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来自故事里的玫瑰-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止。她哭得凶,小孩也跟着哭得凶。
  土丘下,是大队长的兵。谁也没料到,是这样的结局。
  大队长动了动脚尖,想往前挪动,但不知怎么,整个身体像灌了铅一般,沉重得不得了。战场上奋勇的战士,居然怯懦地,不敢面对那对柔弱的妻儿。
  妻儿哭得太厉害,快要晕厥过去。好心的群众把人安抚着,带走。
  前来吊唁的人来来去去,一拨又一拨。大队长始终站在那里,仿佛要成为这群亡魂的守望者。
  林敏走过去,站在他的旁边,沉声说:“来接你们的汽车已经到了,你不走,你的兵也不走。”
  大队长的声音很低:“这里也有不少我的兵。”
  他微微抬脸,用一种难以形容的,哀怆眼神,望着那些土丘。
  进部队的时候,各个生龙活虎,有志愿进来的,也有胁迫着进来的。有不服管的刺头,也有立志当兵王的。各种各样的人,拧着拧着,成了生死关上的弟兄。而今,却成了一抔抔黄土,化作虚无。
  林敏咽了咽喉咙,不知如何说话。
  “你给我好好活着。”大队长转了身,把帽戴上,“你活着,是对我,对我们而言,最上善的喜报。”
  他带着兵走了。
  林敏还站在那里,面朝着土丘。
  土丘整齐地排列着,这些年轻兵,生前是一丝不苟的队列,死后也是。
  第一排,自左往右,林敏一个一个地看过去。
  罗伟峰,高建成,李金龙,刘景泰,马斐,杨德胜,文景星,江贵喜,许献伟,翁培,李少群。
  这些在滚滚洪流中牺牲的年轻生命,在沧海横流之中,显出了英雄本色。
  二十世纪以来,一九三一年、一九五四年,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造成严重的损失。一九九八年夏,南方罕见的多雨,持续不断的降水,以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地压向长江,大暴雨特大暴雨出现格外频繁,洪水调蓄能力低,河道行洪能力低,使得长江无须喘息之机,经历了百年难遇的特大洪灾。
  六月十二到二十七日,鄱阳湖水系暴发洪水,洞庭湖水系暴发洪水。两湖洪水汇入长江,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迅速上涨,二十四日起超过警戒水位。
  六月二十八日至七月二十日,主要雨区移至长江上游。数个水文站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七月二十一到三十一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再度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数个水文站水位,再度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八月,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水位居高不下,长江上游接连出现五次洪峰。
  连续五十多天的高水位,一次又一次冲击大江堤坝的洪峰,给沿江各省市的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和损失。
  国家防总、水利部先后数次,派出多个专家组,赶赴各个抗洪一线,指导大堤防守等抗洪工作。
  据统计,全国参加抗洪的干部群众达八百多万人,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先后调动六十六个师、旅和武警总队共二十七点四万兵力。
  截至一九九八年八月二十三日,解放军、武警部队已投入兵力四百三十三万人次,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五百多万人,动用车辆二十四万台次、舟艇四万艘次,飞机和直升机一千二百八十九架次。
  九月,抗洪斗争取得全面胜利。解放军、武警部队,驱车离开灾区。撤离的的地方,岿然耸立着一道,用千万树枝搭建而成的凯旋门。凯旋门旁,围绕着不计其数的群众。
  陈之和妇女,随着人山人海的浪潮,一点一点地前进。周围的人不断地拥挤着,紧紧跟随着部队的汽车,久久不肯离去。
  人潮之中,陈之目光四顾,视野内,黑压压一片,场面十分壮观,就像语文课本里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街道里挂满了横幅,“请子弟兵留下”,“感谢人民的子弟兵”,“是你们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
  汽车穿过凯旋门的时候,妇女忽然抓紧了陈之的手。猛然间,耳旁扬起一阵高过一阵的呼喊。所有人情绪激动地向车涌去,转瞬之间,就把庞大的汽车团团围住,汽车难以前进半分。
  紧接着,高亢的哭声此起彼伏地响起,妇女脸上涕泪横流,抓着陈之的手不断地用力。陈之往汽车上看去,统一制服的兵像罐头一般立着,有些同样情绪激动的,也哭成了泪人。
  他们没了队形,弓下腰,扶着车沿,和车下的人握手。无数的手,霎时间伸了过来,像数不清的海草,挥舞着,摇摆着。
  几个兵被人抓住了手,怎么也收不回去,一来二去之间,力量之大,差点没被人抓翻了下去。
  部队即刻下了命令,不准和老百姓接触。
  罐头重新立得笔挺,海草一般的手没了仰仗,居然没有一丝敛退的意思。紧接着,像得到天旨一般,老百姓们成片成片地跪下,把英雄们当佛当菩萨当神祇,不断地在地上磕头。
  车上的罐头也狠狠地哭起来,不知是谁带头敬了礼,一时间,空气仿佛翻涌着,卷出飒飒的风声。紧插在车头的军旗,同样迎风猎猎。
  对着老百姓,解放军齐刷刷地敬了军礼。
  这是军人心怀的,无法言表的,崇高的敬意。
  这里到火车站,不过十几分钟的车程,但是由于老百姓的难舍和挽留,汽车居然开了三个小时才到。
  陈之和妇女往回走,回来的路上,妇女还是哭个没完。
  陈之抱着她的肩膀,没有说话。
  不知走了多远,陈之停了下来,旁边的妇女也哭得差不多了,脸上乱七八糟的泪痕,迎风吹干了。
  “怎么了?”妇女尤吸了吸鼻子,脸上紧绷绷的。
  “那边。”
  陈之的视线飘向不远处的地方,妇女顺着看过去,一眼就明白了,哦了一声,说:“那些回不去的兵,都留在这了。挖了土把人埋了,有的找不到尸骨的,就拿衣服埋,弄个衣冠冢。”
  “过去看看?”妇女看着陈之,问。
  陈之遥遥地看着,没说什么。过了一会,才说:“李少群也在那儿。”
  妇女想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点头:“肯定在。”又想了想,说:“他是你的救命恩人吧?”
  “是。”
  “那你得去看看他。”
  “嗯。”
  旁边有人过去,不知从哪儿找来的野花,小蕊长瓣,白的黄的,混杂成一束。妇女把人逮住,要了半束过来,递给陈之。
  陈之接过,妇女在她背后拍了一下,下巴朝那边的土丘扬了扬,“去吧。”
  陈之两手握着花,很慢地走着。身后妇女看着她,不知为何,眼睛鼻子,又起了酸意。忙把人喊住,“姑娘——”
  不知陈之是不是听到了,蓦然停下了脚步。
  “听我一句,你回去,回去找你男人去!人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好!你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陈之张了张嘴,心中细细地念叨着。
  土丘上的吊唁,不知进行了多久。有人来,有人走,有人站着没动。风轻云淡,晴空万里,天气格外好。不知是不是日头太盛,云里穿了个碗大的洞。轻薄的光束透过,直愣愣地投下。
  清风萦绕,盘旋着光束,轻飘飘地浮在男人的头顶。
  男人侧身而立,不知在那等了多久。
  某一时间,大约是感受到了什么,他的脸慢慢地转了过来。
  霎时间,陈之湿了眼睛。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陈之想,确实,她是个有福之人。
  
  …全文完…【 http://。cc】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