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公案出书_网络版-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邵知县早就揣摩着高知府的脾气,在行馆和县衙各有布置,立刻着人安排,又道:“县中几位宿儒闻大人前来,亦想拜见,可要下官传来?”
  高知府道:“本府亦意欲与众老先生一叙,但已是这个时辰,请来恐怕仓促,待晚些或明日再说。午膳便就本府与诸公简单用些便可。”邵知县又应喏。
  高知府又叮嘱:“切不可铺张。”
  邵知县道:“下官一向谨遵大人教诲,从不敢浪费铺张。”
  菜单食材都早已备好,厨房接令后立刻开办。在衙门后院的一间暖厅里设下桌案,大桌木椅,质朴素雅,无多余雕饰。菜品乃邵知县精心挑择,因高知府爱吃鱼,唯独一大盆白丝鱼烩略显奢华,其余都是精致巧样小菜,还有松仁云腿碎搭配栗子面窝窝头、粉蒸蒿尖等乡野菜色,酒亦是数十年窖藏土酿,高知府果然瞧起来还算满意,只望着那盘鱼烩道:“冬日食此大鱼,略奢靡尔。”
  邵知县笑道:“县中渔民冬日皆有贴补,不甚出活,可能偶尔有实在闲不住的,打些到市集上卖。但这尾大鲤非从市集购得,乃县衙后水塘中养的,只恐不及河中鲤鱼鲜美。”
  高知府夹了一筷,品后曰:“鲜滑甚美。”邵知县眼角笑出层层皱褶,再率同桌众人向知府大人敬酒。
  一巡敬罢,高知府看向邵知县身侧道:“这便是新任的张县丞罢。”
  张屏放下手中筷子起身。接知府大人大驾时,按官位顺序,他站在邵知县身后或旁边,但一直没主动说话,别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好像个影子一般,到后来邵知县都忙得差点把他忘了。吃饭的时候,他坐在邵知县旁侧,正好是个犄角,跟着敬完酒,就默不吭声守着面前的菜盘吃。若不是高知府突然出声,可能邵知县又要把他忘了。
  高知府道:“张县丞快坐,席间不必拘礼。”张屏便又躬身坐下。高知府含笑道:“本府听闻你乃今科进士,今科主审龚尚书与恩师曾相同出卞仆射老大人门下,算来本府与你亦可称同门。”
  张屏道:“下官这科,后来阅卷主审不是龚尚书,是刑部陶尚书。下官的老师是陶大人。”
  邵知县终于能断定,张屏并非大智若愚,是真的很愣,同坐其余诸人虽都喜闻乐见,仍不免微微汗之。
  张屏又道:“而且下官一开始落榜了,后来第三十名遇害,下官才又被添补了上去,凑足三十之数。”
  邵知县轻咳一声。
  高知府道:“张县丞的言语着实风趣。”
  邵知县打个哈哈:“不过,科考乃礼部主持,这般算来,说张大人出自龚尚书门下,亦无不可。想来张大人亦得过龚尚书许多教诲。”
  张屏道:“龚尚书下官未曾见过,礼部的众位大人,下官只认得兰侍郎。”
  高知府轻笑一声:“哦,兰珏啊。不曾想你既是陶大人门生,竟又和兰大人熟。本府亦听闻,龚大人身体抱恙,本届科考事务多由兰侍郎代劳。既是如此,怎么你的老师不是兰侍郎,而是陶大人?”
  张屏道:“下官也不知道为什么。”
  高知府双目微眯:“呵呵,张县丞真是太风趣了。”
  同坐皆无言。邵知县的一只脚不禁抬起,刚想伸向旁边,又缩了回来。
  高知府的老师,是当今丞相曾尧,曾丞相的老师乃已故的左仆射卞诰,卞仆射又和先柳老太傅系同门。
  邵知县等对朝廷中的错杂关系略知些许。张屏先说自己的老师是陶尚书,虽是不领情地呛了知府大人的话头,但因为柳老太傅和卞仆射的关系,还可以补救着与知府大人套套情谊。待提及礼部侍郎兰珏,就真的令邵知县不知道怎么评价了。
  兰侍郎骗娶柳小姐,被柳老太傅禁入其门的逸事众人皆知,是云太傅王太师一挂,与清流一系势如水火。
  且高知府与兰珏及前任知府刘知荟大人系同科。据传未登科前就和兰珏关系不怎么样,当年在吏部,还曾上折弹劾过兰珏。
  弹劾书据说最后被云太傅看了,没多久,高知府即外放到地方,待皇上亲政后,方才升做知府,官阶低于兰侍郎,但治理一方州郡,跟在礼部任副职的兰珏到底谁官途更顺,尚不好说。
  邵知县赶紧开腔转过话头,张屏又默默埋头吃菜,席间高知府未曾再和他说话,连视线亦都扫到张屏旁边人即止,张屏也一直没吭声。
  散席后,高知府继续在县衙内巡视,行至中庭,忽而看了看张屏:“张县丞到任后做何事务?”
  邵知县替张屏答道:“张大人一直在编修县志。”
  高知府道:“哦?本郡方志,几年前皆由刘御史在本府之位时主持编纂,你既承其珠玉,重新修纂,本府倒想一观。”
  张屏躬身道:“尚未成稿。”
  高知府道:“本府亦不可能尽看,但把已编成的拿来便可。”
  张屏与书吏去卷宗库拿来了已成的书稿,高知府端坐内堂,一页页翻看:“甚是简略。”
  张屏垂首应道:“下官不擅繁复。”
  高知府垂目再翻一页稿纸:“拟编几册?”
  张屏答:“两册。”
  高知府道:“哦?竟比刘大人之版精简。”
  张屏总算上道说了一句:“下官难及刘大人文采,故而从简。”
  高知府微微一笑:“方志便如朝廷之人才,一代胜似一代方能欣荣蓬勃,且刘大人素来谦虚宽厚,亦曾与本府说,编纂方志时,有颇多遗憾。若你觉刘大人之本繁复,尽可精而改之,不必过谦。”
  众人在心中默默替张屏烧了两摞纸钱。
  高知府再翻了几页纸稿,忽而视线在某两页上反复流连:“这几段话,与前文似非一人手笔。”
  张屏道:“此……”堂下书吏道:“回禀知府大人,有时张大人的成稿,会由小人等重新誊写。”
  高知府微微凝眉:“文风修辞,亦大相径庭。”
  张屏躬身:“下官不擅长抒情文字,人物篇的颂词皆由友人陈筹代笔。”
  高知府抚须轻叩稿纸:“这几段文字,其意感怀,其情深浓,本府看来,竟是已成县志文稿中,最好的几段。”抬眼看向邵知县,“写此文字者,可否唤来堂中,让本府一见?”
  邵知县瞥了一眼张屏,应道:“此人应在衙内,下官即刻着人去叫。”
  张屏再躬身:“他在卷宗库,下官去……”
  高知府抬手:“不必你去,让邵大人着人带来便可。”
  陈筹的确在卷宗库内,接待知府大人的重要时刻,他这种闲杂人等当要回避。陈筹在京城见过几个大官,跟大理寺卿邓大人一比,一个知府,实在不算稀罕,本着看不看都无所谓的态度于角落里远远观摩了两眼高知府的真容后,就进卷宗库替张屏帮忙了。小吏来唤时,陈筹很是纳闷,自己怎么就忽然入了知府大人法眼,一头雾水到了内堂,高知府含笑望着他道:“你叫陈筹?这几段文字做得不错,本府很是喜欢。”
  陈筹愣了一下,立刻行礼道:“学生惶恐,谢大人赞赏。”
  高知府抚须缓缓道:“文字之道,重于自然。情自然,书自然。多修饰固然繁复,刻意简略更苍白惨淡。许多人以为,如方志传记者,直叙便可,其实不然。太史公之《史记》,文辞精妙,如珠如玑,评断之句,更是点睛之笔。若把文章比作建屋,则叙是梁架,情乃砖瓦。皆是直楞楞的文字,就像几根棍子搭了个框一样,空荡荡,无肉无肤,怎可叫文章?”
  陈筹如掉进了棉花堆,一时转不过弯儿,懵懵不解其意,但看周围人脸色及张屏垂头站在一旁的模样,直觉知府大人话风不对,刚考虑着怎么接话,高知府又慈爱地望着他:“你在县衙中,做何差事?”
  陈筹道:“回大人,张屏……张县丞是学生的朋友,学生科试落榜,被张县丞带携到此,偶尔帮忙整整文书之类。”
  高知府微微颔首:“哦,原来是张县丞带你来帮他做事。”
  陈筹听着这话越发觉得不对:“其实也不……”
  高知府再淡淡一笑:“这般才学,屈此实在可惜。本府案下,正缺一文吏,你可愿随本府到府衙做事?”
  陈筹一愣:“这……”下意识转头看张屏,正与张屏视线相遇,张屏眼中无波无澜,脸上亦无表情。
  堂上高知府又道:“食宿不必担忧,府衙自会安排。俸禄,亦应足够你用。”
  陈筹晕乎乎道:“但学生……”
  高知府再道:“三载之后,尔尽可去科考,如若仍不中,依然可以留任。若任内有功绩,本府或可为你做荐,无需顾虑前程。”
  陈筹觉得眼前飞舞着无数小星星,在一闪一闪:“学生……学生不能……”
  邵知县赶紧截住他话头:“陈生,知府大人实在是爱惜你的才华,莫再谦虚推辞,否则连本县和张大人都要一道劝你了。”
  陈筹再看向张屏,张屏低头站着,竟不看他,陈筹一时脑中混乱如麻,只能结结巴巴道:“学生、学生多谢大人抬爱。学生得此恩典,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大人可否容学生过两天再回复?”
  邵知县一脸痛心:“你真是……”
  高知府噙着微笑道:“也罢,本府从不爱勉强他人,只是有此一说,你可自行考虑,明日再回复本府。”
  陈筹退下后,一溜烟回了小宅,关门在房中乱转。到了傍晚,因知府大人与县中长者闲话,共用晚膳,无关紧要人等无需奉陪,张屏便回来了。陈筹扎进他房中:“张兄,你说我怎么回绝知府大人,才能既显得不拂他面子,又不连累你?”
  张屏目光中有什么闪了一下,垂下眼皮:“你应该答应。”
  陈筹急道:“张兄,你以为我看不出来么,知府大人不知道哪里看你不顺眼,借着抬举我来削你,我要趁此顺竿上,我成什么人了?”
  张屏又深深看了他一眼:“但,是个机会。”
  陈筹跺脚:“鬼的机会!我陈筹绝不靠踩朋友得机会!三年之后科考,光明正大金榜题名,那才是自己挣来的机会。”
  张屏的眼中又有什么闪了一下,似要说什么,又吞下不语。
  陈筹团团转了半晌,看张屏屁也不出一个的模样,越发焦躁,索性一头撞出门去。
  天将尽黑,似乎又要下雪的模样,陈筹钻进一家酒楼,要了三碟小菜,一壶暖酒,在一楼大堂的角落里自饮自吃,两三杯下肚,满腔烦愁愈加愁,夹起一筷肚丝,不禁唏嘘,恍惚走神时,忽然听有人道:“陈公子?凑巧凑巧。”
  陈筹茫然转目,却见是县衙户房工房的几名书吏正向他拱手。陈筹忙站起身:“几位大人也来吃酒?不弃就请这桌坐下。”
  那几人笑道:“不打扰陈公子罢?”
  陈筹道:“怎会,几位大人肯坐,是陈某的荣幸才是。”又再相让客气了一番,几人在陈筹这桌坐下,加上陈筹正好四个,陈筹再喊伙计添菜,几人又道:“使不得,怎么能我们三个蹭吃陈公子一个?”
  陈筹道:“先来者做东,一向是这个规矩。几位大人平日对陈某多有照应,若再推辞,那就是看不起我了。”抢过菜单点菜,让再拿好酒温上,几位书吏又再客气了一番。
  菜点罢,陈筹又问:“几位大人未在县衙用饭?”
  礼房的唐书吏常在卷宗库帮忙,和陈筹最熟,答道:“唉,知府大人用晚膳,我等怎有福分列席?就出来吃了。”
  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