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秀才遇到兵-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从未有过的经历,教他从一个书生变为仕人,在分与秒的逝去中,认识了一个陌生的自己。

故事中的笑谈成了前车之鉴。他从来没有一刻这样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要对抗的不止是身边二十九位进士,还有善变的圣心。

需要他辨明的不止是方向,还有一路到底的希望。

那一日,龙争虎斗,满堂飞霞,正是“橘怀三个去,桂折一枝将。”

燕一真望着被钦点出列的三张喜气洋洋的脸,心中忽然无限感慨起来。

最后,他是被皇家侍卫抬回驿站的,别人欢喜庆贺的时候,他昏睡一天不省人事。掌柜的被他吓得险些去报官,后来发现是虚惊一场。

这等壮举在新人中也是绝无仅有了。状元还未游完街,他一个二等传胪倒是先风光了一回。

和想象的一点也不一样,燕一真后来在给张车前的信中写道,原来从前说自己像赵子龙,浑身是胆,全是假的。

但直到过年也没有回音。

71。

再到后来,连仅剩的同乡也没能派在一起。燕一真背着敕牒,踏上了孤身仕途。

同僚背后笑他傻,庶吉士本可以在皇城荣享圣恩,他偏要应下皇上的假意问话。

那本是为了搪塞右相的举荐,谁知燕一真站出来,有板有眼地谢了圣上。

君无戏言。

燕一真却丝毫没有多想。谁知道皇上说的话,几时是真意,几时是试探?

这等作风,令人捉摸不透,就如同……

那位张爷一般啊。

72。

其实在外的日子并不难熬。一乡一县,皆有批不尽的公文,断不完的公案。

又加之,燕大人生性耿直,看不得有山无猎,有水无桥。遂大手一挥,修!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明月乡,驻明月店,开明月山,立明月亭。

临川镇,造小安桥,正清凉寺,扩临汝窑。

禹州,收大鸿寨,清白沙湖,修古钧台。

庐州府,通雩娄渠,治安丰塘,兴祷祭词。

所到之处,全城百姓额手称庆。

所过之处,民皆高颂甘棠遗爱。

不一而足。

岁过经年,脸上的伤疤早已被药化去,身上又添了不少新的。

那些伤口,是治下民心,是为官之责,也是从未改变过的一意孤行。

两个人的约定,哪怕最后只有一个人履行,也算是圆满结局。

73。

大概吧?

只是某日黄昏不知为何忆及,到底意难平。

74。

人言生而四喜,久旱逢甘雨,他乡见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人谓尘世四悲,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失恩宫女面,下第举人心。

巳时一刻,文德殿殿门洞开,文武百官鱼贯而出,秩序森然。

燕一真捻一捻垂在手边的衣料,碧玉津津,似是深秋的日渐黄白里,难得一抹亮色。

下一任为官之地是……天长县。

十年了,还只是六品啊。

燕一真悄悄叹了口气,抬起头,端端正正地走出宫门去。

其实只需要下一道圣旨,何必特意将他召回上京呢?

罢了,大人们的想法,还是不要过度揣摩的好。

他回想起朝堂中站在最前排的那些人,在皇帝面前恭恭敬敬,下了朝,谁不是个动辄天下惊的角色?

那一身朱紫朝服,寻常百姓一年的开销,只怕也换不来半只袖子。

人与人的差距,有时候就是这样大,隔着天与海。

话说回来……那位张爷不知近况如何了。

身体是否康健,武艺是否生疏,家中是否……添丁?

否则为何忙碌到,一封信也无暇寄来。

75。

古伯倒是书信未断,言说书院无存,再无挂碍,如今回了老家,当回了古夫子。

故而不巧,他也难知张车前的近况。

思及此,燕一真悄悄叹了口气。

书信有去无回,他便不再托人带去,几年下来,不觉攒了厚厚一匣。

放床头怕磕了碰了,放桌案怕落灰脏了,放斗橱又怕遭了虫害。最后干脆压在箱底,藏在冬日的裘披里。

其实信中全是芝麻小事,肉价见长、自创腌制新法、邻居总爱半夜吵架、给新建堤坝题的贺诗竟受到全城百姓交口称赞,诸如此类。

既无通敌之嫌,又无叛国之疑。为什么要藏呢,并不会有人来偷来抢。

只是他也想不明白。

作者有话要说:
70章之前修改了,然后不小心发错了原来的,所以这次一起补上。





第16章 【76…80】天长之秘


76。

天长开县已久,古迹众多。燕一真一路行来,目不暇接,惊叹连连。

更遑论此地佛缘浓厚,人人谦恭有礼。护国寺、宝林寺庄严肃穆,路不拾遗,一派天下大同的气象。

圣旨中不是说天长……荒山野岭,地处偏僻,时有流寇作犯,前任知县造反途中染病而死,故而民不聊生么?

难道有官员谎报民情不成?

罢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来之,则安之。

燕一真安下心,寻到府衙前,整整衣摆,向前来迎接的门童亮出赴任告身。

77。

府衙窗明几净,布置素雅,屋中书墨馨香,加之县中情形,足见前任知县为人。

然而衙人眼中俱是悲愤,似有天大冤情。可每个见到他,却都欲言又止。

这是怎么回事?

回想起沿途种种流言,燕一真心里逐渐有了猜测。

行至偏房,四下无人,他拉住带路的老管事,低声问道:“敢问商知县是何时何地、因何事犯何病而去?”

老管事一震,缓缓回身,只见他眼眶通红,喉咙几度哽咽,最后扑通跪下:“老奴该死!小子们该死!”

“为何该死?”

“回大人的话,这本不关大人的事,可,可大家伙儿不服啊,商大人,商大人是被人害死的!”

“哦?此话怎讲?”

老管事颤颤巍巍地擦了擦眼角,“那拨人看上了天长的滁夕山,想要私自买去。可这山是天长的命脉,怎可轻易拱手让人?商大人再三婉拒,他们便起了歹意,将大人毒死!百姓追问,他们竟说,大人是得了怪病暴毙的!”

“他们是谁?”

“哼!那歹人便是邻城柳花县的乡绅,李家的家主李苌贵,屡次带人来闹事!仗着知县是自家人,不把百姓放在眼里!”老管事一说起他就满眼喷火,恨不得将他烧成灰。

燕一真一听便了然。柳花县乃是大县,在全国也排得上号。因县内有一条百年罕见的玉矿,各路商贾来往众多,十分繁华。

“管事莫急,将事情细细说与我听。”

“是,是,多谢大人!”老管事知他多半是应下了,老泪纵横,跪在地上久久不肯起来。

78。

“那李苌贵是偷贩私盐起家的,柳花县的覃知县是他的小舅子,在平太守面前很得宠,因此谁也拿他没办法。”

“前些年,有人在滁夕山挖出了金子,李苌贵听说后便上门来纠缠,想把金山据为己有!若非都尉大人镇守,只怕这天长县早变了天。”

燕一真意外道:“既有都尉镇守,商知县如何又中了毒?天水又如何出了这等乱子?”

老管事深深叹气,“西边出了叛乱,都尉大人被调去了平乱,这才给了那姓李的可趁之机。”遂将李家的恶行,桩桩件件,细细道来。

燕一真听得怒发冲冠:“简直荒唐!为人父母官,国难当前,竟还贪图这些身外之物,将一己之私置于先!”

老管事道:“正是如此。都尉大人虽留下五百兵士,哪里挡得住一支军队?可恨那覃知县,竟污蔑商大人与兵士们勾结叛党,趁夜进城大肆屠杀!商大人……商大人他,在前去查看的途中,中了毒镖,即刻身亡了。”

说到这,老管事禁不住又抹了一把眼泪,想是当时亲眼见到了这人神共愤的一幕。

燕一真恨恨道:“青天白日,竟有这等丧心病狂之人,将我大殷将士的生命当作儿戏。此事我定会给大家一个交代,不让他们的血白流!”

老管事又磕了一个头,“老奴代大家多谢燕大人!”

“对了,商知县可还有亲人在世?”

老管事想了想,为难道:“老奴不知。商大人在此为官二十三年,从未回过老家,也未见得亲人来看他。老奴只知商大人是筝峡农户出身,家中似乎还有一个胞弟。”

燕一真脑补出一个男人常年在外打拼,最后不幸惨死的画面,慷慨激昂道:“我明白了。燕某定会还商知县一个公道!”

老管事感激涕零地下去了。

79。

等一下,其实我还不是很明白!

燕一真冷静下来以后,只想以头抢地耳。

叫你嘴快叫你嘴快!

唉。

80。

夜里风大,燕一真裹着单衣躺在树下乘凉。

一边乘凉,一边苦恼。

牛皮是吹出去了,可万一自己办不成呢?

想到下人们那期盼的眼神,燕一真倍感自己责任重大。

月光如练,他在凉风中辗转反侧。后半夜,渐渐入睡,不觉落了一身桂香。

夏夜的风带着一双久违的目光,从山那边拂来。

一夜无梦。





第17章 【81…85】重逢

81。

“大人,此处便是当时那些士兵的住处之一。”老管事带着燕一真站在卫千营大门前。

卫千营本是为天长之安而立,如今却徒有空设,连象征皇室的牌匾也不知去向。当年天长以礼佛闻名,是皇家钦点的国教之地。而今不过短短百年,佛家与道家此消彼长,几经变迁,最后形成了相持不下的局面。

曾经的国教,再也无人提起。

营内极为惨烈,角楼被削去一半,树干上砍痕遍布,门上是撞击的圆形凹陷,破裂处尽是断开的木屑。

营中已被初步清扫过,但依稀可见曾经遭遇的种种。此情此景,并不如战场般让人沸腾,只叫人心灰意冷。

老管事差人搬来卫千营的历事簿,“大人,这是大家拼死保住的,一直派人守着,想必其中有些秘密。”

燕一真一连三日都在翻阅历事簿,得出了初步的推论。

老管事所言基本属实,而且柳花县对天长县积怨已久,这下可算是个大爆发。

他对当年的事情大概有了数。只是在看见那位都尉大人的名字后,他整个人有点不大好。

秦州骁勇都尉张车前,三年前到任,掌秦州八县御马司、车舆司、千卫司、巡检司……

张!车!前!

燕一真此刻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

82。

没想到更让难为情难的还在后面。

自己独处时,再怎么丢脸的举动也不怕被人看到。但是众目睽睽之下脸红,那真是非常尴尬。

比如现在,燕一真骑在张车前的马上,觉得自己快要被蒸熟了。

到底是哪里来的火!为什么这么热!

说起来,只是一次例行下访,燕一真带着衙役行至山腰,遇上了一伙衣衫褴褛的流民,口音怪异。

十几个流民,对五个衙役,加上一位爱和山贼讲道理的燕知县。在他看来,山贼和流民也没有太大差别,流民被逼无奈,可不就成了山贼?

……循循善诱,从上古尧舜讲到前朝覆灭,太平不易,就很苦口婆心。

但是在流民眼里,讲道理就是拖延时间,文绉绉的谁要听?直接扑上去扒抢衣物和银钱。

流民无赖,衙役也不是白当的,当即举起佩刀对抗,一团一团扭打在一起。

正纠缠得难解难分,由远而近“嗖”一声铿锵入耳,领头的流民捂着胳膊惨叫,他被一支利箭牢牢钉在了岩石上!

滁夕山上的岩石最是坚硬,这一箭让在场的个个心惊。除非那流民敢自断一臂,否则绝不可能逃脱。

这等神力,唯有当年的李广大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