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败家子-第10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弘治皇帝却是非常的高兴,但依旧一副威严的朝那赵大道:“将头抬起来。”
  “是,是,是……”赵大虽哭,想来是被揍得狠了,心里怕了,竟是没有半分的桀骜,乖乖抬头,眼睛闪烁。
  弘治皇帝看着眼前披头散发,面目全非,目光没半分傲气的赵大,竟是吃惊的开口问道。
  “你这样的人,竟可尊为堂主?”
  赵大:“……”
  “这白莲教,有多少香众。”
  赵大此刻不敢欺瞒,如实交代起来。
  “已……已大不如前了,成化年间的时候,两京十三省遍布香众,有十万之众,而今,却是……却是……”
  弘治皇帝倒是显得心平气和:“你们欲图谋害何人?”
  赵大道:“自是谋害齐国公,齐国公为国为民,咳咳……效忠朝廷,有经天纬地之能……我们要行大事,非要害死齐国公不可,小人万死,被人……被人蒙蔽,差一点,铸成大错……”
  朱厚照听着,不由道:“呀,不是说张升吗?”


第1339章 刮目相看
  朱厚照说话,总是能让人有些尴尬。
  当然,弘治皇帝对于朱厚照的怪话已经见怪不怪了。
  自己的儿子,是什么德行,他是清楚的,什么都好,就是总会发出惊人之语,说一些不着边的话。
  从前,弘治皇帝总为此而生气,堂堂储君,总是不分场合的胡言乱语,这还了得。
  可打了这么多年,依旧还不见长进,显然,这是改不了了。打了不改,不改还打,最终打不动了,索性……只好妥协,因而,朱厚照任何稀奇古怪的话,弘治皇帝都会自动的过滤掉,当作没有听说过。
  只是听到这些白莲教匪竟是要刺杀方继藩,弘治皇帝心里后怕不已,整个人竟是有些发抖,双手不由握成拳头,他脸色变得严厉起来,微眯着眼眸睥睨着赵大,从鼻孔里冷哼出声。
  “真是好大的胆子,朕平日待民如子,虽也有缺失之处,却也问心无愧,你们如此胆大妄为,简直可恶至极。”说着,他不由沉默了一会,接着又开口问道。
  “你们如此猖獗疯狂,为了杀害朝廷命官连性命都不要,莫不是有什么冤屈?”
  赵大沉默了片刻,他眼睛有些飘忽,可看了一眼一旁押着他的刑吏,便打了个寒颤,道:“小人此前只是寻常的农夫,因为虔诚,随时侍候在教主左右,才一路被他提拔起来,种庄稼太苦,在教中,却有人供养。”
  这是大实话。
  已经无关其他问题了。
  弘治皇帝已经懒得再去问了,厌恶的皱了皱眉,便冷冷道:“将他押下去,移交锦衣卫,送诏狱吧。”
  刑吏们没有怠慢,将人押下。
  对于赵大的回答,弘治皇帝显得有些焦躁,这世上终究还是有许多野心勃勃之人哪,只要能鼓动百姓,便可脱离生产,打着各种旗号,在内部各自封官许愿,自会有被蛊惑的百姓供养着他们。
  等那赵大押了下去,弘治皇帝深深吐了一口气,竟是忍不住发表感叹:“想来,这就是所谓的人心吧。”
  一声叹息,弘治皇帝又继续道。
  “因而,朝廷还是任重道远啊,今日诛灭一个白莲教,明日,自会有其他的道门,将其取而代之,他们现在固然闹不出什么乱贼,可一旦天道有变,就是他们有机可乘之时。”
  弘治皇帝看着太子,心里略有担忧,自己当政,这些人的危害不大,自己的儿子,也有几分模样,想来,区区白莲教,也翻不起浪来,可是自己的孙子,自己的曾孙呢?
  这其中,实在有太多太多变数了。
  想到这些,弘治皇帝不禁有些害怕了,双眸浅浅一眯,环视着众人一圈,问道。
  “诸卿,怎么看待?”
  牟斌在一旁,羞愧的说不出话来。
  堂堂锦衣卫,捉拿钦犯,还不如顺天府,现在还能说啥?
  弘治皇帝见身旁的牟斌缄默不语,不由一脸期待的看向方继藩。
  方继藩徐徐道:“陛下,此次捉拿钦犯,除了刑吏和新城兵马司用命之外,这百姓,也给与了不少的帮助,若是没有他们为之通风报信,随时刺探周遭的异常,要捉拿这些教匪,不啻是大海捞针。”
  方继藩顿了一顿,又道:“似白莲教这等道门,层出不穷,想要解决,根本之途,儿臣以为,重在教化。自然,此教化非彼教化,以往朝廷教化百姓,只讲仁义道德,可百姓们又有几人听得懂呢?在儿臣看来,读书可以明理,所谓教化,不是靠几篇仁义道德的文章,宣示于众,便可做成的事,也并非是考了几个秀才,府县中有几个生员,其根本之途,在于让更多人入学读书,读书可明志,可明理,自然也就不太容易被人蛊惑了。”
  弘治皇帝听言,若有所思起来,随即便又点了点头:“你继续说下去。”
  方继藩道:“以往的读书人,只能去科举,因而对于庶民而言,这科举的途径,实在的过于狭窄,三年之中,朝廷能录取多少进士,又有多少举人,亦或有多少的秀才呢?这样的人,都是凤毛麟角,百姓们又是贫困,自然不敢让子弟们读书。”
  “因而,要推广这等教化,首先要做到的,儿臣以为有三,其一:需大力的兴办公学,尽力的减少读书的资费;其二:使百姓们较为富实,能够吃饱穿暖,可以勉强供养子弟读书;这其三,才是最重要,是要让人真真切切的看到读书的好处,若只是仁义道德的教化,却不告诉人们,读书能获得什么,儿臣认为这是不妥当的,在新城,人们就养成了读书的风气,倒不是因为读了书,就可参与科举,可以作秀才,可以做举人,如此,光耀门楣;而是在于,新城有太多的岗位,需要有人舞文弄墨,而读了书出来的人,不但工作较为清闲,薪俸也是不菲,因而,人人都愿意让自己的子弟,成为那样的人。”
  “陛下,大明的百姓,是最实在的,他们从不敢有太高的奢望,也不曾好高骛远,对他们而言,金榜题名之事,远在天边,那远在天边的事,与他们何干?只有近在眼前,实实在在的好处,方可使他们下定决心。自太子殿下掌顺天府之后,一直将教化当作是头等大事,在京师里,设置了一百多个蒙学,三十多个职学,还将这府学和县学,改变了职能,用来招募想要学大学问的读书人,甚至将西山书院引入旧城和新城,开办联合学堂,而今,京中入学的儿童,少年,青年,已有十三万人。”
  二十三万人……
  这个……倒是弘治皇帝不曾关注到的。
  可如今听来,这个数目,实在是吓人。
  这几乎适龄之人,有近四成,都入学了。
  这需要很大一笔银子。
  弘治皇帝在心里暗暗算着,也没答案,便开口问道。
  “那这要花多少银子?”
  方继藩道:“太子殿下和儿臣,也曾为此而烦恼过,不过……效果,还算不错,太子和儿臣,将顺天府的礼房,专职划拨出了一批人,负责统一教材,对公学进行管理,教材统一,便可直接印刷出书本,且入学的孩子多,一个老师,可带数十人,虽不及私塾那般,可这样算下来,其实成本都被均摊了。”
  这个时代的教育之所以昂贵,不但在于书本值钱,而且还让孩子读书,不事生产,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还有一个问题就在于,没有真正意义的公学,也没有一个教育的统一标准,一旦设立了标准,一个老师,带着数十个孩子,虽是紧张一些,却可以给更多的孩子读书的机会。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原来如此,朕竟不知,这是太子的主意还是你的主意?”
  方继藩道:“当然是太子殿下,为了教育,呕心沥血的结果。太子殿下常常对人说,北直隶的顺天府,乃是首善之地,是天子脚下,倘若连这里,读书的人尚且都是凤毛麟角,那么,便是顺天府尹的渎职,为了公学的事,太子殿下花费了不少的心思,甚至每一个教材,都是他精心的挑选过的。”
  弘治皇帝显得有些不信,却又不免生出了几分欣慰之心。
  这可是从前从未有过的事,想不到自己的儿子在这里任府尹,居然做成了。
  虽然弘治皇帝不知道效果如何,可白莲教反手之间,灰飞烟灭,足见太子是有几分本事的。
  最重要的是,太子能想到通过来推行公学来提倡教化,这本身,就说明太子有爱民之心,也渐渐的掌握了治国之道。
  弘治皇帝饶有兴趣道:“什么教材,取朕来看看。”
  朱厚照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如木桩子一般,站着不动。
  倒是堂中站在角落里的礼房司吏,忙是取了一本教材来。
  弘治皇帝一看,这是一本纸质极普通的蒙学书。
  弘治皇帝翻开第一页,咦,上头还有插画。
  画中的,是骑在马上,开弓引箭的朱厚照。
  弘治皇帝:“……”
  罢了,太子就是这一副德行的,习惯了。
  第二页。
  还是插画。
  这一次是拿着扳手,在蒸汽机车边的朱厚照。
  弘治皇帝:“……”
  这就有点让人无法忍受了,又是你。
  弘治皇帝耐着性子,又翻一页,怎么还是你。
  第三页,是织着毛衣的朱厚照。
  第四页……在蚕室里拿着手术刀的朱厚照。
  第五页……在耕田的朱厚照,认真而又专注。
  第六页……朱厚照抚摸着一头耕牛,露出笑容,就仿佛,他和牛之间,有着冥冥之中的联系,这一页,似乎宣示着朱厚照是个爱牛之人,而牛总是和农业相关的。
  每一页都是朱厚照,或是英气逼人,或是儒雅,或是专注……
  弘治皇帝倒吸了一口凉气,他觉得自己的心口有点堵得慌。
  然后他抬头看了朱厚照一眼。
  朱厚照朝他乐。
  “……”


第1340章 兴我大明者,太子也
  呼……
  翻到了第七页……
  弘治皇帝居然看到了自己。
  嗯……是一幅画像,头戴通天冠,穿冕服,端坐其上,威势十足。
  居然还有自己……
  自己该是喜还是忧呢?
  这逆子,真是胆大包天,这岂不是骑在了朕的头上?
  天地君亲师,你占了前头六页,朕却在……
  弘治皇帝抬眼,狠狠的瞪着朱厚照。
  这太胡闹了,这是书本啊,是要教授给孩子们的,若是别人看了,那么……这岂不是君臣父子纲常乱了吗?
  朱厚照眨眨眼。
  仿佛感受到了父皇的愤怒。
  不过他却是老神在在:“父皇,儿臣知道父皇的意思,父皇一定是想问……那个,那个……为何父皇的画像,却在后头,哎……哎……父皇注意看看,朝下看。”
  弘治皇帝半眯着眼睛朝下看去。
  却见那画像下头,写着赫然的一行字:“第一页……”
  “……”
  然后他翻回了朱厚照那幅真正第一页的朱厚照骑马照,那下头,却写着‘第二页’。
  这几乎形同于是掩耳盗铃,侮辱人智商了吧。
  弘治皇帝还是忍不住道:“真是岂有此理。”
  朱厚照忙是解释道:“父皇,这不怪儿臣哪,儿臣起初排版时,父皇就该在最前的,可是那些该死的印刷匠人们,弄错了,儿臣就想,这印都印了,可不能糟蹋了银子,重新印过不是?要不,若是父皇实在是生气,那么索性将那印刷作坊上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