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全民经营年代的到来,如今名片已经成了商人们必不可少的身份象征。
通常如果有被领导人关心过的,还会印上和领导人亲切握手的照片做背景,有什么委员、优秀青年、十大标兵等头衔的,也会统统印在名片上,让一张小小的名片承载了一世的荣誉,显得挤挤挨挨的。
叶秋桐的名片就很朴素,暗沉素雅的卡上,只是写了名字和联系呼机,趁着这个机会,叶秋桐也把自己的名片送了一张给孙总。
孙总是京城茶叶协会的会长,只要他满意,黛色的茶叶便不愁销路。
“哟,向阳这里挺热闹的啊,看起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孙总夸道。
可不是,沿途经过了几个工业区,其中也有美国底特律汽车协会投资的汽车城,因此形成了连片集中的重工企业……工业区成了工人聚居区,车子经过时,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也能不时看到在路上走的,穿着制服的工人。
这些习惯呆在京城舒适区的大佬们,此时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电视新闻上说的,南方的繁荣和活力。
叶秋桐颇为自豪,这些工业区的建成和成长,都有她一份无形的功劳。她当然不会无聊得把功绩挂在嘴上,这些功绩也无法言说,只有当事人心里明白,但是一想到自己也为向阳的繁荣发展出了一份力,叶秋桐便觉得特别有干劲。
人的能力能与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便不会寂寞,也不会迷失方向。
车子到向阳市区后,叶秋桐把客人们安排在离女娲大厦不远的新恒酒店,这是家五星级的酒店,环境设施都不错,重要的是,它当然是新恒地产名下的产业。
叶秋桐如今所有的客人招待、商务活动都在这里举办,左手出右手进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安全。自家名下的产业,无论如何,员工都会以她为马首听号令的。
给丁晓生他们这一行安排的是总统套房,除了房间够大、有无敌美景之外,什么按摩浴缸、桑拿蒸疗都高级享受设备一应俱全,让孙总也啧啧称赞道:“京城里的酒店也不过如此。”
在酒店里洗了个澡,补了个回龙觉,叶秋桐陪大家吃了一顿颇有向阳本地特色的午餐,就带着他们驱车前往黛色。
往黛色的公路是普通的沥青路,但这已经是叶秋桐向公路局争取资金能修起来最好的路了,原本这条路只能算是县道级别的,虽然是宽阔的泥土路,一下雨就泥泞满天,影响出行。
通往黛色茶庄山上的路倒都是水泥路,山路虽然弯了点,但是司机都开惯了,也很平顺。
只是来自京城大平原地区的客人们从车窗外看去,发觉白云缭绕在脚下,窗外向下看去,不时能看到万丈深渊的感觉,大家都一阵心惊胆寒,觉得南方人生活得太不容易了。
不过,随着山顶能摸近蓝天的感觉愈发明显,大家的心情又明朗起来,鼻翼不时还能嗅到茶场制茶时传来的阵阵浓郁的茶香,便有人迫不及待地问:“茶庄到了?”
正文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十泡有余香
“到了,请大家下车吧!”
叶秋桐从打头的车中先下来,招呼大家。
赵文倩听到动静,也从茶房里出来,叶秋桐热情地为大家介绍。一听赵文倩是茶叶系的教授,大家也肃然起敬,感觉手上捧的茶水似乎都多了几分知识含量。
赵文倩把秀姑和十数名茶师教出来后,现在她只负责现场的指导工作,任务并不繁琐,只要她不主动找活,基本就是背着手指导的事,所以,她倒也有闲抽空出来陪客人。
此时大家所处的位置是在青云山山脉的坡顶,海拔有一千二百多米,居高临下,俯瞰之下,到处都是长势喜人、绿油油的茶树。
由于海拔高,对面的山峰上还有云雾缭绕,一看就知道是茶树生长的上好环境。
黛色的改造这几年一直在进行,所以走进黛色茶庄,来自京城的客人看到的都是古朴的当地特色建筑,红砖墙,黑瓦片,四周竹影扶疏,走进屋内,是设计成骑楼的回廊,回廊的墙上挂着山水字画,显得十分雅致,回廊内错落有致分布着茶室。
参观了几间风格不一样的茶室,大家都发现,原来回廊的设计,让每间茶室都三面采光,正面则是全景的玻璃设计,能让茶客清晰地看到山间的美景。
“赵教授,这里太美了,我们能在这多住几天吗?呼吸的是上好的茶香,眼里看到的是满山苍翠的美景,这里就象仙府一样,我觉得自己的《九转盘龙功》都能再上一层了。”
孙总美滋滋地比了个大小周天环绕一身的姿势。
叶秋桐看傻了,这位难道还是气功爱好者?
孙总不提,叶秋桐倒忘了,九十年代还兴起了一波气功热,不知道从哪里突然冒出一批的大师来,指点群众,慷慨激昂,个个都是神秘老者什么流派的传人,把一大批群众迷得晕乎乎的。
叶秋桐记得那时的流行杂志《之音》、《武术》这样的杂志上,都会登气功大师的传奇故事。
比如有一位张大师,是知识青年下乡,他在所呆的农村里,迷上了气功,为了接收气,打开大小周天,半夜到农村的坟堆里接收阴气;
还有一位大师,有了一系列际遇,得到高人指点,打开了大小周天,能给人治病,发功,发功后的水还能让人延年益寿……
这一系列神话很快就在神州大地传开,许多群众被他们编的故事迷得神乎其神的,抛家弃子跟随他们求证真功的人还不少。
前辈子,叶秋桐外出打工时,就曾经接济过一个流浪汉,那个流浪汉也不过是十七、八的孩子,说他一定能感动大师,待学会了真功夫,就能闻名天下、治病救人。
话说,叶秋桐当时还挺感动的,看他穷困潦倒,还给了他身上最后的二十块钱,给他买了一堆馒头带在路上吃,祝他成功证道。
结果,当然再无下文。
没想到,咳,眼前这位看起来见多识广的孙总也信这一套?人都是有弱点啊,叶秋桐忍不住想笑,但是礼貌地憋住了。
京城里来的人对孙总的说法都不意外,估计都知道他平时有这种爱好,丁晓生还道:
“这里按你们气功爱好者的说法,应该是灵气十足,你要多住一段时间,还真能打通大小周天。”
果然是气功狂热的年代,随便什么人张口就能来一段。
叶秋桐灵机一动道:“这里灵气十足那是自然,不过孙总肯定也没办法打包带回家啊,但是这里的山水养出来的茶,就是灵茶,孙总只要经常喝灵茶,也会颇有受益的。”
“哟,叶总这个建议好。”孙总一番突然开窍的模样。
赵文倩一脸不赞成地道“这里山灵水秀,但是灵气之说太过于虚幻,我的茶肯定是一流品质的茶,有良好的基肥,有上好的制作工艺,大家喝过就知道了。”
呃,赵教授还是一脸教授脸。
孙总有点尴尬。
叶秋桐一想母亲说得对呀,她不能助长了这个年代的不正之风。
万一孙总回京城,以灵茶为卖点,待几年后,气功热潮退去,黛色茶庄烙上的灵茶印记就会变成耻辱。
叶秋桐心里一凛,觉得还好母亲今天及时提醒了,不然她辛苦打造的黛色品牌就毁了。
孙总毕竟是生意人,脸色稍转之后,很快就打起精神来道:
“那咱们就尝尝黛色的铁观音,看着这片好山好水,我都迫不及待了。”
赵文倩拿了一个小簸箩,里面装的是刚制好的成品茶,还没剔茶枝呢,赵文倩熟练地剔起茶枝和茶片,叶秋桐也上前帮忙。
待捡好的净茶有了七克左右的量,赵文倩还上了天平秤,这是特制的秤,大小和实验室里用的天平秤是一样的。加加减减,有七克的茶量后,赵文倩倒入功夫茶杯里,倒上烧开的山泉水,洗茶焖泡……
“茶香四溢,我怎么还喝出了一股奶香?”
“这茶水味道醇厚,在舌尖上盘旋不去,你说是奶香?我怎么觉得是兰花香?”
“好茶,这样的茶有多少我要多少。”孙总一言抢占先机。
“孙总,你也给弟兄们一点活路嘛!”同行的人可怜巴巴地道。
“是啊,总不能好茶你都包了,我们茶楼还怎么活啊?”
“哼,当我不知道啊,这等好茶就算买回去,你们也不是放在茶楼里,还不是往上面送?”孙总翻了下白眼,用手指指了指天花板。
众人一时无语。
练了气功后,孙总努力打通什么大小周天,似乎变得耿直多了。
叶秋桐和赵文倩假装听不懂。
继续泡茶。
铁观音三泡有余香,第一泡并不是最佳的口味,一般来说,要第二、三泡才是最美妙的香和味的结合。
赵文倩说正事:“这样品质的铁观音我们今年全场的产量可以保证八成以上,大约有三百多担吧,各位如果需要,可以先下订单,各位远道而来,我们就优先提供,再迟一些,怕也抢不到了。”
赵文倩说这事时,一点也不心虚,她一直相信自家茶叶的品质。
叶秋桐还有点担心,觉得母亲这样也太单刀直入了吧?喝一泡茶就开始谈生意?
再一想,母亲原本也就不是生意人,便也释然了。
正文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有成果了
“赵教授,你说八成茶叶有这样的品质,还有两成呢?”有人先小心翼翼地问。
赵文倩本身头衔就很矜贵,大家也听叶秋桐介绍说,她母亲一来是为了兴趣,打发退休闲暇时光,二来是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所以对赵文倩都很尊重。
不过,赵文倩说八成茶叶有这等品质,他们觉得震惊之余,不由地也会想,难道另外两成做得很差?
如果一家茶叶加工厂水平起伏这么多的话,怕也不适宜当成长期的供货商。
天下之大,茶叶在全国各地都有,虽然品种不一,但是各地喝茶的人喜欢的口味也不一样,所以他们也不一定就非买乌龙茶。
“还有两成是特级茶,这两成,我们今年准备做一个茶王赛之用,茶王赛后,我们要对这些获奖的茶进行拍卖。”赵文倩淡定地道。
众人倒吸了一口冷气,现在他们喝的是一等品的好茶,而且赵文倩也说了,这样的茶占了他们产量的八成,大家心里其实基本上认定,还有两成,应该是劣茶,可是没想到,另外两成竟然是特级茶。
“赵教授,也就是说,你们黛色出产的茶叶,百分百都是一等品以上了?这成功率也太高了吧?”
有人难以置信地问。
这些人长期做茶生意,哪怕是对单一品种不太深入了解,但是也知道,任何一个茶场,都不可能做出百分百的好茶来。
黛色竟然能做出百分百好茶,也太神奇了吧?大家不相信也是正常的,甚至心里还起了疑云:黛色太浮夸了吧?莫非造假了?
谁都知道,制出好茶的条件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茶叶制作和所有的农业生间一样,都是靠天吃饭。
象铁观音这样的乌龙茶制作尤其靠天,要早晚寒凉,温差极大,天气晴朗的特定气候,才能制出上品好茶。
如果茶青好,制茶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