咱俩不上不下,她垫底,宫女说绝没看错。”
“奇怪了,她怎么会得下?”
刘雨自己也愣了,她也遣宫女去打听了,打听的结果就是下!
准是哪儿弄错了!这是不可能的。
一会儿程先生势必会当着其他公主的面宣布结果,刘雨绝不能丢这个脸。
她站起身就往外走。
她得去找程先生,无论如何自己也不能得一个“下”!
第八十二章 替写三
刘琰去了不多时就回来了,脸涨的通红,气鼓鼓坐在那儿谁也不搭理。
刘芳和刘琰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看她这副样子,是被程先生给撅回来了?
虽然刘雨也会得“下”让人意外,但是程先生这个人既博学多识,又不迂腐,正相反,这个人精明的很,想蒙她可不易。
刘雨肯定出错儿了,还不是小错儿。
要是小错儿呢,刘芳肯定使劲儿笑话她,哪儿痛就踩哪儿。
可是眼见着不是小错,刘芳反倒偃旗息鼓了。
说到底也都是姐妹,又没有什么大过节,犯不着真跟她结仇。
人一分神,时间就过得比以往更快,程先生在上面点头道:“散学吧。”
刘雨第一个起身冲了出去,剩下姐妹三个在后头面面相觑。
这究竟怎么回事儿?
程先生面色淡然,全然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自顾自走了。
刘琰一头雾水,不过人跑都跑了,她转头问赵语熙:“二姐姐,咱们一块儿去宜兰殿吧?”
赵语熙语气歉然:“我就不去了,身上不爽,想回去歇着。”
刘琰赶紧说:“那你快回去——身子不适就请一天假嘛,在这儿一坐半日多累。”
屋外头凉风习习,不象屋里那么气闷。刘琰和刘芳两人的步辇并排,一起往宜兰殿去。
“昨天回去我想过了,送她点实惠能用得着的。”
刘芳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你打算送什么?”
刘琰觉得,以宣王妃那个抠劲儿,连嫁衣都舍不得给女儿做,其他的陪嫁还指望宗正寺给出,自家府里未必能给女儿陪送什么好东西。
好歹也是姐妹一场,刘琰觉得,自己给添点实惠的。她有好多好多的首饰宝贝,而且每年还都在增多。母后给,父皇给,舅舅家也给,还有些刘琰自己也说不出来历。
而她现在还戴不着呢。
“我选了几套赤金首饰,”刘琰比划了一下:“装一箱送她。”
刘芳乐了:“咱俩想到一块儿去了,不过我没你阔气,我让人把一些式样太老,份量太沉头面钗子、镯子什么的找出来,这几天让匠作的人给淬淬火,一样簇新亮堂,送礼也不难看。”
说到镯子,刘琰想起前年的确有人送了金镯子,足金嵌宝,一只就算没有八两,六两总有了。这么沉的家伙,戴上它手还能抬起来吗?
这镯子特别土豪,特别暴发,透着一股浓浓的穷人乍富不知道钱咋花的意味。
反正刘琰捧着镯子乐不可支,后来就让人收起来了。
她是不会戴的,手腕子太细了撑不起来。
英罗笑吟吟的迎她们进去,刘琰站住脚,拉着她往一旁走。
“不忙,我有事想请教英罗姐姐呢。”
英罗忙笑着说:“公主这话奴婢可当不起,公主有事只管吩咐。”
“翠姐的亲事,英罗姐姐知道的该比我们清楚吧?”
英罗一听是问这事儿,也很爽快的把知道的就说来了。
反正纸里包不住火,迟早公主会知道的,何不顺水推舟卖个人情?再说这亲事英罗也是一百个看不上,肚里憋了不少话呢,跟旁人也不能说,倒是跟公主还能说几句。
公主又不会对她不利,也不会给她到处宣扬。
说真的,翠郡主这门亲事,太不衬她郡主的身份了。
不是英罗要夸口,以她宜兰殿大宫女的身份,倘若求一求皇后娘娘说想放出宫嫁人,嫁的人都不是这个成色的!一个区区五品官儿的儿子,本事只够考个举人功名,谋的是个从七品官职,还要外放。
京城的仕人都有这么一种心理,哪怕在京城赋闲,也不想去外地做官。尤其是外放的地方是穷山恶水,官职又是苦多甜少没油水的,才没人会去呢。
他爹要是会做官,有靠山,怎么不能给儿子在京里谋份儿差事?这一外放,起码五年回不来。要是连任、转任,十年二十年回不来都不稀奇。刘翠怎么说也是个郡主啊,人家出嫁求的是麻雀变凤凰,她这可是凤凰落到草窝里去了,又不是小老婆生的,宣王和宣王妃当真狠心。
就算刘翠之前做过糊涂事,可那事儿已经被更新的流言盖过去了,就让她嫁在京里又怎么样?面子真比女儿的终身幸福重要?宣王府行事这么凉薄,翠郡主将来到了夫家只怕也不会受尊重。
“宣王妃来见娘娘的时候,奴婢在一旁伺候,听着她倒是一片慈母心为翠郡主着想。说一来成亲就出京,不用在公婆跟前拘束,小两口过日子自在。二来嫁的不是那家长子,而是长辈都挺偏疼的小儿子,小儿媳妇过日子清闲享福,不操心不劳力。能跟着丈夫出京,不用困在京里那么不自在,别人想出去新鲜新鲜还没那个机会。三来……离了京里,过去的事就当全过去了,对别人对她自己都是好事。”
刘琰静默了片刻,问:“王叔也是这个意思?”
“是。”
宣王妃是出名的软弱糊涂,宣王也不是个明白人,她却大事小事都听丈夫的。
看来这亲事主要是宣王的意思吧?
“那其他人呢?翠姐她哥哥没说什么?”
宣王府只有一位公子刘震,三个姐妹捆在一起也不如他一根手指头金贵,宣王简直把自己儿子看得跟天王菩萨下凡似的,提起儿子那除了吹还是吹,宣王府的事情,这位堂兄刘震能做一半的主。
要是他替妹妹说句话,这件亲事也不会做成。
英罗很好的掩饰了嘴角的轻篾。
就宣王和宣王妃那一对糊涂蛋,又一味纵容溺爱,能养出什么好孩子来?刘震现在还没及冠的年纪,已经吃喝嫖赌样样来,自己例银不够使,就变着花样从府里公账上支。把自己看得如同金玉,而姐姐妹妹如同烂泥。
他甚至这么说过,说要是姐妹都高嫁,那得赔多少嫁妆出去?他可是刘姓,皇帝的亲侄子,又不指望着将来的姻亲帮衬他,那些巴着王府结亲的人还不都等着他提携?
听听,这也是亲兄弟说出来的话?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肯定不是同母生的呢。
第八十三章 破例
“宣王妃来见母后的时候,母后没劝劝她?”
这亲事连刘芳和刘琰这样的姑娘都看出来不妥,曹皇后怎么会不劝呢?
英罗也无奈:“她来的时候亲事都办了,两边婚书都定了,人家都下了聘——换成是我也赶着下聘啊,这么傻的亲家不好找。”
是啊,如果宣王和宣王妃两个人里有一个脑子清楚,凭一个五品官儿,怎么攀得上宗室郡主呢?
“娘娘也劝了,说亲事没什么人知道,好生跟那家说,退了就退了,大不了娘娘再给他们赏个媳妇,翠郡主这边,亲事还是要好好挑的,可宣王妃自有道理,还说这亲事翠郡主自己也是一口同意的,很看得中。”
这就没办法了,要是刘翠真的自己看中,非要嫁,那别人说什么都没用。
对于刘翠这个堂姐吧,刘琰真心喜欢不来,但也说不上多厌恶她。
想也知道,宣王和宣王妃那么糊涂,生的孩子很有可能聪明不到哪儿去。即使是个好苗子,让他们这么多年来歪着养,也很难不长残。
脑袋清醒的姑娘绝对干不出私奔这事儿来。
刘琰总觉得刘翠这么干,是不是因为宣王妃就爱听那些富家小姐私奔穷书生,高中状元结良缘的戏。宣王妃爱听戏,十天里有八天要在自己府里听两折。她不喜欢听什么忠臣孝子,说太闷,也不喜欢打打杀杀的热闹戏,说太乱。就喜欢个情定后花园,遗帕惹相思之类的,一生一旦扮上就唱了,咿咿呀呀,扮相又美,唱的也缠绵委婉。
宣王妃就爱听这个,哪怕天天听,戏词儿都会背了,还能每天看得泪水涟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