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宰相厚黑日常-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彭维新忽然甩了她一巴掌,整张脸上都要扭曲了。

    “你说什么糊涂话呢?你以为把你嫁进去容易啊?若不是设了个局,让张四爷钻了,你以为以你的本事,以你的名声和脸蛋,能嫁得进张家?无数人想要削尖了脑袋也挣不来的好,我巴巴地给你盘算好了,让你嫁进去,你却如此不争气!”

    真是,气得人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冰莹,你有没有考虑过哥哥的感受?我给你出谋划策,筹划了这么多,你就这样回报我啊?”彭维新嗤笑了一声,“妹子,别把自己看得太高。张廷瑑也不是池中之物,他们张家一门的门第有多高你知道吗?打明朝开始就一路进士下来,张英老大人祖上就是进士了!张廷瑑能是个懦夫?你若是等他回过神来,还能落着你的好?我早告诉过你,在里面夹紧尾巴做人,等到生下个孩子来,你就算是稳住了自己的地位,也没办法赶走你,怎么也要看孩子几分薄面。你呢?”

    彭冰莹已经完全听愣住了,她捂着自己的脸,从没想到自己的哥哥竟然会这样对自己。

    “哥哥……你变了……你变了……”

    “我变了?”

    彭维新简直想要仰天大笑三声。

    他叹了口气,看着彭冰莹:“路,是你自己求来的,以你的本事,还斗不过张二夫人。这女人不喜欢阴谋使手段害人,喜欢的是见招拆招,还喜欢跟人硬碰硬,往年不大受得气,近几年看着轻巧许多罢了。你若以为她好欺负,才进门没两年就想要得到人的信任,让人把管家的权力交给你,你以为你彭冰莹是谁啊?说句难听的,咱们小门小户出身,比不得高门大户。能忍则忍,等到你夫君也中了进士,自然要分府出去的。”

    “再说了,桐城有什么不好?桐城有老大人张英,伺候老爷和老妇人有丫鬟婆子小厮长随,你夫君也必须从江宁考出来,那也才叫做本事。若是等他有真才实学,来顺天得了个南元,也是憋屈的事情罢了。不是哥哥害你,拎清楚一些,你已经嫁人了,不是小姑娘了。”

    想要嫁进高门大户,圈了个金龟婿,现在又自己熬不下来,又什么办法?

    彭维新现在可头大着。

    他只怕张廷瑑看出当初那件事的端倪来,只是当初张廷瑑就不知道有端倪吗?

    不好说,这些真不好说。

    反正现在事情已经成了,生米煮成熟饭。

    他要考虑的,是怎么把自己的妹妹给劝回去,好歹也帮着在张府探听些消息,更能跟张家拉拉关系。

    张廷玉一时半会儿是倒不下来的,去桐城两年又有什么了不起?

    目光短浅,目光短浅!

    彭维新气得不行,又后悔自己刚刚手重了,连忙对家中丫鬟道:“还不赶紧将张四夫人扶去擦药?”

    彭冰莹只愣愣地听着。

    她也不是傻子,很轻而易举地就能感觉出自己哥哥的变化。

    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也是嫁出去的妹妹,可一向疼爱自己,尤其是在帮着她谋划嫁给张廷瑑的事情的时候,多热心的哥哥,现在一转眼看见自己回了家,茶都没端出来一碗,更不关心她在那边受的委屈,只一味地责斥自己。

    还有什么不明白?

    这就是把她当成利用的工具,送进了张家而已。

    当初彭维新让她问会试的事情,后来又说要给二房送礼,彭氏都照着办了。

    ……现在她一说要回来,事情转眼就变了。

    终究这世上势利的,不是她一个而已。

    张四夫人?

    这个称呼从别人的口里说出来,彭氏都觉得无所谓,可偏偏这是她最在乎的哥哥。

    费尽心机地嫁进张家,没有盼来她以为的好日子,反而婆家娘家两头受气。

    彭氏呆愣愣地被丫鬟扶着进了自己以前当姑娘时候的屋子,可发现里面的摆设都已经变过了。

    那一瞬间,彭氏的眼泪又出来了。

    她坐着任由丫鬟给自己擦药,翠儿也哭着道:“夫人,回去吧。”

    回去?

    是啊,除了回去还有什么办法?

    彭氏如今忽然看清了。

    娘家是根本留不得她了。

    因为她的哥哥留不得她了。

    没一会儿,彭维新就说车驾什么的已经重新准备好了,要送彭冰莹回去。

    这一回,彭氏没有拒绝,她跟着上了车,回到张府的时候,却被告知三爷与四爷都已经走了,若是她还想陪着去桐城,直接上路追,这会儿应该还没开船。

    彭维新千般道歉,万般感谢,又立刻叫人赶着车,将彭氏送到了码头。

    他上去对着张廷瑑拱手,只说是妹妹不懂事,请他多担待着些。

    人回来,张廷瑑也不好再说什么,只道:“船要开了,劳烦你送一趟,赶紧回吧。”

    彭维新这才告辞,眼看着自家妹子上了船跟着走了,这才松了一口气。

    八月,张家老三老四都已经带着家眷往桐城去,他们平安到家,张廷玉这边也松了一口气,不过随之而来的却是康熙爷的第六次南巡。

    时间定在四十六年的正月里,乃是今年年尾定下来的。

    随扈皇子为大阿哥、太子、十三阿哥、十五阿哥和十六阿哥。

    原本听见太子还要去,顾怀袖心里就不痛快了,结果更“恩典”的还在后面,皇帝再次赐了张廷玉随扈,带家眷,让他跟张英团聚。

    张英真的是年纪大了,半截身子埋进土里,康熙也算是个仁君,知道张廷玉在京中事务颇多,根本抽不出时间去看,借着南巡的机会也好叫他们一家人团聚团聚。

    张廷玉却想着,沈恙那边的网,不知是不是该收的时候了。

    只今年下去看看江南的情况,再作决定。

    至于取哥儿……

    张廷玉将手里写给皇帝的折子放到了桌上,便闭上了眼睛。

    “怀袖,你说我这一把网,还能收得起来吗?”

    “只有咱们知道他的罪证,是不是能收,还得看你能不能找到个人指证他。”

    顾怀袖坐在床边下棋,语气不疾不徐地。

    只是她知道,这一枚棋子,早就放下去了。

    奇怪的是,沈恙一直没拔掉这一棋,这一枚暗钉。

 第一九二章 缺一人

    照旧还是原来的那一条道;顾怀袖这小半辈子来来回回走了无数次,早不见得有什么新鲜的地方了。

    若霭现在整个人都像是拔了个高个儿起来一样;原来横着长;现在竖着长。

    他一路上都享受着宫女们星星眼的注视,因为自打他身上的肉开始掉了之后,就是一个精气神十足的小子。

    会读书,会吟诗作对;早年的顽劣也只变成偶尔善意的恶作剧。

    小时候他娘让他玩儿够了,对什么东西都知道。

    张若霭下过田间地头跟着老伯伯种地,也跟渔夫们出去打过渔;曾经光着脚板走街串巷;只为帮着街口卖糖人的老伯请个大夫……

    他跟着他爹做过竹蜻蜓;也学过青黛在下雪的时候把梅花上头的雪刮下来泡茶,也跟着石方叔叔下荷塘采过莲藕;被他爹扛在肩膀上去过山海关……

    打小张若霭虽然胖;可他的见识跟他的身子一样。

    如今忽然开蒙了,一下子就收心了。

    他不会跟别家的小孩子一样;因为早早地入了学堂;从来没有玩过;坐在学塾里都还在想今天吃的糖人,明天要买的珍珠糖糕……

    张若霭早已经把他这个年纪能玩的,不能玩的,都玩了个遍,每天坐在学塾里,看书就是看书,读书就是读书,从来不想别的。

    即便是如今跟着康熙爷一路往江南去,张若霭大部分的时间依然在看书。

    顾怀袖看着他,当真觉得他像是一块干燥的海绵,这么多年来头一回真正地碰到书本,于是那个世界立刻将他整个人都吸引了进去。这是他的祖辈和父辈,都曾经进入过的世界,而今的张若霭站在这个门外,便伸手轻轻地推开……

    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

    顾怀袖还是头一次知道,做父母的看着儿子要成才了,会是这样百感交集的感觉。

    她看着他整个人像是忽然破茧成蝶一样,不仅是长得好看了,瘦了,高了,更是长进了,忽然开始懂事了。

    张若霭开始跟他的父亲一样,做事,待人,接物。

    她当年在手札上信手写:破茧成蝶看他日,蝉埋地土一夏知。

    从难看的蚕和蛹,到破茧成蝶的刹那;从平凡地埋在地底七年无人知的寂寞,到一朝破土而出,挂在树梢上噪鸣一夏……

    她嘴里讽刺着当年的张若霭很丑,可从来不相信她儿子是个庸才。

    不为别的,只为他是张廷玉与她的儿子。

    也许还因为张廷玉曾说过一句:张家难出庸才。

    八年来带着臭小子吃喝玩乐,也是顾怀袖的良苦用心。

    她亲眼见着霆哥儿去时的悲剧,只为当年一只微不足道的竹蜻蜓,打小多少孩子关在学塾里,就巴望着痛痛快快玩一回?可终究不能够。

    如今她是让张若霭玩儿够了,他既不会像寻常孩子那样遗憾,也不会像是寻常孩子那样坐在学塾里还心神不定。

    而他儿时接触的这些东西,又很快能够一一在他所读到的书本之中,进行印证和比对。

    张廷玉说,这样挺好。

    顾怀袖也觉得,这样挺好。

    这样挺好罢了。

    康熙在山东停下的时候,偶然见到张若霭,倒是挺欣赏,道了一句“顾三那刁民竟养得出你这样的儿子来,真是造化”。

    结果张若霭开口便道:“议生草莽无轻重,论到家庭无是非。反之何如?”

    康熙大吃了一惊,就连后面的皇子们听见,也都是忽然色变。

    这一句的意思,原是说民间的议论,再怎么热闹也很难上达天听,议论在一个家当中,则就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即便是平白的道理到了一家之中也未必能分明。

    可张若霭又加了一句“反之何如”?

    居庙堂之高,如何能体察下情?

    康熙坐在高高的龙椅上,以他所见之顾三来评判张若霭的母亲,见着的是“刁民”顾三,可他觉得他母亲不是刁民。

    相反,他娘很贤惠。

    反之,则是局外人不知局中人之心情感受罢了。

    世人自以为以清醒的目光来看顾怀袖,说她是个刁妇,以为张府人皆醉。可在他们这些与顾怀袖朝夕相处的人来看,却是众人皆醉罢了。

    好一句“反之何如”,康熙当场赐了他一柄羊脂白玉如意,张廷玉要阻止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张若霭神童之名,立刻就传了出去。

    他比他父亲要幸运得多,他是从小就被人说什么胖啊丑啊不学无术顽劣不堪之类的,毕竟在寻常人看来,不上学就是不学无术,就是不长进,可他娘庇佑着他,该吃吃该喝喝,爱怎么玩就怎么玩。

    人人都道张若霭不幸,这么晚才入学,若是早上一些,岂不是能天才十倍?

    只可惜,张若霭长大之后想,若是没有吃喝玩乐的八年,他断断不能有此后种种成就。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世人言语,皆与张若霭无关。

    他每日去母亲那里背书,只背得顾怀袖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