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出闺阁记-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公主提帕拭泪,声音还在打颤:“陛下这是拿我们母女作筏子呢,那永成侯府做下这等恶事,也不就是略罚一罚了事,事后竟还给他升官儿,儿臣……”
  她忽又哭起来,呼吸也发窒:“……儿臣真的不服,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阿娇受了这等委屈,这辈子都要吃苦,陛下却还这般轻描淡写,慢提少放。实不瞒母后,这几日儿臣无有一夜好睡,想想就怄得慌。”
  萧太后心中比她还忿恨,只到底还余几分清明,忙强收了泪,轻咳数声:“我的儿,你也莫要恼了陛下,他不也替你出过气了?那陈家大丫头的婚事不就是?”
  “拿个不值钱的指婚,换人家步步高升,陛下这是来羞辱我们母女的么?”长公主实是气得狠了,终是口不择言。
  萧太后心头一跳,忙低喝:“你给我小声些。”
  她眼圈尚红着,面色亦仍哀哀,然声音却肃杀:“陛下乃九五至尊,岂容你这般议论?往后再不许这么说!”
  格外严厉的语气,长公主愕然,抬头看去,见萧太后亦正望过来,神情虽淡,眸光却敛在她身上,千言万语、尽付一顾。
  长公主面色灰了灰,垂下头,语声微不可闻:“母后教训的是,儿臣伤怀过度,语不成调,望母后恕罪。”
  语毕,伏身低首。
  看她服软的模样,萧太后像被人拿刀子剜心,痛不可支,眼前忽是恍了恍,情景忽又变换,春日迟迟、柳风漫漫,有二八好女偎在身畔,亲昵娇俏,唤她“母后”。
  她恍惚记起,那是她尚年幼的女儿,是年轻了许多的长公主,欢喜、明烈、热情、豪放,在皇城中呼啸来去,穿最红的衣、骑最烈的马,说就大声说、笑就放肆笑,走到哪里,那里就亮堂起来。
  直到那一日,那俊美温柔的男子,于灯火阑珊处,悄然回首,向她凝眸。
  只一眼,便万劫不复。
  张扬的少女再不著红衫、不驭烈马,学着轻言细语,学着雅致娴静,费尽千般心思、无数算计,只为求一段美满姻缘。
  然而,这段姻缘,当真美满么?
  萧太后以手抚胸,呼出一口浊气。
  罢了,罢了,还想这些作甚,都是过去的事了。
  那些尘封的往事,就让它永远深埋于岁月的冢,再也不要提起。
  “皇祖母,您恼了母亲了么?”怯怯娇软的声音,唤醒了出神的萧太后。
  她回眸,望向怀中娇孙,目中满是爱怜:“祖母没生气,祖母就是心疼我的阿娇。”她摸摸郭媛的头发,又抚她的衣衫:“阿娇身子未好,怕寒,多穿些才好,可别受冻了。”
  一个“寒”字,让郭媛再红了眼圈儿,明丽的眸中,迅速腾起水雾,薄薄清浅的一层,好似触之即碎。
  “往后,阿娇再也不会有自己的孩子了呢。”她弯了下唇,似是欲笑,睫羽轻轻一眨,却滑下两行清泪。
  腮边珠泪轻坠,而她却还在笑,越显凄然,叫人心碎欲绝:“祖母,阿娇不想长大,阿娇想永远做个小孩子,就陪在祖母和母亲身边,过一辈子。”
  语罢,泪如泉涌,软倒大萧太后怀中,濡湿她胸前衣襟。
  萧太后直如万箭钻心,搂紧了郭媛,喉头堵塞,鼻尖酸痛,眼泪如断线珠子般往下淌。
  “阿娇快别哭了,莫惹你祖母难过。”长公主强抑伤怀,上前劝道,轻轻揽住爱女,亲扶她坐回案边。
  阔大的殿宇中,断肠低泣、起伏不止,西风拂来,烟罗紫纱幔轻漾着,似承不住这满殿哀绝、一室凄清。
  良久后,祖孙三人才各自收泪,萧太后整顿衣裳,唤进宫人,众人净面换衣,又叫人捧上宫制新茶,茶香清甜、入喉暖融,总算扫去那殿中的压抑。
  “母后,儿臣实是心里慌得很。”长公主饮一口茶,搁盏蹙眉。才扑了香粉的脸白花花地,裹不住底下一层幽怨:“儿臣原先以为,陛下已经不恼了,如今看来,陛下这气还没消呢,分明是我们吃了大亏,陛下也跟没事儿一样。儿臣现在就怕,这事情再这般一闹,与陛下又要生分了。”
  她低下头,拿帕子轻拭眼角,语多哀婉:“儿臣福薄,亲人只这么几个,儿臣自己倒没什么,就是担心阿娇。儿臣总要走在阿娇前面的,到时候就剩下阿娇一个人儿,孤零零地,儿臣每每想起,就担心得睡不着觉。”
  “傻孩子,说这话也不怕忌讳。”萧太后亲替她斟茶,目色柔和,安慰她道:“你但放宽心,陛下并未着恼,亦不曾与我儿生分。陛下最近常念叨着百姓为先、国事为重,如此安排,想也是为着朝堂安稳。”
  她放低了声音,将茶盏推到长公主手边:“陈勋年纪又不是很大,如今已至侯爵,又秩正四品,这人走得太快,有时候也不是好事,我儿说是不是?”
  长公主半低着头,眼底怨毒深浓,几欲洞穿桌案,然吐出的语句却平和:“既这么着,儿臣便明白了。儿臣也知国事为重,只要陛下不与儿臣生分,儿臣自是放心。”
  萧太后叹口气,凝注在她身上的眼神,含着怜惜:“陛下自来仁厚,旁的不说,你只想想当年的吴太妃,便可知陛下重情。”
  “母后说得是。”长公主顺着她的话道,抬起头,脂粉堆积的脸上,便有神情,亦如木偶生硬:“吴太妃当年也不过只教养过陛下几年,陛下尚记着她老人家的恩情,何况我们呢?”
  她似终开怀,展颜而笑,作势轻敲额头:“还是母后看得通透,把道理掰开揉碎了这么一说,儿臣立时就明白了。儿臣这阵子是急糊涂了,一头钻进牛角尖儿里,说了不当说的话,委实该打。”


第394章 我心悦之

  这话引得萧太后一笑:“我儿能这般想,那就对了,陛下再仁厚不过,又以孝治天下,是千古难得的名君呢。”
  “那皇舅舅会给阿娇寻一门好亲事么?”郭媛突地插言,面上带几分孩子气,清真明艳,如春花凝露,天然一段娇媚。
  萧太后一怔,蓦地失笑:“啊哟,我们阿娇原来一直担心这个啊。”
  郭媛娇羞低头,忽似想起什么,满身落寂,愀然锁眉,捧心轻叹:“唉,阿娇这个样子,应该是不会有人家愿意要了。这是阿娇痴心妄想,净给皇舅舅惹麻烦。”
  她低下头,白生生的指尖缠着流苏结儿,霜打了茄子似地,孤单娇弱、惹人怜爱。
  萧太后大是心疼,故作着恼:“胡说!哀家倒要瞧瞧,谁敢嫌弃我们阿娇。”
  语罢又笑,满脸骄傲欢喜:“我们阿娇生得美,脾性又好,出身高贵,又通琴棋书画,实是顶顶好的姑娘,求娶的人家定要从东城排到西城去,到时候,皇祖母要叫那求亲的排着队,让阿娇自个儿挑。”
  郭媛“哎呀”一声,捂脸不依:“皇祖母取笑人家,人家就是说说的,皇祖母不许笑。”
  这般小儿女之态,终令萧太后开怀,拊掌笑道:“这还不是你自己提起来的,偏又害羞,还不许祖母说。”
  长公主亦笑:“她小孩子家家的,哪懂这些?”
  郭媛越发羞红了脸,又强作出不在意来,昂头道:“阿娇虽小,却也知千金易得、良人难求。阿娇是母亲的女儿、是皇祖母的孙女,可不能学那些小家子作派,没的给亲人们丢脸。阿娇想说就说、想做就做,就算被人笑了,也断不会装模作样。”
  这话越发引得萧太后发笑,心下却益发欢喜,深觉此子纯真,迭声道:“这话才是,这话才是。天家之女、举世唯尊,与那些寻常深闺女子自不一样,那般作乔作致、故作姿态之举,最叫有腻烦,还是我阿娇有气魄、有见识,祖母很欢喜。”
  郭媛颊飞红晕,握着脸笑,一双眸子亮晶晶,星辰般璀璨,呐呐问:“那……那若是阿娇有了心悦之人,可以……可以直接告诉皇祖母么?”
  萧太后怔了下,“噗哧”一声笑起来,忍俊不禁道:“啊哟,阿娇这是女生外向啊,这就真瞧上了哪家少年郎了。也罢,你说与祖母听听,祖母替你长掌掌眼。”
  这原是她的玩笑,可郭媛却似作真,一下子满面娇羞,粉腮染霞,略略低头,羞嗒嗒地道:“那……那人家就说了,皇祖母可不许笑。”
  见她竟真害羞起来,萧太后倒惊讶,一旁的长公主也坐直了身子,讶然问:“阿娇,你不是说着玩的么?”
  “婚……婚姻大事,岂可……岂可儿戏。”郭媛的声音细若蚊蚋,显是羞极,头垂得低低地,耳根儿都红了。
  那一刻,并无人瞧见她寒鸷眸光,冰冷如霜,刀子般刺向地面。
  “祖母这可得好生听着了。”萧太后也坐直身子,又是笑、又是怜爱、又是欢喜:“阿娇且说说,你自己相中了哪家才俊?”
  郭媛忸怩片刻,方才启唇,声音轻且柔,若春樱轻坠、细雪飘飞:“阿娇……阿娇觉着,嗯……那个……小侯爷……小侯爷……很是……很是英武不凡……”
  一语未了,脖子都红透了,垂首低眉,再不往下说。
  “小侯爷?”萧太后诧然,与长公主对视一眼,各自疑惑。
  “阿娇说的小侯爷,莫非是宁夏威远侯,裴恕?”萧太后当先问,神情微肃。
  郭媛越发垂下头,细细的一声“嗯”,自鸦鬓间飘出,轻不可闻。
  长公主吃了一惊:“阿娇,你不是……”
  郭媛蓦地掩耳:“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反正阿娇已经把放说予祖母和母亲了。”说着便爬起来,慌急慌忙踩着绣鞋:“阿娇要去外头散散,等会再来。”
  话声未了,已是慌不择路奔出去,还险些绊倒阶前,所幸被宫人扶稳。
  她似大羞,轻轻跺脚,头也不回地跑出大殿,往御园而去,徒留下殿中母女二人,面面相觑。
  直到身后再无长辈视线,郭媛方才放缓步子,挥退宫人,悄立于池畔,看残荷铺展于水面,深褐与墨青,映一池沉沉碧水,她的面色亦沉。
  “县主可还记得当年的夏嬷嬷?”
  耳畔忽似响起絮语,郭媛激灵灵打个冷战,猛地抬头,惊惧四顾。
  风拂树梢,几片黄叶在半空旋转,脚下是微枯的草地,偶有几朵秋开的野花,经了前几日风雨,亦被摧折殆尽,枯草间落几星泥泞的红。
  没有人。
  郭媛长舒了口气。
  她的身边既无携芳,亦不见那叫彩绢的贱婢,唯庭前萧索、残荷池冷,风过时,秋花黄叶飞坠,落地成冢。
  郭媛皱起眉。
  携芳前几日受刑不过,已经死了。
  至于那所谓的“夏嬷嬷”,早在今年四月便于府中“病殁”,郭媛当时还厚赏其家人。
  而再往前数几年,夏嬷嬷领郭媛之命,去往栖霞县。
  彼时,那病歪歪的裘家四郎正娶新妇,裘家为喜事忙个不停,夏嬷嬷花重金买通两个婆子,在成亲当晚,往那新婚夫妇的食水里,加了些料。
  然后么,一切如郭媛所愿,新妇变寡妇,此生再蘸无望,因为,这个寡妇,再也生不出孩子来了。
  寡妇自是瞒下这个秘密,然而,郭媛却一清二楚,甚至就连对方悄悄寻医问药、求神拜佛,甚而买符水偷偷来吃,这一切挣扎哀告,那两个裘家婆子都偷偷打听了来,尽皆告知夏嬷嬷。
  那几味料,实是效验非凡。
  那也真是一出好戏,即便远隔千里,事后听夏嬷嬷细细讲述,亦大快人心。
  郭媛阴沉的脸上,忽地浮起笑。
  残忍而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