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零年代农场主-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商品粮食,还有各类的农副产品。
  
        也许是在话里听到她手上货物的数量,陶峰大感惊讶。
  
        现在南水北调还没发生。北粮南运才是普遍情况,说道产粮食的地方,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北方东三省肥沃的土地。而这些地方粮食都是有管控的,禁止死私人贩卖,可以说,很少有人能搞到这么大批的粮食。
  
        而且私人搞农产品这块就更少了,大部分都是偷偷摸摸躲躲藏藏的。数量少,不成规模。大部分都是黑市那种散户。从农村收购一些农产品到外地倒卖。有时候碰上民兵还要倒霉的那种。
  
        由此,他才多了一丝兴趣。
  
        白先勇知道魏庄有些神神秘秘的。他作为朋友,不愿意多问。
  
        而面对陶峰,四妮儿自有办法糊弄过去。她说:“现在也快中午了,陶先生不如和我们一起去吃个便饭?”她和白先勇都算是本地人,作为东道主,很有理由清陶峰吃饭。
  
        “行,这里我也不太熟。”陶峰露出了一副“全靠你们”的表情。他来的时候带了两个工厂的下属,一行人开了辆黑色小轿车,去了石市百货中心的国营饭店。这里的饭菜比宝塔的还讲究,白先勇也没搞很大的排场,他叫人弄了个包间。点了七八样本地的特色菜招待。
  
    
  
    
  
    
第一百五十一章

  
        “前几年我还来过石市,没想到过了这么久,这边风貌大大的不一样了。”说起来,首先夸赞起这儿人杰地灵,作为本地佬的白先勇和四妮儿都微微一笑。
  
        “哈,我晓得杜先生的意思。”白先勇喝了一口高粱酒,浓烈的酒精味儿熏的她眼睛都眯起来了。他叹道:“这几年的变化的确很大。不过本质上来说,我这个身在石市的人却没多大的感觉。”
  
        说话间,又喝了好几杯子,这个年纪男人上了饭桌就少不了吹嘘拉关系,四妮儿做陪客也喝了好几杯子,几乎对酒精免疫了,她趁着说话时候吃了几口配菜填肚子,这才好受了些。
  
        要知道饭桌上拉进关系最容易了,两口“猫尿”一灌下去。哪怕生疏的两个人都能互相称兄道弟了。陶峰去过上海,也有机会去过港城。便和两人个内地人说起两地的风光。让白先勇这个本地佬羡慕一番。“原来我还没领略过大上海风光,想想也是咱们这地没法比的。”
  
        这时候刚巧包厢门被推开,服务员端着盘子开始上菜。陶峰眉眼一动不动,看着几样摆盘精美一大桌,就知道要不少粮票了。他说:“搞得这么隆重干嘛?老白,我看你是赚了大钱,越发阔气啦。”他端着酒杯,细细的闻了一口酒香,转头对四妮儿说道:“哎,正好。我在南河那边略有耳闻。你们这个供销社还是有点搞头。外头也有人说,现在动不动就缺货,有些供销社都不好做事情。”
  
        白先勇嗤笑说:“哪里,现在生意还是好做的,就是货源难得找,有的东西从上海运过来也费劲,路途远。石市这儿还不算偏哩。”谈起这边搞大集的事情。连陶峰都略有耳闻,他皱了皱眉头。还是没怎么说话。
  
        四妮儿想听一耳朵,结果谈话戛然而止。
  
        她忽略了这点,这个年代人普遍对政策之类的事情都三缄其口,非常谨慎。
  
        陶峰说:“现在行情唉,不好说。不好说。”
  
        白先勇也是苦笑。
  
        他打了个响指,西装贴靠在椅背上。两只手动了动。整个人向前倾过来,眼神也微微的发亮:“我说老白,你今天把我叫过来,难道不是说你家那边的供货的人介绍过来??”
  
        白先勇说:“。。。。我这不是给你介绍了么?”说完,又示意的看了四妮儿一眼。
  
        陶峰呦呵的一下。重重的靠在椅背上。
  
        四妮儿懵了一下。
  
        她不知道自己还这么有名了。
  
        白先勇胳膊肘怼了她一下,示意说。我都帮你牵线啦,好歹表示一下啰。
  
        她感觉到白先勇的目光,咳嗽了一声,目光和陶峰对视起来。他大约是知道白先勇这边供销社里,每个月都有大比的物资售卖。于是很感兴趣的说道:“原来是这位盆友。我听说你们那边货源倒是挺稳定的,不知道有没有兴趣扩展一下业务?”
  
        四妮儿还是不明白,她知道的现在这些企业都是国企,吃大锅饭!捧铁饭碗!就不存在什么市场经济的说法。七八十年代当个“倒爷”没准还要坐牢呢。被陶峰搞得这一下。她还有些晃神。直朝白先勇那儿使眼色。
  
        他无奈,敲了敲桌子说道:“企业工厂内部也是有各种需求,从原料到机器。。。。。。”
  
        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是国家控股。但是上面不可能所有事情都能管理到位。一个小厂子吃喝拉撒,从机器原料,到销售渠道。这些都是他们自己人去想办法。现在工人都吃大锅饭,一个企业不仅要发工资发各种福利,还要从吃到住都安排到位。老员工要分房子是吧?新员工要安排吃喝吧?逢年过节还有礼品。
  
        像钟母在的陈家村奶牛场,草料周围有种植牧草,可是还不够。还需要大牧场的草料供应,像什么豆饼啦,苜蓿干草啦。不然这么多奶牛是远远供给不够的。尽管有专门的渠道。但是路途遥远,难免运过来的草料不齐全。
  
        后世发达的交通系统还没建设,乱七八糟的高速这种逆行都能出现,全靠司机技术。由此可见通讯和交通成本的高昂。
  
        四妮儿这才反应过来。她略微思考了一下说:“自然是有兴趣的,就是不知道陶先生这边需要哪些,以及数量。我这边才好联系。”
  
        她说的很玄乎,好像自己手底下好多人似的。其实就光杆司令一个。哦,对了,还加上一个新员工苏茜。(冷漠连)
  
        但她这几年不是白白在宝塔镇倒卖东西。经过白先勇这手,来路光明正大起来了。当时她卖的就是粮油等稀缺物资。而且数量还不少。直到现在,她从没和黑市的人正面打过交道,但是宝塔镇许多搞这一块都知道有“魏庄”这么一个人物。
  
        像陶峰这样的大企业,好几百号人,需求采购的东西方方面面,自然会找那些大的供货商了。而不是到处去市面上购买零散的东西。
  
        四妮儿想明白了,心里七上八下,竟然惶恐起来了。她对自己另一面仿佛都还是陌生的。甚至有些奇怪。她这么小打小闹,竟然还搞出了点名堂么?
  
        陶峰见她这么说,也开口:“我听说的就是那些粮油,我们之前的采购都是在南河省,你这边如果方便,就留个联系方式吧。”他们那边一个大厂子,员工吃喝拉撒可都是搞大锅饭。这样下来。食品的消耗也是很大的数目。
  
        这样一来,她干脆就直接说联系白先勇就行了。又说:“我看现在这边也在建设有线电报。有什么事情发电报也快的很。”
  
        陶峰也没什么意见,当天下午,看完了展子。四妮儿就坐车回了家。
  
        她回去的时候去五金厂找了钟母和钟父。早上出门前,四妮儿就同钟老太说自己去镇上找爹妈。因为这时候没有电话手机联络。所以具体她是什么时候出门的,其他人也不了解。
  
        钟母还以为她是从村里吃完晚饭过来。
  
        钟老太则是以为孙女一大早就去镇上了。
  
        四妮儿:“。。。。。。完美!”
  
        因为农产有进有出,所以仓库里并没有堆积如山的库存,现在有了大笔生意,四妮儿就干脆用积攒的金币解锁了两块土地。解锁到第十一块田的时候,需要的金币成倍的攀升。她之前积攒的金币瞬间清空。
  
        陶峰的要求是每个月提供一千斤的面粉。四妮儿按照市价的八折,也就是每斤一毛四的价格卖给他。
  
    
  
    
  
    
第一百五十二章

  
        别看粮食交易数量多,其实算起来每个月也才一百多块钱。另外豆油则是不限量卖给他。所以十一块田里,有八块都种上了小麦,一块田里种植大豆,剩下两块地,分别种植甜菜和棉花。
  
        土地面积不多,四妮儿精打细算,有条不紊安排起来。
  
        哥布林的数量不够,那就需要系统重新雇佣一批。
  
        整个月,四妮儿都在忙农场的事情。她第二个月拿出数量足够的货物时候。陶峰这才带来了去上海订购缝纫机的消息。他有货车在上海等地往返。不她早就透露想要搞服装生产的生意,白先勇才想到给她介绍陶峰。
  
        仅仅在石市,也不可能买到四妮儿想要的东西。缝纫机一到百货商店就是紧俏货。一两个月或许才有几台。属于排着队都很难买到的。米国产的缝纫机是质量最好的,国产的就属蝴蝶牌名声响亮。她托给陶峰买的就是蝴蝶牌的。
  
        一台缝纫机近乎两百块钱,还要四十张工业票。
  
        四妮儿买了房子以后,手头上钱算起来差不多有两千四百多块钱。属于“巨款”了。这笔钱买完缝纫机,几乎是花的一毛钱都没剩下来,包括她辛辛苦苦的攒下来的工业票也花完了。短时间,她从小有资产又恢复到了“赤贫”的阶段。
  
        又过了一个月,货车才从上海过来,黑色的崭新的缝纫机被包裹的严严实实运送过来。长途跋涉中避免了磕磕碰碰。到了宝塔镇,这些缝纫机被运送到了四妮儿买下的房子里。卸货的时候,她又仔细的检查了一边,看到都没问题,这才把剩下的余额补足了。
  
        苏茜还在早出晚归的卖东西。
  
        她不知道四妮儿要搞服装生产。所以看到屋子里浩浩荡荡摆满了崭新的缝纫机(带桌子),吓了一跳。
  
        四妮儿没打算瞒着苏茜,于是和她仔细的说了自己的打算:“我们自己有原料,我就打算干脆做成衣服卖出去。单比卖布料挣得多了。你要是有时间就帮我留意一下会缝纫的人。工资一样,都是十五块钱一个月。你说清楚了。招人这块就你负责了。”
  
        苏茜在外面混迹了几个月,性格也成熟了不少。她听到这没头没脑的话,心里七上八下。“这做生意真没见过像巍先生这样的人,他花这么大一笔钱,也不怕亏本?”
  
        她出生在从古时候起就商业繁华的江浙一带。几乎是耳濡目染有些了解。加上整天在宝塔镇奔走,不免替四妮儿担心。往深处说,四妮儿吃亏,连带她估计也要倒霉,两个人是一条船上的蚂蚱。她忍不住就劝诫起四妮儿来了。
  
        这姑娘心眼不够深,她想到什么就如实说了。
  
        说完以后,又后悔起来。生怕四妮儿翻脸。呆在原地不敢抬头看她。
  
        四妮儿笑了笑,对她说道:“你也接触账本这么久了,应该了解一些。亏本有什么大不了的?做生意不就这么样嚒?你不用担心。多少还有卖粮食的生意撑着,不至于应付不下去。”她怕说的不清楚苏茜不明白,索性把最坏的情况告诉她。
  
        苏茜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