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俊摸了摸头,不敢再多说了。
不过殿内的气氛却不像风荷想象得那样,夏侯昭还在为北狄人的事情而烦恼,一只汤匙在碗里转了三圈,又转了三圈。
她这样的神色,让坐在下首的严瑜如何能吃得下去?
第155章 午膳
严瑜从自己的案几之前起身,走到夏侯昭的面前; 在她吃惊的目光中; 捡了几样菜蔬放到了她的粥碗里; 然后用一种责备的目光看着她道:“殿下; 你总得吃点东西。”
夏侯昭叹了一口气,道:“我总觉得心里不安; 吃不下。”
严瑜取过夏侯昭手里的汤匙,将粥搅拌了一下,道:“以前我在平州的时候,每到冬天帝京送来的粮饷老是会晚几日。”
前世,夏侯昭很少听到他提起平州生活的艰苦; 在他的口中,平州只是一个冬天比帝京冷; 没有花木; 住满了士兵的地方。
夏侯昭虽然能够想到那里生活的不易,却未曾料到,有陈睿坐镇的平州也会遭遇克扣粮饷这样的事情。她不由得怒道:“他们怎么敢?”
严瑜平静地道:“他们自然敢。”
虽然大将领兵在外好不威风,但实际上; 他们见到帝京中一个拨粮饷的小吏也得万分客气。
陈睿固然在九边是名声显赫的大将; 也概莫能免。尤其是; 他的异母兄长陈可始正是负责调拨粮饷的度支尚书。
陈家兄弟的不睦; 帝京之人无有不知。
哪怕陈可始不说什么,自然有人暗中讨好。何况平州距离帝京路途遥远,运送的粮草晚个几日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如果陈睿敢上书直言此事; 他们也有话推脱。
难不成你小小的平州比九边重镇北卢还紧要,沈明大将军都没有说什么,你一个守城的将领就不平起来了,岂非笑掉人大牙?
陈睿虽然耿直,这些人情还是懂得的,因此他从来没有向朝中抱怨过此事。他也试着带兵在平州附近屯田,只不过那地方土地贫瘠,天气又冷,一年之中,总有半年是冬天,除了春夏季节外,雨水也少的可怜。
他们一个城的士兵折腾一年,也不过堪堪收获几粒粮食,哪里填得饱肚子?
所以他们就想了各种各样的法子来找吃的。冬天去打猎,春天挖野菜,夏天到河里捞鱼,然后煮熟了拌在少的可怜的饭里吃。
如今他说起这些事情来,脸色和煦,仿佛是一件极平常的回忆。夏侯昭的心里却觉得酸楚,可是听着听着,就将面前那碗粥吃完了,还多用了几块点心。
严瑜满意地回到自己的位置,极快地用完了膳食,道:“殿下,九边的将士们不缺热血,只要将粮饷准备得充足,武将肯卖力,北狄不是什么强敌。”
夏侯昭道:“你说的道理,我自然也懂。只是……”
但是一旦兴起战火,恐怕又要严瑜和李罡等人出京。她却不想将这个担忧说出来,只觉得有些羞涩。
不料严瑜已经开口道:“殿下若是不放心,可以命我或者李罡前往北卢。”
帝京中谁不知道墨雪卫的两个统领是初怀公主座前的红人,只要他俩在北卢,想来也无人敢做那等欺瞒之事。
从上次信州之事,他便感觉到夏侯昭有些不情愿让自己出京。但是严瑜也有自己的考量,如今夏侯昭在帝京的地位已经稳固,靠得是圣上的支持和在她自己政事上的有为,但也与去年他们在九边取得的战果不无关系。
现在朝堂之上对夏侯昭登基的反对意见,大多集中在文臣,而武将则一力推崇夏侯昭,这也是去年在信州的两场大捷,让武将们升起了对夏侯昭的信任。
当今圣上仁厚,固然是燕国百姓之福。但在对待北狄人的态度上,也一直采取比较温和的态度,则让武将们感到有些愤懑。
朝中多得是上行下效之人,看到天枢宫不愿意兴起战事,自然也不会重视九边。
延渚能在九边打了那么多胜仗,确实和这样的环境无不关系。
而两次信州大捷则让早就蠢蠢欲动的武将们升起了希望,初怀公主尽管是女子,但在对待外敌的态度上却很强硬。如果能趁着这次机会好好教训一下北狄人,想来往后的数年间,他们再也不敢作乱了。
这也是李岳虽然放弃了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初怀公主帐下的打算,却仍然在陈可始等人反对圣上传位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缘故——秀水可是九边重镇之一,只要北狄人入侵,总会受到波及。
严瑜在平州呆了许多年,对这些戍边武将的心思十分了解。
因此他才在夏侯昭面前说了这么多关于平州的事情。仗自然会有武将去打,夏侯昭却要做出一个勠力同心的表率,这样大燕国上下齐心,一旦击退了北狄人,圣上传位给初怀公主便又会少许多障碍。
只是这些话,他并不想对夏侯昭说。他比别人看得更明白,其实夏侯昭的心里对于帝位一事,并没有拿定主意。
他能理解夏侯昭的想法,无论如何,还不到五十岁的圣上远远不到隐退的年纪。她已经失去了母亲,若是父亲再就此一蹶不振,岂不是更让她忧心?
有朝事的牵挂,长久居住在行宫的圣上每隔两个月还是会回宫一趟。如果帝位传到了夏侯昭身上,那么圣上就可以一直待在行宫,甚至可能带着皇长子云游天下。
那么对于夏侯昭来说,她既失去了母亲,连父亲和弟弟也难得一见,就变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她怎么会愿意?
但是圣上的心意非常坚决,传位一事对于夏侯昭和大燕的今后也是利大于弊。她无法在父亲面前做小儿女态,因此在大臣们就此事争议的时候,她总是保持着沉默,不置一词。
仿佛他们口中所争论的事情,和她毫无关系一般。
这也导致了一个极为有趣的后果。那些反对传位的人,看她这样淡定,便觉得她必然是居心叵测,怂恿了圣上传位,表面上却做出一副风淡云轻的样子来。
而那些支持她登基的人,则误以为她早就心中有数,只是不愿在臣子面前表露出来。
两派人遂争吵得更加激烈了。
如今和北狄战事提上日程,谁也不会没眼色地继续有关传位的争吵。但兵法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注1】
他要提早为传位一事做好铺垫,那么他就需要让夏侯昭在这场战争中展示出足够多的魄力。
夏侯昭虽然不像严瑜对北狄一战和传位之间的关系想得这样明白,但她多多少少也能感觉到严瑜的用心。
这就更让她忧虑了。
她总是忘记不了,前世严瑜最后身故于董志城的结局。此刻严瑜主动提出,让他或者李罡任何一个出京前往九边,她下意识地就想让李罡去。
可是她知道,严瑜既然说了这样多的话,内心是希望她能派自己去的。
夏侯昭道:“这件事等午后李罡回来,我们再商议。”她没有去看严瑜的表情,唤了风荷和程俊进来。
风荷看着夏侯昭案几之上空了的粥碗,眉眼弯弯,心中对严瑜的敬佩无以言表。程俊有些疑惑地看了一眼严瑜,想不出他到底哪里厉害,能做到这般。
他们进来了,严瑜便不再多言方才的事情。对于夏侯昭不愿他离京这件事,他隐约察觉到了一些。最初他以为是夏侯昭担心刀枪无眼,恐有伤亡,但看她的意思,仿佛并非如此。
果然这一次,他提到派人去往九边,她脸上立刻就出现了为难的颜色。须知领兵作战定然是要上战场的,而所谓的坐镇九边,则有很高的灵活度。
夏侯昭若是担心他在战场上有所闪失,只需要叮嘱他留在北卢即可。
只要北军没有被击溃,北狄人无论如何也打不到北卢。而夏侯昭却连想都没有想,可见她心中另有疑虑。
她不愿意说出来。
严瑜看着在风荷的服侍下步入后殿,准备休息的夏侯昭,默默地叹了一口气。
作者有话要说:
【注1】《孙子兵法》
感谢糜芜的地雷!
感谢糜芜和江江很炸毛的营养液!
今天还有一更
第156章 请战
这一日的午间,夏侯昭却又做了噩梦。
梦中她回到了前世; 空空荡荡的初怀公主府里毫无人气。她坐在那张靠着窗的锦塌上; 稍一动作; 便有蒙蒙的灰尘落下来。
“月姑姑?”她试探着唤了一声; 却无人应答。
头顶的太阳亮得刺眼,金灿灿的光芒将花园晒成了一片白地。她站起来; 朝着外面走去,一直走到府门前,一个人都没有碰到。
夏侯明为了显示自己对这个堂妹的偏爱,特地在城东选了前朝一个王府赐给了夏侯昭作为府邸。周围全是达官贵人的府邸,往来的人非富即贵。
这座府邸又独占了一条巷子; 在夏侯昭入住之前,夏侯明特旨命营造司的人将整座府邸和门前的巷子都翻新了一遍; 原先的土路也铺上了青石板。
可是夏侯昭站在门前一看; 地上的石板缝隙间长满了杂草,显然是很久无人来此了。
她又沿着巷子向外走去,一直走到大街上才看到了人。
那是一队骑战马的将士,正中一人; 穿着铠甲骑在骏马之上; 神情十分倨傲。他身后的旗手举着一杆高高的战旗; 旗子上面写着一个硕大的“沈”字。
不知什么时候冒出来的围观百姓发出啧啧的赞叹声:“不亏是沈小将军; 一口气就把北狄人赶了出去。”
另一人道:“可不。要说那董志城也不是什么要城重镇,听闻前任守将抵挡不住北狄人的进攻,战死在城外。沈小将军一出马就挽回了局势。难怪初怀公主薨逝了; 圣上还这样器重沈小将军。”
先前那人笑道:“这你可就有所不知了,在圣上的心中,沈小将军可比初怀公主要紧多了。”
她转头去看那窃窃私语的两人,却发现他们都没有面孔,只在面部的下方开着一条狭长的缝隙,发出“桀桀”的笑声。
夏侯昭一下子就惊醒了。
“殿下,您醒了?”帘子外面传来风荷低低的声音。
夏侯昭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意识到自己刚刚只是做梦。可是她的心中犹不安定。起身让风荷服侍着洗漱后,匆匆走到正殿。
严瑜和柳智坐在那里,正在商讨今早发生在太极宫偏殿的事情,听到她的脚步声,两个人都站了起来,向她行礼。
夏侯昭摆手以示免礼,她的目光在严瑜的身上扫了一遍,终于确认:严瑜还好好地,而沈泰容已经死了。
严瑜见她的脸色比方才午睡前还要难看,心中有异。可是当着柳智的面,他也不好多问,只暗暗将此事记在心中。
倒是柳智毫无所觉,一心想着朝堂上的事情,回到座位上便朝夏侯昭道:“殿下,如今情势已经十分明显,北狄人意图南下,我们不得不防。但朝中有陈可始等人掣肘,前方的大将恐怕也不能安心。不如我们趁此机会……”
尽管他在夏侯昭面前颇说得上话,但如今还只是一个低品阶的小官,没有参与早朝的资格。
早朝之后,夏侯昭的旨意就通达了帝京各司,正在和同僚一起用膳的柳智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连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