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派是先前一直趾高气昂、以主子自称的旗人,以阿桂为首。傅恒病逝后,满族的新旗帜就是阿桂了。这时候旗人再也没有了先前的傲气,主张以静制动,首先发展自己的实力,同时还很玄幻的提议,加强对大清龙脉的保护,以恢复国势,等到实力足够厚,一举拿下大明。不过,这只是他们的表面意思。他们的实质意见,其实就是不要主动进攻南方。应该将满族人迁往东北,从他们建议加强沈阳旧都防守力量可以看出端倪,这其实就是替满族人营造后路呢。
另一派则是汉人刘统勋为首。他们建议,趁着大清军事力量还占有优势,以万钧之势,击垮南方的明朝余孽,再次统一中国。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优势只会向南方倾斜。
不要奇怪汉人大臣为什么还要更加凶残的对付南方的大明,这其实反倒没什么意外的。因为他们在南方的大明看来,就是汉奸,这与明末清初的汉奸没什么两样。虽然做了汉奸,也不想被别人骂,不让别人骂,很难做到,不过有一个最直接最干脆的方法,那就是大家都做汉奸,这样,就没什么理由骂别人了。当初,他们是这么做的。现在,自然也要一条路走到黑。
乾隆明白在座所有大臣的小心思,权衡利弊后,心高气傲的乾隆还是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71年夏,乾隆下令四川总督、湖广总督合兵5万,进攻安徽安庆。南方的大明朝廷,为了确保安庆这个南京上游的屏障,将驻守南京的皇家禁卫军抽调一半,约两万人,乘坐军舰逆流西进,与安庆守军一起,防守安庆。
却不成想,早就悄悄抵达扬州清军主力,快速南下,趁势攻略南京。
经过两年多的蛰伏,清军已然装备了大量新式火器,并经过西洋教官的训练下,满清的火器营面貌焕然一新。不仅体现在武器先进所带来的战斗力增加,西洋教官新式训练带来的关于火器更先进的经验,还有就是人员的大量扩充。原本火器营只有不到8000人,在经过大力扩充,已经成为编制3万人的大型军团。其人员采用满汉混编的模式,满人大约占据其中一半,中上层军官几乎全是满人,就是为了确保满人对于这支部队的绝对控制权。
除此以外,作为战斗尖兵的健锐营也大力扩充到1万人,这是一支冷兵器部队。虽然人数的急剧扩大必然导致单兵战斗力的降低,不过由于武备相应更新,战斗力也是很不错,至少,相对于普通士兵,战斗力是强了不少。
另外,驻防北京的军队也在大量征召满人入伍的情况下,扩编为九万。
这就是乾隆敢于派遣主力清军南下进攻的底气所在。
这一次,乾隆派遣了所有的健锐营1万,与2万火器营,3万普通满汉八旗清军与71年秋悄悄南下,在皇家禁卫军西进后,突然临近南京,意图一举占领南京。
此时的南京,作为大明的首都,也聚集了大明最多的军队。原本有3万5千名皇家禁卫军。这是以在新华夏受训的军官为骨干组建的新式军队,战斗力最为强大。另外,还有驻守南京的警备部队4万人。不过这只部队虽然也是大量装备新式火器的火器部队,只是缺乏训练,战斗力其实一般。不过,这支部队的守备沈永强倒是信心十足,来源自然是新式火器。
清军突发而至,大明朝廷自然让军队驻防城墙,不得懈怠。沈永强作为南京守备,也是责无旁贷的主将。至于皇家禁卫军,主要作为机动力量存在,还有在万一的情况下,为掩护朝廷撤退做准备。
不过,出于同僚之意,皇家禁卫军统领陈辉,还是对沈永强做出警告,要求小心清军夜晚攻城。作为新华夏培训出来的高材生,对于清军还是有些了解的,自然是得益于崖山人后世打来的认识。此时的清军野战能力相当不错,从清缅战争中也能看出来。
在白天,视野开阔,可以充分发挥守军的火器优势,根本不会担心清军能够攻上城墙,所担心的,最可能的是清军趁着夜色攻城。此时,守军的火器就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沈永辉却认为,身处黑暗,对于清军与大明军队来说,都是一样的劣势,无所谓谁就占据更大优势。更何况,清军远道而来,必然会安排休整,刚开始几天,并没有太过小心。虽然在夜晚也安排了守备力量,但是,其余部队甚至都是卸甲而眠。
却不成想,清军在之前已经休整多时。虽然一天一夜的急行军依然疲惫,不过经过一天的休整状态还是不错的。
当天晚上,清军以健锐营为前锋,直接发起了最高强度的进攻。
以健锐营的强悍,战斗结局其实已经注定。在后世,中国军队多次拔除日军据点,往往都是趁着夜色。其原因自然就是,黑夜给与火力薄弱方一个极大的突发优势,让其最大程度的拉近与日军的距离。结果往往也是获胜居多。
而此时,清军健锐营的士兵,冷兵器作战能力绝对是当世数一数二的,拿下南京其实是必然的。甚至,不要说南京,就是新华夏的华京,英国的伦敦,如果突然遭遇健锐营的夜间进攻,都很难保住城池。
大明朝廷直到第二天凌晨才知道,南京外城墙已经陷落。
此时,若是有威望的将领组织反扑,其实还是有可能将清军赶下城墙的。但是,明显的,此时的大明军队,缺乏这样一言九鼎的军事统帅,即使是在新华夏深造过的皇家禁卫军军官,也没有这样的威望。说实话,近代化国家的军队,讲究集体的力量,也很难涌现出威望卓著的军事领袖。比如,美国著名的开国领袖华盛顿,你要是仔细观察他的军事生涯,也很难发现汉人习惯上认为的奇谋巧计,更多的是实打实的兵力比拼。
此时,沈永辉已经率领自己的护卫军团,挟裹这败军,从南京的南城门溃逃了。军队都乱成一团了,大明朝廷自然更加没有组织反扑的决心,他们可没有与清军巷战的决心。在皇家禁卫军的护送下,上至皇帝下至普通地方官员,逃出南京。沿途根本没有长时间停歇,一直抵达杭州,以杭州为临时都城。
抵达杭州的第一件事,就是抽调四方的军队,汇集杭州,意图坚守。当然,也没有忘记新华夏,请求新华夏出兵支援,夺回南京。
对于大明的求救,新华夏很有一种怒其不争的感觉。毕竟,驻守南京的是全部装备新式遂发火枪的火器部队。虽然军械技术水平比新华夏略低,但是已经不差于此时主要西方国家的主流水平。
虽然战败有客观原因,比如清军有冷兵器时代最强的特种战士,还趁着夜色偷袭。但是无论如何,清军虽然占领了一段城墙,但此时大明军队主力几乎无损,依然有超过4万的部队,如果在城内与清军巷战,即使不能胜利,但是让清军伤筋动骨还是能够做到的。在凭借地利优势,集结重兵,对他们进行围歼,胜算就极高了。
新华夏虽然惋惜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但是,该救还是必须救,否则心血就白费了。只是具体到战略战术上,到底怎么就,就成了议题。
为此,林航组织了国家安全会议,并按照常例,主持了这次会议。
由于涉及到军务,吴永恒与刘永清作为军方两巨头自然要出席会议。
两人显然早有腹案。因为此次对满清的战争,注定了是陆军为主角,因此首先是刘永清发言。
刘永清提出,按照大明的请求,新华夏直接出兵南京,其实并非上策。因为,此时的南京想必已经完全为满清所控制。等到新华夏援军赶至,经过休整的清军,背靠城墙,攻打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即使攻克下来,对于提振民心也没有太大效果。毕竟,我们只是收复失地,而不是开疆拓土。既然如此,不如直接进攻北京。此时的北京,精锐已经被派到南方,城内的守军要么老弱,要么新兵,攻打起来难度应该不大。一旦占领北京,意义就太大了。满清都城陷落,必然导致威望扫地。迎接他们的只能乖乖退回东北。这样,距离大明全占中国已经为期不远了。
吴永恒却表示反对。经过几次战斗,显示,清军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新华夏军队在没有数量优势的前提下,并不能确保战斗的胜利。既然如此,不如充分利用海军优势,封锁长江,截断南下清军的退路,同时也阻断北方清军南下支援,让这只南下清军成为孤军。再配合南方的大明军队,全歼这支军队并非难事。
第一百零八章 警觉的福康安
刘永清再次反驳:虽然这样的战斗比较轻松,付出也较少。但是所谓困兽犹斗,一旦将这支南下清军包了饺子,很难阻止他们肆虐江南。即使最后围歼了这支清军,富裕的江南也必将糜烂一片,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吴永恒反驳,“你想让我们新华夏付出多少条性命,为南方的大明夺取北京?”
刘永清则说道,“大家源自华夏,为自己的祖先留些血泪算什么?”骨子里,刘永清还是一个解放军战士。
张柏林补充道,“严格说来,我们是新华夏人,请大家记住这点。”他的潜台词是说,我们即使帮助大明,也要在确保自身里的利益。
既然谈到新华夏的利益,政府官员终于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先不谈是否能够占领北京,或者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从大明迅速统一张国这个角度出发,对于新华夏到底有多少好处?
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现在,新华夏与大明交好,不代表永远就是朋友。此时的大明,主要官员都在新华夏接受过培训,他们已经明白,一个光专注陆地的国家,注定只能成为二流的国家。只有海军同样强大,才能名副其实的成为世界大国。海洋,不仅是国家战略所需,也是经济所需,政治所需。海洋的资源甚至超越了陆地。马汉的《海权论》在大明军队与政府内部也是与许多赞同者的。可以说,新华夏教会了学生近代意识,却也给自己增添了一强敌。
一个统一的大明,目光注定会投向外围。东亚、东南亚作为中国传统的势力范围,一旦大明关注此地,想要拥有这些地区的宗主权并不困难。
而新华夏的目标呢?随着北美地区的人口的逐渐增长,新华夏对于本土的安危已经不放在心上。因为一个新生的美利坚注定了不能在短期内威胁到新华夏。等到美利坚稳定并打算扩张时,它会发现,西方的邻国已经不是它所能够轻易招惹的了。因此,新华夏此时已经开始将目光放在了国外。
先是东南亚的新加坡、兰芳自治领,后是澳洲,都是新华夏目光对外的体现。控制了东南亚,就控制了东亚南下的航道。不仅如此,南亚也是新华夏关注的目标,因为南亚有新华夏需要的许多资源,比如柚木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此时,西方造船都以橡木为主,少量会因地制宜的以柚木材料。相对而言,自然密度更大、含油脂量更高的柚木更适合造船。更何况,南亚还有铁力木更是最优秀的造船材料,南亚也有不少。
新华夏虽然已经决定,全部的军舰都用钢铁制造,但是商船却不在此列。
商船不用太考虑防护性,因此,此时造船行业最常用的木料完全符合使用要求。虽然后世的木材成了天价,钢铁则是白菜价。但是,此时,钢铁才是最贵重的战略物资。因此,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