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九零年代-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山边小村庄了。
  那村庄是采取的统一修建的模式,基本上沿着山谷河流修建,只有一条村级水泥路通过村子,道路两边就是村民修的房子,然后大约不到两公里长,通过前后的两座桥连接到河对面的旅游通道。
  “茶山村的张老头是个老兵,上过战场的那种。他家大儿也是牺牲在战场上,二儿子抗洪抢险的时候成了残疾,为了不拖累家里硬生生把自己饿死了,现在就三女儿跟三女婿在照顾两老。他们三女在山下的村子修了房,让两老下山来住,张老头死倔,愣是不肯搬,说要守着两个儿子的墓。这些年村子就把看守茶园的工作交给他老两口在做,每个月除了低保和看守茶园的工资外,还会隔三差五找点名头给送点米面粮油上去。”
  跟陈馨姨侄俩一起上山的,还有疗养院的小杨。小杨是后勤人员,这次上山就是去找张大爷买茶叶的。他们这边的茶园其实质量不算好,但是有种比较特殊的茶:苦丁茶。
  这种茶有很好的药用效果,特别对降压利尿和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所以他们疗养院每年都会订购很多,然后提供给来这边疗养的老干部们饮用和购买。
  走到一半,张璋有点爬不动了,想要小姨背他上去。小杨笑起来,一把把张璋扛肩上,快步走了一段,然后让他看路边松树上的小松鼠。
  这边因为少有人来,植被保护很好,山间也有不少小动物出没,什么兔子野鸡啊,松鼠之类的更是常见,到六七月份还经常看到松鼠往疗养院里跑的。
  张璋在张家村看过野鸡野兔,还看到过狐狸跟野猪,但是松鼠还是第一次见。小胖子睁大了眼睛小心翼翼的顺着小杨指的方向看过去,就看到树杈那儿蹲着一只灰色的小松鼠,抱着一颗松塔也在看他。
  张璋张嘴想叫,突然又捂住自己的嘴,转头看向陈馨,小声的道:“小姨快来,有松鼠!”
  陈馨笑笑,加快脚步赶过去,蹲下来抱住小张璋的肩膀,凑近他耳朵,低声问:“在哪里呢?小姨怎么没看见。”
  “在那里,那里,小姨你朝上看。呀,小松鼠要走了。”
  小松鼠的动作很快,转身抱着松塔刷刷就不见了。
  “别急,这山上松鼠多的很,过几天天气好点,你再上来,还能看到松鼠一家子蹲输上的场景。”小杨长期在这边做事,对山上这些小动物的习性也很了解。
  现在快要入秋了,松鼠们会大量的搜集过冬的食物,而且这时节也是它们大吃大喝养膘好过冬的最佳时间,所以只要天气良好,随便就能看到不少的小动物在林间穿行。
  张璋有了动力,拉着小杨的手一个劲儿往山上走,路上看到不认识的东西就一直问。小杨性格好,也难得有这种机会表现自己的博学,于是一大一小很愉快的扔下陈馨,越走越远了。
  好久都没有这么爬山的陈馨是真的有点跟不上两人的速度,也幸好小杨是军区的人,不怕他把张璋拐走,陈馨乐得有人帮她抱小胖子。
  快到山腰的时候,抬头就能看到一片茶园。
  陈馨凑近看,这里的茶树跟张家村那边的明显有不同。她不太会认这种长在树上的叶子,只会认炒好的茶叶,所以不敢肯定这是不是就是苦丁茶树。
  再往山上走,能看到一座青砖瓦屋坐落在茶园的东北角,瓦屋前还有一个空坝。等爬上去之后才发现瓦屋的对面也修建了房屋,不过比较低矮,看其形式,应该是专门用来晒茶炒茶的地方。


第73章 卖茶
  “这边是老作坊,现在后山那边也有茶园,是用的现代化的炒茶设备。不过要我说,还是老张叔的手艺好,机器炒出来的茶总觉得没有那股灵气。”
  小杨从矮屋边的木架上的竹筛里摸了一根卷好的茶叶出来嚼,然后眉头一挑,脸皮一皱:“好苦!”
  “现在做苦丁茶都是机器了,做出来的是茶砖,方形的,要喝的时候用茶刀取一些泡。我们家老头子不喜欢那种,都是手工炒,搓捻成索。”
  张大妈是北方人,当年跟着父母南迁到了这边,后来嫁给张大爷,在这山上过了一辈子。她有着北方人的直爽,也有着南方人的温和,这两种特质在她身上融合得非常完美。也是因为她的陪伴,才让张大爷走出了两次丧子之痛。
  有时候说女人才是世上最坚强的人真的没错。照说以张家这样的情况,大家都担心张大妈过不去这个坎,包括他们家三女儿也是担心妈妈受不了打击,然而谁都没注意到,真正走不出来的是看上去沉默寡言做事执着的张大爷。
  若非张大妈心细,及早的察觉到了老伴儿陷入抑郁症的话,他们家说不定还得办一场丧事。
  这几年张大爷要守着儿子的坟不肯下山,张大妈就算身体不适,也坚持要陪着老伴儿。
  “人家都说嘛,少时夫妻老来伴。我都跟了他一辈子了,临老了难不成还让我们俩单飞?这山上我们住了几十年了,一草一木都熟悉,真要搬下去,让我啥事儿不干,每天唠嗑打牌我也过不惯,还不如这样,种点菜炒点茶,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人也有个寄托。”
  豁达的张大妈一点没避讳自己两个儿子的事情,她只是可惜自家老二心理承受力太弱,却从没有觉得送两个儿子去部队是错误的选择。
  陈馨打算在张大妈家搭伙吃饭,小杨要赶着回去,临走之前还帮张大爷把山上的柴火拖回柴房,并照着张大爷的习惯存放好才离开。
  “这几年多亏了小杨他们常常来看我们两个老的,三丫头她还有公婆和孩子要照顾,一周会来一次,有事情的时候,她男人会过来帮忙搭把手。”张大妈烧柴火灶的速度很快,陈馨帮不上忙,就干脆端着菜盆在旁边洗洗切切。
  山里没什么好东西,俩老也不是每天都吃肉,基本上一周吃两次。今天是陈馨姨侄来了,他们才取了一截腊肉下来打算炒着吃。
  山上的腊肉可是好东西,膘厚但是一点不油腻,大火一爆,切得薄薄的肉片就卷成了灯盏,再加一些蒜苗和豆豉豆瓣酱,那滋味可别提了。连张璋这个挑嘴的小胖子都一片接一片的往嘴里塞。
  陈馨怕他吃太多积食,不许他再添饭,吃完之后还让张璋跟着张大爷去茶园巡视。
  其实茶园都没有外人过来,本来是用不着每天都去巡视的,但是张大爷已经习惯了饭后走一走。走一圈回来后,喝杯泡好的苦丁茶,再睡一个午觉,等下午三四点钟再起来继续炒茶。
  “我们这边是土灶老铁锅炒茶,一次最多两公斤。你大爷现在身体不如以往,我给他减了量,一次就炒个两三斤。炒的过程中还要选出碎的坏的,等差不多了就要开始搓捻。一锅茶炒完差不多得到晚上六七点钟。夏天还好一点,冬天是没办法做这些的,所以天气最冷的那段时间,我跟老头子也会去山下住一阵。”
  新村庄也有他们的房子,在村子尾巴上,是一栋一楼一底的小二层。一栋楼分左右两家,专门提供给孤寡老人和家庭条件不好的村民住的。
  也有没钱修房的人员齐整的家庭,他们是没有资格住这种小楼。要么去借钱,要么低息贷款。
  “只要人勤快,怎么可能挣不到钱?这前山后山都开发出来了,我三女婿家几个兄弟搭伙在后山修了农家乐,两个大院子连着的,每年挣的钱也不少。”
  陈馨没去问怎么个分配法,反正看张大妈的表情,应该没有太亏着她姑娘。
  “我那女儿是个实心眼的,脑子没有她两个哥哥灵活。不过笨也有笨的好处,她人勤快又孝顺,公婆也喜欢她。两个嫂嫂要忙农家乐的事情,公婆就住她家里让她照顾,两个嫂嫂认钱。然后她男人去农家乐帮忙作饭,一个月也给工资的,还有奖金,比出去打工强。”
  “那怎么三姐没有跟着她两嫂嫂去开农家乐?”
  “没钱啊。”张大妈叹气,这个时候才看得出有点伤感,“她二哥病得厉害,家里也没多少钱,部队给了治疗费,但是后期的护理和药钱也是不小的开支,这些全是老三跟三女婿承担的。”
  陈馨吁了口气,对张大妈的三女婿多了分敬佩。能如此无私的去救治大舅子,这个女婿真的是难得的好人。
  他们正说着,就听到有人在下面叫张大爷。
  “哟,说人人到,我三女婿来了。”
  张大妈丢下捡茶的竹箩,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忙不迭的站起来去看她女婿。
  “妈,我给你们送点肉和蛋上来。”一个精瘦的汉子背着背篓从山下快步爬上来,在院坝边儿上放下背篓,拉过水管冲脚。
  “你这是去哪里了?怎么弄得一身的泥?”张大妈看到女婿身上脏兮兮的泥水,很是担心,一双眼不住的上下打量。
  “没事儿的妈,我刚才去二哥坟上了,回来的时候看到一只兔子掉陷阱里,想去逮上来,没注意滑了一跤。”
  “你去老二坟上干嘛?”张大妈没想通,不年不节又不是什么纪念日,去老二坟上看什么看?
  “没,村上让去登记,我去了一趟,顺便拿了张军区发给所有退伍战士的信,给二哥烧过去了。”
  张大妈吸了吸鼻子,没吭声。半响,她又再扬起笑容,招呼三女婿进屋去喝茶。
  “你爸才炒好的,你给拿一包回去。你大嫂那边不是她妈得了糖尿病吗?专家说这个喝了有用,你给她妈捎过去。”


第74章 炒茶
  “哎,这次来我大嫂就是要让我帮她多买点。”
  “买什么买,都是一家人,拿去喝,拿去喝。”
  “不成,这个真得给钱。”汉子笑笑,从荷包里摸出一个塑料袋,里面包着几张红票子,“上次我给她带了些回去,她搁店里喝来着。结果有住客在她哪里喝到了,说这个比村里统一加工的好,非要让她给买一些。你看,钱都先给了。我带回去让我大嫂给那位住客寄过去。”
  听到女婿这样说,张大妈才没有推拒,收下钱,赶紧照他说的量把茶叶包好。
  “妈,这次我呆不长,要先赶着把茶叶送回去。过两天我再跟三儿过来,她给你织了毛衣,估计要不了两天就成了。”
  等到张大爷回来说了两句话,他三女婿看了看天色,赶紧背起腾空了的背篓往山下跑。
  张大爷三女婿上来这一趟,基本清空了他炒好的茶叶。之前小杨那一部分是早就预定了的,他给先准备妥当了。这会儿女婿要的数量也不少,幸好他老两口没事儿就炒炒,家里还存了些,不然就今天都不够。
  有了压力,张大爷连午觉都不睡了,非要背着竹筐去茶园采茶。
  陈馨想要跟着一起去看看,又担心张璋一个人乱跑掉山崖下去。她想了想,打算明天拜托刘爷爷刘奶奶帮忙照看一天,自己上来跟着张大爷学一学如何炒茶。
  这门手艺当然不是说看一遍做一遍就会的,但是陈馨本来有点基础,她只是没有炒过这种需要搓捻的茶叶,而且火候什么的也需要在实践中才能掌握。
  张大爷一点不担心陈馨把手艺学了去。
  “早十几二十年,我们这里的人家家都会炒茶。后来老人老了,年轻人又不乐意学,炒茶很费工夫,一天也炒不出多少来,更重要的是我们这里偏僻,少有外人前来买茶,所以年轻人宁愿出去打工也不乐意留在家里继承这门手艺。再后来有了机器,学的人就更少了。你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