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棍厨子在大唐-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我噢……我擦……”
  姜二是喝起了面烫,可外面围观的村民崩溃了,这什么情况,张家村最知名的恶霸,吃人不吐骨头的姜二,吃遍了张家村所有饭庄霸王餐的姜二,居然花钱吃饭了?
  而且还是花了100钱去吃一碗冷淘,最可怕的是,他居然还如此的安静,没有一点地痞流氓的样子,这还是姜二吗?
  外面的议论声此起彼伏,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姜二和孙家食舍内的任何人,因为他们也是在用自己的热情去对待孙家食舍的第一个客人。
  外面的人通过那开放式的后厨,可以看见里面的人是如何操作的。
  杨萧拉面,张嫂是水案负责将早就洗好的配菜进行切丝装碟,孙嫂则负责炸酱的制作和煮面的工作。
  片刻之后,姜二的面烫便见底了,所有人都可以见到,姜二已经热的不行了。
  顶着本就炎热的天气,又喝了一碗面汤,这样的配置弄的本就肥胖的姜二连衣衫都湿透了。
  眼看姜二就要坐不住了,这时只听赵六一声大喝。
  “客官久等,冷淘来了。”
  说着,只见赵六拖着一个圆形的托盘从后厨走了出来,托盘上整齐的摆放着一只青瓷碗和八个瓷碟,赵六将早已摆好的面碗放到姜二的面前。
  “客官您的冷淘。”
  说完,便开始一碟一碟的将配菜和酱料倒入姜二的面碗之中。
  每倒一碟,口中还念起了杨萧改好的那首打油诗。
  清河春色好,缓步孙家移。
  夏浪热如虎,冷淘解温宜。
  槐叶初新装,水转浪花词。
  风翻吹槐树,惟有冷淘情。
  劲道十足的朗读在配上那当当的碰瓷声,让这一碗面条变得不一样了起来,就在赵六读完,带着范说了句。
  “菜以上齐,客官慢用。”之后。
  现场居然响起了一片的叫好声,这样的气氛弄的姜二更加的神气了,要知道他可是第一个体验这种服务的人。
  带着这样的好心情,姜二拿起了那双比普通竹筷长很多的筷子搅拌了一下碗中的冷淘,然后一口吃了下去。
  也就是在这一瞬间,姜二的表情凝固了。
  而同时凝固的,还有外面看热闹的村民,他们可是最急切想知道这味道如何的人,有些人甚至都开始咽起了唾沫。
  然而片刻之后,只见那姜二突然从沉默中恢复了过来,什么都没说,只是开始大口大口的吃起了面前的冷淘,最后恨不得将那冷淘碗都给舔干净。
  姜二吃完,刚刚放下碗筷,赵六便恭敬的给姜二送来了一张草纸,示意是给姜二擦嘴用的。
  姜二高兴的接过草纸,擦完之后才牛逼哄哄的站了起来,看着外面的众人高声大笑。
  当姜二穿过人群的时候,面对那扑面而来的议论之声,姜二只是的淡淡的道。
  “这100钱花的,爽。”
  说完,便扬长而去。
  然而就在他离开的一瞬间,杨萧等人便是见到,几乎在门口看了半天的人都是一溜烟的挤进了孙家食舍,口中不断的嚷嚷着。
  “给我来碗冷淘。”
  杨萧见状,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营销的机会,连忙大声喊了句。
  “今日本店只准备了五十碗冷淘,先到先得,预购从速。”


第二十一章 清河县城
  孙家食舍革新后的第一个销售日,基本以销售一空而告终,五十碗天价冷淘在两个时辰之内全部卖出。
  即便在关店的时候因为有很多人没有吃到,让杨萧等人遭受了很多的流言蜚语,甚至是恶意的辱骂。
  但杨萧也没有惯病,依然选择直接关闭了大门,门外则挂上了“售罄”的牌子。
  闭店后,可以说大家的心情都好到了极点,看着那已经堆了一地的铜钱,张嫂的嘴笑得都合不上了。
  她真是没想到,平时要忙活几天,每天要卖100碗冷淘才能得到的回报,这只是两三个时辰就完成了,这怎能不让她欣喜。
  事实证明,杨萧的革新算是初见成效,而因为杨萧出色的发挥,也是为自己赢得了大半天的假期。
  让杨萧意外的是,当孙嫂说完这话之后,张嫂居然没有反对,还一个劲的说。
  “该休息、该休息。”
  杨萧自然不会客气,扔下众人便打算离开了孙家食舍,可还没走多远,赵六居然跟了出来。
  “师父,你去哪儿啊?”
  杨萧看着这个徒儿无奈一笑。
  “玩去,你去不?”
  赵六猛的点头,似乎只要杨萧带他走,哪儿他都去。
  杨萧回过神来查看了一下自己的“鬼厨系统”。
  “主线任务:利用鬼醋诠释一种新的菜肴,使孙家食铺的声望达到一万点(852/10000)。”
  短短一天的销售虽然只卖了50碗冷淘,但声望居然增长了700多,那么就说明这声望的增加并不是完全取决于销售,而是知名度,这样一看,这任务的难度也算是降低了不少。
  想到这里,杨萧突然想到了自己从系统那里得到的那瓶鬼醋。
  “诠释一种新的菜肴?也是时候研究一下这东西了。”
  说着,杨萧突然看向了赵六。
  “从这里去清河县城需要多久?”
  赵六脱口道。
  “步行的话需要3、4个时辰,驾车的话,一个时辰就能到。”
  杨萧点了点头。
  “好,你去找辆车,跟我去躺清河。”
  赵六一愣,但马上点了点头就跑开了。
  杨萧此次前往清河县城的目的其实主要是想买两条草鱼,用来研制自己的新菜“鬼醋版‘西湖醋鱼’”。
  之前杨萧与张嫂打听过,贝州地处河北道,这里水产还算丰富,但多数水产还要进城去买。
  特别是杨萧口中的那种草鱼,即便在清河县城最大的水产市场“西市”,也不一定能找到几条,张嫂也是在进城赶集的时候,偶尔见过一两次。
  当然,杨萧借口是去买鱼,其实也是想出去走走,毕竟自己来到大唐之后,还从来没出过这个小山村,这对于一个穿越者来说,实在是太丢人了。
  很快赵六就弄来了一辆马车,虽然这马车有些低调过了头,甚至连蓬都没有,但杨萧还是很满意,毕竟比自己用腿走要好的多。
  ……
  贝州位于河北道,其下有八座县城,分别是清河县、青阳县、武城县、临清县、经城县、漳南县、历亭县和夏津县。
  其中以身为治所的清河县最为繁华。
  杨萧与赵六来到清河城外的时候已是下午,站在远处望向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古城,杨萧的内心还是很激动的。
  毕竟自己也是第一次进城,要知道后世的古城虽然也有保存相对完好的,但在高楼大厦的衬托下,还是略显平庸了一些,没有这种看得气势磅礴。
  因为有赵六的府兵凭证当作路引,也就是类似于在公司上下班出示的胸卡,杨萧与赵六很顺利的便进入了清河县城。
  然而,当进城之后,杨萧才是感觉到了那种古代城市给自己带来的震撼。
  清河城内很大,杨萧目测了一下,估计占地面积得有二三十平方千米,大概会有一个清华大学的大小。
  在城内,几乎到处都是木质的古楼和木房,可能因为是治所的缘故,这里的楼屋材质都很不错,木材很新,城市面貌相对整齐,这样的古城,即便是在现代,也能算得上是5A级风景区了。
  当然,这其中自然也有一些类似于棚户区的贫民区,房子老旧,有的甚至都出现了塌陷,但大多数还是比较完好的。
  而除了面貌上比张家村不知好了多少之外,这里的人气也是相当的旺盛,虽然已经过了中午,但大街上依然是人头涌动,有不少的店铺还开着门,同时在街上还会看到零零散散的游客,指指点点可不热闹。
  杨萧感受着这种自由,心中不免兴奋异常啊,要知道在张家村的日子,自己就跟牛差不多,每天不断耕作,累的要死,这旅旅游换换心情,看来还是在所难免的。
  杨萧并没有听赵六的去吃那硬的要死的干粮,而是找了一处位置还算不错的客栈先落了脚,毕竟得把马车存放起来啊,不能去逛水产市场的时候还拉个马车,这就有些不像话了。
  简单收拾了行囊之后,杨萧便打算先填饱肚子,于是就在客栈里点了两个小菜,又要了一壶酒,与赵六吃了起来。
  其实如果按照杨萧给自己规划的蓝图,他是并不打算一直在张家村经营那孙家食舍,毕竟那只是个小山村,即便你做的东西再好吃,也很难冲出这种地域的束缚。
  毕竟这是古代,没有汽车、轮船、火车和飞机,就算你的手艺再好,传进了洛阳、长安,人家也没那闲工夫驾几百里的车,来吃你的冷淘。
  所以这清河城算是杨萧短期内最好的目标,因此在吃饭之余,杨萧经过与店小二简单的攀谈,也是打听到,这清河城的饮食界,竞争的还真是很激烈。
  以店小二的说辞,这清河县的酒楼有一个排序,被称为一楼,三阁,五大家。
  具体一点就是,最牛逼的就是坐落在清河县中心地带的“天满楼”,也就是郑东昌之前所在的那所酒楼。
  而在天满楼之下,则是被称为三阁的云雀阁、潇湘阁和凌峰阁,他们三家的菜品各有特色,而且都是清河县的老字号,所以生意也都不错。
  接着在三阁之下,就是那所谓的五大家了,说白了就是五间酒家,至于都是什么名字,杨萧也没有记住。
  不过在得到了这样的讯息之后,杨萧还真是对着清河城更感兴趣了,那种前世对厨艺的追求以及探索的欲望,似乎又回来了。
  想到这里,杨萧也不再多问,毕竟时间也很晚了,当务之急还是要去买鱼,还不知道能不能买到,所以简单的吃过了饭,杨萧便与找六起身出发。
  而他们的目的地,就是清河城靠近西市的“水产市场”,据说几乎整个清河城酒楼的水产,几乎都产自那里。
  PS:新的一周,各位求个收藏和推荐票,有的朋友投过来吧,清晨第一更送上。


第二十二章 清河城“鱼市”
  清河县城的“水产市场”在清河县城的西市,与现代一样,在大唐那个年代,几乎相同的产业也都会选择集中经营,如果需要水产品,那么就去清河县西市。
  这就与在燕京买电脑就去中关村是一个道理,鹤立鸡群的事,是商业的大忌,毕竟消费人群是集中的。
  当然,如果你在水产品市场中开个卖煎饼果子的店也不一定就会倒闭,毕竟人都需要吃饭嘛,但这只是极少数的。
  来到西市之后,杨萧发现这里与自己在现代去过的水产品市场简直就是两回事。
  在现代的水产市场,几乎家家卖的东西都大致相同,虽然那些过道也是水连天水连地的很泥泞,但起码规划的还算规整,所有的商家也都在自家的店铺内售卖。
  当然,国内最牛的城管队伍在这里功不可没,可这清河县的水产品市场,杨萧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
  “太特么乱了。”
  这是一条大概长三百多米的巷子,整个巷子几乎已经看不到路了,道路的两端被人们占得满满的,水产遍布一地,被各种各样的容器承载着。
  这里的人几乎都是渔夫的打扮,身上穿着防水性能稍好的步靴,手上拎着布袋,帮需要的人抓鱼,杀鱼。
  而买水产的人也布满了整条街,虽然已是下午,但讨价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