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个说:“自己知道怎么做的,能做出来,就可以了,不用非得事事自己动手。养着那么多宫人是做什么的?你要是自己把活儿都做了,那还要她们有什么用处?”
得,曹皇后的意思是,今年做这一个抹额她就够辛苦了,千万别做什么活计了。皇上的意思干脆就是从今以后再也别做了,活儿就都让下头人干吧。
父皇和母后还真不怕娇纵了她啊。
刘琰有时候自己都觉得自己没长歪挺庆幸的,就照父皇和母后这个宠法,她觉得自己能这么通情达理真是不容易。
也许是因为,她不是从小就生在宫里长在宫里,而是已经记事、懂事的年纪才成了公主,住到宫里来的原故吧?
第五百二十八章 午膳
刘琰捧着一册书正在诵读,本来皇上是想看书的,刘琰让他闭上眼养养神,书嘛,就由她来读。
皇上笑着把书递给她:“行,那我今天就受用了。”
刘琰翻到刚才皇上看的那一页开始读。
皇上就眯着眼靠在那儿养神。
曹皇后在外头也能听见女儿清脆的声音。
这让她觉得心里平和踏实,比别的时候都要宁定。
英罗回禀的消息却不是那么让人高兴了。
“安王妃一直说心口疼,还说头涨得难受,太医给她开了方子,也施了针,但安王妃还是说不舒坦。昭王妃的婶子说,别是有人在背后行镇魇之术,结果真有人在安王妃屋子后头挖出了一只死猫,还是只黑猫。”
曹皇后只问:“谁埋的?”
“安王府的人说,前些天纹郡主曾经派人出宫,回府去取些物件儿……”
曹皇后不怒反笑:“真有意思。”
英罗轻声说:“还请娘娘示下。”
“让太医给安王妃再开点安神静心的药,让她好好静静心吧。”
英罗应道:“是。”
“午膳之后让刘纹过来一趟。”
“奴婢这就让人去传。”顿了一顿,英罗接着说:“瑞国公夫人怕是不成了,太医说,就这两天了。”
听到这种消息总是让人快活不起来。
“知道了。”
“还有昌国公,听说这几个月都卧床不起。”
“送些药材补品过去吧。”
“奴婢拟了单子,待娘娘过目之后就送去。”
把事情一一回禀清楚,英罗犹豫了一下。
“还有什么事?有事便说。”
英罗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内宫监又给勤政殿那儿选了一批宫女。”
曹皇后也只是点了点头。
英罗没有再多说什么就退下了。
宫里要放一批人出去,主要都是宫人。宜兰殿这儿也有好几个到了年纪的,勤政殿那里也不例外。
不过内宫监这次选出来的宫人,多是年轻貌美,看起来温顺柔婉的。
不能说内宫监的人做得不对,他们自然会说,难道要给皇上跟前安排些丑陋粗鄙的宫人伺候?
英罗也没把那些宫女放在心上,年轻漂亮的宫女就象韭菜一样一茬又一茬的源源不绝,年轻鲜辣。有不少人在这些宫女身上抱了大指望。就象从前被处置了的那个春然,还有前几天才去了的潘才人,她们年轻美貌,一入宫就和其他宫人的待遇不一样。有人会明里暗里关照她们,**她们认字,学些能讨好人的玩意儿。比如那个春然,就很会唱曲。宫女入宫时年纪都不算大,这项本事显然不是她打小就会的,那她是从哪儿学来的?
之前死了的潘才人,英罗听说她捏脚捶腿很有一套。
至于邓才人,长处好象是烹茶,据说还会下棋,好几样棋都会下。
有人想要青云路,有人想要登天梯,一拍即合。
不过照英罗看来,都不过是白费心机。皇上和娘娘这么多年的夫妻,哪怕没再有年轻人那么情意绵绵,可这么些年互相扶持,患难与共,生儿育女……娘娘的地位是没人可以动摇的。
皇上连皇孙都有了,难道还会为了一两个年轻漂亮的女子昏了头?
宜兰殿也要进新人,不过这些新人进来都先只能做粗使活计,不察看个一二年,英罗可不会提拔她们近身伺候娘娘。
毕竟上次茶房投毒的事情还让她心有余悸呢。
宫里各处都在汰旧换新,事情可着实不少。
有人到了年纪,但是出了宫无处投奔,并不愿意出去。有的没到年纪,但是却托人使钱,想提前出宫。还有人瞄上了宫中放人出去之后腾出来的空缺,正在拼命钻营,宜兰殿就是个许多人都想来的地方。
这些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英罗这些天忙得够呛。
午膳并不多丰盛,虽然皇上、皇后和四公主都在,眼下宫里头最要紧的主子也就这三位了,但是因为皇后娘娘不喜铺张,皇上对吃从来不挑剔,所以这一桌午膳并没什么山珍海味的。
刘琰看见了她喜欢藕夹,这道菜虽然算不名贵,但现在正是吃鲜藕的季节,吃当季的东西总是最美味的。
皇后则从一口砂锅里舀了汤端与皇上。
秋天好吃的东西特别得多,酸甜苦辣咸,让俗罢不能。
且秋天也是个适宜进补的季节。
“膳房说今天还有极好的螃蟹,晚膳可以让他们蒸一盘。”
刘琰抬起头:“我想吃蟹肉包子。”
皇上则说:“蟹黄豆腐也不错。”
曹皇后能说什么呢?那当然是一一吩咐下去。
包子、豆腐、蒸蟹全都要,一样也不能少。
皇上胃口不及平时,不过那个煎蘑菇饼用了大半盘,确实十分美味,蘑菇切了薄片,煎得不老不嫩,嚼起来口感脆嫩腴滑,香而不腻。
再喝上几口热汤,这顿午膳皇上用得十分舒坦。
这些天……他都记不起来自己在勤政殿都吃了什么了,一点儿记忆都没有。也许是因为每次用膳的时候他都心不在焉,总有许多政事在他脑子里来回盘桓。
那些时候,吃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今天这一顿才算是享受了美味佳肴。
“母后,那我先回去了。”
“唔,也好。”曹皇后点点头:“回去路上慢些,晚膳时过来,咱们一块儿吃螃蟹。”
刘琰笑着应了。
她在安和宫门口下辇轿的时候,远远就看见刘纹从映霞宫出来。
看样子她也是要往宜兰殿去。
这个时辰过去,又不是问安的时候。
八成是有事。
刘琰换衣裳打算歇中觉的时候,豆羹提着只篮子进来了。
“这是什么?”
“回公主的话,在咱们安和宫后头小花园儿里捡到的一窝小野鸭子,不知道母鸭哪里去了,这些小的就没有人喂了。”
刘琰探头一看,果然是三只小的野鸭,毛色黄里带灰,三只毛茸茸挤成一团窝在干草里,看来豆羹这是把鸭子连窝一起端来了。
“这应该不是鸭子下崽抱窝的时候吧?”桂圆摇摇头:“这都秋天了,天儿越来越冷,这会儿下了崽,也难找食吃啊。”
第五百二十九章 陷害
“在咱们宫里找个地方,把它们养起来吧。”刘琰说:“养过这个冬天,它们应该就能自己活命了吧?到开春了,再把它们放到御园千波池那边去——唔,当心别让什么野猫、黄鼠的给叼去吃了。”
豆羹满口保证:“公主只管放心,我交给小贾他们,他们一定会用心照料。”
提着那三只鸭雏从殿内出来,豆羹先去寻小贾,把这件活计交给他了。
小贾难得轮上一桩好活计,连声应下来了,捧着三只小鸭雏跟着捧着三个小祖宗似的。
“可这鸭子这么小,能吃什么东西?”
这倒是把豆羹也问倒了。
他也没喂过鸭子,再说这还是野鸭子,不过豆羹办法多。
“你去养花鸟的太监那儿问问,那小鸟跟小鸭子估计差不多。”
小贾被他一提也想起来了。可不是么,宫中专有养这些的人,那些名贵的鸟儿、猫儿狗儿都养得好,这些小鸭子自然不在话下。
小贾出去跑了一趟,都知道他是安和宫的太监,自然赶着巴结,还拍胸脯说让把野鸭子送去他们来养,一定给养得肥肥壮壮的。
小贾他当然不能答应啊!这是能讨公主高兴的好活儿,豆羹哥哥看得上他,把这活儿给他了。赶明儿公主想起来,问一问鸭子养得如何,那他可不就有回话讨好的机会了?这种好事儿哪可能让给旁人。
等小贾回来的时候,不但捧回来一大包鸟食,记了一肚子养鸟儿的诀窍,还带回来一只大笼子。
银杏看见笼子很奇怪:“你要养鸭子,又不是养狗,你弄个笼子做什么?”
小贾赶紧解释:“银杏姐姐好,这个是为了给小鸭子住的,防着有蛇虫啊、猫儿鼠儿这些东西晚上过来咬它们。姐姐你瞧,这笼子的窟窿眼儿细密,老鼠也钻不进去。”
银杏夸他一句:“你倒很细心,好好养着吧。”
小贾得了一句夸,更高兴了。
刘琰惦记着螃蟹,歇过午觉,起来读了一会儿书,又写了几张大字,就扔下笔不写了,要去宜兰殿。
桂圆赶紧让人传轿辇。
“不坐了,我走着过去,多活动活动等下还能多吃几口。”
桂圆笑着说:“别的东西多吃几口不怕的,螃蟹性寒,公主还是少吃几口得好,免得回来肚子疼。”
桂圆说得固然有理,但是一年里能吃螃蟹的日子也就这么一阵子了,旁的时候不是没有,就是没有现在的好吃。
刘琰点名要的蟹肉包子是连着蒸笼一起端上桌的,侍膳太监掀起笼盖,香气热气一起涌出来,笼里面一只只白胖胖的包子看着就让人心里喜欢。
“公主慢些吃,这包子里有汤汁,小心烫。”
刘琰都顾不上说话了,咬开包子先小心翼翼的吸汤汁,然后就用了两口,一只包子就进了肚子。
曹皇后笑她:“这么大的姑娘了还这么馋嘴,可怎么得了。”
皇上看着自家闺女的吃相却满心都欢喜:“能吃是好事,别学那些扭扭捏捏的作派,这不吃那不吃,饿得一天到晚没力气,要么坐着要么卧着,这样下去身子可怎么能好。”
曹皇后的体质不宜多吃螃蟹,拆出来的蟹肉吃了一点,用煮的冬瓜汤泡着饭吃了一碗。
刘琰看出母后应该是心情不大好。
等用过晚膳净手的时候,刘琰就悄悄问英罗:“今儿出了什么事?我看母后不大高兴的样子。”
今天不顺当的事儿多了,可不止一桩,英罗想说都不知道从哪儿说起。
“公主回来多陪娘娘说会儿话吧,今天事情不少,可没有一桩是好事。”
刘琰挺心疼曹皇后的。
别人羡慕做皇后的风光,可刘琰深知道曹皇后身上压着多少事。
以前大姐姐在时可以帮得上母后忙,可自己就……
刘琰挺惭愧。
她一点儿忙都帮不上,娇生惯养的,顶多能做到不给母后添堵找事。
心里抱愧的刘琰今天嘴格外甜,在曹皇后身边跟前跟后,一会儿给她端茶,一会儿又要给她捶肩。
曹皇后硬是让她给逗笑了:“这是怎么了?做了什么亏心事了?”
“母后今天午膳晚膳用的都不多,想来是累着了。我没有大姐姐那么能干,不能替母后分忧。”
曹皇后鼻子一酸,眼眶跟着就红了。
不过她掩饰得好,借着眨一下眼和扶鬓的短暂时间就恢复如常了。
“谁说的,母后看见你,心里就高兴了。”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