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玩转八零年代-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象现在大家觉得高大上的午餐肉、金枪鱼罐头、香肠,再过十几年统统都被称为垃圾食品。

    所以,叶秋桐也不想在一门其实已经是夕阳产业的行业上投入太大的精力。能赚钱的门路多的是,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

    由于出了清枝这档事,没有了欠嫂在边上煽风点火,被叶秋桐欠了钱的乡亲也没有在三天内来追讨,倒是叶秋桐和大家说明情况,说货发到外地,结账需要时间,请大家宽延,乡亲们又大度地延长了还钱的期限。

    果然,没有欠嫂做鬼,大家都变得通情达理起来。

    其实想想也知道,叶秋桐是做正经生意的,父亲又是村里的支书叶长志,光是有叶长志背着,也不怕叶秋桐会不还钱给大家。当初如果不是欠嫂在众人中使劲制造叶秋桐还不上钱的气氛,大家也不会去围攻迟家。

    算算欠乡亲们的账还有大生玻璃厂的瓶子钱,叶秋桐手里还能剩个万把块。这就是纯利润了。

    这些天陆续通过零售的方式,卖掉了两千多瓶罐头,如果把剩下的五千多瓶罐头再卖掉,自已就可以拥有三万多元的资产。

    这些钱,交一部份给婆婆改善生活,留给迟瑞和迟丽做将来上学的费用,一部份交给娘家做弟弟以后的老婆本,自已还可以剩万把块。

    这万把块,她打算带到部队,熟悉了情况之后,再图发展。

    有了这万把块做启动资金,情况已经比她刚开始时两手空空、还要找吴瘸子赊糖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叶秋桐对于自已随军后的创业生活充满了信心。

    算清楚了账,叶秋桐便骑自行车到县城邮局领了款,然后赶紧到边上的银行,存了一万块,还有五千块,便放在军挎包里,吊在胸前,时刻紧盯着,倒也不怕被小偷偷走了。

    现在还没有百元大钞,最大的面额是十元,因此五千元钱已经是沉沉的一小包了。

    骑车回家的路上,叶秋桐想着自已护着五千块钱小心翼翼的模样,不由地笑了。

    五千元在她重生回来的那个年代,只不过是低级公务员一个月的工资罢了,勉强够一家人温饱,什么事也做不了。

    不象现在,五千元足以在农村盖起一栋很不错的红砖楼还有剩余了。

    叶秋桐打听过了,盖一栋象迟生舅舅吴宝福一样的红砖楼,再配上全套的家电家俱,五千元足矣。

    叶秋桐回到村里,按着账单上记的欠款人名字,遂一送钱上门,每结完一笔账,就让收钱的人在账本上自已的名字边上签上“账已结清”四个大字,并附上签名。

    拿到钱的人想着之前苦苦逼秋桐的样子,自已也觉得有点讪讪的,但是秋桐脸色如常,并没有因为还上钱就趾高气昂,也没有象施舍一样把欠的钱轻蔑地在他们面前一扔。

    因此,经过这件事之后,这些因为曾经苦苦讨钱、紧逼叶秋桐的人,背后都改口说叶秋桐的好话,让叶秋桐始料未及。

    叶秋桐只不过觉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罢了。

    还完村民的钱,叶秋桐松了口气,准备拉上婆婆,一起去还大生玻璃厂的钱。

    因为婆婆说过,既然是最后一次做这门生意,以后也不会用到玻璃瓶,她还是要去和毅大生道个谢,让秋桐还钱时叫她一起去。

正文 第九十七章突然热情

    吴月桂要出门,和现在农村大多数妇女一样,很周致地换了一套干净的衣裳,重新洗了头面手脚,把头发梳整齐,这才和秋桐一起前往后路村。

    和上一次去后路村借钱的心情不同,这一次吴月桂是理直气壮要去还钱的,心情自然轻松,边走边和叶秋桐聊着:

    “迟瑞都两个礼拜没有回来了,他说这礼拜要回来。”

    一说起上进的小儿子,吴月桂眉眼就舒展开了。

    “那可得多买点好吃的给迟瑞补补,我看他在学校食堂里也吃不了啥好的。妈,以后给迟瑞的伙食标准得提高了,读书消耗脑力,没有营养是不行的。”

    最近家里经常能吃到肉食,都是叶秋桐操办的结果,迟丽的营养增加以后,就连个头也能肉眼能见的速度增长着,这些吴月桂都看在眼里,现在听叶秋桐又主动这么说,她当然没有意见,连连点头。

    有些话题她不敢主动提起,比如要不要分家什么的,但是现在听叶秋桐的语气,似乎并没有这个意思,吴月桂反正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她虽然会努力伺候家里一亩三分田,但光靠田地要把一儿一女抚养成材,十分艰难。

    不过秋桐最近做生意成功的经历,让吴月桂也有了想法,她觉得秋桐随军后,她是不是也可以找点小生意做,似乎比种田来钱快多了。

    婆媳两个边走边聊,走到蒲口溪的木桥位置时,两个人傻眼了。原来,蒲口桥前几天因为下雨,河水暴涨被拆下来了,到现在还没再装上去。

    这种木板桥就是这样,一旦遇到下雨河水暴涨,河工就要把桥板赶紧拆下来,免得被河水冲走了,待水位下降后,再把木桥重新装好。

    其间河两岸往来要嘛撑船,要嘛水位稍降就可涉水过去。

    “咱们趟水过去吧,等船还得好一会儿?”

    吴月桂问秋桐。

    现在河上倒是有渡船,不过船正好才撑到对岸,要等装满一船人才会再过来,看样子还得等好一会儿。

    说起来,蒲口溪最短的直径距离也才二十多米左右,如果涉水过去自然更快。

    现在是夏天,天气热,也不怕水冰凉,叶秋桐见河水已经变清,有些水位低的地方还露出了河底的沙块,觉得现在水位应该不深,涉水过去完全没有问题,便欣然点头答应。

    婆媳俩脱下脚上的凉鞋,挽起裤脚,然后便从水清浅之处下水,缓缓往前走去。

    走这种溪路,吴月桂显然很有经验,她抓着叶秋桐的手道:

    “挑水清看得到水底的地方走,不然水深就把裤子弄湿了。”

    在她们身边,同样有不耐烦等船涉水而过的男人,不过他们都把外裤脱了,只穿着短裤,“哗哗”地在水里快速走着,由于只穿着内裤,他们倒不必担心会被河水打湿了。

    而叶秋桐她们就不一样了,如果不小心走到水深之处,她们的裤腿最多只挽到了膝盖上方,就会被水浸湿。

    因此,叶秋桐一路跟着经验丰富的婆婆,小心翼翼,总算顺利走到了对岸,还好,裤腿只打湿了一点点,放下挽着的裤脚,夏日的热风一会儿就把湿的地方吹干了。

    “秋桐,先去你舅舅家一趟吧?”

    吴月桂迟疑地道。

    叶秋桐善解人意地点点头,笑咪咪地说:

    “好。”

    过娘家门而不入肯定不好,虽然吴宝福和郑银秀肯定不想看到她们上门,但是她们若是真的到了后路村不去娘家走一圈,郑银秀过后又会怪她们失礼。

    吴月桂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是又担心儿媳妇因为上次借钱受到冷遇的事不想去,所以犹豫了一下。

    去大生玻璃厂不用经过吴家,不必特意回去也是可以的。

    谁知道叶秋桐一点也不在意,爽快地点头答应。吴月桂这下不用为难,心里一松,两个人就拔腿往吴宝福那走去。

    “哟,月桂你回来啦?”

    没想到,一踏进吴家的大门,郑银秀从牌桌上抬起眼,正好一眼看到吴月桂,竟然热情主动地打起招呼来。

    这可是吴月桂从来没有受到过的待遇,哪回她回来娘家,不是被嫂子冷嘲热讽?难得有一次这么主动招呼她。

    吴月桂笑着点点头,莫名地,腰板也挺了起来,点头道:

    “嫂子,你们打牌啊?”

    “不打了,不打了,今天手气不好,哎,坐得我腰疼。”

    郑银秀扔出最后一张牌,也没有看结果,扔下牌友,笑咪咪地对吴月桂道:

    “月桂,秋桐,快上来坐,我泡老铁给你们喝。”

    叶秋桐心想,哟,太阳从西边上来了。怎么郑银秀这回看到穷亲戚没有苦巴着脸了?

    叶秋桐瞅着郑银秀眼珠子滴溜溜地乱转,突然提起了一丝警觉之意。

    郑银秀似乎在打什么不好的主意?

    吴月桂倒是一脸宠辱不惊,或许,这几十年,她没少见嫂子这样翻云覆雨的面孔吧。

    “月桂啊,听说你们家做罐头生意,赚了不少钱吧?”

    郑银秀边从厨房里拿出烧开的水灌到开水瓶里,边问吴月桂,脸上笑意吟吟。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知道她们赚钱了,所以脸就变了。

    叶秋桐恍然大悟,怪不得郑银秀今天还舍得泡老铁了,上两次,郑银秀只是就着残茶倒了杯水给她们喝。

    几名牌搭子看着郑银秀不玩了,也就散了,留下吴宝福和郑银秀俩。

    “妹妹,罐头生意利润不错吧?我听说我们村都有人想要种桃树了,说卖给你们一斤好几毛呢!”

    吴宝福也一屁股坐到木沙发上。

    “凑合着吧,都是秋桐在忙活,我只是打下手。”

    “我说嘛,你这么笨的脑子,怎么懂得做生意?果然是后生可畏啊!”

    吴宝福一脸欣赏地看着叶秋桐,觉得侄子运气挺好的,能娶到支书的女儿,不光人长得不错,脑子也灵活。

    妹妹来借钱让他心烦,如果她家赚了钱,以后就不会老找他借钱了,所以吴宝福倒是乐见其成。

    吴宝福贬损吴月桂的口气听着让叶秋桐不太舒服,她才不会在外人面前这么说秋生呢,再笨也是她的弟弟,对外都是要维护的不是吗?

正文 第九十八章好处

    吴月桂倒是一脸漠然,看她脸上的表情,秋桐便不由地同情起婆婆来,从前在娘家,她得受了多少委屈,才养成了这种麻木?

    因为不满吴宝福及同情婆婆,喝着郑银秀泡的热腾腾的老铁,叶秋桐完全不在状况,没品出好滋味来。

    “我听说你们把全村的黄桃都收购了?那资金可不少啊,不过你们哪来的钱啊?之前找我们借的二十块哪够收那么多黄桃?”

    郑银秀的语气依然是高高在上,有钱人总是有一种优越感。

    叶秋桐笑笑,不以为意地道:

    “我婆婆在村里信用好,我们做生意全靠赊,先收货,后给钱。”

    叶秋桐这么说,分明是给吴月桂面子,所有的生意都是秋桐自已出面做的,这一点,吴月桂心里很清楚,见儿媳妇给自已面子,她淡漠的目光也有了温度,脸上的表情略松了松。

    “哟,我们家月桂原来在后山村这么有面子啊?”

    郑银秀一脸惊奇状。

    “那是自然,我公公是见义勇为的英雄,我婆婆又培养了三个出色的儿女,在我们村,当然有面子。”

    叶秋桐不疾不徐地道。

    迟生的父亲是在村里开山修路时,在石场爆破时为了救她父亲而死的,被县里综治委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叶秋桐这么说,完全没毛病。

    而迟生兄妹仨的表现,也是人所共睹的,也挑不出什么缺点来,叶秋桐这么说,让吴宝福不由目光深了一下。

    他想起自家的两个儿子,一个上了高中,虽然也在一中,但是是用钱买上去的,现在读一中可以买名额,但是读得很辛苦,在年段都是吊尾的,上大学完全没指望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