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零年代农场主-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远传来“哐当”的声响。
  
        “你要办什么?城转非?现在办不了。”
  
        说完,对面的门漏出了一丝缝隙。男人手指卡着门帘。把两张大团结按在地上滋滋的划出来。他声音模模糊糊的在门后面“想办就走正规渠道。我们这里不搞别的。”
  
        “不是城转非,是要办户口。”
  
        四妮儿声音也发飘:“我老家有了点事情,就奔到宝塔来了。介绍信也没有。现在就急需要办户口。你们这儿公安问的好厉害。我担心事情不成,这才来找您的。”
  
        她又说:“背井离乡跑过来,连个铺盖地方都没有,您说我还能哪里去投奔?实在没得法才找这种渠道的。我知道这事情不好办。可是您想想往前数好几年的。到处都是逃荒来的人。也没有正经身份也落户了。又造成不了什么坏影响。。。。。”
  
        “谁跟你说的。。。。得了,大兄弟,办不成。”眼看这个大男人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陈鹏挥挥手。有气无力的说:“更何况你连农村户口都没得。还搞什么。行了,走吧。别怪我过节的为难你哈。”
  
        四妮儿被这话噎住。蹲了半天爬起来。头还直发昏。
  
        她心想。不成了,今天得赶紧回去了。
  
        ………………………………………
  
        她出门前和钟老太说,要出去和姑太太家的小孙子玩。半路又自己跑出来。这会儿回去晚了说不定要被骂了。
  
        四妮儿起身就准备往回走,她这趟毫无收获。也并不奇怪。办户口本来就是非常考验时间,人脉,机遇。尤其是在华国这个管制相对严格的时间段里。犯罪率和逃犯相对于后世来说,要好得多。女同志大晚上出门也不发憷。因为治安比较好。百姓思想淳朴。如果有个小偷什么的,那是群起而攻之。
  
        逃犯就更加不可能!
  
        因为这时候你无论是住宿还是吃饭亦或是搭车,一要介绍信。二要粮票。没介绍信户口本。买不了火车票。也住不了招待所。去餐馆吃饭,吃五两米要给五两米的当地粮票或者是全国粮票。除此之外,还要给钱!
  
        所以出去外地,首先要把手上快到期的粮票换成时间更久的。然后换成全市粮票,再换成省粮票,再换成全国粮票。不然哪怕你光靠腿走,拿着钱也要饿死。
  
        四妮儿手里的粮票定期都去找白店长换成时间更加长的。她手头上有一张比较稀罕的全国粮票。还是在供销社淘换来的。打算以后出门的时候使用。
  
        她回家的时候,家里正在准备把棉絮和旧衣服晒了。棉袄里面的棉絮也要拍打一下,好让棉花更加蓬松暖和。入冬以前的事情就多了。比如发的粮食得送去村里的脱壳的机器打。以前是三儿在做,现在家里只有两个老的一大一小。这活儿就是钟老爹做。他挑着扁担背着粮食。又吩咐四妮儿把山头上的爹叫回来干活。
  
        四妮儿跑到厨房去,看到门口面放着一个大竹篓,里面都是棉籽。鼓鼓囊囊的从竹篓的缝隙里挤出来。她去吧地上的柴火枯枝扫了一遍,然后把掉下来的棉花塞进了背篓里,整整齐齐的码在角落里。水缸里还有一半的水。她刚拿起瓢,就听到钟老爹的声音。他旁边的是陈大江。大江叔帮忙挑着扁担。他站在门口喊了句:“哎!婶子,你们快出来。他们说山上水坝就好啦!现在都在搞庆祝哩!”
  
        “啊,真的呀”
  
        钟老太擦着手出来,心想的是“这都修了多久了。可算是修好了。”又想到儿子这两年可算是辛苦了。修水坝这帮富农子弟就得冲到前面,做最辛苦的活儿。她就忍不住心疼。好在堤坝修了快两三年了,如今总算是修好了。
  
        “就是,挺说市里的领导也过来视察了。听说县处级别的的领导都来啦!”
  
        “走,咱们去看看。”钟老太连忙擦了手就拉着钟老爹往外走,一边说:“我还没见过当官的长啥样嘞。”说完,就兴致勃勃的带着一老一小上山去了。此时山路上聚集着不少人。几个吃手指的小娃娃蹲在黑色的轿车面前瞧新鲜。底下还放了鞭炮,一路赤红色的纸屑飘着一股硫磺的味道。
  
        “走走走,他们都在山上剪彩。我们也去瞧瞧呗。”
  
    
  
    
  
    
第一百一十一章 坐火车

  
        “走走走,他们都在山上剪彩。我们也去瞧瞧呗。”
  
        几个知青手挽着手亲密的走在前面。这些知青是年底刚来的一批上山下乡的插队知青。据四妮儿所知道的,这应该是老三届知青的最后一届。他们来了大屋刘一个月。才刚刚碰上这件大事,于是都赶鸭子似的跑来看热闹。半山腰一届飘着金黄色的银杏。好看极了。不远处的山谷上面就能看到顶上的水坝。灰色的水泥钢铁一样的拦腰将山谷的水流截断。朝着一处汇聚而去。
  
        站在堤坝上巡视的一群干部。其中有人看到这幅景象,也忍不住拍了珍贵的照片说:“大屋刘的人民勤劳!才能修建这样利民的工程。等我们回去上报,这样大的功劳,市里会对你们进行褒奖!”
  
        另一个中年男人则是用力的拍了拍刘福的肩膀;“有这样的基层干部,才是榜样。”说的刘福脸色发红,这可是大大的政绩。对于整个县里,对于整个市里,都能拿得出去的模板。放报纸上就是铁打的利民工程。还没上报到省里去。报纸已经刊登出来了。县处级的民政副局长特地下来送了锦旗过来。此时刘七叔手里端着锦旗。也满脸泪花。
  
        地下黑压压的人群挤在一起,都齐声欢呼起来。声音响彻了整个山谷。端着相机的记者连忙拍下了这一幕。人群里鲁万苗也激动的两眼发红。可是她很快就有些坚持不住了。或许是因为体力不支,旁边人看到了。忍不住搀扶了她一把。
  
        另一个新来的知青嘀咕起来:“你可别搭理她,这人哪,脑子不清醒。”
  
        她指的是她举报苏茜的事情。这件事传开以后,村里的年轻人看鲁万苗就有些不对劲了。这年头激进的人也有,但是谁不害怕身边这种转手捅你一刀的人呢?连带着项太阳也没少被人嘴碎几句。大意是指他“花心”之类的。
  
        俗话说得好,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这次,这几个人是真的名声不大好了。为了和他们不牵扯进来。村里以前来的两批知青都离他们远远地。只有刘桂香还浑然不觉得和他蜜里调油。
  
        那个搀扶的女孩子也缩了缩手,目光看向鲁万苗有些犹豫起来。
  
        随着剪刀卡擦一声,红色的彩绸落在地上。大屋刘的水坝,也彻底修好了。县里面派了车子来接。连续七八辆的黑色轿车停鞭炮洒满的地面上。人群里“嗡”的一声,彻底炸开了话,有个七十多岁的老者说:“嗨,这是啥车?咋还会冒气嘞。”
  
        旁边一个壮实的伙子立刻笑道:“大爹啊,这是汽车,是解放解放牌的。可贵了哩。”
  
        “哇,汽车!果然是汽车,爷爷你看这车还冒黑气!”一个小黑娃娃跑过去闻,结果捂住了鼻子,连皱在一起说:“不好闻。”
  
        旁边的人都笑开了花。
  
        一辆是吉普车,绿色的外壳,很大的四个轮子,发动机的声音很响亮“轰隆隆”的发动起来,威风凛凛。把一圈小孩子们都震慑住了,他们那里见过这么多这么威风的汽车吶。其中有个个头很矮的小子说:“我长大也要开这样的汽车!”
  
        他话一说出来,周围几个玩伴都哄笑起来。指着他说:“江平吹牛!”
  
        …………………………………………………………………………………………………………………………
  
        江平是隔壁村跑来凑热闹的。他是大江爷爷的孙子。每次钟家妮儿去上学路上碰到大江爷爷,他还是不是载几个丫头一程。因此,四妮儿很喜欢他。每次都带点糖给他吃。
  
        她拉着江平,对方还一脸委屈:“宜宜姐,我没吹牛皮。”
  
        四妮儿看他自信心很受打击,于是安慰道;“车子不就是人开的嘛,别人开得,你怎么开不得。不过要等你长大才行哦。”
  
        江平一听,顿时又高兴起来。他围着吉普车不停的转悠。嘴里念念有词:“汽车呀汽车,你一定要等我长大来开!”
  
        说完,他就撒开脚丫子飞奔跑了。
  
        。
  
        十一月的月底过的很快,天气骤然变冷,秋老虎来了两拨,春捂秋冻。四妮儿穿了薄夹袄冻得差点生了冻疮。这就麻烦了。有些人生了一次以后,每年的冬天都会犯。又痒又疼。但是一抓就泼破皮,还容易留疤。
  
        这个月在村小读书的大妮他们也回来了。四妮儿就问了大妮儿。她还在满头大汗的寻期末考试复习。听了妹妹的话。反而是放下笔。花了一周的课余时间帮四妮儿做了一双手套。那是带着指头的手套。里面夹了棉花。戴在手上特别暖和。
  
        四妮儿看着手套就叹气,布手套做的好看极了,可是要裁剪缝制费劲的很,要是有毛线就好了。又省事又保暖。可惜毛线要毛线票才能买,而且十分紧俏。
  
        四妮儿偷偷的找了她一次,又故技重施的给了大姐五块钱。然后对他叮嘱道:“这是奶奶给你的私房钱,你可千万不能跟咱妈说呀。免得她心里不高兴。”
  
        大妮一看是五块钱,下意识就像推脱,被四妮儿拦住了,她虎着脸吓大姐说:“你别还给我,奶奶要给你钱你不要,你不怕她发脾气啊。”这招果然管用,大妮儿板着脸收了钱。四妮儿还不忘提醒她:“在学校就吃点好的。咱家都没什么菜带,你们总是吃豆鼓不腻得慌呀。”
  
        大妮收了钱,闷声说:“老师说了,咱们来学校是学习的,不是享受的。”
  
        四妮儿:“。。。。。。”
  
        她看不惯这种有钱还自虐的行为,对着大妮儿一通洗脑教育。
  
        譬如吃腌菜吃多了容易缺乏维生素啦,营养不良贫血啦,手脚蜕皮啦,个头长不高啦。。。。。等等,把大妮儿唬的一愣一愣的。心里直发慌。恨不得回学校立刻买好吃的给两个妹子吃。
  
        村小学是一月二十号期末考试。紧接着就是一个多月的寒假了。
  
        四妮儿趁着这段时间跑到镇上去了一趟。她没等到陈鹏,反而是白店长吐露出一点消息来了:“前阵子气温一下降下来了,陈鹏他老娘就病了。去医院检查一看,是心脏病。老人家年级还不算大,主要还是今年天气太冷了,吃了不少亏。”
  
        四妮儿问道:“哦?”
  
        白店长正好打算去市区医院看看。他性格古道热肠,对朋友不错。好在年关的最后一批货物也到了。他这段时间没事。就打算去看看。
  
        四妮儿说:“市医院?是石市吗?”
  
        白店长说:“没错,这可是大病。县里面的医院都治不了。”
  
        四妮儿说:“正巧了,我最近也没什么要紧事,不如一块去看看老人家也好。”这话得到了白店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