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批文上说:“朕得知沈安奏报筹划劲旅一事,实乃为朕分忧之计,为了战胜入寇之敌,朕何乐而不为之?从接到谕旨之日起,即责成该将军放手筹措,不必再上奏朝廷,可一切便宜行事。钦此!”
有了皇帝的懿旨,沈安即有了训练兵士的依据。在组建自己的队伍时,他的侄尓沈石沈玄和自己的儿子沈琰,无疑就成了他的左膀右臂和骨干力量。当时沈安的指挥部设在扬州,侄子沈玄的指挥部则设在离建康城不远的京口地方。京口,即是现在的镇江市,京口与建康近在咫尺,当时被人们习惯的称之为北府,沈玄练兵在此,因此也就有了北府兵一说。
此时的沈玄,又被孝武帝任命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管江北诸军事。于是,沈玄便在北至徐州兖州两地,广泛招募劲勇,霎时之间,闻讯赶来报名的人数以万计,沈玄又任命刘牢之为参军之职,开始了对新建军队进行艰苦训练的过程。
说到刘牢之这个人,不得不稍费笔墨来加以介绍。
刘牢之,字道坚,古彭城(即现在的江苏省徐州市)人士,自幼出身将门,武术世家,他身高近丈,体态微胖,面赤如枣,膂力超人,须冉垂胸,双目炯炯,且计谋满腹。手中使一把八棱铁甲铜锤,腰挂一把青铜佩剑,身背弯弓,箭袋中装有二十只禽羽利箭。这样的人骑在一匹红棕烈马身上,真是八面威风,威武雄壮。倘若遇上胆小的敌人,早已被吓得失魂落魄,不敢与战,落荒逃窜了。
这一天,沈玄偕同刘牢之在武场席棚下观看士兵们训练,这是他们新近招收来的一批新兵,其中既有抱有报国之志的热血青年,也有因家境贫寒,衣食无着而闻讯赶来投奔的社会流浪者。可说是参差不齐,良莠混杂,要将这样一些人训练成一支部伍整齐,纪律严明,且又能打胜仗的军队,的确是困难重重。
沈玄眼望着训练场中呼声杂乱,动作不整的兵士们,无奈的对刘牢之说道:“道坚将军,面对这样一批如同散沙般的兵士,要想把他们训练成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并非易事,利用这样的军队去和数倍于我的敌人作战,我取胜的信心实在不大!”
刘牢之对沈玄说道:“训练才刚刚开始,幼度将军何以就断定,我们的军队就无法战胜数倍与我的苻坚呢?我刘牢之自小出身军事世家,当年我的祖父刘羲老人家就是一员武将,他老人家精骑善射,曾经跟随武帝一同打天下,曾历任漠北守卫,并任雁门太守之职;如将军所知,我的父亲刘建,也是一位武术超群的猛将,他曾历任征虏将军等职,在保卫和维护大晋朝的疆土安全方面,也是屡立战功,功不可没。我父亲曾经教导过我,在训练兵士方面,一定要掌握一个严字,否则,不可能训练出勇猛善战的士兵来!”
沈玄说道:“道坚兄,你们刘氏家族,可谓满门忠勇,将帅世家,我之所以会提出来让你担任参军一职,看中的也就是你这种忠心耿耿,一丝不苟的精神,但愿你的承诺不会是一句空话!”
刘牢之对沈玄说道:“我刘牢之说话,句句都是板上钉钉。你只需给我半年时间,我一定会交给你一支训练有素,部伍整齐,且又敢打敢冲的军队给你!”
沈玄听完刘牢之的表态后,说道:“道坚兄此言既出,就算是对朝廷的一个宣誓了,半年后,我再亲临校场,来看望你这些如虎添翼的勇士们!”
与此同时,在沈琰与沈石的练兵场上,训练新兵的工作也在紧张的进行中。在沈安的指挥中枢扬州城,一支亲兵卫队也在紧张的训练之中。设都在古城西安的前秦政权,也早已磨刀霍霍,亟不可待。已经吞并了黄河以北广大地区的苻坚大帝,胃口大开,尚不满足已有的地域与城池,他要调动前秦国的全部兵力,指日南下,发誓要把东晋王朝灭亡。
正文 第九十一章
一日,苻坚召集文武大臣,商讨择日对东晋起兵的问题。
苻坚对众大臣说道:“如诸位爱卿所知道的那样,一向以来,朕一直都在重用汉将王猛,对此,不少大臣还多有微词。现在,王猛公不幸病故,我又开始重用他的后人。我来问大家,尔等可知道,朕这样做的原因究竟是为什么?”
降将慕容垂说道:“多年以来,我也不停的在踹度陛下提出的这个问题,但是到底也未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来。如果下臣没有猜错的话,陛下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想采取以夷制夷的办法,来实现陛下的统一大业吧?”
老臣孙苌也说道:“一直以来,陛下就立下鸿鹄之志,虽然已占有了黄河以北以及大西南的大片疆土,但是陛下并未因此而满足,您之所以重用汉将王猛,无非是因为王猛从小生在汉地,长在汉土,熟悉和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为将来光复汉地打下基础。可惜的是,尚未等到这一天的到来,王猛就过早的撒手而去,这实乃我前秦国的重大损失也!”
苻坚听完二位大臣的话后,长长的哀叹一声,说道:“尔等作为我的近臣,虽然话说了不少,但终究未把问题的实质述说明白。朕之所以器重王猛,一是因为他的足智多谋,二是由于他对朕无比忠心,毫无二心,有王猛这样的人在朕的身边,朕睡觉都感到踏实!遗憾的是,统一大业尚未完成,我的景略兄竟然阖然长逝,离朕而去,这无论是对朕还是对整个社稷来说,都是一种无可估量的损失啊!”
苻坚说到这里,众大臣仰面而视,见他扯起袍袖,竟然在偷偷地擦拭眼泪呢。
过了好大一会,苻坚待情绪稳定下来之后,这才又对众大臣说道:“朕得王猛,也实属天意,冥冥之中,不知是何原因,一位世外高人就把王猛送到了我的身边来了。朕初见到王猛时,见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手臂和和脖颈上的黑灰,就像是经年不去的蚕茧,只要晃动一下手臂,就要脱落下来似的;满头的长发,杂乱如柴,虮子泛白,虱子爬滚,全身散发出阵阵恶臭,使人见而生厌,躲避还犹嫌不及。我实在不明白,这位世外高人,为什么向我推荐这样一位相貌不端,衣着不整,不修边幅,且又如此浑身散发着恶臭气的人给朕!”
苻坚说到这里,只听众大臣不约而同的发出阵阵叽叽的笑声。
苻坚不顾大臣们的讥笑,继续说道:“可是,那位世外高人劝朕说道,想当年韩信忍受胯下之辱,谁又料想到,他日后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呢?凡是想成大事者,必不会以貌取人,往往在丑陋外貌掩盖之下的,是一个能做出惊天动地大事来的灵魂呢!”
那位不知姓名的高人,说到这里,便拂袖而去,留给苻坚的就只有沉思而已。
当时,看不起王猛,且又对他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可是大有人在,都劝苻坚,如果为了表示仁慈,不妨就施舍一些银子,打发他走路不就完了,何必与他纠缠不休呢?
但是,苻坚仔细品味那位世外高人的话,觉得他的话也不无道理,于是就责成专人,将王猛留在宫中,为他沐浴修饰,盥洗更衣,经过如此这般这么一收拾,未承想原先那个蓬头垢面的王猛,刹那之间,就变成了一位风度翩翩的俊俏少年!此时的苻坚,又猛然想起了那位世外高人,赶忙派人四处去打探寻访,但终究未找到那位高人的踪影。
冷静下来的苻坚,这时才想起来去问王猛。但是从王猛口中,得到的仍然是一番糊涂的回答。
书中代言:既然话已说到这里,苻坚又如此看重王猛,咱们也就不得不费一点功夫,来说说王猛的事情了。
王猛,字景略,生于晋明帝司马绍太宁三年,也即是公元325年,是青州北海郡剧县(即今之山东省寿光县)人。在王猛出生前二年,青州即被羯族人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所攻占,东晋投降士兵三万余人惨遭屠杀。到王猛出生时,后赵政权已占领中原所有领土,为了扩张,又兴兵南向,与东晋政权夹淮水而治,形成长期对峙局面。
继石勒称帝的是他的侄子石虎,这个人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与他的叔父比起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他嗜杀成性,穷兵黩武,是一个出了名的暴君。自从石虎当上后赵皇帝后,不但后赵国从此再无宁日,就连邻近的东晋,也时时遭受侵害,百姓惨遭蹂躏。于是乎,人民哭喊连天,家家终日惶恐,石虎带给人们的就是苦难与死亡!
出生在这样一个民不聊生的战乱年代,尚在幼年时期的王猛,因为生活无着,被穷困所逼,不得不跟随穷困潦倒的父母亲,到处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来到了魏郡属地,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与河北省交界的地方,居住了下来。
王猛一家一贫如洗,无地无房,无亲无故,为了生存,年幼的王猛也不得不过早的肩起了生活的重担。这是王猛走向生活的开始。
第二十五:到达华山之后,王猛将自己拜会桓温的经过从头至尾,对自己的师傅广博道人学说了一遍。
广博对王猛说道:“真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的徒儿长大了,自己会动脑筋,也学会处理复杂事物的本领了。如此,待百年过后,当师傅离开人世的时候,我在另一个世界里,也就会闭目安歇,高枕无忧了!”
转眼之间,桓温离开关中,又是与王猛分别一年的光阴过去了。穆帝司马聃永和十一年,亦即是公元355年,前秦的第二代君主苻健继父之位,成为前秦的第二代郡王。
提到苻健,必须首先介绍苻洪。苻洪,字广世,本名蒲洪,祖籍略阳临渭人,亦即现在甘肃秦安陇城人,生于氏族,是部落小帅蒲怀归的儿子,前秦景明皇帝苻健的父亲,十六国时期前秦政权的奠基者。苻洪这个人心地善良,又乐善好施,且又机谋善断,极富谋略,他勇猛威武,善于骑射。在他力量尚小时,为保部落安全,苻洪亦曾委曲求全,屈尊依附于前赵与后赵篱下。当后赵发生内乱时,苻洪见有机可乘,试图发兵谋取中原,不幸被降将麻秋投毒杀害,死时已是85岁高龄矣。
苻洪死后,他的儿子苻健继承其位,这就是史书所称,死后被后赵追谥为惠武皇帝称号的前秦第二代霸主。庙号太祖。
苻健,字建业,生于东晋元帝司马睿建武元年,亦即是公元317年,祖籍略阳临渭,氏族,世代为西戎酋帅。起初,苻健家水池中生出一簇蒲草,植株茂盛,生长茁壮,每当夏季来临,便绽出黄色花朵,一股淡淡的幽香随风飘扬,使人嗅之而感到心旷神怡。
苻健母亲眼望着绽放的黄色花朵,对全家人说道:“蒲草生在池塘中,还有淡淡的清香释放出来,视之赏心悦目,嗅之沁人心脾,这是吉祥之兆,看来我们家就要时来运转了!”
古人相信命运主宰一切,也相信迷信,由于受到老妇人这番话的启示,苻家从此便改苻姓为蒲姓,图的就是个吉利。
后来,苻健父亲苻洪在道路旁找到一个谶人抽签算卦,所抽挂签中有“草付应王”四个字,苻洪不知其中含意,便向算卦人请教。
算挂人告诉苻洪:“从挂面上来看,你将来必有君王之命,必然就应验在一个草字上。敢问壮士姓字名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