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流芳很快就回来了,华太太,华家大媳妇甄氏,华玉娘也一起前来。
“老爷正好在谈一桩生意,稍后再来。”华太太坐下来,关切的对顾冬儿说道,“有了身子,可要好好保重了。”
顾冬儿点点头。
顾春芽这是第一次看到华太太,跟甄氏。
华太太四十年纪,但看起来不过三十来许,满月脸,大眼睛,年轻时候定是娇俏可爱的,甄氏二十来岁,瓜子脸,五官秀丽,是个美人,两人都穿得极为体面。
华太太与他们寒暄几句,四处看了一眼道,“这地方还是太小了,现在冬儿有喜了,身边没人照顾可不行,老爷的意思,是叫你们搬回去。”
原来华老爷人虽然没有来,命令倒来了。
众人面面相觑。
“家里有丫环婆子,样样都知道的,总比在这儿好得多。”华太太与杨氏商量的语气,“我晓得你们也忙,家里还有一个孙儿,怕是没有多少空。”
华太太这么说,杨氏倒不好拒绝,只得道,“亲家太太说的不错。”
毕竟华流芳是华家的儿子,她早就有心理准备,总有一天,华老爷会同这个儿子和好,那么,搬回华家那是顺理成章的事。
不过她也有些不乐意,怕顾冬儿去了这种人家不习惯,比起普通的,规矩肯定多一些。
可又怎么样呢?
这是女儿自己看上的相公,总要面对这一切的。
方茹一向大胆,却不管对面是什么人,笑了笑道,“咱冬儿嫁过来的第二天,就住这里了,倒不知道原来有喜了就要搬回去,华太太,怎么成亲前也不通告一声?咱们也好有个准备啊,不然这来来去去的,叫外边的人都看不懂。”
这话问的很不客气。
杨氏忍不住伸手拉了下方茹的袖子。
方茹当做不晓得。
华太太微微变了脸色,但她还是笑道,“都是老爷的意思,也是为了他们夫妻两个好。”
“是啊,搬回来,互相有个照应,我们家莹儿正好多个弟弟妹妹呢。”甄氏道,“我瞧冬儿也是越看越喜欢,二弟果然是有眼光的。”
方茹不为所动,在她看来,顾冬儿回去不是好事。
当初华流芳被赶出来是被府里的人陷害,这嫡母,大哥都不是良善的,不然怎么也得阻止华老爷,可他们只在旁边看戏,所以方茹觉得顾冬儿会被欺负。
这一点,不止她一个人想到了,其他几人也不赞成。
甚至华流芳都是。
不过他说话尚且有余地,“母亲,这事容我们想一想。”
华太太见状也不多说,叫顾冬儿多休息,留下一个沉甸甸的荷包走了。
为了顾冬儿,不回华家也许是正确的,可对于华流芳来说,这却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与华老爷重归于好的时机,假如他不抓住,将来要再回去华家可就难了。
顾冬儿握住华流芳的手,轻声道,“要不,还是搬回去罢,公公既然都那么说了……”
华流芳摇摇头,“罢了,都到了这一步,我回去又有什么意思?”
“可是,你这样太辛苦了!”顾冬儿心疼。
假如他还是华家的少爷,岂会经常奔跑劳累,只为养家?有了华家做后盾,他做什么都要来得容易的多!
华流芳知道她的心思,反手握住她,包住她小小的手掌,温柔笑道,“没什么苦的,现在有了孩子,我更加不会觉得苦,你不用担心我,至于我父亲,他当初既然没有选择相信我,即便我回去了,以后还会有这种问题出现,绝不会安宁的。不如咱们两个住在这里,等到钱够了,咱们换个大点的院子,孩子长大了,只会越来越热闹,你也不会觉得孤寂,等铺子稳定了,这些事情再交给别的人去做,我也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你们。”
顾冬儿听着,眼泪都差点流下来。
屋子里一片安静。
杨氏见此,再不忧心他们,众人也觉得不便打搅,纷纷退了出去。
顾应全感慨,“哎哟,这女婿真是好,说个话叫人听了多舒服,春芽啊,你以后也得找个这样的。”
“是啊,可比你会说话。”方茹斜睨一眼顾明瑞。
顾明瑞讨好的道,“娘子,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娶了你!”
方茹扑哧一声,“不害臊,也不看看在哪里!”
“大嫂,你就可劲的欺负大哥罢。”顾春芽给顾明瑞打抱不平,冷哼道,“姐夫虽然好,可咱大哥也一样好,镇上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大嫂呢。”
方茹笑道,“是啦,是啦,你大哥最好,我是捡到大便宜了。”
众人都笑起来。
顾明益这时道,“我过几天要去再考一次县试!”
众人愣了一下,又都笑了。
“想考就去考好了,不用怕,就算再考不过也没什么,不要想太多。”顾应全知道他上次没有考过,下了很大一番苦功,可又怕他再考不上,心里过不去,提前就想安抚他一下。
谁料顾明益不领情,皱起眉道,“我这次一定能考上的!”
“好,好,说得好。”方茹翘起大拇指,“咱明益肯定能考上的。”
顾明益顿时高兴起来。
眼见顾春芽落在最后,方茹放慢了脚步,小声道,“你真不考虑考虑小景?”
顾春芽吓一跳,吃惊的看着方茹。
“他邀你去赏花,我就猜到了,死丫头,一点不告诉我。”
她是方景的姐姐,她怎么告诉,尤其还是这种不确定的情况,顾春芽支吾道,“我不知道怎么说。”
“你不喜欢小景?”
“也不是。”
“那就行了,等他考上举人,风风光光来迎娶你,你就等着罢!”方茹笑眯眯的拍拍她的手,往前走了。
顾春芽苦笑了下,叹息一声,跟了上去。
第171章 过继
华老爷听说华流芳不肯搬回来,大发雷霆,也没有去看顾冬儿,父子两个的关系果然恶化,但华流芳已经不太在意。
自从他出生,懂事起,他在这个家里就一直过得不如意,左有哥哥打压,右有嫡母下绊子,父亲又是个偏听偏信的,最后才导致他被赶出家门,除了华玉娘对他亲近一些,他在家里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温暖。
现在,他有自己的小家了,将来只会拥有的更多。
华流芳这日来同杨氏商量给顾冬儿请婆子的事情。
他对这些事并没有什么经验。
杨氏笑道,“你就别管了,平日已经够忙的了,就交给我们去请。”
华流芳连声道谢。
杨氏下午就去了张大娘那里一趟。
食坊里的两个杂工都是张大娘介绍的,这么多久以来,一直勤勤恳恳,很守本分,邱庆梅的侄儿甚至成为了顾春芽的得意弟子,可见张大娘是很值得信赖的。
“有喜的话,得请个很有经验的婆子,我正好认识一个,她手下几个孙子孙女都已经大了,不用她再带,闲着呢。”张大娘笑道,“你们家又是守信的,工钱从来不拖欠,我去说一声,她肯定愿意来。”
“倒不知是谁呢?”杨氏好奇。
“走马街的王大姐,有八个儿子的那家!”
“原来是王大姐!”杨氏笑了。
这王大姐是很有名的,有名就有名在,她这辈子一共生了八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没有,而且儿子个个孝顺,现在五个在镇上娶妻生子,其他三个去了外地发展。这王大姐后半辈子就忙着给儿子媳妇带孙子孙女,论到有经验,非她莫属。
张大娘笑道,“怎么样,我介绍的这个合适罢?”
“好,很好。”杨氏十分满意。
两人商定工钱每个月一两银子,华流芳在的话,只包吃,不包住,华流芳要是出远门。那王氏就住过来。
张大娘便去同王氏说了。
一听一个月一两银子,王氏岂有不肯的,她反正闲着也闲着。挣点钱给儿子媳妇,孙子孙女花花,乐得如此,立马就来了。
顾冬儿有了她照顾,杨氏也放了心。时常过去看看。
过了几日,县试结果出来了。
顾明益这次果真考过,全家欢喜。
顾老爷子听说,也亲自过来,送了一块上好的砚台当作奖赏。
他是真的很高兴,想当初顾应麟通过县试还是在十四岁。而顾明益今年才九岁,可见这个小孙子是很有前途的!
就算每两年再通过一次府试,院试。顾明益在十三岁也能考个秀才回来。
可比顾应麟早多了。
徐氏怏怏然。
两人回去的时候,徐氏跟顾老爷子说,她堂外孙今年三岁了,长得白白胖胖很讨人喜欢,他父亲有过继给顾应麟养的意思。
顾老爷子愕然。“怎么要过继呢,应麟年纪还轻呢!”
“这都二十五了。别人家早就有几个孩子了,我还不是为他着想,养个孩子,指不定气运不一样,儿媳妇就能生出儿子来。不然这么下去,可怎么办好?”徐氏劝解顾老爷子,“要不是你顾家没什么人,肯定是从你这边抱来,现在也只能从我娘家那里挑。”
顾老爷子是逃难来此安家立业的,原来的亲人早就失散了,闻言叹了口气。
小儿子顾应麟没有子嗣确实叫他糟心,徐氏的提议也不是不可取的。
“你问过他们的意思没有?”顾老爷子问。
“他们有什么好反对的?又是亲戚。”徐氏道,“我自会同他们说的。”
顾老爷子也就不管了。
若是真的能让那夫妻俩有孩子,到底是好事,总不能休了儿媳妇罢。
徐氏笑了。
其实这是她的主意,他们徐家祖上都是种地的,从来没有出过一个拿得出手的人物,现在正好有个机会,她弟弟徐成有两个孙子,小孙子徐小石过继到他们顾家来,将来好好培养,指不定能给他们徐家争光呢,也给金氏添添堵。
这儿媳妇不好对付,虽说想等顾应麟考上举人就休了她,可到底不是一定就能成的,金氏生不出孩子,过继一个很正常,就是她父母那里也没有道理拒绝。
徐氏觉得这是一举两得。
只不过,金氏怎么肯接受?
听到徐氏的提议,她恨不得上去狠狠咬徐氏一口!
“你们爹已经同意了,过几天孩子就来。”徐氏趾高气扬,让你金氏蹦跶,以后好好给别人抚养孩子罢。
顾应麟有些犹豫,“这不太好罢?”
“怎么不好,莫非你想绝子绝孙?”徐氏冷眼瞧了金氏一眼,“只怪有些人占着位置不做事,要懂事些,我也不会叫你们养别个的。”
金氏气红了脸,可愣是没法子说。
徐氏得意洋洋的走了。
两天之后,她弟弟徐成果真把小孙子抱了来,这小孙子很讨人喜欢,见人就笑,顾老爷子看他也觉得顺眼,叫金氏好好抚养。
金氏忍气吞声,拉着那孩子的手,指甲嵌入了手掌心里。
这过继的事让大房一家都很吃惊。
其实顾应麟的年轻还真不算大,这么急着就抱养,真的对金氏很不尊重,可见徐氏是有多厌恶她了。
顾春芽却是想,只怕这孩子将来日子不好过。
金氏的心机明显是很深的,她能屈能伸,将来等到合适的机会,一定会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