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后在上[重生]-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了算了,”张中承无奈地挥了挥手,“也该让人收拾收拾,给新来的人腾出位置了。”
  ***
  入阁之事,并非敲定人选就可以立即操办的,而是要从下向上,依次安排好顶位。因此六部都开始忙碌了起来。
  翰林院历来都是朝廷的清贵之地,这里不兴党争,不兴攻讦,只讲究做学问,这里算是朝堂中的书院,因此这次的朝廷大换血,对翰林院的影响尚不算大。
  因为安忠的原因,纪别提前知道了自己要升为侍讲的事情,他自然是又惊又喜,但是却不能在人前表现出来,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告诉。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天后,终于到了一次旬休。大梁朝的官员实行旬休制度,上朝九日休息一日,今日纪别原本打算和纪父纪母去京郊的寺庙上香,但刚要出门之际,却被人堵了门。
  “编修大人,咱家老爷想请您去一趟。”门口站着一个管家打扮的人,见到纪别之后,恭恭敬敬地递上一张拜帖。
  纪别展开拜帖一看,竟然是翰林苑的学士崔尚。
  此学士虽名为学士,但确确实实是一个官职,也是翰林中纪别最高的官员,官拜正五品。虽然品级看上去不高,但却是天下士子的领袖级人物,在士子中的影响力甚至远超几位阁老。
  按理说,纪别作为翰林的新进官员,理应找机会到崔尚府上拜访。但许是崔学士被前来拜访的人弄烦了,将新进官员的拜帖全部都退了回来,虽然还有人矢志不渝地递着拜帖,但纪别绝不是其中之一。
  现下,崔学士竟然屈尊邀请他这个小编修前去府上,想必是和他升为侍讲的有关。
  纪别无奈,只能让安忠跟着二老前去上香,自己跟着崔府上的管家走了。
  到了崔府之后,纪别第一个见到的竟然不是崔尚,而是怀友明。
  纪别就算再聪明,也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甫一见到怀友明,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马上反应过来,这应当是崔尚刻意的安排。
  纪别朝着怀友明恭敬一揖:“下官见过怀阁老。”
  怀友明快步走上来将纪别扶起来:“束之,可算见到你了,早听闻你满腹经纶,写得一手好文章,如今得见,当真是一表人才啊。”
  纪别拱着手说道:“不敢当不敢当,束之当不起阁老如此厚爱。”
  “当得!怎么当不得?”怀友明佯怒,“束之你可是我大梁的栋梁之材,你在殿试中的《论水利》,可谓是鞭辟入里,针针见血,太后娘娘特意嘱咐将你的文章送到工部水利司传阅。”
  纪别说道:“下官只是逞一时之勇,今后还望阁老多多提点。”
  怀友明听说过纪别在翰林中的种种事迹,以为他也是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但没想到他竟然还算上道,于是他笑着说:“怎能说是提点,怀某为国选材,你承的可是陛下和太后娘娘的圣恩。”
  “束之明白。”
  怀友明话锋一转:“束之,听说前些日子,太后娘娘将你们一甲三人叫去长春宫策对,可有此事?”
  纪别脑中紧张了起来,他飞快地思考着,试图捕捉到怀友明话中的每层含义:“正是。”
  “怀某听说,殿上太后娘娘对薛季平的论对很满意?”怀友明语气十分平易近人,但纪别丝毫不敢放松警惕。
  纪别回道:“娘娘在殿上让下官三人策对党争,季平兄对答如流,娘娘确实十分满意。”
  怀友明“哦”了一声,问道:“季平都说了些什么?”
  听他的语气,似乎已经对殿上之事了解颇深,纪别只能回忆着薛庭安话中重要的句子给怀友明复述了一遍。
  怀友明依旧在笑着,纪别看不出来他是否满意,只能小心翼翼地赔着笑。他拍了拍纪别的肩膀,说道:“束之,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怀某也不妨直接告诉你。”
  “阁老请假,下官洗耳恭听。”
  “太后娘娘有意提拔薛季平。”怀友明说完就停下了,等着纪别的反应。
  纪别露出了震惊的表情,抬头看向对方:“所以娘娘……是对南党示好?”
  话音刚落,纪别就知道自己这句话说对了,因为怀友明露出了真正欣赏的笑容。刚才他的脑中转了一百八十个弯,想着怀友明到底想听什么话,是想让自己感激他,亦或是想听他对薛庭安的看法。
  但最终,纪别还是选择了南党的利益。
  怀友明是爱财又爱才之人,此事人尽皆知。纪别未曾给对方带来过一丝好处,但怀友明依旧能想着他,这份恩情,是纪别理应感激的。或许怀友明想要的感激纪别暂时给不了,那索性就在他次重视的事情上做点工作,比如南党。
  怀友明点了点头,然后哈哈大笑,他指着纪别说道:“束之你还真是一点就透。”
  纪别也跟着笑了两声,怀友明又重重地拍了他两下:“怀某确实没有看错人。”
  纪别试探地问道:“阁老您的意思是?”
  “没错,怀某跟娘娘提议,提你为正六品侍讲,你可满意。”
  首辅都做了十几年的纪别,当然对一个六品小官没什么感觉,他只能拼命回想着上辈子入阁时自己的惊喜之情,挤出了一个惊喜的笑容,深吸一口气,像是在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多谢阁老美言,束之实在无以为报。”
  “怀某不用你报答,你只要能记着怀某这份心意,便是有心了。”
  纪别又是深深地一揖:“阁老的提点之恩,束之没齿难忘。”
  “阁老与束之看来十分投缘啊。”崔尚刚刚好好踏着纪别的话音走进来,显然是特意等着的。
  “也多谢学士大人提点之恩。”纪别十分上道地给崔尚也行了礼。
  崔尚身穿一席宽袖大袍,潇洒恣意地挥了挥手:“免了,崔某只愿见得天下才子得以施展才华,你们这些谢啊拜啊,崔某不在乎。”
  “是束之唐突了,学士大人魏晋风骨,束之自愧弗如。”
  马屁又拍对了,崔尚背着手哈哈大笑:“纪束之啊纪束之,亏得这段时日我以为你木讷而不晓时事,原来都在这等着呢。”
  崔尚看向了怀友明,怀友明也跟着附和:“可不是,倒是我们上了岁数,竟然会小瞧了人。”
  两人又将纪别调侃了一番才放过他,因为实在崔尚的府上,所以崔尚做东准备了一桌子酒菜,怀友明坐了主位,崔尚坐右首,纪别坐左手,三人把酒尽欢。


第20章 升官之喜
  等一番风云平静下来后,一切都已经是尘埃落定。吏部尚书李季萧与都察院左都御史郑兹入阁,分列三辅四辅。因为不曾到三年一度的选官,空缺便依次由下属暂顶。
  提纪别为侍讲的敕令本就是由都察院撰写,因此没等小皇帝下圣旨,全都察院就都知道了,都察院出了个一步登天之人,还不是众人以为的薛庭安。
  从正七品编修到正六品侍讲,虽然品级提升不多,但翰林院品级最高的才是正五品学士,纪别这一步一跨就跨了别人的几年。
  圣旨下来的那一天,纪别正在小黑屋中审阅着稿子,然后就听整个翰林院都沸腾了。也是这几日来大家都心知肚明,却还什么不能说,实在是憋得难受,因此圣旨一下来时,小小的屋子门槛都要被踏破了。
  修撰和编修不写书了,五经博士和庶吉士不做学问了,纷纷冲到了纪别眼前,排着队道贺,侍讲学士和侍读学士们则要矜持了很多,只是送来了贺表,但纪别打开一看,篇篇贺表无不是辞藻华丽,遣词造句也可见一斑,显然是准备了多日的。
  但凡是人,还在官场中,多少都会有虚荣心。纪别本以为这个词早已远离自己了,但没想到被溢美之词环绕时,也有点飘飘然。
  要是上辈子,他就算再谦虚,也难免会有些得意之色,但这辈子他学会了如何装谦卑。
  只见纪别的头低得越来越深,浑身上下都写着谦卑两个字。
  “束之恭喜啊,你还真是出人意料啊。”
  “孙大人同喜同喜。”
  “束之,苟富贵无相忘,可别忘了愚兄啊。”
  “吴大人提点之恩,束之不敢忘。”
  “束之可是有幸得见天颜,还将在陛下身边伺候,这可不是一步登天了?”
  “当不起当不起。”
  等纪别都快把好话说尽了,翰林院的同僚们才愿意放过他。纪别瘫倒在座位上,如果这时候听到程殊骂他的声音都会觉得是天籁。
  而屋内静下来之后,尴尬的气氛便凸显出来。赵言理没经历过这种场面,到现在还有点慌神,等人都散尽后才略显尴尬地说了一句:“恭喜。”
  纪别还是认真地回了礼:“多谢赵兄。”
  而薛庭安则直接一点好脸色都没有给纪别,这还挺出乎纪别的意料。在纪别眼中,薛庭安代表了朝中很多官员普遍的样子,汲汲营营中带着一点不得志之气,但他以为薛庭安也是那种极其要面子之人,却没想到他现在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
  纪别转念一想,也有些能明白对方的想法,薛庭安认为纪别是小门小户出来的,一直对他看不上眼,交际之中也惯是以上位者之态居之。如今这个默默无闻的人竟然一下子冲到了他的前面,还是才入职不到一个月就骤然被提拔,这让他一时难以接受。
  这次纪别的升官的缘由,众人心中就算不甚明了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而为了纪别这场突如其来的晋升,吏部考功司和文选司就算是编,也能给纪别编造出来一份合格的履历,所以薛庭安完全无计可施,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个乡巴佬,从他头上高高地跨了过去。
  “也不知道你怎么得了阁老的青眼。”薛庭安突然开口说道,语气中满是讽刺。
  纪别还以为薛庭安只是眼红一下,然而对方竟然冲动到当面表达了不满。赵言理的眉头瞬间锁紧了,上去拉了薛庭安一把,低声说:“季平,你别糊涂了,束之这是喜事。”
  也不知道赵言理是故意火上浇油,还是单纯地不会说话,薛庭安原本还能克制的情绪瞬间就被点燃了:“你纪束之不知道是给阁老,给陛下和太后灌了什么迷魂汤,否则怎么翰林这么多年都没见越级升迁,你刚来了便什么都破例。”
  纪别在心里说了一句,你要是上辈子就和太后娘娘认识,说不定现在升的就是你了。
  但薛庭安却丝毫不见停下:“真不知道你有什么配得上这侍讲之位,在太后面前时,你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多少次在上官面上是我给你打圆场,你又迟钝木讷,我看你就算到了陛下面前也得不了陛下的青眼。”
  纪别继续在心里想,我迟钝木讷?前些天公孙酉的文章一事若是落在你的手里,你连现在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见薛庭安还要开口,赵言理突然使了蛮力狠狠地捂住了薛庭安的嘴。
  这下两人都惊了,纪别准备好的一堆怼回去的话也都生生咽了下去。实在是纪别为官数十载,也没见过这么粗暴的文臣,不想让人说话居然直接上去捂嘴。
  纪别突然想起了上辈子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上辈子由于他驳回了提军饷的折子,一群愤怒的武官在煽动之下,竟然纠集起来堵在上朝的路上要将纪别打一顿。
  万幸的是纪别刚进了午门时就得到了风声,他好汉不吃眼前亏,扭头就往东华门跑,因为马车不能进宫,所以纪别只能靠着两条腿硬跑,身边跟着的是比他还大上十几岁的户部尚书。
  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