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家女-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福对白应天恭敬的态度很是满意。清了清嗓子,方才道:“现朝廷正当用人之际,太子着白应天在民间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已经一年有余。今特派太子宫中行走太监常福往盘龙郡问白应天,太子所托之事。”
  白应天恭敬回道:“公公容秉!白应天回乡一年,刚刚将盘龙郡的情况了解了一个大概。具体情况,草民都写在这里。望太子明察!”他说着将一本小册子递给了常福。
  常福接过小册子,翻开来略看了看,便合上了。对着白应天点点头,道:“你做的很好!不过白探花就这样埋没在乡间,是不是太可惜了?”
  白应天笑着摇摇头,对常福道:“公公,人各有志。白某愿意就这样隐居乡里,与妻儿相伴。不求闻达于世。但求家人平安!”
  常福听了一笑,看了白应天一眼,没有再多说话。
  他又跟白应天寒暄了几句,喝了一杯茶,便告辞离去了。
  高老爷在听到白应天对常福的应对后,对着他点点头,道:“你做的很好!毕竟太子现在没有登基,你不能公然违背圣意入京。不过,现在韦相确实有点气焰滔天,没有人弹压也确实不行。我是决意不入仕途的,你现在也不宜入仕。就先帮着太子收集韦相门生故吏的劣迹也好。太子从小人物开始抓起,不容易引起韦相的警觉,还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白应天点点头,表示受教。之前他出京的时候,太子曾经派人给他送了伤药,而来人借送药之机,也给了他皇帝的密旨。
  这道密旨,从常福过来之后才正式开始生效。常福是太子身边得力的大太监,却也是皇帝放在太子身边的耳目。太子的一言一行,自然都在皇帝的监视之中。若是太子对皇帝忠心耿耿,完全按照皇帝的心意成长,那么他的太子之位自然是稳稳当当的,无人可以撼动。若是他居然有了不该有的心思,那么皇帝肯定是不介意再另外培养一个接班人的。所以,白应天今天做的很好,既答应了太子的延揽,也没有违背皇帝的旨意。
  ps:谢谢大家,第二更

  第一百八十七章 往事

  “我当年没有留恋官场,有一半是我不愿意追名逐利,只想过隐居林下的生活。另外一半是我实在也是为了自保。宦海险恶,并不是有一腔热血就可以站上高位的。有时候,眼睛看见的,耳朵听到的,都未必是真的。所以,要在官场立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韦相爷历经三朝而不倒,不光光是因为他韦家势力大,跟他这个掌舵人懂得省时度势也是很有关系的。”高老爷在得意弟子兼女婿白应天面前谆谆教导,将自己大半世的人生历练都跟他细细道来。
  白应天认真地听着,心里之前对高老爷为何空有满腹经纶,却甘于隐居乡间的疑问一点一点散开。之前高老爷对他来说,他是既有崇拜,又有质疑。他崇拜高老爷的学问,人品,却又对高老爷的修身立世的观念产生质疑。为何,高老爷要他们锐意进取,积极入仕,自己却隐居林下,不问世事。此刻,听着高老爷跟他讲起早年间他自己在京城的那段经历,他也不由唏嘘不已。
  “当年,我,陈瀚生,韦德仁三人并称京华三杰。论文章出彩,我自认无人能及,论策略机变,德仁当数第一,而说起书法笔力,瀚生当属第一。我们那时候都是少年得意的时候。韦德仁年纪最长,而且他家在京都,对于京中的情形,也比我和瀚生熟悉的多了。我们三人一见如故,经常一道吟诗作对,喝酒赏月。原本我以为我们的情意必然会维持一辈子,可以支持我们一道在官场前进。当年我心高气傲,对于出将入相,视作探囊取物。其实就是年少轻狂。
  到金殿面试。我被点了探花,陈瀚生状元,韦德仁却仅仅是进士及第。我们之间就此出现了裂隙。为了一个翰林院的名额,也因为嫉妒我的名次,韦德仁挖空心思引我进了桂花楼,瀚生虽然知道一点内情,含糊其辞点了我一次。却被我斥责他虚伪。于是我便开开心心的上了韦德仁的当。
  在桂花楼,我遇见了那个最好看,最有才华的女孩子。她做的一手好诗。而且弹得一手好琵琶。几乎是第一眼,我就被她吸引了。而她,居然也是不顾那么多王孙公子的追求,一心一意的对我。于是。我经常出入桂花楼,留下了风流多情的名声。为了救她出苦海。我又不惜一切代价,冒着被人非议的风险,纳了那个女子为妾。结果被士林讥笑,成了满京城的笑话。于是。我的满腔报国之情,便成了一个虚无的笑话。我回乡的时候,只是带回来了一个探花郎的名头和一个美貌温柔的小妾。为了显示自己的清高不群。我干脆宣布自己此生再不入仕。而为了不负平生所学,我特意开设了这个盘龙郡的第一个书院。应天。你是我的得意弟子。去年你上京的时候,我相信你一定可以金榜题名。我是多么希望你可以成为朝廷的柱石,为我好好的出一口胸中的郁气!谁知道,你居然步了师傅的后尘,为了与慎芳的婚约,公然抗旨拒婚。幸好皇上仁慈爱才,不然,只怕你性命都要不保!唉!可惜我悉心调教了这么多的弟子,居然也要跟我一样,埋没乡间。”高老爷说到这里,忍不住长叹一声。
  白应天有些羞愧,是没有能够为师傅圆梦而羞愧。而想到抗旨拒婚,他的嘴角微微翘起。这一辈子,他最不后悔的,应该就是这个决定了。于是,他对着高老爷道:“先生,您这样说起来,我还要多谢您当初愿意将慎芳嫁给我。若不是与慎芳定了婚约,那我就必须娶那个骄纵出名的郡主了。那若是娶了郡主,我现在可不能这样安心的做学问,教弟子了。”
  高老爷对他对慎芳的满意和推崇,感到很是高兴。呵呵笑着,道:“最近,慎芳身体怎么样?她的反应不重吧?好久没有看见她了,也不知道她最近怎么样了!”
  白应天笑着道:“慎芳最近身子很好,吃得下,睡得着。孩子很乖,没有怎么折腾她。”
  高老爷松了一口气,道:“她身子一向弱,好不容易怀孕了,想来还是要好好休息的。过了一阵子,我和夫人过去看她。”
  白应天笑着道:“那感情好!慎芳在家日日喊着无聊,她一直想要出门走走,我们都不敢让她出门。若是先生和师母能够前去看她,她不知道该有多高兴了。”
  高老爷道:“说起来,自从慎芳出嫁了,现在家里都没有什么事情可忙了。大孙子前一阵子又去了京城外祖家,我和夫人就更加没有事情了。这么多孩子,没有一个在身边。白天没有什么,晚上太冷清啦!”
  高老爷说这些话的时候,虽然显得很是轻松,不过白应天却从他轻松的语调里感觉到了寂寞和清冷。
  这是高老爷这个一向对他严厉的先生从来没有在他面前表露出来的一面。
  这一面,让他更加感觉到了高老爷的对他的亲近。也觉得高老爷这样的表现显得更加的真实可亲。于是,他对高老爷道:“先生,等慎芳月份大一点,孩子稳定了,我们就一起回来住一阵子,到时候,你可不要嫌我们烦啊!”
  高老爷闻言大喜:“好啊!等慎芳月份大一点,你们尽管回来住好了。我马上就让夫人安排人把慎芳从前的院子打扫打扫。”他说着居然就站起身来,吩咐书房里的小厮:“去,跟夫人说,就说三姑爷说的,三小姐过一段时间会回来住一段时间。让她派人把三小姐的玲珑园好好打扫一下。”
  那小厮闻言,几乎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向不理府中庶务的老爷什么时候居然也管起内院的小事了?不过,三小姐回来住也确实是一件好事情。几位小姐出嫁,两位少爷不在家,家里还真的是太过于冷清了。
  ps:第一更

  第一百八十八章 回娘家

  白应天看到高老爷这样兴奋,也很是感慨。暗自决定,以后只要有时间,一定要经常带慎芳回家与她的父母团聚。
  “慎芳会回来住一段时间?”胡氏听见这个消息,也有些不敢相信。之前瑾玉怀孕的时候,一天也没有回来住过。因为她婆婆紧张未来的宝贝金孙,一点也不肯让瑾玉离开她的视线。几乎是一直到生了孩子,胡氏才和女儿好好的聚了聚。
  虽说慎芳不是她亲生的,不过一直都是她亲自带大的,所以情分比亲生的,也差不了多少。慎芳自来体弱,好不容易怀孕,胡氏一直都担心不已。
  她是到慎芳怀了三个月,才知道消息的。一得到消息,她就派人给白家送去了一大堆补品和药材。另外还派了一个老成的妈妈过去,服侍慎芳每天的饮食起居。确保慎芳没有丝毫不妥当。
  现在听说慎芳过一段时间会回来住,胡氏简直紧张的如临大敌。一连派了两拨人去慎芳的院子里打扫归置。其实,慎芳姐妹她们出嫁了之后,胡氏定期都会派人去打扫卫生。现在她的院子里其实并不是特别有灰尘。只是胡氏自己横竖不放心罢了。
  等她自己亲自过去看了,却又嫌弃慎芳的院子太小,怕她回来住着气闷。于是跟高老爷商量,不如让慎芳就住到之前柳姨娘住的锦心院去。
  对于胡氏的安排,高老爷当然没有丝毫异议。他唯一提出的意见,就是锦心院似乎离他们的正院太远了一些。他们要过去看慎芳不大方便。
  听白应天跟父母提出来,过一段时日让她回娘家住一段时间,慎芳高兴极了。虽然她也很想回娘家。可是钱氏的脾气向来很难琢磨。她自己提出来,八成要被驳回。现在白应天主动提出来,想来钱氏应该不会反对。
  果然,听见白应天的意见,钱氏没有表示反对。只是说了一句:“回家了就要麻烦亲家老爷和太太了。”也就没有多说什么话。
  自从顾淑玲的事情之后,她就自觉在慎芳面前似乎抬不起头来,所以就着慎芳怀孕。也不要她每日定省了。对于慎芳的饮食要求。更是有求必应。可以说,慎芳此刻,才算真的在婆家有了立足之地。
  慎芳几乎是每天掰着手指头数日子的。好不容易熬到可以回娘家的日子,她开心极了。
  一大早就坐着马车,往娘家赶去。“相公,还有多久可以到家?”她不时掀起窗帘。望向窗外。
  看着车窗外的风景越来越熟悉,她觉得自己的心情也越来越放松了。又是好几个月没有回娘家了。新年的时候。她因为刚刚怀孕,身子骨弱,都没有可以回娘家拜年。
  而当时,瑾玉也已随着张子赞去了京城。去照顾张子赞的起居了。只有康氏跟着胡氏,带着高贤一起过来看了看她。娘三个稍微说了几句话,胡氏怕影响她休息。吃过饭很快就回去了。大姐慎蓉远在西北,自然也不可能见面。只是收到了她让人带过来的一些皮毛和西北特产。
  两个哥哥都忙得什么似得。连过年都没有人回来。大哥托人带了些京城特产,每个人都有一份,每年几乎都是差不多的,她拿到了觉得也没有什么新意。二哥她让人给他带了几件亲手做的冬衣过去,收到他让人带回来的一句谢谢妹妹和一支木制的精致的宝剑。据说是带给未来外甥的礼物。
  她收到这件礼物就笑了,二哥还是那么冒冒失失,他就那么肯定她这一胎是个儿子?若是个小丫头,看他怎么办?
  一边想着心事,一边行路,好像原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