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门风华-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彦的话音刚落,太后伸手拍了她两下,“这孩子,越发的没规矩了。”

    “母后也别怪彦儿,她在给我上课呢。”李琮听出了颜彦的言外之意。

    “父皇,此话怎讲?”李稷不懂了。

    李穗和李稹李穑几个也抬起看向了他们的父皇,他们也没搞懂平日里无所不能的父皇居然会让颜彦给他上课?

    “彦儿的意思是一个茹毛饮血的民族是没有什么信誉可以讲的,而我们汉人看得比生命还要重的信用、誓言对他们而言一文不值。”李琮解释了一下。

    “彦儿放肆了,还请皇上恕罪。”颜彦低头了。

    “那辽国呢?他们和女真又有什么区别?”李稹问。

    “辽国目前被汉化了不少,属于半农耕半游牧,他们也建立了自己的文字,且采用了我们汉人的朝堂机制,就连科举也跟着采用了,他们和女真多少有点区别。”颜彦说。

    “孩子,你如此不遗余力地想要说服我,究竟是为何呢?你就这么笃定这一步棋一定能走对,万一错了,我是说万一,这个后果你当得起?”李琮好奇了。

    “当不起,回皇上,若说私心,也不是一点没有,民妇看过五胡乱华的相关文献,民妇不敢想象若有一天女真或蒙古的铁骑踏进中原后我们面临的是什么。不过说到这件事,民妇还有一件事想向皇上报备。”颜彦斟酌着说道。


………………………………

第一百五十一、上课(二)

    李琮一听颜彦有事要报备,以为又是关于战事的,忙问道:“哦,是什么?”

    “回皇上,前几天,民妇走访了民妇的那几个庄子,发现了一点问题,我们这边的土地大多种的是小麦,亩产最高的是一石二斗,可民妇从书上看过,前朝时南边的水稻亩产就已经达到了将近三石,南边水稻可以种植两季,加起来亩产就相当于六石,可我们第二季种的黍米或粟米产量还不如小麦,基本在一石左右,这还是上等的良田。因此,民妇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那些靠近水源的地方不干脆种植水稻?”颜彦斟酌着问道。

    “你连这些都懂?”这下连太后都惊讶了。

    “回太后,以前不懂,这不成亲后第一次接触俗务,身边又没有一个懂行的人,民妇怕别人糊弄,便自己翻了翻书,这才知道,我们古人的确有很多智慧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颜彦由衷地夸了一句。

    “可当地人并没有种植水稻的经验,贸然让他们改种水稻会不会太冒险了些?还有,当地人的饮食习惯是面食,佃户们种什么不得听主子的?”李稷问。

    这个问题他也调查过,也和李琮商议过,可惜一直没有拿出什么有效的章程来。

    这不,李稷刚一说完,李琮把话接了过去,“是啊,目前的粮食产量的确是一大难题,这么多人想吃饱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农业司那帮官员们也没少发愁,可惜一直没有什么好的建议。你有什么想法尽管放心大胆地去试,不管成不成,都跟我说说,我想知道,成,成在哪里,不成,又错在哪里。”

    他隐隐有个感觉,说不定颜彦又能带给他一点意外之喜呢。

    “皇上既这么说了,民妇还真有个想法,民妇知道汉朝农业的改善和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农作物种子有很大的关系,虽说我们现在因为西夏和蒙古的关系不与西域各国通商了,但我们可以开辟海上航线,可以通过海上航线把我们的丝绸、茶叶和瓷器运出去,同时也引进些海外国家高产的农作物种子。”颜彦建议道。

    她知道同时期宋朝的海外贸易相当发达,可惜大周这几任皇帝都把精力放在了收复燕云十六州上,工业、农业、商业都没有发展起来,唯一可以称道的就是军事比起宋朝时应该略强一些。

    “海上航线?”这个词对李琮和李稷等人来说显然十分的生疏。

    “这个我知道一些,我老家那边就是靠海的,听说早年间就有不少人出海去和交趾、吕宋、天竺、蒲甘、暹罗等地做生意,就像是彦儿说的,把我们的瓷器、丝绸和茶叶送出去,带回来他们的宝石、香料、漆器、金银铜锡等物。”太后说道。

    “可据东南那边沿海各知州的官员们说,出海的风险极大,那些出海的人十有五六是回不来的,而且那些人大多是壮年小伙。”李琮说道。

    上位之初,他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陆路走不通走水路,可水路风险也太大了些,这些年连年的征战,大周剩下的壮劳力不多了,他不敢冒这个风险。

    “人少,船小,风险自然就大了,可若是一个大船队呢?大家可以互相照应一下,风险就能降低些,当然了,这只是民妇的一点浅见。”颜彦不敢说太多了,把话收住了。

    “难怪母后说要把你找来说说话,你懂得还真不少,看来,我以后也要多和你聊聊,多了解一些外面的事情,省的那帮老顽固也糊弄我。”李琮说完,指了指李稷几个,“你们几个也别光顾着吃,也多跟彦儿学学,战争、农事、风土人情,航海,你看人家说起来哪个不是头头是道,所以啊,你们不能不看书,但也不能看死书,得多动动脑子。”

    李琮是想到了颜彦那个关于触类旁通的说法,深以为然。

    “那这样吧,皇祖母,以后彦儿姐姐进宫来看您,我也跟着来受教。”李穑忙应下了。

    “你是来蹭吃吧?还受教?”李稹给了他一个戏谑的眼神。

    “你懂什么”

    “什么呀?我听说彦儿姐姐平时也没少指点表弟们的功课,颜彬每次说起彦儿姐姐来眼睛都发亮,他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快快长大,然后去揍那个陆世子一顿。”李穑一不小心就把颜彬的秘密抖露出来了。

    “揍他做什么?六殿下,对一个曾经轻视侮辱过你的人来说,最好的报复就是放下过去,用心生活,用你的实力打败他,过得比他更好,比他更幸福。”颜彦淡淡一笑。

    “这你可就有点困难了,陆鸣那小子不但贵为世子,文才武略哪个也不差,你怎么打败他?”问话的是李稹。

    他倒不是幸灾乐祸,而是想让颜彦知难而退,别跟自己过不去。

    “回二殿下,每个人心里最在意的东西都不一样,因此对幸福的定义也不一样,要不怎么老话会说此之蜜糖彼之砒霜呢?比如说我,相比世子的身份和文才武略,我更在意的是对方的人品和我在他心里的分量。”

    “哦,此话怎讲?”李琮的兴致被挑起来了,他还从没有听说过类似的言论。

    “回皇上,民妇不讳言,曾经民妇也认为对一个女人来说,家世、才学、长相、人品都是嫁人时必须要考虑的首要条件,可经过这次婚变,民妇对人性对婚姻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仍拿民妇自己说事,在陆世子心里,民妇可能只值几个大子,如若遇到危险或面临选择时,民妇肯定毫无疑问是第一个被他丢下的。可在民妇夫君心里,民妇是千金不换的宝物,不管遇到任何事情,他都会坚定地站在民妇身边,并且他还向民妇承诺,绝不纳妾,只对民妇一个人好,这话虽说还有待于时间来检验,但他肯对民妇承诺,至少目前来说,民妇在他心里最重要的。”颜彦说道。

    “你说什么,永不纳妾?”太后吓了一跳。

    “是不是你先提出来的?”李琮问道。

    “回皇上,他生母是侍妾,为此他吃够了苦,所以他说不想让他的孩子有一天也会遭遇这种状况。”颜彦撒了个小谎。


………………………………

第一百五十二章、诠释

    事实上颜彦也算不上撒谎,虽说不纳妾这个要求是她先提出来的,但陆呦说他自己确实也没有纳妾的打算,个中缘由他虽没有细说,但颜彦猜测可能和秋芙的背叛不无关系。

    而太后听了颜彦的话,联想到陆呦的口不能言,她先想到的是陆呦生母的死和他自己本人的经历,她在宫里几十年,这种事情见得多了。

    可这跟不纳妾是两回事啊,哪有世家子弟只守着一个女人过日子的?

    这要传了出去,被诟病的不是陆呦而是颜彦啊,女人犯妒是七出之罪啊。

    可这些女人之间的私房话太后也没法当着众人说出来,因此,掂掇了一下,她打算等没人时再好好劝劝颜彦。

    可谁知太后没把话问出来,李琮却问了出来,他想知道颜彦自己是怎么想的。

    “回皇上,民妇对此也是全力支持的,民妇不想故作大方地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丈夫,然后和一堆女人斗来斗去的,民妇可没有这时间和精力。民妇和夫君商量好了,民妇一心打理俗务,争取创下一份不菲的家业,他一心苦读,争取考一个功名,我们给自己定的时间是十年,若十年后我们达不到自己的目标,那我们就放下,四处周游去,说不定还能去一趟海外,也学张骞引进点什么新式的种子来。”颜彦笑着回道。

    “彦儿姐姐,我和你们一起去,我也想去游历去。”李穑高声喊道。

    “哪都有你。”李稹斜了李穑一眼,为李穑的轻率。

    “十年?”李琮重复了一遍这两个字,没有理会两个儿子之间的玩话,而是看向了颜彦,“能不能问问,你的具体计划是什么?”

    “回皇上,第一步,先把城里的几个铺子打理好;第二步,把那几个庄子好好规划规划;第三,想自己买一片荒山荒地,完全按照自己的设想打理几年,试试自己的能力。暂时就这三点,更远的还没有想到。”颜彦斟酌着说道。

    “这样吧,我送你一座荒山。”李琮说道。

    他也想看看颜彦能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谢皇上,民妇手里还有不少银子呢,荒山的价格也不高,这点小事就别惊动工部了。”颜彦说的是实话。

    “呀,彦儿姐姐,说到工部,我差点忘了一件事,我屋子里的壁炉弄好了,这两天正试用呢,等好了我打发他去见你。”李穑拍了下自己的脑袋说道。

    “什么壁炉?”李琮几个同时问道。

    李穑解释了一遍。

    “这孩子,似乎没有你不会的。”太后已经见怪不怪了。

    “彦儿,我能不能问问,为什么你好像突然变聪明了许多?”李琮问道。

    其实,他更想问的是为什么之前颜彦要藏拙,如果她不藏拙的话,或许他真的会考虑把颜彦嫁给太子。

    “回皇上,民妇也是经历了这次变故才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才学和声望也可以成为她的倚仗和资本,所以我想证明自己,民妇不是一个庸才,民妇有能力站在任何人身边,有能力配得上任何人。”颜彦早就想好了说辞。

    这个说辞很好地诠释了她之前的藏拙和隐忍,也很好地暗示了陆鸣的变心是因为什么。

    只是这个话题就有些敏感了。

    颜彦也意识到了,因此,话一说完,不等别人接言,她主动换了个话题,说起新家的改建和更名来。

    “明园?这个名字有何寓意?”李稷先问。

    “夫君字明明,所以取名明园,我们代表不了陆家,也不能代表颜家,明园很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颜彦解释说。

    “说到搬家,我还真该送你点什么。”太后笑着把话接了过去。

    太后一开口,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