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总,你怎么过来了?”王子勋关切地问。一般来说,发生重大事故,当事人多是选择躲起来,一边受害者家属一时冲动,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王队,不管怎么样,西郊大桥是我们徐氏集团建造的。发生这样的事情,大家不想看到。不管是出于责任还是道义,我个人在这里表个态,这次事故中受伤司机的医疗费,我们集团先垫上。”
这是徐紫蕙左思右想想出的办法,虽然集团要出一些钱,但或许能弥补集团在公众面前的形象,让人觉得徐氏集团是一个有担当的企业。
“好!徐总,谢谢你的一片心意。我们也会尽快进行勘查,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再来划分责任。”
王子旭心头一热,很难见到如此“大包大揽”的企业家了。于公于私,王子勋都在心里为徐紫蕙点赞。
现场确实太凌乱,徐紫蕙一个女孩子站在那里确实不适宜。她在现场站了一会,就听从王子勋的建议,回到车里,然后回家去。
不管怎么样,今天晚上要保持良好的睡眠,明天还有一场硬仗需要她上场呢!就像唐君霈对她说的那样,她已经没有时间去悲伤。
看着徐紫蕙远去的背景,再看看手中拿着的那张二十万的支票,那是徐紫蕙垫付伤员的医疗款。
“钟队,你抓紧时间核实一下这些车辆的保险,然后和医院那边打个招呼,让我们不要乱收费。该是多少就收多少,徐总这些钱也是辛苦赚来的,不能乱花。”
“我明白,我现在先不拿出这笔钱,还是报保险先。再说,局里也有重大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医院那边催,我先申请基金。”
“是啊,现在想徐总这样的好人不多了。兄弟,我们得抓紧时间,快点勘查事故发生的原因。”
“好!只要我们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肯定会找出原因的。”
两人继续分头行动,在蛛丝马迹之间去寻找答案。经验丰富的两人明白,第一现场是最有价值的,最容易找到线索的。现场救护人员来来往往,一旦破坏第一现场,要想还原当时的情景,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就算是为了徐紫蕙这个好朋友,自己也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把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找出来,这样才不枉两人一场朋友。
甚至,就是自己做副支队长,也是徐紫蕙在背后使了力的。做人,可不能忘本,要知道知恩图报啊!要不,以后自己一个朋友也没有。
☆、428。第428章 志在必得02
T城跨海大桥招投标大会第二天如期举行。徐紫蕙带了一个队伍去参加,成员有曾新林、李凌一、温烨、张孟莉等。
招投标会在T城宾馆举行,一共要举行三天。这三天时间内,宾馆不对外营业,只招待参加招投标会的领导、专家和企业。
第一天时间,是参加招投标的企业进行自我介绍,包括基本情况和以往的建筑历程,做过哪些项目。
这一点,每个企业倒是不难,毕竟各自都有宣传片,或者是制作精美的PPT,只要稍加修饰,就可以搬过来。
徐氏集团也没在这方面花上面时间和精力,只是由策划部去对企业的宣传片拿出来播放。
尽管徐氏集团在T城老少皆知,但在华夏,特别是出了国界,知名度就不高了。而且,徐氏集团以前的业务大多是建造房子,桥梁方面只是建了一些不起名的小桥。
第一天的企业形象展示,很多人都不看好徐氏集团。虽然徐氏集团有地主之利,但因为它确实缺乏大型桥梁的建筑经验,所以个个都以为,徐氏集团胜算的可能性不大,最多只能是陪太子读书。
这样也好,最起码,徐紫蕙不用迎接那些咄咄逼人的目光,能轻松自如地去迎接接下来的考验。
第二天,招投标会渐入高潮,各投标企业要对T城跨海大桥项目的认识和准备情况对评委进行一个简要的汇报。
考虑到保密因素,在进行这项汇报时,除了专家和领导,只允许汇报的团队进到会场。而且,这天的专家已升级,另外聘请了一些更专业的专家来。
按照抽签顺序,徐氏集团是在下午第六个出场的。
原本有些紧张的徐紫蕙,在走进会场时,竟有种莫名其妙的平静。她带着曾新林和李凌一一起,脸上都挂着淡淡的自信的笑容。
“你好!请问,徐氏集团一直专注房地产开发,企业承建的桥梁很少,特别是大型桥梁,更是从未涉及过,贵公司怎么会想到要来竞投跨海大桥的建设呢?”
“作为T城的建筑龙头企业,徐氏集团有义务为城市的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我们一直认为,由T城人自己来建设T城跨海大桥,在最合适的选择。”
“那你们考虑过建造这座大桥的技术难度吗?”
“我们从大桥的设计、施工和维护,都有详细的方案。为做好这个方案,我们还专门派出技术人员,去国外各著名的跨海大桥实地考察,并和大桥的建筑方取经学习。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已经设计出大桥的效果图。各位手上现在拿的,就是我们设计的图纸。”
“关于技术方面,你们有哪些准备呢?”
“首先,我们有顶尖的设计团队;其次,徐氏集团在建筑方面,有非常老到的经验;第三,也是我们最引以为豪的是,我们和鹰国威廉公司已经有合作协议,他们会比现在行情更低的价格,无限量给我们供应建造大桥所需要的GY材料……”
☆、429。第429章 志在必得03
徐紫蕙侃侃而谈,她原本是想让曾新林上场的。可后来转念一想,曾新林虽然年纪比较大,做事沉稳,但他的身上,也缺乏朝气和活力。不如自己亲自上阵,让自己的青春活力感染专家。
果然,徐紫蕙出色的表现,引得专家们频频颔首。特别是徐紫蕙说到徐氏集团已经和威廉公司签订协议,可以无限量进口GY材料时,几位专家不约而同地相互望了望,然后会意地点头。
……
从会场出来,徐紫蕙感觉一身轻松,接下来,就的等待结果。当天晚上,专家会从当天参加竞投标的几十家企业中,选出五家,然后,第二天会选择五个不同行业的专家来今天再次面试,最后由五人实名投票,选出最终建造T城跨海大桥的企业。
只是,选出后,不会当时宣布当选企业。按照规则,专家会选择两家企业,一家上报省领导审核后,再报道国家发改委,经发改委同意后,才正式通知当选企业。
“徐总,你说,我们能进那五家企业的名单吗?”回到房间,也是几人临时的办公室,李凌一心里有些没谱,他担心地问徐紫蕙。
“如果不出意外,进入五家企业名单,是绝度没有问题的。我们还是准备明天的答辩吧!李工,明天就看你的了。”
“没问题,我会全力以赴的。”
徐紫蕙和曾新林、李凌一三人又对第二天可能会出现的专家会提的问题,进行了一次模拟。三人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优化,直到三人都觉得没问题后,这才回去各自房里休息。
这个晚上,徐紫蕙趟在床/上,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后来,她干脆拿起手机,开始刷微博。
看着微博上那些或搞笑,或充满哲理,或是心灵鸡汤的文字,她感觉华夏的文字,确实的太神奇了,能让人在文字中感受到一种外国文字无法媲美的音、形之美。
刷着,刷着,她突然看到一段话:
希望你偶尔矫情却不矫揉造作,毒舌却不尖酸刻薄,不怨天尤人,不苦大仇深,对每个人真诚,对每件事热忱……
徐紫蕙的记忆,回到大学时光。记得读大学时,她还曾把这段话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笔记本扉页上,让这段话来鼓励自己为人处世。
以前是在笔记本上看,现在是在手机上读。同样的一段话,不一样的感觉。徐紫蕙像是重生回到大学校园,还是那个无忧无虑,但却多愁善感的姑娘。
唉!时间哪里能回到过去。现在的自己,正如唐君霈前两天和她说的:她没有时间去悲伤。
那些青涩的回忆,只能永远地留在心里的某个角落,让岁月为它蒙上一层灰尘。也许,只有等自己老了的时候,才会轻轻地拂去那些灰尘,然后再悲春伤秋一回。
现在,徐紫蕙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全力以赴,志在必得T城跨海大桥工程。她根本没有意识到,一场严峻的考验,正在等待着她……
☆、430。第430章 志在必得04
最终,徐紫蕙在双眼皮不断打架的情况下,终于昏昏睡过去。
可睡过去的她,却因为心里装着事,还是不可避免地做了恶梦。在梦中,她梦见自己被滂沱大雨淋得浑身上下湿透。她无法忍受漫无边际的大雨,一直往前跑,但无论她跑到什么地方,雨都下个不停。
最后,她终于被雨水淹了。绝望的她记得自己明明会游泳,可身上的手脚却像被捆住一样,怎么也无法舒展开来。
眼看大水要漫过自己的脖子,徐紫蕙急得大叫起来。
这一叫喊,把徐紫蕙给吓醒了。她有些呆呆地坐在床上,不清楚自己做的这个梦到底是什么意思。按照网上流传的各种解梦方法,梦见大水据说会发大财。水,在很多人眼中,就是钱。
可是,自己的手脚在梦中为什么动不了呢?
看看手机,差不多是凌晨四点。徐紫蕙被恶梦一惊吓,吓出一身冷汗。她也不想再睡,百无聊赖的她,又拿起手机去刷微博。
可这次刷微博,却像半夜惊魂一样,把她的魂魄都吓出来了。
妈呀,现在网上到处都在散播西郊大桥事故现场的图片,还有很多耸人听闻的谣言。说什么之所以会发生这起交通事故,那是因为徐氏集团建造的大桥质量不过硬,从而导致引桥坍塌。
看着一张张事故现场那触目惊心的照片,还有那些夸大其词的言语,徐紫蕙这回是真的被吓着了:初选名单还没公布,网上怎么在这个时间点出现这些信息呢?
肯定是有人心怀叵测选择这个时机发布这些内容。
徐紫蕙也顾不得那么多,她忽的一下从床/上跳起来,先是打了一个电话给姐姐金萱。
“这个时候打电话过来,什么事情这么紧急呢?”听声音,姐姐似乎不是在睡梦中,而是在正常的工作状态里。
徐紫蕙把事情的紧迫性告诉姐姐,希望姐姐能把网上关于西郊大桥的信息,全部删除。一条都不剩,删得干干净净。
“拜托,蕙儿,你还以为你姐姐我真是无所不能啊!你听说过那句话没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现在可是在外面,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怎么去删?”
“啊?你去了哪里?怎么我不知道?”
“我什么时候去什么地方,你怎么时候知道呢?”
“难道你不能打个电话叫你朋友或同事什么的弄一下吗?”
“你还真以为你姐姐是超人啊!这样做不是不可以,但可是违反纪律的。你还记得上次的事吧!我就受到了处分。唉,如果我身边有电脑还好,我可以偷偷摸摸地帮你,保证不留一点痕迹。”
“那怎么办?”
“你自己想想其他办法吧!我想,事情也许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吧!”
听着手机里传来“嘟嘟嘟”的声音,徐紫蕙的心情一下沉落到谷底。事情怎么可能不会严重。
信息发布者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