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我们今天晚上就听小妹的安排。”
“徐总和张大哥开了口,我就只好执行啰!”
怎么称呼张岩,是考验徐紫蕙智慧的时候,叫他“秘书长”嘛,似乎不妥,自己已经知道他要去做局长了。可叫“局长”吧,却又显得突兀,弄得不好留给人家一种不好的印象,以为自己就是个八卦婆。
思量之下,徐紫蕙只好叫张岩为“张大哥”,这样才显得亲切。果然,张岩也对这个称呼感到很满意,马上就回敬徐紫蕙,叫她“小妹”。
一个踌躇满志要去新的领导岗位上任,一个刚刚成为市长的秘书,另外一个则对集团的业务充满信心……三人没有任何羁绊,真的放开来喝。
这天晚上,就是平常都会坐过来喝两杯的殷国源,也很识趣地没有坐过来。毕竟,殷国源对张岩和吴斌并不熟,坐过来,如果说话一不对眼,就可能坏事。每天迎来送往的殷国源,对这些道理还是心里有数的。
市长秘书表面上看上去是个炙手可热的职位,可以天天伴随市长左右,甚至下面的********、局长要见市长,也要先经过秘书这一关。市长的行程安排,更是要先由秘书安排。看上去,风光无限。
可内心的苦,却只有张岩才知道。他甚至“伴君如伴虎”这个道理,既要让市长开心,不被无谓的事情打扰,又好处理好和下面那些县区和单位一把手的关系,不能有半点闪失,只能像做小媳妇一样,低眉顺眼,战战兢兢。
张岩一直有自知之明,下面那些领导之所以对自己客气,完全是因为自己是市长的秘书。如果哪一天自己不是市长秘书,谁都不会高看自己一眼。
☆、424。第424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1
为了搞好上上下下的关系,张岩苦心经营自己的人脉,他小心翼翼地做市长和下面领导的纽带和润滑剂。这秘书的职位,一做就是三年多。
还好,贺工鸣在升职之前,安排好自己的职位,而且是很多人都想去的住建局,居然还是做一把手。这是张岩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不过,在市长和他私下谈话时,他记住了市长的一句话:“T城跨海大桥,是造福T城几百万群众的大事、喜事,你去到住建局后,一定要把这项工程抓好。”
俗话说,好鼓不用重锤,贺工鸣一点拨,张岩心里已非常清楚:T城跨海大桥是贺工鸣在任市长时向国家发改委申请到的项目。可以说,这也是贺工鸣竞争副省长时最有力的“武器”。
贺工鸣把张岩放到住建局局长这个位置上,其实也是在下一盘大旗。他觉得张岩这人可用,能用,而且能干事,会很好地领会自己的意图,把T城跨海大桥这个巨大的工程抓好抓落实。
反正,一个局长的职位,里面牵扯到的种种利益关系,绝对不是三言两语可用说清楚的。
想着自己即将去住建局上任,也要做“一把手”,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可在组织部没有下文之前,却又不敢说出来。张岩心里的那个喜,今天晚上得到了很好的宣泄。
那就是一杯接着一杯地喝酒!
徐紫蕙见张岩兴致这么高,吃过饭后,她干脆带着两人去到一个私人会所,要了一个包间,在里面引吭高歌,让张岩尽情挥洒心中的豪迈之情。
散场时,徐紫蕙打电话叫来张孟莉,亲自把张岩和吴斌送到家。分手时,张岩半醉半醒地说:
“妹子,以后徐氏集团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哥哥,只要不违反原则的,哥哥一定会为你撑腰。”
“谢谢张大哥,能有你这么一个大哥,真是我的幸运。”
今晚之前,徐紫蕙真的做梦也没有想到,张岩会摇身一变,称为住建局的局长。那是多少人虎视眈眈盯着的职位啊!
三天后,组织部的文件正式下发,张岩毫无悬念地走马上任,做上住建局局长。
作为T城最大的建筑企业,在公布张岩为住建局的大会上,徐紫蕙也受邀参加。
看着坐在主席台上的张岩,一本正经的,头发梳得油光水亮,一丝不苟。像是让下面的人检阅一样,板着严肃的脸,只是在组织部领导看过来时,才职业化地微笑一下,然后又恢复严肃。
尽管徐紫蕙和张岩只隔了几排座位,但张岩似乎一眼也没有专门看徐紫蕙,只是在主席台上正襟危坐,听着组织部的人照本宣科地宣布任命书。
然后,是张岩脱稿表态,无非是绝不辜负上级领导的厚望,一定要带领住建局全体干部职工,发奋进取,做好各项工作,云云。
因为“八项规定”的原因,任命大会结束后,没有宴席。只是张岩下来和各部门负责人和知名建筑企业老总握手寒暄。
☆、425。第425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2
徐紫蕙可以明显感觉得到,尽管张岩在和自己说话时,还是客客气气地说着客套话,但他握手时却显得很有里,似乎还意味深长地摇了摇她那芊芊玉手。
“徐总,以后可要多来住建局走动,我们一起把T城建设好啊!”
“谢谢张局长,有空来我们徐氏集团指导工作,我们殷切期盼。”
徐紫蕙不会傻到在这个场合和张岩套近乎,就算两人私下的关系再好,在这样的公共场合,也要公事公办,程序化处理。
上任伊始,张岩的事也挺多的。不过,他还是抽出半天时间,专门来徐氏集团调研工作。
新局长、又是好朋友来集团调研工作,徐紫蕙本来要安排“工作餐”招待张岩的,可张岩为了避嫌,还是礼貌地谢绝。
这些天,张孟莉按照徐紫蕙的吩咐,对徐氏集团承建的十多座桥梁的检测进行暗中跟进。令两人感到欣喜的是,徐氏承建的桥梁,质量都是顶呱呱,根本不会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蕙姐,虽然我们承建的桥梁质量没问题,但我这次暗中摸查还是发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我们承建的西郊大桥,已经有十多年历史。我发现,因为路过这座桥的超载货车太多,如果还是长期有超载货车经过,桥的整体构造会受到严重损坏。”
“我们马上向市里汇报这个情况。”
事不宜迟,当天徐紫蕙就让手下的人起草一份报告,本着为市民生命负责的态度,发现了问题还是报告一下。
报告详细地说明西郊大桥的建筑年份,当时的建筑用材,以及承载限度。并附上前几天第三方检测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列出大桥现在路面受损情况严重,桥墩也有老化的迹象。综合以上内容,应该立即对通过大桥的超载货车进行限行,并对大桥进行维护。
徐紫蕙知道,大桥限行,说起来简单,但要做起来,却是一件很难的事。首先要市里的市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并报人大。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更是涉及到交通、交警和城管等部门。
华夏有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越是多头管理的事,越是没人管,谁都不愿去牵头。牵头的人,意味着要协调更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工资一份没加,凭什么自己就要做更多的事情呢?
徐紫蕙知道其中的难度,可西郊大桥是徐氏集团承建的第一座桥梁,其象征意义是无法比拟的。如果桥梁倒下,不但会对徐氏集团的声誉有影响。还可能会因此耽误T城跨海大桥的投标。
现在的徐紫蕙,可是憋足一口气,一定要把T城跨海大桥这个项目争到手。为此,整个集团这段时间不能出半点差错。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影响的就是集团的整体业务。
因此,不管再难,徐紫蕙也要将集团的声音传递到政府那边去。同时,也是为了T城的老百姓着想。
徐紫蕙通过市长新秘书吴斌,将报告直接递送到市里。
☆、426。第4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3
最近一段时间,T城的报纸和电视,都对徐氏集团“回访”该集团承建的桥梁进行了大幅度的报道。一时之间,社会上纷纷传诵徐氏集团是一个有良心的企业,能回头检查桥梁的质量。
徐氏集团的声誉,可以说又上了一个台阶。这是徐紫蕙对徐氏集团的要求,不但要知名度,更要美誉度。
可是,千算万算,最终还是没有算过残酷的现实。徐紫蕙最不想看到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
那个晚上,一辆严重超载的大货车在西郊大桥引桥转弯时,发生侧翻。发生事故时是晚上十点,正是泥头车偷运余土的黄金时间,因为侧翻的货车横跨在路面上,两边的泥头车来不及刹车,七八辆泥土车追尾,碰在一起。
“轰隆”一声,引桥在这么多超重汽车的挤压之下,终于倒塌。
鬼哭狼嚎的声音传了出来,正在车里面的泥头车司机,个个惊恐万分,像是世界末日来临。
不幸中的万幸是,当时引桥上只有泥头车经过,而没有小轿车,更没有公交车,要不,后果不堪设想。
在得知桥塌的消息后,徐紫蕙带着张孟莉,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还好,交警也在第一时间封路,把桥两边的道路都封死,以避免不知情的人开车上桥。
徐紫蕙摇下车窗,看着不远处忙碌抢救泥头车司机的消防官兵,此时的她,如梗在喉,似芒在背。真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想不到,在这关键时刻,还是出事了。
明天,就是T城跨海大桥招投标的日子。现在出现这个事情,对于徐氏集团和徐紫蕙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蕙姐,我们下去看吗?”张孟莉从没见过徐紫蕙如此落寞,她小心地提醒徐紫蕙。
“算了,我们去了也是添乱,正在抢救的消防官兵和医护人员有专业的器材和设备。我们还是想想怎么善后吧!”
黯然神伤的徐紫蕙像打蔫的茄子,如果不是张孟莉这时在她身边,她估计都要哭出声来。
老天爷,你怎么这么不长眼,明明自己可以依靠努力去争取成功的,你为什么要设置这个巨大的考验给我?
徐紫蕙在车里静默地坐了十几分钟,她透过玻璃,看着前面的抢救现场。这么惨烈的事故,恐怕死人是免不了的。如果早发现这里存在安全隐患,早向市里汇报,也许就会避免这宗事故的发生。
只是,现在一切都迟了!
就是这时,徐紫蕙的手机响了,是微信消息。她拿出手机,一看,是唐君霈发来的消息:
“现在,你没有时间悲伤!你要尽快站起来,这个时候你倒下,徐氏集团也可能倒下。我相信你,你会微笑着去处理这件棘手的事情……”
难道唐君霈也在现场?他怎么这么快得知消息,难道他有千里眼不成,能在冥冥之中读懂自己的心?
徐紫蕙抬头四处看,可哪里有唐君霈的影子,她的严重看到的,依旧是正在争分夺秒抢救伤员的消防官兵。
☆、427。第427章 志在必得01
对!自己没有时间悲伤,一定要孤注一掷,争取到T城跨海大桥项目。现在,自己就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能乱了方寸,明天还要去投标呢!
徐紫蕙心里如此想道,很快,她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打开车门,往前走去。她要在市里这些职能部门面前,主动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正在处理这起事故的,是市交警支队事故处理大队的大队长钟晓俊,恰巧,王子勋闻讯也过来了。
“徐总,你怎么过来了?”王子勋关切地问。一般来说,发生重大事故,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