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甘父亦在其后跪下,他深埋着头,不叫满面纵横的泪被人看去。
刘彻说不出话来,喉结滚动了好几次,眼看泪就要涌了出来。
他忍住泪,挥手示意叫张骞起身,半响才微颤着声音问道:“十三年了吧?”
张骞的泪顿时冒出来,他泣不成声地点头道:“回……陛……下……是……是……”
刘彻脸上满是感慨,“十三年间,你音信全无,朕闲下来总想你到底是去哪了,总想啊,朕总想啊……”
话到这里,他也终于落下了泪。
阿娇在旁边瞧的分明,忍不住跟着一块心酸。
张骞扑通一声又跪下了,嚎啕大哭道:“陛下!臣……臣……回来……晚……”
他也不知为何,今日的泪会如此磅礴。
在西域的十三年间,只要记着自己是汉使,再多的血泪他都能生吞。
但一旦回到长安,回到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他的心便瞬间柔软敏感,经不起一点触动。
刘彻摇头,含泪道:“不晚……不晚……”
君臣二人说到这里,已然是哭的再不能成言。
便是殿内的百官间也是隐隐有低泣之声,别管他们平日里是如何汲汲营营、各有所谋,但究竟心底都有家国荣辱。
当下见得国之使者,能有如此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的毅力,如何不为之感动?
阿娇见刘彻哭,也忍不住跟着一块心酸感慨。
元暶并不解为何满殿上下哭成一片,但她也同阿娇一样,见着她父皇落泪,也跟着落泪。
在元暶小小的世界里,父皇几乎就是那无所不能的神明般,她还是头一回见父皇落泪,想必是极大极大的事吧。
被刘彻紧紧牵在手中的暠儿忽地开口了,他的声音稚嫩清脆,轻轻地划破殿中感慨的气氛。
“你就是张骞吗?”
张骞伏在地上,听了这一问仰起头来。
他并不认得暠儿,但这大半年在的跋涉中他已经知晓了立太子之事。
太子是中宫于元朔元年所出,论年岁正是两岁多,再加上被陛下紧紧牵着,其地位呼之欲出。
张骞不由心下一叹,才两岁多的孩子见了这等大场面半点不慌张,当真是天生的储君之选啊。
他毕恭毕敬地点头道:“回太子殿下的话,臣正是。”
暠儿也跟着点点头,奶声奶气地道:“我父皇说张骞是个有大毅力的人,原来就是你啊。”
此话一出,满殿人嘴角都忍不住微微上扬。
心下同张骞是一个想法,两岁多的孩子能如此镇得住场面,不慌不忙问话的,实在不多。
刘彻心生骄傲,牵着暠儿慢慢走下丹陛,走到张骞面前。
他松开暠儿,亲手扶起张骞,感慨地道:“是啊,十三年!非心志坚强、毅力惊人之人,怎能生生苦熬过来?”
张骞的泪又滚落下来了,暠儿有些不解地想到既然是有大毅力之人为何会哭个不停?
便是妹妹如今挨父皇的打,也从来不哭。
但他没有再问,他看着父皇的泪又滚了下来,嘴唇嗫嚅了半响道:“张骞!十三年啊!朕总算把你盼回来了!”
☆、第四百二十六章 穷人
张骞抽泣道:“臣十三年间……从未忘记臣的使命……”
刘彻点头,感慨地道:“朕知道,人若是没有强大的信念,这十三年是决计坚持不下来的。”
他蓦然提高声调,回身吩咐司马相如:“拟旨: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甘父为奉使君,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司马相如应是。
张骞同甘父拜倒谢恩,当晚两人俱被留下用膳,张骞更是被留下同刘彻促膝长谈。
刘彻迫切地想知道关于西域关于匈奴的详细情形,一刻也等不得了。
他又不准阿娇带孩子们回去,阿娇便带了孩子们在宣室殿偏殿歇下,由着君臣二人在议事殿说话。
深秋寒凉,殿内已燃了地暖,熏的人倦怠不已。
阿娇一挨着枕头,便只想沉沉睡去。
偏偏两个孩子今夜都兴奋的紧,追着阿娇问东问西。
她只得打起精神一一解答,忽地听暠儿问道:“张骞为什么要去西域?”
这个问题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她一左一右地搂着一对儿女为他们讲起来龙去脉。
“在我们大汉的北面呢,有一个强大的叫匈奴的游牧民族始终对我们虎视眈眈,想一口吃了我们。”
元暶不解道:“后后,什么是游牧?”
阿娇笑笑,小女儿如今话虽说得溜了,却还是习惯叫她后后。
“我们天天吃的饭都是农人在田里种来的,这便是农耕民族——”
她摸摸女儿的头,“游牧民族便是以养羊放牛为生,他们逐水草而居。
最初咱们汉人管匈奴叫獯鬻、猃狁、俨狁、荤粥、恭奴……”
话说到这,又被暠儿打断。
他摇头晃脑地念起诗经来:“靡室靡家,俨狁之故。”
而后问阿娇:“这个俨狁就是现在的匈奴吗?”
待阿娇点头后,便皱眉道:“原来匈奴从这么早开始就和我们打仗啊。”
阿娇微微莞尔,“对呀,匈奴从很早开始就和我们打仗。
他们是放牧为生的民族,自然是一群一群地聚集,渐渐地就形成了部落。
有了部落就有了军队,有了军队对外征伐也就自然而然地滋生了。
这些部落在楚汉相争时,被冒顿单于相继征服。
他灭东胡、破月氏,控制了大汉东北部、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
眼看着元暶又要问,阿娇便抢先给她解惑道:“单于就是匈奴人对皇帝的称呼。”
元暶顿时茅塞顿开,喃喃道:“我就说,他的名字好奇怪的,那么长。”
暠儿的疑问比起元暶就高级许多,“那他们就好好地待在他们那,为什么要和我们打仗?”
阿娇叹了口气,苦笑道:“是啊,为什么要和我们打仗呢?”
她叹了口气,“战争从来不需要理由。”
两个孩子都不懂了,阿娇便尽量用简洁的语言为他们解释。
“就好像两户人家,一户人家富裕,天天吃的是鸡鸭鱼肉。
另一户人家就穷的多了,经常还吃不上饭。
穷的那家发现富的那家老实憨厚,很好欺负,就把他们打上一顿,抢他们家的东西吃。
等穷人发现不用干活,就能衣食无忧后,只会愈加压迫富人。
便是泥人也有三分血性,富人一忍再忍后,终于愤而反击。
战争就这么发生了。
那个富裕点的就是大汉,凶悍的穷人就是匈奴。”
阿娇这么比喻虽算不得十分恰当,却也基本就是这么一个意思了。
汉于匈奴,就是一个予取予求的仓库,只等着他们在秋收后来烧杀劫掠。
暠儿握紧了拳头恨恨道:“不过是因为富人打不过穷人,如果打得过穷人现在就是富人的奴隶!”
阿娇悚然而惊,她恍惚看见了年幼时咬牙切齿的刘彻。
他们父子实在太像了,一样的满腔热血,又一样的冷静沉着。
她笑笑,把话题转到最开始的问题上。
“凶悍的匈奴欺辱的不止大汉,还有旁的国家。张骞出使西域,便是去为大汉寻帮手。”
“那帮手找到了吗?”
阿娇摇头,“大概是没有的,不过现在大汉也不是过去的大汉了,我们自己已经可以打败匈奴了。”
*****
议事殿内,青烟袅袅,君臣二人正在秉烛夜谈。
张骞遗憾地道:“陛下遣臣出使西域,是希望大汉能同大月氏结成同盟,以此夹击匈奴。
但臣建元二年自长安出陇西,西行进入河西走廊后不久,就被匈奴骑兵所获。
先是被押送到了匈奴王庭,后来又被关押到匈奴圣地龙城,在元光六年时卫青将军火烧龙城,方才趁乱逃出。
臣经车师后,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
说到这张骞躬身行礼道:“还请陛下恕臣擅做主张,到大宛后臣许了大宛国王同大汉通商,方才请了他使人送臣至大月氏。”
刘彻笑道:“不说两国通商本就是好处良多,你张骞在外就是我大汉的代表,所说所为便是朕之所想。何须多言?”
张骞谢过后直起身子继续道:“臣在匈奴的十年间西域的形势早已翻天覆地,臣到了大月氏后,发现大月氏早已无意复仇。
大月氏新国所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又无外敌袭扰之险。
臣在大月氏待了一年多,无论如何都说服不了国王,臣只能在元朔元年启程回国。”
张骞苦笑地望着刘彻,“归途中,为避开匈奴控制区,臣特意改变了路线,却不想就连鄯善都沦为匈奴的附庸,臣再次被匈奴所俘虏。”
刘彻没有笑,他深知在张骞的谈笑风生间是如何的凶险。
张骞风轻云淡地道:“因为臣跑过一次,这次臣便被一直囚禁在王庭。臣以为永生永世再无逃出生天的机会,却不想去岁冬里军臣单于病重了。军臣其弟左谷王伊稚斜和其子於单为了王位继承,斗得不可开交,臣便趁内乱逃回了长安。”
他望向刘彻,顿首拜道:“臣此行未能完成预期目标,实在是有负陛下所托。”
刘彻摇头,“万事万物哪是一成不变的?大月氏无意复仇,朕也是料想不到的。“
他撇开这一话题,肯定地道:”你此去,虽未能和大月氏建立联盟,但朕看意义也是极其重大的。”斑之说感谢墨云浅霜投出的两张评价票!!!好久没有了~
☆、第四百二十七章 小看
深夜中,天子的声音轻的很,却又沉甸甸的叫人经受不起。
“战国时,匈奴已然强大。
彼时七国间战火不休,无暇他顾,匈奴便时常南下浑水摸鱼。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秦之悍将蒙恬打得匈奴被迫北徙十余年。
贾谊有言说是打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他笑笑,嘴角满是嘲讽。
“瞧,所谓悍勇无双的匈奴人遭了强敌后连报仇的心思都提不起来。
这说明什么?”
张骞默然,他知道天子此刻需要的只是一个倾听者。
果然,天子自问自答道:“说明,咱们大汉照样可以打得匈奴哭爹喊娘!”
张骞亦被这话中的热血喷张激起了豪情,禁不住道:“臣以为极是!陛下近来两次对匈大战,臣在匈奴王庭都有所闻。”
刘彻笑笑,道:“你此行,虽未能完成预期目标,但却是我汉人第一次踏出玉门之外,这一路带回来的对西域各国的见闻便是宝贵之极。
更比说你在匈奴住了十多年,通胡语,知晓匈奴民风习俗。满天下寻不出第二个比你还了解匈奴的人了,卫青早就和朕念叨着什么时候能有一份关于匈奴全方面的详细情报。
是以,朕命你把西域各国的详细消息都细细写来,呈给朕看。”
他拍拍张骞的肩道:“这便足值万金啊!”
张骞顿首拜道:“臣谨遵圣命!”
他仰起头来,似乎有话想说,却又吞吞吐吐。
刘彻便玩笑道:“有什么就说吧,又是许了哪国的通商?朕都允了。”
张骞一咬牙,便索性说了:“臣在匈奴已有了妻儿,此次他们随臣一起回了大汉。”
他今日和陛下一见,便知道陛下还是从前那个心胸豁达的陛下,当不至于锱铢必较。
再加上欺瞒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