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宰相厚黑日常-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世人言语,皆与张若霭无关。

    他每日去母亲那里背书,只背得顾怀袖打瞌睡,倒是青黛姑姑很认真地听他背书。

    青黛也识字,便给他查验。

    偶尔青黛要伺候他娘,他就拿着书去船后背,石方师傅就坐在后面拉着网打着水里的鱼,也听他背书。

    不知不觉,船上的日子晃晃悠悠就过去了很久。

    到江宁已经是二月初八,张英这一回不在行宫接驾,而是到了码头上。

    张廷玉站在皇帝的身后,远远就已经看见了头发霜白,穿着青灰色长袍,一身老态站在渡口的张英,如今的张英已经是风烛残年,早年的风云岁月尽付给时光匆匆……

    刚刚上岸,江宁官员们给皇帝行礼,康熙独独先扶起了张英一个,回头一看,自己身边一向稳重老成的近臣张廷玉,却已经止不住眼底泪意了。

    康熙索性一挥手:“张英与朕聊个半天,你们家里上上下下几口,不如团聚几日,等朕从苏州回来,你们再跟上。”

    “臣谢皇上隆恩。”

    张廷玉叩谢毕,这才有些忍不住地上去想扶张英,可伸出手的一瞬间,他又收了回来:“孩儿给父亲问好。”

    张英自然注意到了自己儿子这僵硬的动作,他只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人总归是要老的,我张英老了还有人扶,也是幸事一件。”

    前头康熙听见这句话,忍不住回头看了看自己几个儿子,最后目光停在了太子的身上。

    他格外恩赐着张英一家,未必不是因为这一家子人虽有时候也闹腾,可总归一家子父慈子孝,可他这个皇帝……

    有时候这日子还不如张英舒坦。

    康熙那陡然黯然的眼神,少有人注意到,只有胤祥一瞬间瞥见。

    他还以为是自己的错觉,不过回头看看张廷玉恭恭敬敬站在张英面前,听着张英絮絮叨叨说话,一语不发,又回头看了太子一眼,恍惚之间就明白了什么。

    兴许,这才是关键吧?

    胤祥脸上带着笑,跟上了康熙的脚步。

    张英这边跟张廷玉说了几句,也跟着去了行宫,他跟皇帝说了说这两年在江南的见闻,还将桐城的小兰花茶带给了康熙,当场就有太监泡了,根本没验毒。

    这边君臣几个说话,顾怀袖他们后面带着的人,也跟着登岸,只在别院里面等着。

    顾怀袖只跟石方说了准备一桌好酒好菜,等着张老大人回来,一家子坐在一起好生地吃一回。

    结果人刚到别院,竟然就看见了张廷璐、张廷瑑他们兄弟两个在院子里候着,一见了顾怀袖他们来,连忙就迎了过来。

    “怎的你们也来了?”

    顾怀袖真是有些说不出地惊喜,后头张若霭也连忙上来给叔叔婶婶们见礼问好。

    乔妙娘也扶着丫鬟的手给顾怀袖这边见礼,众人就在门外忙活了一阵,这才一起进了屋。

    石方也不多话,看着顾怀袖满脸都是高兴,这才回了厨房做上一桌好菜。

    彭氏如今是真的老实了,顾怀袖知道她当初被她哥哥送回来的事情,这个时候也不说这些扫兴的事情,她依旧用以前那种不偏不倚的态度对着所有人,不管是乔妙娘还是彭氏,都没有什么区别。

    倒是彭氏见了顾怀袖一阵心虚,可看着顾怀袖对着她还跟以前一样,似乎她回娘家那件事没发生过,这才安心下来。

    张英与张廷玉是刚上灯的时候,由宫里带来的太监们提着灯笼送回来的,一家子兄弟倒几乎是齐聚一堂,大嫂在京城也没个人作伴,虽身体孱弱,也要跟着回来。她与顾怀袖说,这一回来,就不想走了,要陪着张廷瓒在桐城待着。

    现在一家人坐在一起,屋子小,还是当初顾怀袖的别院出来的,两张桌子挨得很近,倒像是过中秋。

    陈氏也也难得地高兴,彭氏更是不怎么说话,安安静静,倒是乔妙娘为着活跃气氛,多跟顾怀袖和吴氏说话。

    如今吴氏是什么首饰也不戴,只像是个富贵老太太。

    乔妙娘进门时间不久,眼睛也不好,可耳朵很灵。

    她听说的事情也不少,可她也很聪明,风言风语不是没有,该听的她往心里装,不该听的就从耳旁吹过去。

    对二嫂跟婆婆的关系,她也知道一些。

    现在乔妙娘吃菜都是丫鬟们给她夹到碗里的,她只闻着这菜的味道很妙,便笑道:“定然是二嫂那有名的厨子石方师傅做的吧?这样可口的饭菜,怕是我这妙娘都做不出来的。”

    顾怀袖道:“纵然是吃糠咽菜,三弟也只喜欢你下的阳春面。好吃不好吃,倒都是次要的,吃个心意。”

    “这倒也是……”

    这话耳熟,像是乔妙娘自己说过的,她想起来了,当年面摊子上吃面的那一位夫人就是这个声音,时间一久,差点就要给忘了,乔妙娘笑了笑,捏着筷子有些无措,期期艾艾道,“我闻着像是有婆婆喜欢吃的烧豆角?”

    顾怀袖抬眼望了乔妙娘,又看了一眼吴氏。

    吴氏有些局促地坐在上头,只忙道:“我已瞧见了。”

    不过那一盘豆角在顾怀袖手边,顾怀袖看了另一桌张廷玉一眼,又看看如今吴氏这老实的妇道人家模样,心道一声,过去的都过去了。

    她只弯了弯唇,换了双筷子将豆角夹到吴氏面前的碗里,轻声道:“婆婆,吃菜吧。”

    屋里人都愣住了,吴氏也忽然落了泪,只握住顾怀袖的手,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王福顺家的看着这一幕,也拿帕子压眼角,半晌才上来劝道:“合家团聚的日子,老夫人这是高兴的。”

    这几年吴氏回了桐城,就像是大梦一场醒了,有张英陪着她在城里走走逛逛,上山采采茶,锄锄地,日子一下变得朴实无华,倒让她整个人心里一下透亮回来。

    更老的那些活成人精们的老人都说,这是终于洗干净了。

    到底是什么洗干净了,吴氏也不清楚。

    她说不出话来,只吃了顾怀袖给夹的豆角,看一桌人都看着她,才道:“你们也都吃。”

    这么多年,也唯有今日这一顿饭,吃出了些味道。

    只是顾怀袖数了数隔壁那一张桌,又望了张廷玉一眼,她瞥见他一只手搁在膝上,已悄然握成了拳。

    张廷瓒大仇未报,终究是他心底最痛之处。

    陈氏则似乎已经这么多年磨难下来,平静得厉害。

    可直到现在,顾怀袖还记得,那一日在大房见着陈氏躺在榻上,端着药碗说的那一句话。

    活着,看那害了张廷瓒的人,死。

    撕心裂肺的伤悲,刻骨铭心的恨意。

    张廷瓒,乃是张家人一块心病。

    顾怀袖很清楚,也永远不会忘。

    因为不仅仅是她不会忘记,而是还有很多人不会忘。

    张廷玉面不改色与张英和两个弟弟谈笑喝酒,状若无事。

    一直等到酒足饭饱之时,宴席才散。

    夜里,下人们早将主屋腾出来给张英吴氏睡,顾怀袖他们则移到了东面厢房,小小一座江宁别院,便与整个江宁千家万户一样,在夜色沉沉之中熄了灯火,摇曳在秦淮尚带料峭却已回暖的雾风之中……

    顾怀袖知道,这一晚,她的枕边人没将那一双眼睛闭上过。

 第一九三章 李卫

    第二天;张廷玉起得很早,不过破天荒地拿了个熟鸡蛋揉眼睛。

    顾怀袖上来给他按着;只低声道:“便知你昨晚睡不着;手掌心都掐出印子来了……”

    张廷玉闭着眼睛,仰着脸,“我醒来就照了个镜子,却是不怎么看得出来的。这还是平日里早朝和南书房熬夜养出来的……”

    “什么看不出来?你是嫌你自己老得不够快……”顾怀袖手上用力;有些恼,

    他一下睁眼,眼底带着笑意;“我若成了老头子;你还是翩翩少妇;可还愿伴我了残生?”

    “只怕那时候,我也成了个缺牙的老妇;什么壶配什么盖;你也就配我了。”

    顾怀袖毫不犹豫地损他,末了却还是把手上的力道给放轻了。

    她道:“你是忍不得了?”

    张廷玉闭着眼睛叹气:“忍不得也要忍啊……我发现我做错了一点……”

    “怎么?”顾怀袖微怔。

    张廷玉道:“欲擒故纵;对敌人是这样;对敌人的敌人也该这样。”

    待康熙南巡之后;张廷玉就把手里的人放给八爷胤禩。

    四爷老奸巨猾,现在还借着太子的旗号办事,大阿哥没那本事,剩下能用的似乎就一个八阿哥。现在八阿哥被张廷玉给压着,谁去跟太子抬杠?即便是皇帝要用张廷玉当秤砣,沉着胤禩,可张廷玉毕竟还有自己的想法。

    八爷就是敌人的敌人,与虎谋皮虽然危险,可是能用则用。

    要报仇,还讲究什么手段?

    原本也不是没这样想过,可是毕竟这个想法一直被张廷玉给压着。

    只因为康熙的意思还不怎么猜得透。

    只是……

    张廷玉要做的事情,哪里那么简单?

    若是让康熙知道,照样留不得他。

    算来算去,他暗地里不听话,康熙又能怎样?

    帝王与臣子,就算是有几分恩情,也不过是基于利益。

    顾怀袖听明白了,她也不说话,只道:“你想好就好。”

    她也不是没自己的想法,可终究张廷玉在朝堂上,他怎么做,她绝不干涉。

    四爷未必不是信不过的,只是张廷玉对四爷始终忌惮。

    即便是顾怀袖,也不一定敢信四阿哥。

    要说太子,那可是恩怨深重了……

    她给张廷玉把眼下那一块浮青按下去一点,张廷玉便起身推开门,准备去张英那边请安。

    只是没想到,到门口的时候,王福顺家的出来说老爷跟老夫人还没起,张廷玉于是又一阵默然。

    这么多年,张英都是每日里天不亮就上朝去,如今乞休,终于也能由着性子睡觉。

    可起得迟了,到底还是老了。

    一家子人就在这个别院里,又叫人雇了马车,去好好游了游江宁,换船上了秦淮,和和乐乐。

    康熙只在行宫里面办事,张廷玉偶尔去一趟,回来还是与父母兄弟一起。

    这种日子难得,等到皇帝回銮便不一定能见了。

    倒是张若霭很得张英喜欢,张英如今膝下也就这一个孙儿,看他一下子变瘦了,还吃了好大一惊,又见肯学习长进,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至于吴氏,看着孩子这样乖巧伶俐,也是欢喜,她就克制得多,毕竟当年还有那许多不愉快的事情。

    若不是当年被人拦着,这孩子……

    张若霭却主动接近了吴氏,给她端茶递水,又到张英那里背书,把两个老人都哄得开开心心。

    其实细细想来,若一家子的日子就这样过,也未必不好。

    只可惜,不过昙花一现而已。

    康熙銮驾在江宁泊了数日,接连几日的游玩都是盐商们捐资出钱,康熙也没拒绝。

    张廷玉这边一看就明白了,织造府这边因为四次接驾,怕是内里消耗不少,所以这一回根本不拒绝盐商了。

    不过这些都是官盐的盐商,沈恙要紧的是贩私盐。

    打从四六年中开始,宋荦调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