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觉自己在那里呆着大家都没办法说话,反正张璋小胖子跟其他家带来的孩子玩得很开心,也不需要她看着,干脆陈馨就招呼了隔壁小四儿,让他带自己上山走走。
因为陈馨会做很多吃的,还都是山里就有的食材,所以小四儿他们这些半大孩子对陈馨崇拜得不得了,听到陈馨的招呼,直接背上背篓带上镰刀就领着她往山里去。
他们也是要帮忙做家事的,上山的时候顺便打点猪草下来,就不用再专门跑一趟了。
除开小四儿外,还有几个跟小四儿玩得好的小子姑娘也都跑回去带上装备,一行七八人就这么上了山。
“这边这匹山是我家跟张家的,对面那个是妞妞他们家的,他们家人多,分的地也多,那边山要小一些,所以北坡都是他们的。”
这边的村子除了耕种的田地外,山地也是承包到户的。这两年不许砍伐树木,所以除了自然枯死的树可以砍下来运出去之外,并没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第26章 二姐夫的野心
妞妞他们家的那片山有一小片板栗树林。妞妞说她家婆说过,这片板栗树是很多年前老祖宗栽下的,当年闹饥荒,山里人没有山下人饿死的多,就是因为山里吃的东西更多,这片板栗林就救过他们村子里人的命。
在山上还发现了一大片的沙棘树,只是这种沙棘的籽很小,甜度和水分都不够,所以没有开发的必要。
继续往山里走,基本都是十几年以上的大树,还有好几颗三四个人才能环抱的巨树,但是其中两棵都已经死去,却在树桩的旁边长了几颗细瘦的树苗。
跟靠近村子那边多竹林不同,山里的树比较杂,青杠树和松树比较多,还有其他的陈馨认不出来的树种。
但是青杠树多有个好处,这种树做木耳和蘑菇的培养基是最合适的材料,加上这边的水质气候都适合菌类生长,所以如果发展蘑菇木耳种植应该有一定的潜力可挖。
再就是茶树园可以规划一下。这边的土壤要真的是含硒量比较丰富的话,富硒茶也是一种比较高端的经济作物。
另外在山腰以下可以开辟果园,这边的红桔很出名,大量的种植红桔,可以卖新鲜果实,还能在山下交通便利的地方建造罐头厂,生产水果罐头。
当然这个罐头厂的建立应该让镇上甚至是县上出面承头,因为就张家这个村子,能种植的果树也根本无法满足一条满负荷的生产线的全力运作。更何况一个罐头厂至少也要两三条生产线才能有营收利润。
罐头厂这事儿陈馨没有打算现在就提出来,她想着要利用这个点子给张家争取点好处,肯定不能直接交出去,否则受益的绝对没有张家。
板栗和菌类还有茶树,这三样已经足够支撑村子中短期的发展了,等到大家手里有了钱,自然会开动自己的脑筋寻找机会,那样村子才有独立发展的可能,而不是完全依靠外界力量的提点。
了解了大概之后,陈馨彻底放开的跟着孩子们在山林里扑腾,其间他们运气很不错的抓到了好几只野鸡。
经过秋日的积蓄,现在的野鸡膘肥体壮,正是油脂最为丰富的时候。
两只老野鸡,三只仔鸡,足够他们晚上好好吃一顿了。
等到众人拎着野鸡和现挖的新鲜冬笋回到村子的时候,正好是做饭时间。张家的院子里人都走光了,就剩下村长跟支书两人在跟张大伯说话。他们领了陈馨的情,就想着这次去镇上把张德兵带上一起。
“不是小馨给大娃出了个点子,让他申请竹鼠养殖嘛,我看这事儿可以办,让大娃跟着我们去,问问镇上有没有相应的扶持款,如果有的话,你们再自己凑点,基本上能成。”
张德兵在旁边洗腊肉香肠,听到村长的话,抬头想说什么,还没开口就看到陈馨他们往家门口在走,几个孩子手上还拎着东西。
“大哥,今晚多煮点饭,我们在山上弄了几只野鸡,晚上做来吃,让他们都在这边吃饭。”
不过是费点火跟米,张家还不至于小气到这样。张德兵赶紧去重新洗米下锅,这边隔壁小四儿已经开始招呼小伙伴们杀鸡了。
陈馨打算做两种味道的鸡。其中一只母山鸡拿来炖汤,和着前两日在后面竹林里抓到的竹鼠跟晒干的蘑菇一起炖,那汤色奶白香甜,没有山鸡肉粗糙的口感,又兼之有竹鼠肉的鲜嫩,还有蘑菇的清香,一碗汤下去整个人都会暖和几分。
另外一只公山鸡和三只仔鸡则打算用啤酒烧着吃。
这边有一种本地产的啤酒,就这么喝的话,口感不算太好,陈馨那天尝了一口,一股子泔水味让她想吐。但是用来烧菜却十分合适,特别是烧兔子和鸡肉,比放料酒的效果都好。
孩子们帮忙杀鸡,她这边就开始准备佐料。泡菜坛子里的小米辣和嫩姜是必须的,然后蒜,豆瓣酱分别剁茸放在碗里待用。八角山奈香叶花椒是山里人常用的烧肉的香料,再加上自家种的二荆条辣椒,选了青红两色的斜切成马耳朵状。
大灶大锅,锅里倒油烧热,滑入洗好斩成小块的肌肉进去慢慢煸炒,撒入少许盐,等水分煸干开始炸油时,倒入豆瓣酱、香料和剁茸的蒜、泡椒泡姜粒一起炒香。待泡椒的辣味出来后,倒入啤酒至没过鸡肉,然后少许酱油调色,少许白糖提味。水开之后减低火势,维持中小火慢慢将鸡肉焖熟。
等到汤汁收干开始冒油,倒入切好的青红辣椒翻炒至断生便可出锅装盆了。
因为这道菜重油重味,不需要葱和香菜提味,最多撒几粒炒过的芝麻增香。
在炒鸡的时候,另一边的灶上已经炖上了鸡汤。用的是大锅炖,肉不算多,但蘑菇不少,还加了几只竹鼠肉块进去,香气不多时就弥漫出来,让人口舌生津。
腊味之前就有煮好的,这会儿直接切好摆盘上笼蒸热就好。另外陈馨还做了藕盒,一半炸成金黄酥脆蘸干辣椒粉黄豆粉和花椒粉的混合碟,另一半则做成了鱼香味的藕饼。吃完了藕饼再用鱼香汁拌饭,好吃得连舌头都要吞下去。
其他的家常菜,做法都跟平时差不多,但从陈馨手里出来的菜比其他人做的就是要好吃两个度。
一顿晚饭,食材也不是什么难得一见的东西,吃完之后连锅碗盆都清空了,也就啤酒烧山鸡的盆子里还剩了些没法吃的香料跟辣椒。
竹鼠也不是没有吃过,但问题是以前怎么就没觉得竹鼠有这么好吃?若说对晚篱建议做竹鼠养殖有点犹豫的话,今晚吃完之后张德兵也下了决定。他都快三十的人了,如果再不拼一把,以后也不可能有机会给他去拼。
二姐夫的想法跟张大哥一样,他甚至觉得这个竹鼠养殖可以分成几个点来运作,每个点之间控制距离,也就是销售的覆盖范围,这样的话,不至于大家一窝蜂的去做,而后产生恶性竞争。
“二姐夫说的在理。有政府和科研机构出面管理和控制是最好的,不然大家一看什么有钱就一窝蜂的去做,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谷贱伤农。有效的控制恶性竞争,实现利益最大化是最好的结果。但是我觉得,如果你们研究所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和气候地理条件进行量身定制发展计划,这样可能更具有说服力。不然你们不许别人去做,又没有替代的办法,只会让老百姓将怨气发泄到你们身上。本来是一片好意,反倒弄得怨声载道就不美了。”
第27章 干脆利落刘春燕
张家二姐夫在研究所是老人了,如果他愿意争取的话,也不是不能往行政上走的,但是一则他喜欢单纯的做研究,二来是研究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他也不是有后台的人,想要拉到资金十分有难度。
但是如果陈馨说的那些能够通过他们研究所来实现的话,他们就可以向上级申请专项研究资金,可以项目立项,甚至可以找点关系接点高级研究所的外包任务来做。
二姐夫开始在心里权衡得失,也在犹豫要不要去出这个头。
二姐没去过问丈夫的想法,她觉得自己对那些东西都是一窍不通的,胡乱出主意不是明智的选择,但是只要丈夫下了决定,不管怎样她都支持。
在山上的这短短数天里,二姐夫也没拿架子,跟老乡们各种聊,也收集了自己想要的资料。而陈馨的收获更多,她基本上摸透了各家都有什么拿手的炮制野味山货的手段,还趁机定了不少东西,让大哥没个季度给她发一些过去。
初七的时候,雷邦如约来接,还带了一辆车过来。
“我兄弟,是你们县新来的副县长。”雷邦没跟其他人说,只悄悄的跟陈馨透露了他兄弟的身份。
“我兄弟主管农业,过年的时候我们一起喝酒,他听我说起你们张家村,就想要过来看看。”
陈馨觉得这事儿自己不好出面招待,而且自己马上要走了,得找个合适的人选去接待对方。想来想去就看到了二姐夫,对方似乎对这位副县长有点面熟又不敢肯定,正疑惑的隐晦的打量对方。
得了雷邦和副县长的同意,陈馨叫过来二姐夫,低声嘱咐了两句。对方毕竟是个文化人,一点就通,当即拍胸口说他会带着副县长上山走走看看。对外就说是他们农研所的高级研究员,想要来做个生态农业的调查。
具体的操作陈馨交给二姐夫去负责,他则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抱着小胖子张璋,跟张家人道了别,准备离开了。
之前没怎么相处还不觉得,这处了有十来天,张家二老实在有些舍不得大孙子,可也明白孩子留在农村是没前途的,只有跟着他小姨才是正确的选择。
看到老两口抹眼泪的不舍模样,张璋也咬着嘴巴抱着小姨,大眼睛里水蒙蒙的。
“跟爷爷奶奶道再见。我们放暑假的时候再过来好不好?”
“好,夏天还来。”张璋很聪明,听话的去跟爷爷奶奶抱了抱,还亲了两口,最后在小姨的怀里还是掉了金豆子。
车里的东西陈馨没有全部带走,她给来接她的雷邦留了三分之一。这些都是她挑选出来的好东西,市面上可找不到。
找了关系,雷邦直接把姨侄俩送进站上了车。
陈馨没有亏待自己,她买的是软卧票。回去的时间刚好是三分之四个白天加一整个晚上,要坐快二十八个小时的车,硬卧的话人太多,她带着孩子没办法跟人挤,不如花钱少受罪。
到省城的时候,是程洁来接的,开着一辆面包车。
“程姐你怎么会想起买这个车?”
“这个车是单位给了一部分补贴的,方便我们外出采访。要带着各种设备还有那么多人,不买面包车塞不下啊。”
她们单位今年改革了,栏目之间有竞争,如果想要增加收入,必须要主动出击,这就增强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一辆面包车四五万,配置齐全加办证之类的下来总共差不多花了六万出头。单位以交通补助的形式,每个月给补贴五百的费用。当然这是程洁这种小头目骨干才有的待遇,普通员工根本别想。
差不多也就从今年开始,各个行业还是主动的进行改革,打破大锅饭,提倡能者上的模式。在之后的几年,金钱至上的观念会影响很多人。
陈馨没有多说啥,正好程洁开了车,有些东西本就是给他家带的,直接拿回去就行了。
另外一部分是带给刘爷爷刘奶奶的,都是山里人自己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