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态度可谓傲慢露骨,玉青等卫军顿时愤愤起来,被嘉斐看了一眼,只好强压下来,咬牙瞪着那老太监。正是新仇旧恨,分外眼红。
张思远见状苦笑,也并不拘谨,就向甄贤宣了皇帝的口谕,又亲自把赏赐的那一身常服递给甄贤,道:“圣上听说甄大人勤俭克己,三年来就做了两身新衣,衣料子还是靖王殿下给的,心疼得很,就特意又赏了大人一身。都是天恩眷顾,大人要好生珍惜。”
甄贤接过这身衣裳,下意识暗暗掂量,一时也觉察不出什么不同。
但他觉得陈世钦在看着他。
与其说看着他,不如说是看着他手上的衣裳。
他立时抬头回看过去,正对上陈世钦目光。
视线相接一瞬,他清晰地看见了那人眼底闪过的锋利与寒冷。
陈世钦终于站起身,笑着双手将圣旨绢册递到嘉斐面前,状似谦恭地一颔首。
“殿下不如还是自己看吧。这是圣上的御笔。”
如此故作姿态,却是掩不住欣喜得意。父皇这一道旨,只怕没有那么简单。
嘉斐不禁失笑,就当众将那卷圣旨展开来看,渐渐神色凝重,眉心刻痕也愈发深了。
如此明显不悦的表情,想来必是圣旨的内容出了什么问题。
众卫军瞧着焦急,又不能问,都拼命拿眼睛盯着靖王殿下手中的圣旨。
便是甄贤也难免有些心浮气躁起来。
但嘉斐却许久都没说话。
他盯着手中的圣旨来回看了好几遍,仿佛想从其中看出什么别的深意来,末了到底还是一声叹息,掩卷抬头,看住陈世钦问:“父皇让我去秦地,内阁议过么?”
此问一出,当场震惊。
圣上竟然要靖王殿下入秦。
非但不是召回北京,反而要将殿下迁去更偏远困苦之地,圣上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甄贤由不得下意识抓紧了手中捧着的那身衣裳。
陈世钦倒是一副对此反应颇为满意的模样,搭着双手,微笑开口:“殿下有此一问,看来是没有接到曹阁老的书信了。但以殿下天纵英才,既有三年复兴浙直之能,相信王驾入秦必是秦地百姓之福。”
他说到此处刻意一顿,眼中仿佛有嘲弄转瞬即逝。
“殿下准备几日就奉旨启程吧。届时,老奴也好还京复旨。”
嘉斐静默良久,没有再说别的,只多问了几句圣体是否安康,便恭敬送了陈世钦出门。
陈世钦既走,自然不肯把张思远留下,敦促着要他一起走。
张思远也不能强行留下,免得落个“私谒”的罪名,便向嘉斐和甄贤行礼告辞。临走之时,他又对甄贤说:“这身常服虽不是用今年的新织所制,但颜色、绣纹俱是圣上亲自过问的,尤其那腰带上的万字可是圣上亲笔描的样。圣上的心意,可全在这身衣裳里头了。”
甄贤闻之心尖一震,却也不说什么,只抿唇点了点头。
第108章 三十二、入秦之诏(6)
陈张二人才走不远,这边厢没了外人,已再也按捺不住得闹翻了天。
皇帝降旨要将靖王殿下“发配”到秦地去,消息跑得飞快,不仅是嘉斐从京中带来的卫军们,连在这南直隶的府中伺候的仆婢们也全知道了,都焦急又惊慌地聚过来,望见嘉斐便俯身跪了一地,口中喊着“王爷”,虽说不出什么感人肺腑的来,眼泪也已沾湿衣襟。
这些人虽不是从京中王府带来的,却也已在南直隶跟了嘉斐三年,家中多在本地,都受了王驾许多恩惠,自然都不愿他走,更是为将来命运惊恐,生怕一旦靖王殿下离开,东南之地又会重新为阉党所把控,再次落入民不聊生的惨境。
尤其,在这些寻常百姓看来,圣上这一道旨意来得根本毫无道理。
靖王殿下在东南三年,平定边患,肃整官吏,可谓救民于水火。三年来,两省民生安泰,虽然减免了许多税赋,却仍然能靠织造局的丝绸通商为国库生财。这分明是大大的功绩,为何不赏反罚,要把靖王殿下撵去更偏远困苦的秦地?
别说府上这些仆侍,卫军们更是不能接受,纷纷地怒从心头起,认定又是陈世钦从中做了什么恶,才使得圣上突降这么一道莫名其妙的圣谕。
玉青头一个气得“哇哇”地蹦起来就要往外冲,一边骂着:“那老阉狗嚣张什么,我这就去提了他头来又能如何?!”一边真地就把腰间佩刀都端起来。才到门口,却生生被一声怒斥拽回来。
“都乱什么?传出去成什么样子。”
嘉斐皱着眉,谁也不看,就抬手指着门外。
“父皇让我入秦,自然有父皇的道理。谁不服圣意的,自己从我的府上出去,不用再回来。我这儿庙小,装不下恁大的佛。”
玉青原本一只脚都已跨出了门槛外,听见这话,气得要吐血也只能不甘不愿地把脚又缩了回来,蹲在地上挠心抓肺地。
见这小子到底老实了,嘉斐才静静瞥了他一眼,也不与他多说,就转而看住那些跪了一地的侍人们,长声叹息。
“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平寇也好,安民也好,事不是我一个人做的,好不该都记在我头上。我在南直隶,原本就是个过客,就算走了,还有胡都堂和两省三司的大人们在,这三年来如何,将来还是如何,不必过于忧心。”
他让他们全都起来,又安抚允诺:
“你们若是想回家去,我自会好好安置;若是想留在府里,父皇并未下旨要撤府,你们能留一日就留一日,哪天留不住了,我也会请胡都堂给你们安排好的去处——”
“小人愿意随王爷入秦!”话音未落,已有一人抢先喊起来。
“小人也愿意追随王爷!王爷去哪里,小人跟着就是了!”
既有人牵了头,其余人便也跟着嚷起来,誓死效忠的呼声此起彼伏。
嘉斐忽然不知该说什么好。
人生至此,他听过太多表忠心的话,早已听得麻木了,却无一刻如此刻,仿佛有什么滚烫的东西就要破膛而出。
这是泥洼之下的簇拥。
有这么一群人,无论贵贱,无论生死,都愿意紧跟着他。
但人不该是这样的。大多数人都不是这样的。趋利避害,人之天性。这些人本可以果断舍弃他,逃去更安全稳妥的地方。可他们没有。
而他们不过是一群面目模糊的平民,比起那些光鲜亮丽的达官贵胄,当真是草一样的人,甚至从不被记住名姓。但他们却选择不再随风摇摆。
他们是最卑贱者,又是最高尚者。
但他们并不是他自己挣来的,而是小贤赐给他的。
他们所誓愿追随的,是他,又不是他,是有甄贤相伴身边的靖王嘉斐。
是小贤使他成为了他。
这种感觉何其微妙。
嘉斐骤然觉得词穷,无论如何开口,都显得多余。
他感觉甄贤似乎握了握他的手,就像微凉却柔韧的水,流淌过他的掌心指尖。
小贤在和大家说些什么,但他根本听不真切。
心中有激流澎湃,击浪之声却夹杂着酸涩,如有痛呼,隔绝了万事万物的喑哑。
他在众人退去折返内堂以后,看见甄贤唇角一闪而过的笑意。
“你笑话我。”
他立刻抱怨起来,撒气一般。
“我没有。”甄贤回身看着他,明显屏着笑,又屏不住了,干脆低眉垂目笑出声来,“我只是想起当年,在永和宫初见着殿下的时候,和如今这位靖王爷简直不似同一人。”
“你笑话我小时候傻,没见识,受点打击就沉不住气,还哭鼻子。”嘉斐皱着眉,耍赖似的拽着甄贤不肯撒手。
甄贤挣脱不开,被他抓到跟前按得没法动弹,只能笑道:“我可没这么说,都是您殿下自己说的。”
嘉斐蓦地有些惆怅。
“望着就要到而立之年了,能还和十岁的娃娃一样么。”
他伸手将甄贤环在怀里,倾身听着熟悉心跳。
小贤的身体是温暖的,一如许多年前的那一天,他忽然失去了母亲,被父亲关在永和宫里,也是同样的温暖,让他从茫然混乱之中喘过一口气来,感觉拥住了活下去的勇气。
“是不是我……真的太贪心?”
他喟然闭起眼,自嘲苦笑。
“老天爷把你还给了我,我还有什么不满足?是不是该要息心断妄珍惜眼前?”
这原本并不是提问。
他知道他其实根本得不到回答。
他只是任性地埋着脸,觉得自己像个溺水者,一边固执挣扎,一边滑向冰冷深渊下的解脱。
良久,他听见甄贤的声音在万籁俱寂间平静。
“殿下何妄之有?”
那声音不轻不重,低而婉转,却沉着有力,字字有声。
“殿下志之所在,究竟是天下至极的权力,还是福泽于民的能力?”
嘉斐倏地睁开眼。
怎么可能息心呢。
自从当年下定决心时起,从母亲死去时起,或许,是从在此世间发出第一声啼哭时起,早已注定了他的无法解脱。
非生即死,唯有不死不休。
他从未有一刻忘记,他曾立誓要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人人有恒业,良善得安乐,更曾宏愿要这天地立心,生民立命,百家复兴,万世太平。
他所想要的,唯有此道才能实现,才得守护,唯有此道,才是他的正道。
既然如此,就算当真入秦,又如何?
秦地之民,也是他的子民,是天下之民。
他知道小贤在看着他。
嘉斐缓缓直起身子。
“我若是去秦地——”
实话说来,他当真无法揣测此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是吉是凶。
父皇旨意下得突然,更下得蹊跷,京中只怕有变。
留在京中的弟弟与恩师杳无音讯,流亡北地的幼子与忠信亦不知安否,或许真是死局,再无生机。
他无从知晓,更没有退路,唯有勇往直前。
眸中有一星火光,烈烈渐成燎原之势。
他抬头迎着甄贤目光,却见甄贤唇角轻盈一扬。
“我倒是以为,殿下未必当真就要入秦。”
第109章 三十二、入秦之诏(7)
那神情看来竟似已有成竹在胸。
嘉斐略吃了一惊,想要问他,又觉怎么开口都不妥,一时竟望着他怔住了。
甄贤却径自取了自己傍身的佩剑来。
这把剑还是殿下当年赠他的,陪伴他这许多年,从北方关外到东南海疆,虽只是一柄作为象征的文剑,并不堪大用,却也从未离过身。
而今他当着靖王殿下的面将这剑拔出来。
嘉斐又是一惊,当即一把按住他手,紧张地什么也顾不得了,就问:“小贤你要做什么?”
“我以为圣上让殿下入秦地的意思,是要殿下成‘勤’王事。”甄贤看着他,当即沉声应道,目光转向搁在一旁的那身御赐常服。
他把摆在最面上的那条衣带取过来,仔细摸了摸,就用手中剑沿着窄边的缝线拆开一个小口,毫不意外,从内中取出一条仔细折叠的薄丝巾子来,上头还密密麻麻用朱笔写着字,落了正红的大印。
嘉斐只望了一眼,不用细看内容,也什么都明白了。
这是衣带诏。
父皇竟用这种发自令下了别的旨意,难怪忽然要找借口赐小贤这身衣裳。
可陈世钦最是多疑,这种前人史载的“把戏”如果能逃得过陈公公的法眼?多半也就是仗着御赐之物陈世钦毕竟不敢公然拆毁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