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错嫁小娇妻-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绾看着宁熹给她备下的新衣裳首饰,对于宁熹叫她用心做两个香包的任务也不好敷衍,宋绾女红不算十分出彩,但香包这种小东西,只需配色和绣工上精心些便称得上出彩了。

    上巳这一日,一家子一道去了碧波潭,宁熹才露了个面,就被知府夫人喊了去,便冲宋绾笑笑,叫她与知府家的姑娘一道去玩。新来的知府姓常,三十出头的年纪,膝下只有一双女儿,大的十三岁,小的才九岁,都比宋绾年岁要小。而常家到秦州比宋绾还晚些,两家往来了几回,宋绾与常家姐妹还算熟悉,宁熹便叮嘱宋绾照看常家姐妹一些。

    常夫人顾氏是常知府的继室,年纪只比宁熹大四五岁,又听说宁熹的娘是苏州人,一来二去倒是熟悉起来,拉着宁熹寻了个地方坐下,抱着鹿儿逗乐,道:“真羡慕宁妹妹,才过门没多久就生下了鹿儿,我嫁入常家都五年多了,依然不曾有孕,夫君虽不说什么,婆婆却常常有些话说。”

    宁熹只微笑着,她生下鹿儿,若非恰好遇上大军得胜,宋家就算不说什么,心里必定多少也是失望的,没见她生下鹿儿之后二婶白氏高兴成什么样子!而顾氏也只是因为这些年一直没有孩子,才觉得就算有个女儿也好,否则,在常知府有了两个嫡出女儿的前提下,必定也要失望自己生个女儿。宁熹心里更喜欢女孩子,可没办法,这个时代不是她说了算的。

    鹿儿快周岁了,已经能说一些简单的词句,若是遇见不熟悉的人,鹿儿不大跟人说话,就只冲着人咯咯笑。顾氏这几年一直在求子,见鹿儿不认生爱笑的模样就喜欢得很,道:“宁妹妹,我听说崇明寺求子十分灵验,就想着过些日子去拜一拜,宁妹妹要不要同去?”

    宁熹女儿还不满周岁,当然没想这么快给鹿儿添个弟妹,宋缜也是这个意思,鹿儿长大了些越发淘气了,这个年纪的孩子说什么她还听不懂,就这一个都闹腾不过来,至于要个儿子的话,他们夫妻都还年轻,并不着急。不过崇明寺景致也算不错,顾氏既然相邀,宁熹也没有拒绝,道:“也好,顾姐姐定的什么时候?”

    “就下回休沐的时候吧!”顾氏微笑着,“萍姐儿和悦姐儿平日里要念书,到时也好出去转转散散心。”

    常知府的原配妻子是顾氏的表姐,两个孩子原本就喊她一声表姨。顾氏原本没料到自己会做继室,虽说谈不上对原配所出的孩子视如己出,但早逝的表姐只留下两个女儿,将来一副嫁妆也就送出门去了,顾氏还真做不出苛待两个继女的事情来。时日长了,人心都是肉长的,顾氏对两个女儿用心照拂,常欣萍和常欣悦对继母也敬重爱护,虽谈不上亲母女一般,但也十分亲近了。

    休沐日宁熹不大想出门,不仅因为崇明寺里香客会比平时多,也因为宋缜平日在衙署,休沐日才能好好在家中,但先答应了顾氏也不好反悔,点点头道:“好啊,到时我叫了四妹妹同去,人多也热闹些。”

    说定了这件事,顾氏便提起儿女亲事来,顾氏才二十出头,但常欣萍已经十三岁了,也到了该相看亲事的时候了。常家本是苏州人氏,但常知府离家求学、做官已经好些年了,更何况常家原本只是寻常乡绅,常知府也不乐意将女儿嫁给寻常乡绅,这样一来,就生出许多烦恼。

    顾氏叹了口气,道:“原本夫君调到京城去,就打算给萍姐儿在京城说亲,说到底,做官的最后都是盼着能做京官的,夫君仕途也算顺畅,说不定过些年就能长久留在京城做官,也能看顾萍姐儿,却不想秦州知府出了那么大的事,倒把夫君又调到秦州来了。”话是这么说,顾氏对此倒是没什么怨言,常知府没什么背景,相比在京城慢慢熬资历,自然是做知府这样的实缺前途更好,只是丈夫不可能长留秦州,若将常欣萍嫁到秦州,到底有些不放心。

    顾氏没有说完的话宁熹也能想到,像他们这样的勋贵人家,外放倒是并没有什么,毕竟肯定是有人在京城的老宅守着的,孩子到了年纪也大多会选择在京城结亲。但像常知府这样的自然不同,若想将女儿嫁在京城,没有人操办,若嫁在任上,便要考虑他任满走了,女儿便在千里之外了。话虽如此,宁熹也能想到,虽有些顾虑,常家必定也是考虑在秦州结亲了,否则常知府任期三年,拖到那个时候可就将女儿的终生大事耽搁了。

    既然知道人家这个想法,宁熹便安慰她道:“常家是书香门第,给萍姐儿说亲多半也是往读书人家去寻,既是读书人,将来必定是要考功名做官的,还怕不能相见吗?”

    顾氏闻言,连连点头,道:“宁妹妹说得对,好在萍姐儿还小,慢慢去寻也来得及。”

    说到这里,一名二十出头的少妇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在顾氏旁边坐下,道:“顾姐姐是要给萍姐儿说亲了?要说这个,我倒是有一个好人选,不知顾姐姐和宁妹妹可有功夫听听?”

    “哦?叶妹妹倒是说说看!”顾氏是来到秦州之后才认得叶氏的,叶氏是新任秦州同知的儿媳,丈夫在京城念书,就将妻儿留在家中奉养父母。长眼睛的都看得出来,吴大公子是偏袒那受宠的小妾,故意将嫡妻叶氏打发到父母身边,可谁叫叶氏娘家家道中落,也没人替她撑腰。

    旁人提起叶氏总要带上几分同情怜悯的意思,但叶氏却似乎并不介意,掌握着吴家的中馈,儿子又聪明孝顺,叶氏压根不为吴大公子的宠妾灭妻的忧愁愤怒,反倒叫公婆格外看重叶氏一些。宁熹还记得才认识叶氏时,顾氏便问起过吴大公子的事,当时叶氏便十分洒脱,道:“我既不得他喜欢,又何必叫公婆也厌弃了我,女人的依靠,无非丈夫和儿女,我既不能依靠丈夫,便只能教好了儿子,日后还得叫他给我养老呢!”

    从宁熹来看,丈夫如此作践,这一辈子过得实在不值,可也不得不承认,便是自由恋爱,她还遇到了一只渣呢,何况几句话定下来的亲事,谁知道黑白好坏。然而在对女子普遍更为苛刻的社会中,谁能保证和离另嫁能寻到更好的?还不如好好教儿子来得靠谱。在对叶氏有了好感的前提下,宁熹对叶氏提到的人也有些好感,也放下手里的茶杯,看向叶氏。

    叶氏素来性格开朗,见状便笑道:“也不是别人,原是我娘家的表弟,到秦州来探望亲戚,如今便住在府上。我也不格外夸他,我舅舅家也是书香门第,只外公身子不好,如今回了老家养病,舅舅原本做到了二品刑部尚书,只是意外伤了腿,才荣养下来。我那表弟是幼子,如今刚刚十八的年纪,只因舅舅受伤,没能参加科考,如今只是个秀才,不过学问是先生都夸赞的。”

    “是前任刑部尚书李大人?我爹曾提过,李大人刚正不阿,是难得的好官。”叶氏一提,宁熹便想起这户人家来,李家老太爷官至太傅,李大人四十出头已经是刑部尚书,算是十分不错的人家。只是李太傅身体不好,几年前就辞官回乡了,后来李尚书又断了腿,倒是叫李家暂时沉寂了下来。

    “正是!”听宁熹夸赞舅舅的话,叶氏十分高兴,叶氏原本更有心撮合表弟和宋绾,但宋家毕竟是一等公府,叶氏虽觉得表弟不错,但也不敢贸然提起,恰好顾氏提到继女的亲事,她便开口试探一番,常大人寒门出身,年纪轻轻做到知府也算前途无量,常家姑娘年纪虽小些,但也温和知礼,与表弟也算相配。

    原本听叶氏要牵线,顾氏还道是吴家公子,没想到提的是娘家的表弟。顾氏对叶氏娘舅家并不了解,只是听说叶氏娘家家道中落,不能为叶氏撑腰,便猜想那娘舅家也好不到哪里去。顾氏本人倒是没有更多嫌贫爱富的心思,只是继母难为,尤其听说李家如今已没人在官场中,就更生了几分犹豫。

第一卷 第一百二十四章 求见

    叶氏原本就是聪慧之人,见顾氏沉默,虽没有说推脱的话,但也猜出顾氏的心思来。对此,叶氏也没什么恼意,她虽觉得自己表弟品貌都不错,但也没指望谁都能看到李家的底蕴和潜力,反倒是顾氏有些尴尬的问起叶氏的小叔子。

    相比而言,吴家是官宦人家,论其亲戚,宁熹跟吴家还有些亲戚关系,如今那吴同知便是宁熹舅母吴氏的族兄。吴家是杭州名门,相比吴氏娘家身为旁支,吴同知家才是嫡支,相较而言家业和影响力自也不同,当然,连吴氏都没怎么跟吴家嫡支攀交情,宁熹就更不会了,吴同知家宁熹也就与叶氏还有些交情。

    叶氏听顾氏问起小叔子,倒是没有隐瞒情况,但也没有再提牵线的话,叶氏自己倒是无所谓,顾氏脸色却有些不好看,等叶氏走开了,顾氏抿着唇道:“宁妹妹,你说,叶妹妹是不是恼了我了?我并不是嫌李家落魄了,只是我做继母的,公婆丈夫将萍姐儿的亲事交给了我,若有一丁点不好,旁人便有许多话要说,公婆也要有说法。”

    宁熹对此没什么好说的,诚然,给儿女结亲都想着往高处走,但哪有十全十美的。顾氏想着给常欣萍往好了说没有错,但顾氏瞧上了吴家公子,人家可未必瞧得上常欣萍啊,毕竟像吴家这样的名门大族,通常都更讲究家世出身,顾氏只觉得叶氏家道中落都能嫁入吴家,却不想叶家也是书香门第,不说其他,叶家如今只是没有人在官场中,在老家却是田产庄子一样不缺的。

    宁熹跟顾氏没要好到无话不说的程度,也犯不着说些不好听的话惹顾氏不高兴,便道:“我瞧着叶姐姐不是那样的人,叶姐姐不说话,想来是因为不好插手小叔子亲事的缘故,到底吴同知、吴夫人都在呢!”

    顾氏做了继室比在闺中时心细敏感得多,所以因着叶氏的态度她也想得多些,但顾氏也不是个十分有主见的人,宁熹这么说她也觉得有理,道:“宁妹妹说得是,我也觉得叶姐姐不是小心眼的人。听说吴四公子今年刚刚十六,年龄上与萍姐儿正相配,也是个聪明上进的小公子,不知宁妹妹可愿意替我出面试探一回?”

    宁熹与顾氏算是熟悉一些,加上丈夫都在秦州做官,顾氏性格也不算坏,两人还算谈得来,但要说帮忙说媒这种事,宁熹可不想接,当下道:“这事啊,顾姐姐你找我可不合适,我正替小姑子相看亲事呢!没得叫人误会了还不好看。”

    顾氏想到宁熹的小姑子宋绾,虽然宋绾年岁大些,又跑到秦州来说亲,她也猜测其中有缘故,但也不得不承认,宋绾的条件比常欣萍姐妹好得多,若真成了宁熹帮忙反而让人误会了,她跟宁熹这朋友没得做不说,两家脸上都不好看。

    “是我唐突了,宁妹妹可别放在心上。”顾氏想到了这一节,便打消了叫宁熹去问的想法,只心里盘算着请谁上门去问更合适些。

    从碧波潭回来,宁熹见宋绾手里拿了一捧花,好奇问道:“哟,这是哪位公子送给咱们四妹妹的。”

    宋绾脸一红,连忙将花往身后藏,鹿儿瞧见了,立刻伸手去抢,宁熹将鹿儿的手拉回来,在鹿儿的手心上轻轻打了一下,虎着脸道:“不许抢别人的东西,抢人东西是不对的!”

    宋绾觉得小侄女还小,哪能懂得那么多,不过就是瞧着好看就想抓过去罢了,见宁熹训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