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店长说:“没错,这可是大病。县里面的医院都治不了。”
四妮儿说:“正巧了,我最近也没什么要紧事,不如一块去看看老人家也好。”这话得到了白店长的赞许,他说:“这样就太好了。陈鹏平时还是很关心他老娘,就是他老婆有点筋多,死活不肯和老太太住在一起。咱们人多一起去看看,也热闹些。”
第一百一十二章 市医院
“原来是老白的朋友呀。”
白店长哈哈一笑拍着他肩膀说:“麻烦老罗,我们两个就去石市下。”
说完,就拉着四妮儿上了车头的部分。后面的人越来越多,窗户外面都是人影。今年过年工人被允许放假。所以都能够回家。只是那些上山下乡的青年,还在和父母遥遥相望。背着行李也有,挑着扁担也有。车长同他们说:“也就最近人多。平时没这么多人。我看一月份人更多,说不定还得加班次。”
四妮儿心想,后世的春运才叫可怕。那是人类最大规模的迁徙。比现在这种情况还要壮观。
她一声不吭的坐在后面,绿皮火车喷着黑色的烟雾,缓缓的挪动起来。铁轨上的轮子和转轴在不停的抽拉。“吱呀”“吱呀”的有节奏的打着摆。
检票口终于关上了大门,这时候的检票还不完善,逃票的人简直是五花八门。有个妇女抱着小孩,一边使眼色让小娃娃弯腰驼背显得没有一米二。有超过一米二的都装作是儿童。列车员和一家拖家带口的两口子滔滔不绝,好话说尽。
那个妇女不满的说:“小孩儿刚一米二。一天一个样子,长得贼快了。你们怎么还收钱呢?你看这么大,还没九岁呢!”
那个售货员说:“话不是这么说嘛,有规定就要服从规定,不管几岁,总之过了一米二就要买票。”
妇女立刻翻了个身,指着他就骂起来了:“你瞎眼啦,这么大的孩子才刚刚一米二,多了几厘米啦?就要收钱,你们铁道部可真是黑啊。”
女列车员不高兴了,指着她说:“这位大姐,你可不能不讲理呀。难道还是我们故意多收钱么?超过一米二买半票不久行了嘛?”
。。。。。
等走到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面前,又发现是个逃票的,男子捏着烟使劲蹲着不起身:“不补,不补票,我。。。。我买了。。了票。”
“请出示您的火车票。”
“掉。。。。掉。。。。不知道掉。。。到哪里里。。。。了。”
……………………………………
下了车,空气好闻了许多。四妮儿浑身都是烟味。她吸了吸鼻子。跟白店长两人准备做摩的去市医院。在装修简单的火车站,这里甚至只有两排候车的位子。门口倒是有一个小卖部。四妮儿提着橘子的布袋,使劲的往身后拢。
“现在还早哩,要不吃饭去。”
“我肚子不饿。”
“嗳,有卖驴肉火烧的,老巍,你真不要?”
四妮儿摇了摇头,白店长眼睛里透着失望。他是饕餮食客。对于美味珍馐有着无与伦比的欣赏。他跑到一个摆着一把桌子的摊位上等。一边招呼四妮儿去喝豆浆。这里难得吃到北方的小吃。况且驴肉火烧只要三毛钱。里面的料足得很。白店长自己咬了一大口。然后呼出来大片的白色雾气。
“去市医院多少钱?”
“先上车。”
“您倒是先给个数啊。”
“五毛。”
得了,两人坐上车,摩的的味道更严重,滋啦啦的发动机搞得整个车身都在晃动。白店长一边晃悠悠,一边咽下驴肉火烧,完了一抹嘴,就瘫在车位上。这时候透过塑料布,就能模模糊糊看到外面的情况。
石市明显马路都宽一些,不过地面铺着水泥,不是柏油。四妮儿记得零几年的时候,家乡才渐渐铺上了柏油。不像现在这样,到处都是水泥裂痕。市里的风貌和宝塔镇大大的不一样。有些高楼在四妮儿眼前,像极了小时候看的的那些老旧大厦,很有年代感。
说是大厦,其实也就六七层。玻璃是绿色的。
在这个时代,这样的建筑已经顶顶气派豪华了。白店长看了,就忍不住咂舌,眼睛里透着艳羡的光芒:“哎呀,石市可比咱们镇大多了呀。这个楼。。。。。。”
“迟早宝塔镇也会发展起来的。”四妮儿笃定的说。改革开放还有几年?到那时候全国经济都飞速发展了。
白店长被她这副肯定的口吻给鼓舞了。他也欣慰点点头说:“那也要好几十年吧!要是真能发展起来,就好啦。”
“那是肯定的,现在比几年前的年景不是好多了?”
“嘿嘿,以前嘛,就是国营饭店也没有什么荤菜。不知道石市这边的百货大楼在哪儿。我就来过几趟,上次还是三年前哩。”
“哦?这儿开了百货大楼?”四妮儿来了兴致。
“东西贵的不行呀,不过听说东西都是上海那边的高档货。”白店长比了一个大拇指,前面坐着的摩的司机就开了大嗓门说:“嗨,百货大楼就在侨兴大街,去年开的呀。那里东西杠杠滴。”
“老巍你倒是喜欢买东西。”白店长颇为促狭的笑他:“一个大男人,没见你少买东西,是攒着娶媳妇啦?”
四妮儿苦笑。
车子停在了医院大楼,白店长按照一开始打听到的位置往楼上走。整个医院都是一股消毒水的气味。四妮儿看到走来走去的白大褂和推着玻璃吊瓶。忍不住一阵恍惚。她陡然想到几年前钟母受伤的时候,她和大姐二姐三姐几个,就是在这样的墙上站着等结果。
。
302是三个病床的房间。还没走进去,就听到一个女声说:“妈身体不好,怎么还要去京都做手术?来去花的功夫都不知道花多少钱哦。。。。。”
白店长恰好在这时候敲门,那个声音戛然而止。
陈鹏穿着一件绿色的军大衣,他看到是白店长,脸上连忙惊喜的叹道:“怎么不说一声就来了。”说完扭头对里面躺在床上裹着大棉袄的老太太说:“先勇来看您了。”
老太太半阖着眼,闻言眼皮子眨了眨。睁开眼又去握着白先勇说:“你这孩子怎么来了呀。”竟然是十分欣喜的模样,她睁开眼才看到满屋子的人,脸色好了几分。连忙说:“快喝点热水罢。”
说完,看到四妮儿,她把一袋橘子苹果放到桌上说:“这是我跟老白买的,也不知道买什么。。。。。”她说完,陈鹏还很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说:
“同志也太客气了。快过来喝杯水吧。”他对上四妮儿,很有几分不好意思,因为不久前中秋的时候,他还很不客气的把四妮儿拒之门外。那时候两人只有一面之交。不过俗话说见面三分情,三人寒暄了几句。陈鹏媳妇就端着茶水进来了。
“医院水不热,我就去走廊打了热水泡茶。今天天气冷,喝点热乎的舒服。”
说完,四妮儿连忙站起身来说:“谢谢嫂子。”
陈鹏媳妇抿着嘴笑了笑,白店长点点头,接过水没说啥。大喇喇的坐下来。这边陈鹏就对女人说:“这是白哥朋友,巍先生。。。。。这是我媳妇,翠霞。
第一百一十三章 全国粮票
“原来是巍大哥。”
女人喊了个名,一屋子气氛也跟着暖和起来了。
白先勇惦记老太太的病情,陈鹏不方便说,只得拉着两人出来。顶着走廊的风口说道:“这边看病倒是家里还能负担,就是现在这个天气呀,我妈的身子骨受不了。”
白先勇问:“医院这边怎么说?手术做的了么?”
陈鹏叹了口气:“不瞒你说,这边医院做不了这么大的手术,说只有京都那边的专家才行。”他接着说:“我想,要是过去,肯定就得呆到开春,等天气暖和。我们才回来。”
白先勇倒吸一口气:“去京都啊!那来回怎么受得了哟。”又急匆匆的说:“我在京都有个同学,你们如果要过去,可以去他那里落脚。我跟你打听打听。”
他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皱起眉头:“刚才我在屋外,听到了两句,嫂子怎么能说这种话?你怎么也不知道说她。”一想到翠霞说的话,白先勇忍不住的冷哼。他一直觉得陈鹏这媳妇为人并不好。论人品,她配不上陈鹏。可惜这小子死性不改,对翠霞死心塌地。看得白先勇就一阵恼火的很。
走廊里一阵阴风吹来,屋子里面传来了叮叮当当的声音。阳台上挂着一串风铃。是贝壳做的。
陈鹏看了一会儿,才说:“翠霞她。。。。唉。”
不好再说下去,白先勇就出去抽烟了。医院附近就是邮局,他准备去给京都的同学写一封信。
……………………………………………………
而这一头。陈鹏却和四妮儿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起来。或许是白先勇的到来给了他一丝安慰,想到之前两人的见面,他说道:“巍兄弟,上次的事情,真是不好意思了。”
四妮儿说:“人都有为难的地方,我是不介意。”
陈鹏正色:“你可能有所不知,我之前的确还做这个生意,也就是帮人办城转非。不过现在风气是越来越紧了。谁敢冒险?”说完。还深深的叹了口气。
四妮儿觉得陈鹏人似乎还不错,就是愁眉苦脸爱叹气,着实不是什么好习惯。
她问道:“那陈哥你已经打算好了,去京都诊病么?”
陈鹏说:“事在人为,我妈年纪大了,我准备托人去买个卧铺去京都。在那边呆上一阵子。”说完,四妮儿心想,要是去京都可不容易,在那边吃饭生活,总是要粮票的。在石市和宝塔镇的粮票都不能再京都用。
。
回去的时候,四妮儿就问了白先勇,谁知他说:“他就是烦这个事儿,眼看要去北京住两三个月,一家人要吃要喝,咱们这儿哪里有人有京都的粮票呀。”
京都的粮票只有本地户口才会发。外地是没有的。
眼看老母手术专家都联系好了。事情就立即变得急迫起来。四妮儿也想帮忙,不过她手头上也只有一张全国粮票。因此回去的路上,四妮儿想了想,说道:“现在咱们回去就找人问问,要是有就换几张。”
白先勇说:“恐怕这事情没这么简单。”
这么多的粮票,短时间连他都很难凑齐。
四妮儿摇了摇头,她回去就去整理了一番农场的作物,把其中唯一一亩种植了小麦的农田收获了。然后连夜加工成面粉和挂面。第二天就提到了火车站去偷偷售卖。她来过火车站以后,就对这里的情况有了了解。
火车站最好的一点就是乱。
什么都乱,买票也是,排队也是,大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