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玩转八零年代-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没想到,赵全友还有点机灵劲,居然盯梢了他们。

    当然,叶秋桐也不怕,没错,赵全友从头至尾,都是他一个人在毁约,因为受制于他的销售渠道,叶秋桐步步受困于他,现在迟生帮她找到了一个大客户,叶秋桐便彻底和赵全友撕破了脸。

    这三千瓶罐头发出去,只要收到货款,她们就保本了,剩下的都是纯利润,叶秋桐已经不担心还不起欠乡亲们和罐头厂的钱,所以,心态异常放松下来。

    “姐,你是不是早就知道那赵老板不是好人了?今天是想刺探他吧?”

    叶秋生也不是傻子,现在能读到高中毕业的,也算是知识份子了,前后一琢磨,就品出味来。

    “对,赵全友这是利欲熏心,否则,我还是愿意把黄桃罐头卖给他,毕竟他吃货量大。

    不过,今天他算是暴露了真面目,还试图把我们推上绝路,所以我就故意给他机会撕毁合同。

    当然,这也是给他的一个最后和我们合作的机会。如果他不撕毁合同,我还不得不履约呐!

    所以,其实是赵全友把和我们合作的路堵上了。”

    叶秋桐摊了下手道。

    “姐,你好厉害。我怎么感觉你嫁人之后,变得越来越聪明了?和原来的你不是一个味道。”

    叶秋生咂舌道。

    这一系列地连环套、考量人心的手段,都不是他能想得出来的,没想到,操纵这一切的竟然是姐姐。

    这还是他过去那个为了嫁给“花衬衫”和家里人闹别扭的姐姐吗?

    不过,叶秋生觉得,他更喜欢现在这个样子的姐姐。

正文 第九十五章不吃独食

    “去,姐姐还是那个姐姐,只是脑子突然清醒了。”叶秋桐拍了下弟弟的肩膀,看着他憨憨的阳光笑容,心情无比美好,“走,咱们逛街去,姐请你吃好吃的。”

    棘手的事情一桩桩地解决了,一直压在叶秋桐心头的大石头被搬走了,她顿时来了精神。

    “好啊,咱们去吃海蛎煎吧,阿土伯的海蛎煎加上他独家的甜酱,配上面线糊,味道太好了,好久没有吃了。”

    谈到吃的,秋生亦是眉飞色舞。

    叶秋桐也馋阿土伯的海蛎煎了,自是欣然前往。

    阿土伯海蛎煎是清河县的名小吃之一,在县城八角亭边上一个背街的窄巷子里,蜂窝煤炉上架着一口常年滚沸的油锅,油锅沿上罩着铁丝网,网上搁着刚炸好的往下滴油的海蛎煎,远远地,还未走到巷子,就能闻到海蛎煎的香味。

    秋生用了吞了下口水,对秋桐道:

    “姐,今天运气真好,没什么人。”

    “你也不看现在才几点,十点多,县城的人上班的上班,小孩子都在上学,不是高峰时段,自然不会有太多人。”

    阿土伯的海蛎煎摊子就是一口油锅,边上放着几张简易的矮桌椅,叶秋桐和叶秋生都是来吃过几次的,因此熟门熟路的坐下,秋生对阿土伯道:

    “阿土伯,四块海蛎煎,两碗面线糊,海蛎煎多放点甜酱啊!”

    “好咧,马上来。”

    阿土伯五十来岁,头发略花白,个子不高,常年在油锅边蹲守,因此背显得有些佝偻。

    但其实在叶秋桐印象里,阿土伯始终就是这个形象,好象动漫里的人物一般,就是一个地标一般的存在。

    此时再世为人,看到阿土伯重现眼前,叶秋桐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感概。

    炸得酥脆的海蛎煎配着甜酱,微微酸甜的酱汁化解了海蛎煎的油腻,再喝一口飘着绿色葱花的面线糊,整个人的身心都沉溺于对美食的享受中来了。

    “阿土伯,再给我们炸二十个海蛎煎,我要打包带回去。”

    “好的,没问题。”

    一块海蛎煎两毛钱,一碗面线糊一毛钱,从叶秋桐这就做成了快五元的生意,阿土伯也是美滋滋的,手脚利脚地行动起来。

    因为海蛎煎要现炸才好吃,所以不是高峰期,一般没有现炸好的海蛎煎,在叶秋桐他们吃的时候,阿土伯也是动手现炸。

    只见他用一个半个浅碗形状的铁勺,往里面倒入面糊,再放上海蛎、葱等配料后,便把铁勺沉入油锅里。

    锅里的油便沸腾起来,吐着白色的泡沫把面糊给吞没了。

    等阿土伯再把勺子拿出来的时候,面饼已经炸成形,他轻轻一抖,面饼便脱离了勺子,滚入油锅里,阿土伯便赶紧把铁勺拿起来,继续做下一个海蛎煎……

    待叶秋桐和秋生吃饱喝足,阿土伯也把二十个海蛎煎炸好了,用油纸包好,然后用草绳把油纸包扎好,递给了秋生。

    秋桐付了钱,便和秋生打道回府。

    由于来的时候是从县城雇了货车的,货车载完货就走了。现在他们回家只有两个办法,要嘛雇自行车伕,要嘛走路。

    秋生是懒得动弹的人,马上说要雇自行车伕,正好阿土伯这里出去就是八角亭了,叶秋桐走到亭子前,便看到上次和迟生一起时雇的车伕有空闲,便依旧叫了他。

    这一回,自行车伕熟门熟路,一路骑还一路和秋桐闲扯:

    “姑娘,上次那个男的是你爱人?这个男的又是谁啊?”

    “哦,你还挺有眼力的嘛,上次那个的确是我爱人,这个是我弟弟,亲弟弟。”

    叶秋桐心情好,也不计较自行车伕嘴碎八卦。

    “哦,你的亲弟弟吗?怎么长得不太象啊。”

    “不象吗?谁说姐弟就一定要长得象的?”

    叶秋桐乐呵呵的。

    一种闲扯着,到了村口,叶秋桐付了车资,然后把手里的海蛎煎分了一半给秋生,让他带回去给爸妈吃,自已带着剩下的一半,回到了家里。

    “妈,今天中午你做个菜汤就行了,我带了阿土伯的海蛎煎回来给你们吃,我自已吃过了。”

    叶秋桐把手里的油纸包放在厨房的桌上,一边对在厨房后沟清沟的婆婆喊道。

    “行,又让你花钱了。”

    吴月桂擦了把汗,看后沟也清得差不多了,就放下锄头,走进厨房。

    “妈,好香啊,中午做什么好吃的了?”

    迟丽总是能及时现身,一进屋就闻到了一股炸肉一般的香气,顿时馋得肚子“咕咕”叫。

    “阿土伯的海蛎煎,你大嫂买的,妈做个菜汤,咱们马上开吃。”

    看到女儿馋得眼睛发绿,吴月桂感觉到秋桐的大方和细心,顿时觉得找这个儿媳妇真好。

    秋桐不象村里有些儿媳妇,自已在外面吃了好东西,不顾念家里。她每次在外面开小灶,也会带她们的份额回家。

    从这点来说,秋桐就显得挺大气的。

    迟丽只要有好吃的,就显得心平气和,再加上柳婷婷已经结婚,她断了别的女人做大嫂的念想,所以这一段时间以来,也没有再正面和叶秋桐起什么冲突。

    此时见海蛎煎是叶秋桐打包回来的,还说了声谢谢。

    叶秋桐抿嘴一笑,也不多说,就和吴月桂说了今天已经顺利把水果罐头发货出去的事情。

    不过,具体收货人是谁,叶秋桐倒是没有说详细,只说是迟生介绍的大客户,在外地。

    叶秋桐倒不是防备婆婆,她是怕迟丽这个熊孩子不懂事,万一说漏了嘴,又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还好,吴月桂一听说出了三千瓶的货,她估摸着也知道这些货够原材料的钱,顿时也是一脸的神清气爽,没有再多加追问细节。

    迟丽有了海蛎煎塞嘴,吃得小眼微咪,哪里顾得上听大人的这些事,一口气吃了四个,实在饱得撑不下了,才打着嗝道:

    “妈,我还剩一个,你别吃了,留起来晚上我还要吃。”

    “你这孩子,说什么话呢!”

    吴月桂敲了下迟丽的脑袋,觉得挺难为情的。迟丽被两个哥哥和她惯坏了,脑子里只想着自已,有好吃的也不想着别人,和秋桐比起来,太不象话了。

    吴月桂顿时有了要好好教育迟丽的念头。所幸,迟丽现在还小,重新扭正应该不是问题。

正文 第九十六章欠债还钱

    过了两天,叶秋桐收到了一张来自向阳市利阳国营纺织厂的邮政汇款单。

    村里的通讯员亲手把这张邮政汇款单送到叶秋桐手上,叶秋桐道谢后,展开一看,这才明白,为什么通讯员胡叔用那种羡慕至极的眼神看着她。

    “秋桐,没想到啊,你也是个万元户了。咱们村的万元户只有三个,如今你是第四个了,太厉害了。”

    胡叔四十来岁,受叶长志的关照,家境困难的他一直在村里担任通讯员,主要就是做个传递讯息的跑腿工作。比如有人的电话过来了帮着喊人去接听;或者帮村里夹夹订的《人民日报》什么的。

    象这种送邮政汇款的事也在胡叔有工作范围内,因为镇上的邮递员每次都是把全村人的邮件放到村部就走了。

    胡叔看到叶秋桐的汇款单,数了好一会儿零,才确定真的是万位级别的,一脸震惊。

    这是欧科长购买水果罐头的结账汇款,叶秋桐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真的汇款单拿在手里,自已也被震惊了。

    在这个年代,一万五千元可是能干大事的啊!

    是盖房子?买地?还是再想办法投资其它的生意?

    叶秋桐心里千百个主意翻腾着,看到胡叔还依依不舍地看着她手里的汇款单,叶秋桐赶紧在屋里翻出一袋小包装的花生糖,递给胡叔道:

    “胡叔,出去记得给我保密。”

    “哎,我会的,不过说实话,刚才村部好多老头子在打牌,邮递员送汇款单来时直嚷嚷,说咱们村出了个不得了的万元户,一笔单子就汇了一万多块,大家都听到了。”

    胡叔接过花生糖,这才如实告知。

    叶秋桐一听,原来已经被这么多人知道了,倒也无所谓保守秘密了,便笑道:

    “那就算了,不过这些钱也不全都是我的,还要给玻璃厂罐头钱,结村里乡亲们欠下的账,最后也剩不了多少在我手上。”

    “秋桐,不管怎么说,你能想出这一招来帮着大家伙赚钱,我们都服气。”

    胡叔有了花生糖,笑嘻嘻地说了几句好话,便回村部了。白天是他正常值守的时间,万一上头有电话来,传达重要的上级指示精神,而他又没能接到,就会被骂的,所以不敢离开太久。

    胡叔离开后,叶秋桐进了自已房间,拿着汇款单好一阵仔细端详,心情着实激动万分。

    可惜了,黄桃罐头是应季的产品,自已又没有能力建起罐头厂,只能捞一把就走。

    明年再做这门生意,叶秋桐估计难。

    她做黄桃罐头成了万元户的消息一旦传开,就会有更多的果农投入到这条路上来。

    她的配方也不是什么绝密的不能破解的配方,有心的聪明人只要多摸索几次,就能掌握规律。

    何况,她现在已经把配方都告诉了部份村民,那些村民怕是明年就要自已做这门生意了。

    不过,叶秋桐原本就是带着挖一桶金再去做别的生意的心理,因此也不可惜。

    虽然罐头现在是稀罕、珍贵的食品,但是再发展几年,市场物资极大丰富后,大家谁还去吃罐头食品啊?

    就象现在大家觉得高大上的午餐肉、金枪鱼罐头、香肠,再过十几年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