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他心里又有点好笑,原本师父就十分纳闷为何神殿会如此锲而不舍的针对唐宁,如今知道了原因肯定更加纳闷了。
一路前往五军都督府,唐宁能明显的感受到,林将军一直都有些发怔。
其实不止林将军发怔,还有一个人也在发怔,那就是霍英杰,此时的霍英杰混在唐宁的侍卫之中一点都不起眼,但是唐宁还是感应到了他有些发怔。
这让唐宁有些惊讶,林将军初次听到这些有些震惊,发发怔还能理解,霍英杰为何会发怔?
不过这时候的唐宁还没空问他。
皇帝突然驾临,五军都督府的将领们十分惊讶,全都恭敬的迎了出来。
唐宁也不是第一次来五军都督府了,但是这一次来他的身份却已经今非昔比,心中颇为感慨。
当初户部克扣南山大营的粮草,他还来五军都督府找过,如今他再次踏进了五军都督府,这里大多都是曾经的熟面孔。
只是他们全都恭敬的跪倒在地,唐宁笑道:“都平身吧!”
一众将领们恭敬的跟着,当初秋狩时,唐宁恭谨的烤肉的场景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随即越来越淡。
因为他们看着唐宁走在前方的身影充满了威严,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少年了。
虽然他们十分恭谨,唐宁看着他们还是感觉挺亲切的,笑着说了一会儿闲话,随即在几个都督、都督同知的陪同下前往京营各部巡视。
京营数十万兵马,大大小小近百卫,要巡视完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不过唐宁还是决定抽出时间来全都巡视一遍。
蓟州军的封赏已经结束了,唐宁亲自巡视勉励了一番之后,蓟州军也离开了京畿,返回蓟州驻防。
不过蓟州军的不少将领留在了京营,也有京营的将领进入了蓟州军,虽然京里如今局势十分平稳,但是他还是要防患于未然。
蓟州军浩浩荡荡返回蓟州,但是消息的传播远比他们的速度要快的多,唐宁登基诏书都已经快贴遍了大周的所有州县。
蓟州的军民百姓都十分关注京里的局势,而草原同样关注。
当蓟州军攻进皇宫,二皇子身死的消息传到蓟州,随即飞快的传到了草原。
身处汗庭里的海雅公主十分关注京城的消息,她的心里有些矛盾,既有些希望唐宁能够成功,又有些希望唐宁失败。
京里的消息终于传来了,京营倒戈,二皇子身死,百官迎唐宁进入了东宫,择日举行登基大典。
海雅公主既感到有些欣喜,又感到有些失落,若是唐宁成了皇帝,那还会来蓟州,还会来草原吗?
即便是他想来,也会遭到群臣的反对吧!
既然你不来,那我就去京城。海雅公主下定了决心,唐宁登基为帝她总要去恭贺的嘛,这也是应有之义,她立即为自己找了一个理由。
第682章 暗流汹涌
唐宁每天都抽出时间来巡视京营各部,这让将士们的心安定了下来。但是却有些暗潮汹涌。
因为锦衣卫、内卫司仍然在不停的抓人。
随着京里渐渐安定了下来,锦衣卫的动作就愈发的显眼。封赏早已经结束了,需要惩戒的人也该被抓的差不多了才是,怎么还在继续?
最重要的是,如今被抓的竟然不只是官员,连马车行的掌柜的都被抓走了,这是要闹哪样?
这马车行的掌柜的难道还牵涉到了谋逆当中?
眼看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朝里的官员们也有些坐不住了,这到底何时是个头啊?
最重要的是,在朝中的官员们看来,很多人有些无辜。
京里的关系就像一张密密麻麻的大网,抓的人越多,触及的网就越大,遇到的反弹也就越大。
虽然皇帝才刚刚登基没有多久,现在反对皇帝的决策似乎有些不明智,但是还是有人渐渐坐不住了。
于是便开始上书起来,他们还不敢矛头直指皇帝,便将矛头指向了锦衣卫和内卫司,弹劾锦衣卫和内卫司乱用公器,牵连无辜。
奏章雪花一样飘进通政司,随后又被送到了乾清宫。洪诚带着小太监忙的脚不沾地,奏章实在太多了。
正处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奏章确实多,因为都忙着进贺表呢。
京官的贺表刚刚结束了,地方的贺表也开始到了京里了。那些地方的官员们刚刚进献了贺表,这过了没多久呢,得,皇帝又换了,这下傻眼了。
这麻烦大了,上次送入京里的贺表不知道会不会被新皇帝看到,这要是被新皇帝看到的话,那还有了得?
心里吓了一跳之余,赶紧再写贺表,这次更是绞尽脑汁写的花团锦簇,要把先前的过失补上。
所以贺表飘飘而来,虽然贺表占了大多数,但是夹在当中的也有弹劾内卫司和锦衣卫的奏章。
这些奏章唐宁当然知道,那些贺表他没怎么看,反正就是那些花样,看上两本就腻了,反倒是弹劾的奏章他看的多。
甚至看的津津有味,早不怎么说这文人就是文人呢,笔杆子玩的溜,弹劾的奏章让唐宁有种大开眼界的感觉。
也有武官掺和进来弹劾内卫司和锦衣卫,那奏章就没什么趣味了,干巴巴的就是干劾。
虽然唐宁看的津津有味,但是他却装作没看到,看完就跟那些贺表混在一起了。
锦衣卫和内卫司本就消息灵通,早就知道有不少官员上书弹劾他们了,不过他们倒没有放在心上,一来皇帝看了奏章根本就没发话,二来,抓人本就是皇帝的吩咐啊。
于是锦衣卫和内卫司的人没有丝毫紧张,也全当那些弹劾的奏章不存在,该抓人的抓人,该审问的审问。
这下更多的官员坐不住了,大家都还矜持着不向皇帝刚刚登基就矛头指向皇帝,结果,皇帝竟然对上书的奏章全无反应。
这怎么能行?
此风断不可长啊!这要是继续放任下去,皇帝非得成为昏君不可!
于是上书的官员更加多了起来,一来是因为锦衣卫和内卫司仍然没有任何收敛的意思,二来则是要纠正皇帝的错误。
这下上书的奏章就不只是针对锦衣卫和内卫司了,不少文官们把矛头指向了皇帝。虽然还有点克制,但是唐宁再看起来可就不是津津有味了。
越看越是窝火,唐宁索性不看了,径直去了坤宁宫。
“真是气死朕了!”唐宁一进坤宁宫就气道。
容萱微微福身道:“怎么了?谁气着皇上了?”
“还不是那些……官员!”唐宁说到最后生生将狗官两个字给咽下去了。
虽然他把狗官两个字咽下去,没有说出来,但是容萱还是听出来了,有些哭笑不得道:“皇上,您如今是君临天下的天子了,怎么还……他们这是怎么气着您了?”
唐宁生气道:“锦衣卫和内卫司还在办案,这些文官们不明就里不说,哼,竟然还上书骂朕!真是气死朕了!”
唐宁摇头晃脑道:“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臣工尽言,而君道斯称矣。昔之务为容悦,阿谀曲从,致使灾祸隔绝、主上不闻者,无足言矣……”
容萱听唐宁背了几段,笑道:“咦,这奏章的文笔虽然辛辣了些,但是确实有道理啊!”
唐宁瞅着容萱不满道:“你哪头的?”
容萱笑道:“臣妾当然是皇上的人,这些大臣们不明真相,觉得锦衣卫和内卫司牵连无辜,上书言政这也是他们的分内之事啊!”
“所以臣妾应该恭贺皇上,皇上的大臣们宁愿冒着被皇上责罚的危险也要上书言事,这说明皇上选贤任能,任用的官员们勇于任事!若果他们明知道锦衣卫和内卫司牵连无辜却袖手旁观,难道这是皇上所希望的吗?”
容萱这么一说,唐宁心里倒是舒服了不少,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算了,朕就不和他们计较了!”
容萱微微福身道:“皇上英明!”
火气消了之后,唐宁也不再去看那些弹劾的奏章了,眼不见心不烦,接着去巡视京营卫所去。
朝中百官其实一直都盯着宫里的动静呢,也盯着锦衣卫和内卫司的动静,结果宫里毫无动静,皇帝根本就跟没看到奏章一般。
而锦衣卫和内卫司也没有消停下来,该抓人的抓人,该审问的审问,对于京里百官的弹劾竟然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
锦衣卫和内卫司的消息最是灵通,怎么可能不知道京里百官弹劾他们牵连无辜?皇帝又怎么可能没看到上书弹劾锦衣卫、内卫司的奏章?怎没可能没看到劝谏皇帝的奏章?
毕竟弹劾的奏章,劝谏的奏章可不止一封,也不止十几封。一封奏章,几封奏章还有可能漏过,那么多奏章怎么可能漏过?
第683章 都烧了
不只是百官关注,朝中的重臣一样关注。眼见风波要越闹越大,内阁的大学士们也坐不住了,如今皇帝刚刚登基没有多久,要闹起来就太不像话了。
包括汪荃在内的朝中重臣们也都觉得锦衣卫和内卫司闹得有些太过了,皇帝确实该敲打一下锦衣卫和内卫司才对。
汪荃三番两次前往乾清宫都扑空了,皇帝都去京营巡视去了。
这让汪荃心里不由生出了个念头,皇帝不是故意躲着他吧?这样一想,汪荃索性就在乾清宫外等着了。
等唐宁回宫的时候,汪荃已经在乾清宫外等候多时了。
“老臣参见皇上,皇上终于回宫了!”汪荃沉声见礼。
汪荃三番两次的来求见,唐宁自然知道,笑道:“怎么?阁老有急事吗?进来说吧!”
唐宁倒也没有去正殿,而是去了东暖阁。
“皇上,如今登基大典都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当初参与兵变的逆党,但是锦衣卫和内卫司仍然在不断的抓人,牵连无辜,这已经在朝野之中引起了恐慌,百官纷纷上书,不知道皇上准备如何处置?”汪荃沉声问道。
唐宁诧异道:“哦?竟有此事?朕最近忙着巡视京营,上书的奏章皆是贺表,朕就没看,倒是没留意还有百官上书一事。”
不管皇帝是真没看到还是假没看到,都不能让锦衣卫和内卫司在这样下去了。
汪荃沉声道:“皇上,确有此事,锦衣卫和内卫司仍然在不断的抓人,这已经在京里引起恐慌了,臣都不觉得不可思议,锦衣卫连马车行的掌柜的都抓,试问一位平民又会和兵变的逆党有何关系?”
唐宁沉吟道:“据朕所知,锦衣卫和内卫司确实在抓人,但是并没有牵连无辜,所抓之人都有确凿的证据。”
“二皇子兵变造反,就是受到了神殿的蛊惑,也受到了神殿的帮助,这阁老应该知道!”
“先帝在朕的面前说过不止一次,神殿对大周渗透的厉害,先帝一直十分忧虑,但是却不忍采取什么动作,结果……”
“神殿虽然打着让天下和平的旗号,但是却龌龊阴险,在草原挑起纷争,差点让草原陷入万劫不复。”
“在我大周一样知道祸端,差点使社稷倾覆,如若朕仍然坐视不管,那我大周早晚有一天国将不国,民不聊生。”
汪荃听了有些沉默,之前二皇子发动的兵变仍然让他心有余悸,因此对神殿的观感也有所转变。
虽然之前神殿在草原兴风作浪,但是毕竟不是在大周,因此他的感觉没有那么强烈。
汪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